根據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例的設備涉及一種背光設備,其具有用于將光供給到顯示面板的背光單元。
背景技術:
一般地,顯示設備是用于在屏幕上顯示圖像的裝備。顯示設備的示例包括監視器、電視等等。
顯示設備包括顯示面板和背光,顯示面板實施為在屏幕上顯示圖像的液晶面板,而背光用以將光供給到顯示面板。
背光包括邊緣型背光,邊緣型背光具有布置在顯示面板后方的導光板和沿著導光板的兩側布置用以發光的多個光源。
近來,已經開發出包括作為光源單元的基底和布置在基底上的發光二極管(LED)的背光。
技術實現要素:
一個或多個示例性實施例提供了一種能夠減少亮區和暗區的產生的顯示設備。
根據示例性實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種顯示設備,其包括:顯示面板;導光板,其布置在顯示面板后方;至少一個光源,其布置成面向導光板的至少一個側面;和至少一個引導構件,其布置在導光板的所述至少一個側面和所述至少一個光源之間,并且被構造成支撐導光板的至少一個側面的前部和導光板的至少一個側面的后部中的至少一者。
所述至少一個光源可以包括基底、以及布置在基底上以面向導光板的至少一個側面的多個發光二極管(LED),并且引導構件限制性地支撐LED以及導光板的至少一個側面的前部和導光板的至少一個側面的后部中的至少一者。
顯示設備可以進一步包括被構造成支撐顯示面板的中間成型件(mold)和被構造成在其中容納導光板的底部機架,其中引導構件布置在中間成型件和底部機架中的一者中。
所述至少一個引導構件可以整合到中間成型件中,并且從中間成型件突出。
所述至少一個引導構件可以通過修改底部機架的一部分形成。
所述至少一個引導構件可以形成為相對于底部機架的單獨部件,并且以匹配方式接合底部機架。
所述至少一個引導構件可以包括平行于底部機架延伸的安裝部,以及從安裝部突出并支撐所述導光板的至少一個側面的引導部。
顯示設備可以進一步包括漫射構件(diffusion member),所述漫射構件布置在所述至少一個引導構件和導光板的至少一個側面之間,被構造成用以漫射光。
顯示設備可以進一步包括布置在所述至少一個引導構件和漫射構件之間的透明構件。
根據另一示例性實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種顯示設備,其包括:顯示面板;導光板,其布置在顯示面板后方;中間成型件,其被構造成支撐顯示面板的邊緣;底部機架,其被構造成容納導光板;多個LED,其布置成面向導光板的至少一個側面;第一引導構件,其布置在中間成型件中位于導光板的至少一個側面和多個LED之間,并且可以被構造成支撐導光板的至少一個側面的前部;和第二引導構件,其布置在底部機架中位于導光板的至少一個側面和多個LED之間,并且可以被構造成支撐導光板的至少一個側面的后部,其中第一引導構件從第二引導構件分離開,并且面向第二引導構件。
顯示設備可以進一步包括漫射構件,該漫射構件布置在第一引導構件和第二引導構件和導光板的至少一個側面之間。
顯示設備可以進一步包括布置在第一引導構件和第二引導構件和漫射構件之間的透明構件。
第二引導構件可以形成為相對于底部機架的單獨部件,并且可以以匹配方式接合底部機架。
多個LED可以排列成面向導光板的上側表面和下側表面,并且可以提供一對第一引導構件和一對第二引導構件,以支撐導光板和上側表面和下側表面。
附圖說明
根據以下結合附圖關于示例性實施例的描述,以上方面和/或其它方面將變得明顯且更易于理解,其中:
圖1是根據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顯示設備的透視圖;
圖2是應用于根據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顯示設備的顯示器模塊的分解透視圖;
圖3是應用于根據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顯示設備的顯示器模塊的橫截面圖;
圖4是應用于根據第二示例性實施例的顯示設備的顯示器模塊的橫截面圖;
圖5是應用于根據第三示例性實施例的顯示設備的顯示器模塊的橫截面圖;
圖6是應用于根據第四示例性實施例的顯示設備的顯示器模塊的橫截面圖;
圖7是應用于根據第五示例性實施例的顯示設備的顯示器模塊的橫截面圖;和
圖8是應用于根據第六示例性實施例的顯示設備的顯示器模塊的橫截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文中,將參考附圖詳細說明根據示例性實施例的顯示設備。
如圖1所示,根據示例性實施例的顯示設備1可以包括顯示圖像的顯示器模塊10、以及容納顯示模塊10的外殼20,外殼20形成顯示設備1的外觀。外殼20的后部可以連接到機座30,機座30允許顯示設備1豎立在水平面上。
如圖2和3所示,顯示模塊10可以包括:顯示面板11,其被構造成顯示圖像;背光12,其被構造成產生光,并將光供給到顯示面板11;中間成型件13,顯示面板11安置在中間成型件13中,并且中間成型件13被構造成支撐顯示面板11的邊緣;頂部機架14,其與中間成型件13的前部聯接,并且被構造成將顯示面板11維持在安裝在中間成型件13中的狀態;以及底部機架15,其被構造成容納背光12,并且與中間成型件13的后部聯接。
顯示面板11可以是四角形平板形式的液晶面板,但是不局限于此。
背光12可以包括產生光的光源121,和將光源121產生的光引導到顯示面板11的導光板122。
光源121可以包括基底121a和布置在基底121a上的多個發光二極管(LED)121b。
導光板122可以由透明材料制成以傳輸和引導光,以與顯示面板11相對應的四角形平板形狀形成,并且布置在顯示面板11后方。在導光板122的后表面上,可布置反射片122a以沿著前方方向反射光。
在當前的示例性實施例中,可以提供兩個光源121。相應地,在光源121中可以分別設置兩個基底121a。這些基底121a可以沿著水平方向延伸,以對應于導光板122的上側表面和下側表面,并且兩個光源121的LED 121b可以成行地布置在基底121a上,以面向導光板122的上側表面和下側表面。相應地,LED 121a產生的光可以穿過導光板122的上側表面和下側表面入射到導光板122內。
中間成型件13可以包括面板安置部13a和底部聯接部13b,顯示面板11沿前方方向安置在面板安置部13a上,并且底部聯接部13b從面板安置部13a沿著向后方向延伸,并與底部機架15聯接。
頂部機架14可以包括支撐顯示面板11的前緣部的擋板部14a和從擋板部14a沿著向后方向延伸的頂側部14b,頂側部14b與中間成型件13聯接。
底部機架15可以包括底部后部15a和下側部15b,底部后部15a以四角形平板的形狀形成,并且導光板122安置在底部后部15a上,下側部15b從底部后部15a的邊界沿前方方向延伸,并且與中間成型件13聯接。在底部后部15a的后表面上可安裝用于控制顯示設備1的操作的各種類型基底。
另外,顯示設備1可以包括布置在顯示面板11和導光板122之間的多個光學片16A、16B和16C,該多個光學片16A、16B和16C被構造成改進光特性。該多個光學片16A、16B和16C可以包括光學片16A、折光片16B和保護片16C,光學片16A被構造成漫射從導光板122的前表面出射的光,折光片16B布置在漫射片前方,并且被構造成聚焦漫射片16A漫射的光并將聚焦的光沿著垂直于前表面的方向傳送,保護片16C布置在折光片16B前方且被構造成保護折光片16B。在本示例性實施例中,光學片16A、16B和16C可以由中間成型件13支撐。
另外,顯示設備1可以包括多個引導構件13c、15c,引導構件13c、15c被構造成支撐導光板122的上側表面、下側表面、左側表面和右側表面。引導構件13c、15c可以布置在光源121和導光板122的至少一個側面之間,并支撐導光板122的側面。
在本示例性實施例中,引導構件13c和15c可以包括設置在中間成型件13中的第一引導構件13c和設置在底部機架15中的第二引導構件15c。第一引導構件13c和第二引導構件15c可以沿著導光板122的寬度方向延伸,并且可以以四棱形桿件的形狀形成。在本示例性實施例中,第一引導構件13c可以在用樹脂注塑中間成型件13時整合到中間成型件13中,并且第二引導構件15c可以在通過擠壓成形等等制造金屬板時,使得底部后部15a的一部分彎曲而整合到底部后部15a中,但是實施例不局限于此。
第一引導構件13c可以限制性地支撐導光板122的側面的前部,第二引導構件15c可以限制性地支撐導光板122的側面的后部。另外,第一引導構件13c和第二引導構件15c可以彼此分離開預定距離。相應地,LED 121b產生的光可以經由第一引導構件13c和第二引導構件15c之間的空間傳送到導光板122的側面,然后入射到導光板122內。
在圖3中,示出了光源121布置成面向導光板122的下側表面并且引導構件13c、15c支撐導光板122的下側表面的狀態。但是,由于如上所述,兩個光源121設置成面向導光板122的上側表面和下側表面,則導光板122的上側表面也可以由引導構件13c和15c支撐。亦即,兩個第一引導構件13c可以分別形成在中間成型件13的上部和下部中,而兩個第二引導構件15c可以分別形成在底部機架15的上部和下部中且對應于第一引導構件13c。
因而,如果導光板122的上側部和下側部由引導構件13c、15c支撐,則能夠通過引導構件13c、15c維持光源121和導光板122之間的間隙恒定,并且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熱膨脹引起的導光板122的變形。
另外,由于LED 121b產生的光能夠通過第一引導構件13c和第二引導構件15c之間的空間直接傳送到導光板122的側表面,則第一和第二引導構件13c、15c可用以防止在導光板122中產生亮區(亦即,與其周邊區域相比較亮的區域)和暗區(亦即,與其周邊區域相比較暗的區域)。
圖4示出了根據第二示例性實施例的顯示器模塊的截面圖。
參考圖4,顯示器模塊10可以包括顯示面板11、導光板122、中間成型件13、底部機架15和頂部機架14,這些部件的形狀與上述相應部件的形狀相同。另外,第一引導構件13c可以設置在中間成型件13中,第二引導構件15c可以設置在底部機架15中,其中第一和第二引導構件13c、15c在上下方向上的高度可以小于上述的第一示例性實施例中的第一和第二引導構件13c、15c的高度。另外,用于漫射光的漫射構件17可以布置在第一和第二引導構件13c、15c和導光板122的側面(亦即,圖4中的導光板122的下側表面)之間。
相應地,導光板122的側面可以由漫射構件17間接支撐。
漫射構件17可以由白色半透明材料制成,以漫射光。相應地,LED 121b產生的光可以通過第一引導構件13c和第二引導構件15c之間的空間傳送到漫射構件17,并且傳送到漫射構件17的光可以由漫射構件17漫射,然后傳輸到導光板122的側面。相應地,完全均勻分布的光可以入射到導光板122的側面,從而與如上所述的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相比,能夠進一步抑制導光板122中的亮區和暗區的發生。
圖5是根據第三示例性實施例的顯示器模塊的橫截面圖。
參考圖5,顯示器模塊10可以包括顯示面板11、導光板122、中間成型件13、底部機架15和頂部機架14,這些部件的形狀與上述的相應部件的形狀相同。另外,第一引導構件13c可以設置在中間成型件13中,第二引導構件15c可以設置在底部機架15中,其中第一和第二引導構件13c、15c在上下方向上的高度可以與上述的第二示例性實施例中的第一和第二引導構件13c、15c的高度相比是較低的。另外,用于漫射光的漫射構件17和由透明材料制成以傳輸光的透明構件18可以依次布置在第一和第二引導構件13c、15c和導光板122的側面(亦即,圖5中導光板122的下側表面)之間。相應地,導光板122的側面可以由漫射構件17和透明構件18間接支撐。
由于LED 121b產生的光在扇形(fan shape)漫射,并且繼續前進到導光板122的側面,則如果第一和第二引導構件13c、15c直接支撐導光板122的側面,沒有光可被傳送到導光板122的側面的前角部和后角部,使得會產生暗區。
但是,如果透明構件18和漫射構件17布置在第一和第二引導構件13c、15c和導光板122的側面之間,則透明構件18能夠確保LED 121b產生的光能夠以扇形漫射穿過的空間。相應地,LED 121b產生的光可以穿過透明構件18,以扇形漫射,然后入射到漫射構件17。傳送到漫射構件17的光可以再次由漫射構件17漫射,然后傳送到導光板122的側面。相應地,完全均勻分布的光可以入射到導光板122的側面,以便與上述第二示例性實施例相比,能夠進一步抑制導光板122中亮區和暗區的發生。
在上述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實施例中,這些光源121可以分別布置為低于和高于導光板122,以將光朝向導光板122的上側表面和下側表面照射。但是,光源121可以附加地或替代地分別布置在導光板122的左方或右方,以便將光朝向導光板122的左側表面和右側表面供給。
另外,在上述的示例性實施例中,引導構件13c、15c可以包括設置在中間成型件13中的第一引導構件13c和設置在底部機架15中的第二引導構件15c。但是,如在圖6中作為第四示例性實施例所示的,僅僅引導構件13c可以設置在中間成型件13中,或者如在圖7中作為第五示例性實施例所示的,僅僅引導構件15c可以設置在底部機架15中。
如上所述,其中引導構件13c或者15c僅僅設置在中間成型件13和底部機架15中任一者中的方法在引導構件13c或者15c不需要支撐導光板122的負載時會是有效的,因為其它的引導構件布置成支撐導光板122的左側表面和右側表面。
另外,在上述的第一、第二和第三示例性實施例中,設置在底部機架15中的第二引導構件15c可以通過修改底部機架15的一部分形成。但是,在圖8所示的第六實施例中,引導構件19可以獨立于底部機架15制作,然后安裝在底部機架15中。
在第六實施例中,引導構件19可以包括安裝部19a和引導部19b,安裝部19a與形成底部機架15的后表面的底部后部15a相平行地布置,并且安裝在底部后部15a中,引導部19b從安裝部19a沿前方方向突出,并且支撐導光板122的側面。
如上所述,由于光源供給的光被通過漫射構件漫射,然后入射到導光板的側表面,從而可以防止在導光板的側表面周圍產生亮區和暗區。
雖然已經顯示和說明了一些示例性實施例,但本領域技術人員將理解,這些示例性實施例中可進行改變,而不偏離本發明的原理和精神,本發明的范圍在權利要求書和它們的等同物中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