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LCD液晶顯示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LCD結構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術:
黑白LCD只能顯示黑色或白色字體,如果想在部分顯示筆段或圖案呈現彩色顯示,如紅、黃、藍、綠等等顏色,就需要在筆段顯示區域添加其他顏色來實現黑白LCD彩色顯示。目前,常規做法為:在絲印網框上添加顏色油墨,用網框把顏色油墨絲印在LCD表面需要顯示顏色筆段區域,烘干油墨后再進行貼片,驅動點亮LCD后就可以現實區域筆段或圖案彩色顯示。但是,這種常規做法有以下幾個弊端:
(1)人力工時浪費:需要四人完成此工序,其中,一人調機絲印玻璃,一人檢查絲印品質,一人收撿烘干后的玻璃,一人返工抹絲印不良品(用丙酮抹掉絲印油墨,重新絲印);
(2)環境污染大:此工序一般是在封閉車間內操作,由于油墨、稀釋劑、固化劑、洗網水均為化學品,氣味大,對環境污染較大,長期從事此工作,對人體有害;
(3)產出效率和良率低,絲印返工率高,總體成本高。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LCD結構及其制造方法,采用LCD表面貼彩膜替代玻璃外絲印,提高了產出效率、良率,降低了成本,減少了環境污染。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LCD結構,包括上偏光片、上玻璃、下玻璃、下偏光片和彩膜,所述上偏光片的底部貼附在所述上玻璃的頂部上,所述上玻璃的底部貼附在所述下玻璃的頂部上,所述下玻璃的底部貼附在所述下偏光片的頂部上,所述彩膜貼附在所述下偏光片的底部上;
其中,
所述彩膜包括離型層、膠水層、彩色層和保護層,所述離型層通過所述膠水層貼附在所述色彩層的頂部,所述彩色層的底部貼附所述保護層,所述彩色層中間為噴繪有彩色圖案的彩色區域。
作為本發明進一步的改進,所述彩膜基材為PET材質,透過率≧95%,所述彩膜的厚度為0.05mm~0.20mm。
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LCD結構的制造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將所述上玻璃的底部貼附在所述下玻璃的頂部上;
步驟2,將所述上偏光片的底部貼附所述上玻璃的頂部上,將所述下偏光片貼附在所述下玻璃的底部上;
步驟3,根據需求制作出所述彩膜;
步驟4,撕除所述下偏光片上的保護膜,在所述彩膜的四周涂膠水,用手按壓四周的膠水,將所述彩膜貼附在所述下偏光片的底部,如果所述彩膜貼附時異??芍苯铀旱?,使用新的彩膜再次貼附在所述下偏光片底部上即可。
作為本發明進一步的改進,步驟3具體包括:
步驟301,根據需求確認圖案、顏色,并確定所述彩膜的厚度、外形尺寸;
步驟302,選擇PET為彩膜基材,制作出所述彩色層的基層,并在基層上噴繪要求的色彩及圖案,得到所述彩色層;
步驟303,在所述彩色層的底部貼附一層所述保護層;
步驟304,通過所述膠水層將PET離型層貼附于所述彩色層頂部。
作為本發明進一步的改進,步驟4中,所述彩膜四周的膠水寬度為1.0mm±0.2mm。
作為本發明進一步的改進,若需要改變圖案與色彩,只需要根據需求重新制作所述彩膜,將新的彩膜貼附在所述下偏光片底部上即可。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
1、提升產能3~6倍,節約人力2~3人,節約物料成本20~50%;
2、大大減少環境污染,更加環保;
3、減少產品返工率5%以上,大大降低了返工成本;
4、適用于所有需要在黑白LCD上顯示彩色筆段和圖案的產品。
附圖說明
圖1為現有的絲印LCD結構圖;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所述的一種LCD結構圖;
圖3為圖2中彩膜的平面圖;
圖4為圖2中彩膜的結構圖;
圖5為采用圖2的LCD結構得到的成品效果圖。
圖中,
1、上偏光片;2、上玻璃;3、下玻璃;4、下偏光片;5、彩膜;501、離型層;502、膠水層;503、彩色層;504、保護層。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具體的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做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實施例1,如圖2所示,本發明實施例的一種LCD結構,包括上偏光片1、上玻璃2、下玻璃3、下偏光片4和彩膜5,上偏光片1的底部貼附在上玻璃2的頂部上,上玻璃2的底部貼附在下玻璃3的頂部上,下玻璃3的底部貼附在下偏光片4的頂部上,彩膜5貼附在下偏光片4的底部上。
如圖3-4所示,彩膜5包括離型層501、膠水層502、彩色層503和保護層504,離型層501通過膠水層502貼附在色彩層503的頂部,彩色層503的底部貼附保護層504,彩色層503中間為噴繪有彩色圖案的彩色區域。
其中,彩膜5基材為PET材質,透過率≧95%,顏色鮮艷,彩膜5的厚度為0.05mm~0.20mm,可靠性能好,易于貼附,來料不良率低。
實施例2,本發明實施例所述的一種LCD結構的制造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將上玻璃2的底部貼附在下玻璃3的頂部上。
步驟2,將上偏光片1的底部貼附上玻璃2的頂部上,將下偏光片4貼附在下玻璃3的底部上。
步驟3,根據需求制作出彩膜5,具體包括:
步驟301,根據需求確認圖案、顏色,并確定彩膜5的厚度、外形尺寸;
步驟302,選擇PET為彩膜基材,制作出彩色層503的基層,并在基層上噴繪要求的色彩及圖案,得到彩色層503;
步驟303,在彩色層503的底部貼附一層保護層504;
步驟304,通過膠水層502將PET離型層501貼附于彩色層503頂部。
步驟4,撕除下偏光片4上的保護膜,在彩膜5的四周涂膠水,用手按壓四周的膠水,將彩膜5貼附在下偏光片4的底部,如果彩膜5貼附時異??芍苯铀旱?,使用新的彩膜5再次貼附在下偏光片4底部上即可。
彩膜5四周的膠水寬度為1.0mm±0.2mm。若需要改變圖案與色彩,只需要根據需求重新制作彩膜5,將新的彩膜5貼附在下偏光片4底部上即可。
本實施例采用東洋紡A4300作為基材,成品效果圖如圖5所示。
傳統在LCD表面絲印油墨技術方案分以下步驟進行:
前期需提前拉網紗做好網框備用,根據所要做的產品型號拿相對應網框以及白玻璃(未貼片的LCD)進行調機對位,調機對位時間一般為1.5H左右,先試印3~5pcs確認絲印效果,確認效果后開始安排批量作業,絲印不良品需要返工再絲印,返工率5%~10%;
絲印過程中需要四人進行跟拉操作,一人調機絲印玻璃,一人檢查絲印品質,一人收撿烘干后的玻璃,一人返工抹絲印不良品(用丙酮抹掉絲印油墨,重新絲印),平均到每人的產量為:單色80pcs/H/人,雙色60pcs/H/人,三色40pcs/H/人,絲印完產品后,需要使用專用洗網水清洗干凈絲印網框,以備下次使用。
采用本發明的制造方法制作出的LCD結構,有以下特點:
1、產能:
產能能達到360pcs/H/人(無論單色或多色),返工率≦1%,是傳統絲印方法產能4~7倍,且可以節省2~3人的人力;
2、所需設備、人力以及物料:
只需一張臺、一個人就能操作完成,只需準備好LCD和彩膜即可作業,而傳統絲印方法需要網框、網紗、油墨、稀釋劑、固化劑、洗網水、走拉式烘爐、無塵布、丙酮等,需要3~4人進行操作;
3、物料成本:
本發明方法所用到的彩膜成本為:單色:0.8RMB/PCS,每加一種顏色增加0.3RMB/PCS;
傳統絲印方法成本為:單色:1.0RMB/PCS,每加一種顏色增加0.6RMB/PCS;
4、環境污染:
本發明方法對環境無影響,傳統絲印方法由于在車間內使用多種化學產品,氣味大,對環境污染較大,長期從事此工作,對人體有害。
5、本發明適用于所有需要在黑白LCD上顯示彩色筆段和圖案的產品,與傳統絲印方法做出來的產品顯示效果并無明顯差異,制做的產品可以通過可靠性實驗驗證,不會產生其他異常不良。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發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發明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