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顯示面板,包含基板、第一驅動模塊、第二驅動模塊、多條第一導線與多條第二導線。基板具有顯示區與周邊走線區。第一驅動模塊位于周邊走線區且鄰接顯示區的第一側。第一驅動模塊具有相對的第一側邊及第二側邊。第二驅動模塊位于周邊走線區且鄰接顯示區的第二側。第一側與第二側夾有預設角度。第一導線由第一側延伸至第一側邊且分別耦接第一驅動模塊。第二導線包含第一部及第二部,第一部及第二部互相電性連接并與第一驅動模塊電性絕緣。第一部由第一側延伸至第二側邊。第二部由第二側邊延伸而耦接第二驅動模塊。可以避免第一導線與第二導線在周邊走線區交錯,降低顯示面板的導線刮傷的幾率,避免第一導線與第二導線接觸短路。
【專利說明】
顯示面板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顯示面板,尤其涉及一種具有導線結構的顯示面板。
【背景技術】
[0002]—般液晶顯示面板具有主動區域(active area)。主動區域內設置有數據線和柵極線,用以控制晶體管開關以通過各像素提供顯示畫面。主動區域之外圍部分稱為外部導線接合區(outer — lead bonding area,OLB area)或稱周邊走線區,用以設置驅動集成電路(driver)。對應于驅動集成電路的數量,周邊走線區上還設有一或多個導線與接合墊(bonding pads)。導線分別連接于數據線與接合墊之間或是柵極線與接合墊之間。
[0003]然而,隨著顯示技術的發展,顯示面板設計為任意形狀(freeform),以提供更多樣化的市場需求。但當顯示面板設計為不同于以往常見的矩形時,連帶造成導線在外部導線接合區容易交錯。當導線交錯時,使得顯示面板的導線在制造過程中容易產生刮傷。即使在導線上覆蓋絕緣層,當導線上絕緣層的結構被破壞時,顯示面板的導線被刮傷的幾率也隨之增加,交錯的導線容易彼此接觸而短路,進而降低顯示面板的良率。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種顯示面板,以避免顯示面板的導線被刮傷時而產生短路的問題。
[0005]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顯示面板,所示的顯示面板具有基板、第一驅動模塊、第二驅動模塊、多條第一導線與多條第二導線。基板具有顯示區與周邊走線區。其中周邊走線區鄰接顯示區設置。第一驅動模塊位于周邊走線區且鄰接顯示區的第一側。其中第一驅動模塊具有第一側邊及第二側邊,第一側邊與第二側邊相對設置。第二驅動模塊位于周邊走線區且鄰接顯示區的第二側。第一側與第二側夾有預設角度。第一導線由第一側延伸至第一驅動模塊的第一側邊,且分別耦接第一驅動模塊。第二導線包含第一部及第二部。第一部及第二部互相電性連接并與第一驅動模塊電性絕緣。其中第二導線的第一部由第一側延伸至第一驅動模塊的第二側邊,且第二導線的第二部由第一驅動模塊的第二側邊延伸至分別耦接第二驅動模塊。
[0006]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方式中,每一所述第二導線的所述第一部位于任兩相鄰的所述多條第一導線之間。
[0007]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方式中,所述多條第一導線與所述多條第二導線設置于同一層,且所述多條第一導線與所述多條第二導線電性絕緣。
[000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顯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驅動模塊具有多個接墊,所述多個接墊分別對應耦接至所述多條第一導線,所述多條第二導線的所述第一部分別設置于任兩相鄰的所述多個接墊之間。
[0009]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方式中,還包含多條第三導線,所述多條第三導線由所述第二側延伸至分別耦接所述第二驅動模塊。
[00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顯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顯示區的形狀為一梯形,所述第一側對應于所述梯形的一斜邊,所述第二側對應于所述梯形的一短邊。
[0011]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方式中,還包含一絕緣層覆蓋所述多條第二導線,且所述多條第一導線設置于所述絕緣層上。
[0012]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方式中,所述預設角度為45度。
[0013]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方式中,所述顯示區具有一像素陣列,所述像素陣列包含多條數據線、多條掃描線及多個次像素,且所述多條數據線及所述多條掃描線互相交錯設置以分別定義所述多個次像素。
[0014]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方式中,所述多條掃描線分別耦接至所述多條第一導線,且所述多條數據線分別耦接至所述多條第二導線。
[0015]綜合以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顯示面板,所述的顯示面板的周邊走線區設置有多條第一導線與多條第二導線。第二導線與第一導線電性絕緣。此外,第二導線的第一部由顯示區的第一側延伸至第一驅動模塊的第二側邊,且第二導線的第二部由第一驅動模塊的第二側邊延伸至分別耦接第二驅動模塊。因此,避免第一導線與第二導線在周邊走線區交錯。除了降低顯示面板的導線刮傷的幾率之外,也進一步地避免顯示面板被刮傷后,第一導線與第二導線因此而接觸短路。
【附圖說明】
[0016]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的顯不面板的俯視不意圖。
[0017]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的顯示面板的局部俯視示意圖。
[0018]圖3為圖2中AA’剖面的剖面示意圖。
[0019]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實施例的顯不面板的局部俯視不意圖。
[0020]圖5為圖4中BB’剖面的剖面示意圖。
[0021]圖6為本實用新型的更一實施例的顯示面板的局部俯視示意圖。
[0022]圖7為本實用新型的再一實施例的顯不面板的局部俯視不意圖。
[0023]附圖標記說明:
[0024]1、1,、1” 顯示面板
[0025]10、10,、10” 基板
[0026]12第一驅動模塊
[0027]14第二驅動模塊
[0028]Lla、Llb、Lla,、Llb,、Lla、Llb 第一導線
[0029]L2a、L2b、L2c、L2a,、L2b,、L2c,、L2a,,、L2b,,、L2c” 第二導線
[0030]L2a-1、L2b-l、L2c-l、L2a-l,、L2b_l,、L2c_l,、L2a_l”、L2b_l”、L2c_l” 第一部
[0031]L2a-2、L2b_2、L2c~2、L2a_2,、L2b_2,、L2c~2,、L2a_2”、L2b_2”、L2c_2” 第二部
[0032]L3a、L3b、L3c 第三導線
[0033]LB1、LB2、LB1,、LB2,、LB1,,、LB2” 接墊部
[0034]p 像素
[0035]PR、PG、PB 次像素
[0036]P1、P1,、P1” 第一絕緣層
[0037]P2、P2,第二絕緣層
[0038]SI 第一側
[0039]S2 第二側
[0040]SI ’ 第一側邊
[0041]S2’ 第二側邊
[0042]AA顯示區
[0043]OLB周邊走線區
[0044]ZJ、ZJ’、ZJ” 接合區
【具體實施方式】
[0045]請參閱圖1,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的顯示面板的俯視示意圖。需先一提的是,為了使圖面簡潔,圖1僅為部分元件的示意圖。各元件的尺寸比例以及個數并不以說明書附圖所繪示者為限。如圖1所示,顯示面板I具有基板10、第一驅動模塊12、第二驅動模塊14、第一導線Lla、Llb與第二導線L2a、L2b、L2c。如圖所示,顯示面板I實際上還具有其他的第一導線與第二導線,但是為求敘述簡明,于說明書中僅舉第一導線Lla、Llb與第二導線L2a、L2b、L2c進行說明。所屬技術領域技術人員經詳閱本說明書后當可理解顯示面板I其他元件的相對關系,且各元件的數量并不以說明書所提及與說明書附圖所繪示者為限。
[0046]基板10定乂有顯不區AA與周邊走線區0LB。周邊走線區OLB鄰接顯不區AA而設置。在此實施例中,顯示區AA為一梯形,且顯示區AA具有第一側SI與第二側S2,第一側SI為梯形的斜邊,第二側S2為梯形的短邊。第一側SI與第二側S2的夾角例如為45度,然在此并不限制第一側SI與第二側S2夾角的大小。且顯示區AA也可以是圓形或任意的多邊形,而不僅限于所舉的梯形。其中,顯示區AA中設置有多個像素單元,所述的像素單元例如排列成像素陣列,像素陣列的形狀配合顯示區的形狀。然為敘述簡明,在此同樣僅舉像素P來進行說明。像素P具有次像素PR、PG、PB。次像素PR、PG、PB例如分別用以發出紅光、綠光與藍光。
[0047]第一驅動模塊12位于周邊走線區OLB且鄰接顯示區AA的第一側SI。第二驅動模塊14位于周邊走線區OLB且鄰接顯示區AA的第二側S2。其中,第一驅動模塊12具有第一側邊SI’及第二側邊S2’,第一側邊SI’與第二側邊S2’相對設置而為相對的兩側邊。在一實施例中,第一側邊SI’平行于顯示區AA的第一側SI。第一驅動模塊12例如為柵極驅動集成電路(gate driver integrated circuit),而第二驅動模塊14例如為源極驅動集成電路(source driver integrated circuit)。上述僅為舉例示范,實際上并不以此為限。
[0048]第一導線Lla、Llb由第一側SI延伸至第一驅動模塊12的第一側邊SI’,且第一導線Lla、Llb分別耦接第一驅動模塊12。第二導線L2a、L2b、L2c分別包含第一部L2a-l、L2b-l、L2c-1 及第二部L2a-2、L2b-2、L2c-2。詳細而言,第二導線L2a、L2b、L2c的第一部L2a-l、L2b-
1、L2c-l及第二部L2a-2、L2b-2、L2c-2互相電性連接并與第一驅動模塊12電性絕緣。此外,第二導線L2a、L2b、L2c的第一部L2a-l、L2b-l、L2c-l由第一側SI延伸至第一驅動模塊12的第二側邊S2’,且第二導線L2a的第二部L2a-2、L2b-2、L2c-2由第一驅動模塊12的第二側邊S2 ’延伸至分別耦接第二驅動模塊14。
[0049]換言之,第二導線L2a、L2b、L2c部分的第一部L2a-l、L2b-l、L2c-l位于顯示區AA與第一驅動模塊12之間,第二導線L2a、L2b、L2c另一部分的第一部L2a-l、L2b-l、L2c-l與第一驅動模塊12重疊且與第一驅動模塊12電性絕緣,第二導線L2a的第二部L2a-2、L2b-2、L2c-2則位于第一驅動模塊12與第二驅動模塊14之間且電性連接第二驅動模塊14。換句話說,部分的像素P與第二驅動模塊14通過第二導線L2a、L2b、L2c電性連接,且另一部分的像素P通過第一導線Lla、Llb與第一驅動模塊12電性連接。由于第二導線L2a?L2c走線夾設于第一導線Lla、Llb之間,而第二導線L2a?L2c走線穿過第一驅動模塊12且避開第一導線Lla、Llb于周邊走線區OLB中搭接第二驅動模塊14。藉此避免第二導線L2a?L2c與第一導線Lla、Llb于周邊走線區OLB中因交錯而導致容易刮傷的問題。
[0050]請一并參照圖2與圖3,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的顯示面板的局部俯視示意圖,圖3為圖2中AA’剖面的剖面示意圖。于圖2繪示有基板10、第一導線Lla、Llb、第二導線L2a?L2c、第一絕緣層Pl與第二絕緣層P2。第一導線Lla、Llb與第二導線L2a?L2c位于基板10上,第一絕緣層Pl位于第一導線Lla、Llb、第二導線L2a?L2c與基板10上,且第一絕緣層Pl覆蓋第一導線Lla、Llb與第二導線L2a?L2c。第二絕緣層P2位于第一絕緣層Pl上。為求敘述簡明,圖2中并未繪示有第一驅動模塊12,以顯露出第一導線Lla、Llb與第二導線L2a?L2c與基板10上其他構層的相對關系。此外,第一導線與第二導線的線寬也為所屬技術領域技術人員經詳閱本說明書后可依據實際自由定義,并不以說明書附圖所繪示者為限。
[0051]此外,基板10上更定義有接合區ZJ。第一驅動模塊12設置于接合區ZJ上。如圖2所示,第一導線Lla、Llb實際上分別具有接墊部LB1、LB2,接墊部LB1、LB2位于接合區ZJ中。接墊部LB1、LB2用以耦接第一驅動模塊12的接墊或凸柱。更詳細地來說,顯示區AA除了如前述地具有一像素陣列之外,顯示區AA更設置多條數據線、多條掃描線,所述的多條數據線及多條掃描線互相交錯設置以分別定義出次像素。數據線、掃描線與各次像素之間的連接關系為所屬技術領域技術人員所知悉,于此不再贅述。掃描線分別耦接至所述的各第一導線,且數據線分別耦接至所述的各第二導線。第一驅動模塊12例如經由各第一導線耦接于各掃描線,而第二驅動模塊14例如經由各第二導線耦接于部分的各數據線。此外,顯示面板I更具有第三導線L3a、L3b、L3c,第三導線L3a、L3b、L3c由第二側S2延伸至分別耦接第二驅動模塊14ο
[0052]而如圖2及圖3所示,第二導線L2a?L2c的第二部L2a_2?L2c_2位于第一導線Lla的接墊部LBl與第一導線Llb的接墊部LB2之間。在此實施例中,第二導線L2a?L2c耦接于同一個像素P的不同次像素PR、PG、PB。因此,從另一個角度來說,耦接于同一像素單元的第二導線L2a、L2b、L2c位于相鄰的兩條第一導線Lla、Llb的接墊部LB1、LB2之間。或者,也可以說耦接于同一像素單元的第二導線L2a、L2b、L2c位于相鄰的兩條第一導線Lla、Llb的走線間隙之間。更詳細地來說,第二導線L2a與第一導線Lla彼此互相平行設置且電性絕緣,第二導線L2c與第一導線Llb彼此互相平行設置且電性絕緣,此外,每條第二導線L2a?L2c在周邊走線區中亦彼此互相平行設置于相鄰的兩條第一導線Lla、Llb之間。
[0053]請接著參照圖4與圖5,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實施例的顯示面板的局部俯視示意圖,圖5為圖4中BB’剖面的剖面示意圖。在圖4與圖5所示的實施例中,第一導線Lla’、Llb’位于第一絕緣層P1’上,第二導線L2a’?L2c’位于基板10’上,但本實用新型不以此為限。亦可,第一導線Lla’、Llb’位于基板10’上,第二導線L2a’?L2c’位于第一絕緣層P1’上。因此,在此實施例中,第二導線L2a’的第一部L2a-1’的邊緣可以切齊第一導線Lla’的接墊部LB1’的邊緣,第二導線L2c’的第一部L2c-1’的邊緣可以切齊第一導線Lib’的接墊部LB2’的邊緣。因此,縮減第一導線Lla’、Llb’及第二導線L2a’?L2c’的布線空間。因此,圖4的另一實施例相較于圖2的實施例除了可以縮減布線空間之外,亦可使第一導線Lla’、Llb’及第二導線L2a’?L2c’設置于不同層的情況下,避免第二導線L2a’?L2c’與第一導線Lla’、Llb’交錯設置而導致顯示面板I’的導線因刮傷產生短路的問題。
[0054]請接著參照圖6與圖7,圖6為本實用新型的更一實施例的顯示面板的局部俯視示意圖,圖7為本實用新型的再一實施例的顯示面板的局部俯視示意圖。圖6所示的實施例相對應于圖2所示的實施例,圖7所示的實施例相對于圖4所示的實施例。但如圖6、圖7所示,圖
6、圖7所對應的實施例中,第一導線與第二導線的數量相異于圖2、圖4所對應的實施例。此外,圖6、圖7所對應的實施例中,第一導線的接墊位置也相異于圖2、圖4所對應的實施例,而略呈鋸齒狀排列。然上述同樣僅為舉例示范,并不以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
[0055]綜合以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顯示面板,所述的顯示面板具有顯示區與周邊走線區,周邊走線區鄰接顯示區而設置。周邊走線區中設置有多條第一導線與多條第二導線。第二導線與第一導線彼此電性絕緣。此外,第二導線的第一部由顯示區的第一側延伸至第一驅動模塊的第二側邊,且第二導線的第二部由第一驅動模塊的第二側邊延伸至分別耦接第二驅動模塊。因此,避免第一導線與第二導線在周邊走線區交錯。除了降低顯示面板刮傷的幾率之外,也進一步地避免顯示面板的導線被刮傷后,第一導線與第二導線因此而接觸短路。
[0056]雖然本實用新型以前述的較佳實施例公開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新型,任何本領域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新型的精神和范圍內,當可作些許的變動與潤飾,因此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須視本說明書所附的權利要求所界定者為準。
【主權項】
1.一種顯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基板,具有一顯示區與一周邊走線區,其中所述周邊走線區鄰接所述顯示區設置; 一第一驅動模塊,位于所述周邊走線區,且鄰接所述顯示區的一第一側,其中所述第一驅動模塊具有一第一側邊及一第二側邊,所述第一側邊與所述第二側邊相對設置; 一第二驅動模塊,位于所述周邊走線區,且鄰接所述顯示區的一第二側,所述第一側與所述第二側夾有一預設角度; 多條第一導線,由所述第一側延伸至所述第一驅動模塊的所述第一側邊,且分別耦接所述第一驅動模塊;以及 多條第二導線,所述多條第二導線包含一第一部及一第二部,所述第一部及所述第二部互相電性連接并與所述第一驅動模塊電性絕緣,其中所述多條第二導線的所述第一部由所述第一側延伸至所述第一驅動模塊的所述第二側邊,且所述多條第二導線的所述第二部由所述第一驅動模塊的所述第二側邊延伸至分別耦接所述第二驅動模塊。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顯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第二導線的所述第一部位于任兩相鄰的所述多條第一導線之間。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顯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條第一導線與所述多條第二導線設置于同一層,且所述多條第一導線與所述多條第二導線電性絕緣。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顯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驅動模塊具有多個接墊,所述多個接墊分別對應耦接至所述多條第一導線,所述多條第二導線的所述第一部分別設置于任兩相鄰的所述多個接墊之間。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顯示面板,其特征在于,還包含多條第三導線,所述多條第三導線由所述第二側延伸至分別耦接所述第二驅動模塊。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顯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顯示區的形狀為一梯形,所述第一側對應于所述梯形的一斜邊,所述第二側對應于所述梯形的一短邊。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顯示面板,其特征在于,還包含一絕緣層覆蓋所述多條第二導線,且所述多條第一導線設置于所述絕緣層上。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顯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預設角度為45度。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顯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顯示區具有一像素陣列,所述像素陣列包含多條數據線、多條掃描線及多個次像素,且所述多條數據線及所述多條掃描線互相交錯設置以分別定義所述多個次像素。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顯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條掃描線分別耦接至所述多條第一導線,且所述多條數據線分別耦接至所述多條第二導線。
【文檔編號】G02F1/1345GK205721010SQ201620578675
【公開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請日】2016年6月13日
【發明人】李仁杰, 李忠隆
【申請人】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