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有機高分子材料應用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防霧抗藍光樹脂眼鏡片。
背景技術:
在人們日常生活中,如電視、電腦及LED燈等都存在藍光,藍光是可見光的組成部分。自然界本身沒有單獨的白光,藍光與綠光、黃光組合后呈現出白光。綠光與黃光能量小,對眼睛刺激小,藍光波短、能量高,能夠直接穿透晶體直達眼底視網膜上,從而引起視網膜細胞的損傷,尤其是對光最敏感的黃斑區域,傷害更大,導致老年黃斑變性發病率增加。
目前的防藍光鏡片,濾除藍光性能較差、透光率低,且功能單一,導致佩戴者舒適度欠佳。由于防藍光鏡片價格偏高,因此提高其耐磨性也是急需解決的問題。
現有的抗藍光鏡片生產過程中脫模后鏡片表面不再具有保護膜,后續的工藝操作不當時很容易在鏡片表面造成劃痕。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提供一種抗藍光性能好、防霧性能優異的樹脂眼鏡片,本實用新型提供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防霧抗藍光樹脂眼鏡片,自上而下依次包括離型膜一、納米碳纖維膜、導電膜、二氧化鋯膜、氧化鈦膜、聚氨酯樹脂層、二氧化硅膜、離型膜二。
上下表面設置的離型膜能夠在鏡片生產、轉運及銷售過程中起到保護鏡片的作用,用戶購買并使用時只需移除離型膜即可;且納米碳纖維膜的設置一是為了增強鏡片表面硬度、二是能夠起到疏水防霧的作用;二氧化鋯膜為減反射膜能夠減少或消除反射光、增加透光量;氧化鈦膜的抗UV性能強,對光電折射也更強,因此能基本衰減藍光的透射,防止藍光對人體及眼睛的危害。二氧化硅膜耐磨性好。導電膜的設置能夠避免離型膜揭除時產生靜電。
進一步的,所述離型膜一、離型膜二均為PET、OPP或BOPP離型膜的一種。
進一步的,所述二氧化硅膜與離型膜二之間還設置有聚四氟乙烯膜,聚四氟乙烯膜具有良好的防污性能,能夠延長鏡片的使用壽命。
進一步的,所述離型膜一、離型膜二的厚度為0.5-1mm、所述納米碳纖維膜的厚度為20-50nm、所述導電膜的厚度為20-50nm、所述二氧化鋯膜的厚度為50-100nm、所述氧化鈦膜的厚度為50-100nm、所述二氧化硅膜的厚度為20-50nm。離型膜一與離型膜二主要起到保護的作用,實際使用時揭除,因此其厚度不計入成品的鏡片內,為了保證其保護作用,其厚度不宜過薄。
進一步的,所述離型膜一、離型膜二的厚度為0.75mm,所述納米碳纖維膜、導電膜、二氧化硅膜厚度均為35nm,所述二氧化鋯膜的厚度為75nm、所述氧化鈦膜的厚度為50nm,該厚度的膜層結構其光學性能及機械性能最佳。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抗藍光性能、耐磨性、防霧性能優異;(2)、上下表面設置的離型膜能夠在鏡片生產、轉運及銷售過程中起到保護鏡片的作用,用戶購買并使用時只需移除離型膜即可。
附圖說明
圖1、本實用新型的層結構示意圖。
圖中:1、離型膜一,2、納米碳纖維膜,3、導電膜,4、二氧化鋯膜,5、氧化鈦膜,6、聚氨酯樹脂層,7、二氧化硅膜,8、聚四氟乙烯膜,9、離型膜二。
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防霧抗藍光樹脂眼鏡片,自上而下依次包括離型膜一1、納米碳纖維膜2、導電膜3、二氧化鋯膜4、氧化鈦膜5、聚氨酯樹脂層6、二氧化硅膜7、離型膜二9。
所述離型膜一1、離型膜二9為PET離型膜。
所述二氧化硅膜7與離型膜二9之間還設置有聚四氟乙烯膜8,聚四氟乙烯膜8具有良好的防污性能,能夠延長鏡片的使用壽命,本實施例中聚四氟乙烯膜的厚度為30nm。
所述離型膜一1、離型膜二9的厚度為0.75mm,所述納米碳纖維膜2、導電膜3、二氧化硅膜7厚度均為35nm,所述二氧化鋯膜4的厚度為75nm、所述氧化鈦膜5的厚度為50nm,該厚度的膜層結構其光學性能及機械性能最佳。
上下表面設置的離型膜能夠在鏡片生產、轉運及銷售過程中起到保護鏡片的作用,用戶購買并使用時只需移除離型膜即可;且納米碳纖維膜2的設置一是為了增強鏡片表面硬度、二是能夠起到疏水防霧的作用;二氧化鋯膜4為減反射膜能夠減少或消除反射光、增加透光量;氧化鈦膜5的抗UV性能強,對光電折射也更強,因此能基本衰減藍光的透射,防止藍光對人體及眼睛的危害。二氧化硅膜7耐磨性好。導電膜3的設置能夠避免離型膜揭除時產生靜電。
以上述依據本實用新型理想實施例為啟示,通過上述的說明內容,相關工作人員完全可以在不偏離本項實用新型技術思想的范圍內,進行多樣的變更以及修改。本項實用新型的技術性范圍并不局限于說明書上的內容,必須要根據權利要求范圍來確定其技術性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