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夜視儀技術領域,特別涉及模塊化數碼夜視儀。
背景技術:
夜視儀在夜間的觀察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目前電子夜視產品的設計,普遍采用的結構是根據功能的需要,根據外觀要求安排各組成元件位置,實現一種功能需要多種零部件。但是各零部件獨立設置和安裝,存在結構復雜,零部件過多,零件和元件的通用性差,生產裝配勞動量大,維修成本高等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零部件少、零部件通用性好、生產裝配勞動量小、維修成本低的模塊化數碼夜視儀。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為:
模塊化數碼夜視儀,包括本體、物鏡模塊、目鏡模塊、紅外燈模塊、電池模塊,所述物鏡模塊與本體通過螺栓連接,所述目鏡模塊通過外螺紋與本體連接;所述紅外燈模塊通過外螺紋與本體連接;所述電池模塊通過外螺紋與本體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物鏡模塊包括物鏡鏡片組、物鏡框、導釘、物鏡連接座、濾光片、CCD板,所述物鏡鏡片組安裝物鏡框內,所述導釘與物鏡框通過螺紋連接,所述濾光片與CCD板固定連接;所述CCD板與物鏡連接座固定連接;所述物鏡連接座與物鏡框通過螺栓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目鏡模塊包括目鏡連接座、目鏡鏡片組、目鏡框、手輪、眼罩,所述目鏡鏡片組安裝在目鏡框內;所述目鏡框與手輪連接,所述眼罩卡扣在手輪1上,所述手輪與目鏡連接座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紅外燈模塊包括透鏡、燈座、LED燈、電極板、壓圈,所述透鏡安裝在燈座內;所述LED燈與電極板連接、并卡裝在燈座尾部;所述壓圈與電極板連接并鎖緊電極板,壓圈通過外螺紋與燈座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電池模塊包括電極彈簧、電池倉、電池、電極片、電池連接座、電池蓋,所述電機彈簧安裝電池倉的倉底;所述電池安裝在電池倉內;所述電極片與電池倉外側連接;所述電池連接座分別與電池倉與電池蓋連接。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由于采用了本體、以及物鏡模塊、目鏡模塊、紅外燈模塊、電池模塊等技術特征。使得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較,本實用新型有效解決了現有夜視儀存在的結構復雜,零部件過多,零件和元件的通用性差,生產裝配勞動量大,維修成本高等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物鏡、目鏡、紅外燈、電池的模塊設計,使得本實用新型結構更為簡單,部件通用性更好,生產裝配勞動量更小,維修保養成本更低。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主視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物鏡模塊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目鏡模塊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紅外燈模塊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電池模塊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說明。在此需要說明的是,對于這些實施方式的說明用于幫助理解本實用新型,但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實用新型各個實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術特征只要彼此之間未構成沖突就可以相互組合。
如附圖1所示,模塊化數碼夜視儀,包括本體1、物鏡模塊2、目鏡模塊3、紅外燈模塊4、電池模塊5,物鏡模塊2通過螺栓與本體連接,目鏡模塊3通過外螺紋與本體1連接;紅外燈模塊4通過外螺紋與本體1連接;電池模塊5通過外螺紋與本體1連接。
上述技術方案通過采用物鏡模塊2、目鏡模塊3、紅外燈模塊4、電池模塊5,使得本實用新型結構更為簡單,各部件通用性更好,生產裝配勞動量有效降低,維修保養成本得到有效降低。
更具體地,如附圖2所示,物鏡模塊2包括物鏡鏡片組6、物鏡框7、導釘8、物鏡連接座9、濾光片10、CCD板11,物鏡鏡片組6安裝在物鏡框7內,導釘8與物鏡框7通過螺紋連接,濾光片10通過螺釘與CCD板11固定連接;CCD板11通過螺釘與物鏡連接座9固定連接;物鏡連接座9通過螺栓與物鏡框7連接。如附圖3所示,目鏡模塊3包括目鏡連接座12、目鏡鏡片組13、目鏡框14、手輪27、眼罩15,目鏡鏡片組13安裝在目鏡框14內;目鏡框14與手輪27連接,眼罩15卡扣在手輪27上,手輪27與目鏡連接座12連接。如附圖4所示,紅外燈模塊4包括透鏡16、燈座17、LED燈18、電極板19、壓圈20,透鏡16安裝在燈座17內;LED燈18與電極板19連接、并卡裝在燈座17尾部;壓圈20與電極板19連接并鎖緊電極板19,壓圈20通過外螺紋與燈座17連接。如附圖5所示,電池模塊5包括電極彈簧21、電池倉22、電池23、電極片24、電池連接座25、電池蓋26,電機彈簧21安裝在電池倉22的倉底;電池23安裝在電池倉22內;電極片24與電池倉22外側連接;電池連接座25分別與電池倉22與電池蓋26連接。
以上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作了詳細說明,但本實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而言,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對這些實施方式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仍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