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光學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可調瞳距的AR光學模組及應用其的眼鏡顯示器。
背景技術:
AR,即Augmented Reality,是增強現(xiàn)實的意思,增強現(xiàn)實技術是把原本在現(xiàn)實世界的一定時間空間范圍內很難體驗到的實體信息(視覺信息,聲音,味道,觸覺等),通過電腦等科學技術模擬仿真后再疊加,將虛擬的信息應用到真實世界,被人類感官所感知,從而達到超越現(xiàn)實的感官體驗。增強現(xiàn)實技術不僅展現(xiàn)了真實世界的信息,而且將虛擬的信息同時顯示出來,兩種信息相互補充、疊加。運用AR技術制成的眼鏡顯示器,把真實世界與電腦圖形多重合成在一起,便可以看到真實的世界圍繞著它。
這種AR眼鏡顯示器越來越受到大眾的喜愛,但由于每個人的瞳距不同,標準化生產的AR眼鏡顯示器無法適應所有人使用,故此本申請人設計了一種帶瞳距調節(jié)功能的眼鏡顯示器。該設計包括眼鏡殼體、微型顯示器和兩個鏡筒組件,兩個鏡筒組件安裝在眼鏡殼體上,兩個鏡筒組件之間設有瞳距調節(jié)機構。該瞳距調節(jié)機構包括目距旋鈕、齒條和大齒輪、小齒輪、銷軸及導向柱,目距旋鈕安裝在眼鏡殼體頂部,兩齒條的尾端連接在兩鏡筒組件的側面,兩齒條的前端分別與大齒輪的上端和底端嚙合;目距旋鈕底部凸出有小齒輪,小齒輪通過銷軸安裝在眼鏡殼體上,小齒輪與大齒輪嚙合,使目距旋鈕與大齒輪連接并一起轉動;所述齒條上設有導向槽,導向槽嵌入到在眼鏡殼體上凸起的導向柱。
該結構復雜、調節(jié)不夠精確、兩鏡筒組件移動不夠穩(wěn)定,而且因該結構一些元件需固定在眼鏡殼體上,因此需將眼鏡顯示器整體安裝后才能進行檢測,不夠方便。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可調瞳距的AR光學模組及眼鏡顯示器,用以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瞳距調節(jié)機構安裝及檢測不便、調節(jié)不夠穩(wěn)定、結構復雜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xiàn)的: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可調瞳距的AR光學模組,包括左成像組件、右成像組件,左成像組件和右成像組件之間設有瞳距調節(jié)機構,其還設有主框架,所述左成像組件、右成像組件及所述瞳距調節(jié)機構安裝在主框架上,所述瞳距調節(jié)機構包括安裝在主框架上的調距齒輪,所述調距齒輪位于左成像組件和右成像組件之間,左成像組件、右成像組件向調距齒輪伸出上齒條、下齒條,上齒條、下齒條與所述調距齒輪嚙合使左成像組件和右成像組件同時向內或向外移動;調距齒輪外側向上突出形成調節(jié)旋鈕;所述上齒條、下齒條上設有橫向的限位槽,所述主框架上設有限位塊卡在限位槽內。
如上所述主框架包括底板,底板上設有第二立柱,所述調距齒輪安裝在第二立柱上,底板上于第二立柱兩側還設有第一立柱和第三立柱,第一立柱、第三立柱分別位于所述上齒條、下齒條的限位槽的下方,第一立柱、第三立柱頂部的中心向上延伸形成所述限位塊,限位塊卡在所述限位槽內。
如上所述第二立柱的頂部于所述調距齒輪上方突出有擋塊,擋塊壓在上齒條的頂面上。
如上所述限位塊頂部安裝有壓塊,壓塊位于上齒條、下齒條的頂面,所述壓塊的一端向下突出有翻邊,翻邊壓在上齒條、下齒條的側面上。
如上所述左成像組件和右成像組件包括殼體、安裝在殼體內的微顯示器和光學系統(tǒng),所述微顯示器安裝在殼體頂部,所述光學系統(tǒng)安裝在微顯示器下方,殼體于光學系統(tǒng)后方設有通孔,所述底板底部安裝有橫向導軸,左成像組件和右成像組件通過通孔安裝在橫向導軸上并沿橫向導軸移動。
如上所述光學系統(tǒng)上半部安裝在所述殼體內,其下半部突出于殼體外。
如上所述殼體于所述光學系統(tǒng)兩側形成裸露的觀察區(qū)域。
如上所述瞳距調節(jié)機構的調節(jié)范圍是63.5±5mm。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可調瞳距眼鏡顯示器,包括眼鏡外殼及安裝在眼鏡外殼內的AR光學模組,其所述的AR光學模組為上述所述的可調瞳距的AR光學模組。
如上所述調節(jié)旋鈕突出于眼鏡顯示器頂部的內側面。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可調瞳距的AR光學模組及眼鏡顯示器,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優(yōu)點:
(1)所述左成像組件、右成像組件及所述瞳距調節(jié)機構安裝在主框架上,使整個AR光學模組的安裝與眼鏡顯示器的外殼完全脫離,整體性強,安裝及檢測方便;
(2)瞳距調節(jié)機構中,調距齒輪外側向上突出形成調節(jié)旋鈕,調距齒輪和調節(jié)旋鈕的一體化設計,結構簡單,調節(jié)更精確;
(3)第二立柱的擋塊穩(wěn)定了上齒條的移動;
(4)壓塊與第一立柱和第三立柱配合,有效地限制了上齒條和下齒條的移動,使調節(jié)更穩(wěn)定;
(5)左成像組件和右成像組件沿主框架的橫向導軸移動,結構簡單,移動穩(wěn)定精確;
(6)左成像組件和右成像組件的光學系統(tǒng),其下半部突出于所述殼體外,使所述左成像組件和右成像組件的結構更緊湊;
(7)左成像組件、右成像組件及的瞳距調節(jié)機構的結構簡單緊湊,使眼鏡顯示器體積更小,人佩戴更舒適;
(8)所述殼體于所述光學系統(tǒng)兩側形成裸露的觀察區(qū)域,當使用者戴上該眼鏡顯示器后,在眼鏡顯示器前方兩側留下使用者余光可觀察的區(qū)域。
(9)所述調節(jié)旋鈕突出于眼鏡顯示器頂部的內側面,調節(jié)方便。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可調瞳距的AR光學模組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可調瞳距的AR光學模組的側示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可調瞳距的AR光學模組的元件爆炸圖;
圖4為圖1的A-A剖示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yōu)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可調瞳距的AR光學模組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可調瞳距的AR光學模組的側示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可調瞳距的AR光學模組的元件爆炸圖;圖4為圖1的A-A剖示圖。
實施例一:
本實用新型所述了一種可調瞳距的AR光學模組,包括左成像組件2、右成像組件15,左成像組件2和右成像組件15之間設有瞳距調節(jié)機構,其還設有主框架1,所述左成像組件2、右成像組件15及所述瞳距調節(jié)機構安裝在主框架1上;所述瞳距調節(jié)機構包括安裝在主框架1上的調距齒輪6,所述調距齒輪6位于左成像組件2和右成像組件15之間,左成像組件2、右成像組件15向調距齒輪6伸出上齒條3、下齒條4,上齒條3、下齒條4與所述調距齒輪6嚙合使左成像組件2和右成像組件15同時向內或向外移動;調距齒輪6外側向上突出形成調節(jié)旋鈕7;所述上齒條3、下齒條4上設有橫向的限位槽5,所述主框架1上設有限位塊8卡在限位槽5內。所述左成像組件2、右成像組件15及所述瞳距調節(jié)機構安裝在主框架1上,使整個AR光學模組的安裝與眼鏡顯示器的外殼完全脫離,整體性強,安裝及檢測方便;瞳距調節(jié)機構的調距齒輪6和調節(jié)旋鈕7的一體化設計,使瞳距調節(jié)機構結構更簡單,調節(jié)更精確。
如上所述第二立柱13的頂部于所述調距齒輪6上方突出有擋塊16,擋塊16壓在上齒條3的頂面上。擋塊16使上齒條3的移動更穩(wěn)定。
如上所述主框架1包括底板11,底板11上設有第二立柱13,所述調距齒輪6安裝在第二立柱13上,底板11上于第二立柱13兩側還設有第一立柱12和第三立柱14,第一立柱12、第三立柱14分別位于所述上齒條3、下齒條4的限位槽5的下方,第一立柱12、第三立柱14頂部的中心向上延伸形成所述限位塊8,限位塊8卡在所述限位槽5內。
如上所述限位塊8頂部安裝有壓塊9,壓塊9位于上齒條3、下齒條4的頂面,所述壓塊9的一端向下突出有翻邊10,翻邊10壓在上齒條3、下齒條4的側面上。所述壓塊9與第一立柱12和第三立柱14配合,有效地限制了上齒條3和下齒條4的移動,使調節(jié)更穩(wěn)定。
如上所述左成像組件2和右成像組件15包括殼體17、安裝在殼體17內的微顯示器18和光學系統(tǒng)19,所述微顯示器18安裝在殼體17頂部,所述光學系統(tǒng)19安裝在微顯示器18下方,殼體17于光學系統(tǒng)19后方設有通孔20,所述底板11底部安裝有橫向導軸21,左成像組件2和右成像組件15通過通孔20安裝在橫向導軸21上并沿橫向導軸21移動。所述光學系統(tǒng)19上半部安裝在所述殼體17內,其下半部突出于殼體17外。所述左成像組件2和右成像組件15沿橫向導軸21移動,移動穩(wěn)定,所述光學系統(tǒng)19的下半部突出于所述殼體17外,使所述左成像組件2和右成像組件15的結構更緊湊,減小了眼鏡顯示器的厚度,使人佩戴更舒適。
如上所述殼體17于所述光學系統(tǒng)19兩側形成裸露的觀察區(qū)域22。
如上所述瞳距調節(jié)機構的調節(jié)范圍是63.5±5mm。
實施例二: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眼鏡顯示器,包括眼鏡外殼及安裝在眼鏡外殼內的AR光學模組,其所述的AR光學模組為如上所述的可調瞳距的AR光學模組。所述AR光學模組的左成像組件2、右成像組件15及的瞳距調節(jié)機構的結構簡單緊湊,使眼鏡顯示器體積更小,人佩戴更舒適。
如上所述調節(jié)旋鈕7突出于眼鏡顯示器頂部的內側面,調節(jié)方便。
當使用者戴上該眼鏡顯示器后,所述光學系統(tǒng)19兩側的觀察區(qū)域22留給使用者余光可觀察的區(qū)域,使虛擬信息更好地與現(xiàn)實相結合。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實用新型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