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膠帶貼合設備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BLU膠帶自動貼合設備整機結構。
背景技術:
手機液晶屏組裝時需要在液晶屏的四周邊緣貼附BLU膠帶,以防止液晶屏邊緣漏光,現在主要采用手工方式在液晶屏的四周邊緣貼BLU膠帶,工作效率低,并且一旦出現貼合不良時也不能及時被檢出。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主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BLU膠帶自動貼合設備整機結構,能夠解決現在手工貼膠帶工作效率低的問題。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BLU膠帶自動貼合設備整機結構,包括:六工位轉臺機構、膠帶剝離定位機構、自動加壓卸料機構,所述六工位轉臺機構包括:轉臺、和均勻地安裝在所述轉臺上的六個結構相同的BLU膠框定位載臺,所述膠帶剝離定位機構有四個、分別安裝在四個相鄰的BLU膠框定位載臺旁,所述膠帶剝離定位機構包括:自動供料模塊和自動抓取模塊,所述自動抓取模塊用于抓取自動供料模塊供給的BLU膠帶并帶動所述BLU膠帶移動到BLU膠框定位載臺上進行貼附,所述自動加壓卸料機構安裝在所述四個相鄰的BLU膠框定位載臺隔壁的一個BLU膠框定位載臺旁、其包括:壓合卸料模塊和傳送帶,所述壓合卸料模塊用于壓合貼附好的BLU膠框并將其移送到傳動帶上輸出。
在本實用新型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轉臺的中部安裝有高精度分度器,所述高精度分度器的正上方安裝有六邊形凸臺。
在本實用新型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凸臺的側壁上設有六個連接桿,所述六個連接桿分別與六個結構相同的BLU膠框定位載臺連接。
在本實用新型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BLU膠框定位載臺下方設置有真空控制閥。
在本實用新型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自動供料模塊包括依次與驅動電機電性連接的放料輥、漲緊輥、膠帶分離板和收料輥,膠帶卷料從所述放料輥放出依次經過漲緊輥、膠帶分離板,然后膠帶的基膜從所述收料輥收回,并且所述收料棍的上方設置有線速度控制傳感器。
在本實用新型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自動抓取模塊包括XYZ三軸機械手、旋轉電機、膠帶抓取模組、膠帶定位CCD和膠框定位CCD,所述膠帶定位CCD和膠框定位CCD安裝在位于所述XYZ三軸機械手上端的連接板上,所述旋轉電機安裝在位于所述XYZ三軸機械手下端的連接板上,所述膠帶抓取模組的中部開設有軸孔,旋轉電機的輸出軸伸入在所述軸孔內與所述膠帶抓取模組聯接。
在本實用新型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壓合卸料模塊包括氣缸、與氣缸連接的移動模塊、控制所述移動模塊的千分尺微調結構、以及連接在所述移動模塊的下方的加壓卸料吸盤。
在本實用新型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示加壓卸料吸盤下方安裝有仿形真空治具。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通過六工位轉臺機構、膠帶剝離定位機構、自動加壓卸料機構實現BLU膠帶自動、高效貼附,尤其是采用轉盤六工位循環,旋轉一周,包括膠框上料,四邊框貼BLU膠帶,加壓卸料,工作效率高;同時采用CCD視覺定位,精度高,可在線檢測貼合效果,避免不良流出。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BLU膠帶自動貼合設備整機結構一較佳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所示的膠帶剝離定位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1所示的膠帶剝離定位機構的自動供料模塊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圖1所示的膠帶剝離定位機構的自動抓取模塊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圖1所示的自動加壓卸料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圖1所示的自動加壓卸料機構的壓合卸料模塊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各部件的標記如下:1、六工位轉臺機構,2、膠帶剝離定位機構,3、自動加壓卸料機構,11、轉臺,12、BLU膠框定位載臺,111、六邊形凸臺,112、連接桿,21、自動供料模塊,211、放料輥,212、漲緊輥,213、膠帶分離板,214、收料輥,22、自動抓取模塊,221、XYZ三軸機械手,222、旋轉電機,223、膠帶抓取模組,224、膠帶定位CCD,225、膠框定位CCD,31、壓合卸料模塊,32、傳送帶,311、氣缸,312、移動模塊,313、千分尺微調結構,314、加壓卸料吸盤。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進行詳細闡述,以使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從而對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做出更為清楚明確的界定。
請參閱圖1、圖2、圖3、圖4、圖5和圖6,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包括:
一種BLU膠帶自動貼合設備整機結構,包括:六工位轉臺機構1、膠帶剝離定位機構2、自動加壓卸料機構3,所述六工位轉臺機構1包括:轉臺11、和均勻地安裝在所述轉臺11上的六個結構相同的BLU膠框定位載臺12,所述轉臺11在電機驅動下做逆時針旋轉動作,所述膠帶剝離定位機構2有四個、分別安裝在四個相鄰的BLU膠框定位載臺12旁,所述膠帶剝離定位機構2包括:自動供料模塊21和自動抓取模塊22,所述自動抓取模塊22用于抓取自動供料模塊21供給的BLU膠帶并帶動所述BLU膠帶移動到BLU膠框定位載臺12上進行貼附,所述自動加壓卸料機構3安裝在所述四個相鄰的BLU膠框定位載臺12隔壁的一個BLU膠框定位載臺12旁、其包括:壓合卸料模塊31和傳送帶32,所述壓合卸料模塊31用于壓合貼附好的BLU膠框并將其移送到傳動帶32上輸出。
其中,所述轉臺11的中部安裝有高精度分度器,所述高精度分度器的正上方安裝有六邊形凸臺111,所述凸臺111的側壁上安裝有六個連接桿112,所述六個連接桿112分別與六個結構相同的BLU膠框定位載臺12連接。
所述BLU膠框定位載臺12下方連接有真空控制閥,采用真空吸附定位,確保膠框與BLU膠框定位載臺12貼合平整。
所述自動供料模塊21包括依次與驅動電機電性連接的放料輥211、漲緊輥212、膠帶分離板213和收料輥214,膠帶卷料從所述放料輥211放出依次經過漲緊輥212、膠帶分離板213,然后膠帶的基膜從所述收料輥214收回,并且所述收料棍214的上方安裝有線速度控制傳感器215,可自動控制收料輥214的線速度保持恒定。
所述自動抓取模塊22包括XYZ三軸機械手221、旋轉電機222、膠帶抓取模組223、膠帶定位CCD 224和膠框定位CCD 225,所述膠帶定位CCD 224和膠框定位CCD 225安裝在位于所述XYZ三軸機械手221上端的連接板上,采用CCD精確定位膠框及BLU膠帶的貼附位置,并可在線檢測貼合效果,避免不良流出,所述旋轉電機222安裝在位于所述XYZ三軸機械手221下端的連接板上,所述膠帶抓取模組223的中部開設有軸孔,旋轉電機222的輸出軸伸入在所述軸孔內與所述膠帶抓取模組223聯接,所述旋轉電機222可驅動所述膠帶抓取模組223旋轉運動,以確保精準吸附抓取膠帶。
所述壓合卸料模塊31包括氣缸311、與氣缸311連接的移動模塊312、控制所述移動模塊312的千分尺微調結構313、以及連接在所述移動模塊312的下方的加壓卸料吸盤314,并且所述加壓卸料吸盤314下方安裝有仿形真空治具,用于壓合貼附好的BLU膠框并將其移送到傳動帶32上輸出。
本實用新型一種BLU膠帶自動貼合設備整機結構的加工步驟為:
1)膠框上料:將膠框放置到位于第一工位的BLU膠框定位載臺12上(第一工位的BLU膠框定位載臺12旁邊未安裝有膠帶剝離定位機構2),并由所述膠框定位CCD 225對所述膠框進行定位,確保其精準地被吸附在所述BLU膠框定位載臺12上;
2)貼合膠框上邊緣膠帶:轉臺11逆時針轉動,將位于第一工位的BLU膠框定位載臺12轉動到第二工位,位于第二工位旁的膠帶剝離定位機構2開始供給膠帶,將膠帶貼合在所述膠框的上邊緣,在貼附過程中通過膠帶定位CCD 224精確對膠帶貼附位置進行精確定位,確保貼附精度;
3)貼合膠框左邊緣膠帶:然后轉臺將位于第二工位的BLU膠框定位載臺12轉動到第三工位,位于第三工位旁的膠帶剝離定位機構2開始供給膠帶,將膠帶貼合在所述膠框的左邊緣,在貼附過程中通過膠帶定位CCD 224精確對膠帶貼附位置進行精確定位,確保貼附精度;
4)貼合膠框下邊緣、右邊緣膠帶:重復上述步驟,依次對膠框的下邊緣、右邊緣進行貼附;
5)加壓、吸附:最后BLU膠框定位載臺12轉到第六工位,由位于第六工位旁的自動加壓卸料機構3對貼附好的BLU膠框進行加壓壓合,然后吸附移到傳動帶32上輸出。
本實用新型揭示了一種BLU膠帶自動貼合設備整機結構,轉盤6工位循環,效率高,旋轉一周,包括膠框上料,四邊框貼膠帶,加壓卸料,同時采用CCD視覺定位,精度高,可在線檢測貼合效果,避免不良流出。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