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電動三輪車變速箱的傳動機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電動三輪車變速箱的傳動機構,包括箱體、主動軸和傳動軸,所述主動軸和傳動軸平行活動設置在所述箱體上,其中,還包括主動齒輪組、從動齒輪組、變速滑塊和變速撥叉,所述主動齒輪組活動設置在所述主動軸上,所述從動齒輪組固定設置在所述傳動軸上,所述變速滑塊與所述主動軸花鍵連接,且所述變速滑塊位于相鄰兩個主動齒輪之間,所述變速撥叉嵌設在所述變速滑塊內。由于采用變速滑塊與主動齒輪的嚙合來實現換擋,使得本實用新型能夠使電動三輪車調速更加容易、行駛穩定、安全。
【專利說明】
一種電動三輪車變速箱的傳動機構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車輛變速器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電動三輪車變速箱的傳動機構。
【背景技術】
[0002]三輪車是生活中載貨、載人的一種常用運輸工具,目前電動三輪車使用更為普遍,它為人們來了諸多方便,但同時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此類電動三輪車的變速通常采用控制電流的大小來控制車速,當過載產生大電流時容易造成電機損壞,同時也要消耗大量電能,為了克服這一問題,大功率電動三輪車會使用變速箱進行變速,但是在換擋過程中通常使用齒輪硬掛擋,換擋瞬間產生沖擊力,超過齒輪的疲勞強度就會造成打齒故障,易發生事故,且從電機到輪轂通過數個齒輪傳力,相對損耗比較大。
[0003]因此急需一種使電動三輪車調速更加容易、行駛穩定、安全的電動三輪車變速箱的傳動機構。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使電動三輪車調速更加容易、行駛穩定、安全的電動三輪車變速箱的傳動機構。
[0005]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0006]—種電動三輪車變速箱的傳動機構,包括箱體、主動軸和傳動軸,所述主動軸和傳動軸平行活動設置在所述箱體上,其中,還包括主動齒輪組、從動齒輪組、變速滑塊和變速撥叉,所述主動齒輪組活動設置在所述主動軸上,所述從動齒輪組固定設置在所述傳動軸上,所述主動齒輪組包括若干個主動齒輪,所述變速滑塊與所述主動軸花鍵連接,且所述變速滑塊位于相鄰兩個主動齒輪之間,所述變速撥叉嵌設在所述變速滑塊內。
[0007]進一步地,所述主動齒輪的一側上設有若干個主動齒輪凸齒和若干個主動齒輪凹槽,所述主動齒輪凸齒和所述主動齒輪凹槽均徑向相間均勻設置。
[0008]更進一步地,所述變速滑塊的兩側均設有若干個變速滑塊凸齒和若干個變速滑塊凹槽,所述變速滑塊凸齒與所述主動齒輪凹槽對應設置,所述變速滑塊凹槽與所述主動齒輪凸齒對應設置。
[0009]更進一步地,所述變速滑塊的外周上設有撥叉凹槽,所述變速撥叉嵌設在所述撥叉凹槽內。
[0010]進一步地,所述主動齒輪組包括依次設置的第一主動齒輪、第二主動齒輪和第三主動齒輪,所述從動齒輪組包括依次設置的第一從動齒輪、第二從動齒輪、第三從動齒輪和第四從動齒輪。
[0011]更進一步地,所述第一主動齒輪與所述第一從動齒輪嚙合,所述第二主動齒輪與所述第三從動齒輪嚙合,所述第三主動齒輪與所述第四從動齒輪嚙合,所述第二從動齒輪與輸出齒輪嗤合。
[0012]更進一步地,所述第一主動齒輪為21齒,所述第二主動齒輪為26齒,所述第三主動齒輪為31齒,所述第一從動齒輪為30齒,所述第二從動齒輪為20齒,所述第三從動齒輪為25齒,所述第四從動齒輪為20齒。
[0013]從上述的技術方案可以看出,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使電動三輪車調速更加容易、行駛穩定、安全、降低噪音。
[0014]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優點之外,本實用新型還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優點。下面將參照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附圖說明】
[0015]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在附圖中:
[0016]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7]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主動齒輪的主視圖。
[0018]圖3是圖2的剖視圖。
[0019]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變速滑塊的主視圖。
[0020]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變速滑塊的左視圖。
[0021]圖中標記為:箱體1、主動軸2、傳動軸3、主動齒輪組4、第一主動齒輪41、第二主動齒輪42、第三主動齒輪43、主動齒輪凸齒44、主動齒輪凹槽45、從動齒輪組5、第一從動齒輪51、第二從動齒輪52、第三從動齒輪53、第四從動齒輪54、固定套6、第一變速滑塊7、變速滑塊凸齒71、變速滑塊凹槽72、花鍵槽73、撥叉凹槽74、變速撥叉8、第二變速滑塊9、墊片10、卡簧11。
【具體實施方式】
[0022]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緦嵱眯滦椭械膶嵤├?,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0023 ]參考圖1至圖5,如圖1所示的一種電動三輪車變速箱的傳動機構,包括箱體1、主動軸2和傳動軸3,所述主動軸2和傳動軸3平行活動設置在所述箱體I上,其中,還包括主動齒輪組4、從動齒輪組5、變速滑塊和變速撥叉8,所述主動齒輪組4活動設置在所述主動軸2上,所述從動齒輪組5固定設置在所述傳動軸3上,所述主動齒輪組4包括若干個主動齒輪,所述變速滑塊與所述主動軸2花鍵連接,且所述變速滑塊位于相鄰兩個主動齒輪之間,所述變速撥叉8嵌設在所述變速滑塊內。
[0024]如圖1所示,所述電動三輪車變速箱的傳動機構還包括若干個固定套6、若干個墊片10和若干個卡簧11,所述固定套6套設在所述傳動軸3上,且位于相鄰兩從動齒輪之間,用于限定所述從動齒輪的位置,所述墊片10與所述卡簧11均套設在所述主動軸2上,所述墊片10與所述卡簧11配套使用,且位于所述主動齒輪與所述變速滑塊之間,用于將所述主動齒輪在軸向上固定。
[0025]如圖1所示,所述主動齒輪組4包括依次設置的第一主動齒輪41、第二主動齒輪42和第三主動齒輪43,所述從動齒輪組5包括依次設置的第一從動齒輪51、第二從動齒輪52、第三從動齒輪53和第四從動齒輪54,且所述第一主動齒輪41與所述第一從動齒輪51嚙合,所述第二主動齒輪42與所述第三從動齒輪53嚙合,所述第三主動齒輪43與所述第四從動齒輪54嚙合,所述第二從動齒輪52與輸出齒輪嚙合,所述變速滑塊包括第一變速滑塊7和第二變速滑塊9,所述第一變速滑塊7位于所述第一主動齒輪41和第二主動齒輪42之間,所述第二變速滑塊9位于所述第二主動齒輪42和第三主動齒輪43之間。
[0026]如圖2和圖3所示,所述主動齒輪的一側上設有若干個主動齒輪凸齒44和若干個主動齒輪凹槽45,所述主動齒輪凸齒44和所述主動齒輪凹槽45均徑向相間均勻設置。
[0027]如圖1至圖5所示,所述變速滑塊的兩側均設有若干個變速滑塊凸齒71和若干個變速滑塊凹槽72,所述變速滑塊凸齒71與所述主動齒輪凹槽45對應設置,所述變速滑塊凹槽72與所述主動齒輪凸齒44對應設置,所述變速滑塊的外周上設有撥叉凹槽74,所述變速撥叉8嵌設在所述撥叉凹槽74內,所述變速滑塊內設有一花鍵槽73,所述花鍵槽73與所述主動軸2上的花鍵卡合連接。
[0028]所述第一主動齒輪41為21齒,所述第二主動齒輪42為26齒,所述第三主動齒輪43為31齒,所述第一從動齒輪51為30齒,所述第二從動齒輪52為20齒,所述第三從動齒輪53為25齒,所述第四從動齒輪54為20齒。
[0029]本實用新型的傳動比分為三擋,電機帶動所述主動軸2旋轉時,當所述變速撥叉8撥動所述第一變速滑塊7與所述第一主動齒輪41嚙合時為一檔,所述主動軸2通過所述第一主動齒輪41帶動所述第一從動齒輪51的運轉來帶動所述傳動軸3運動,傳動比為07:1,進而通過所述第二從動齒輪52帶動輸出齒輪運動使輸出軸轉速變化;當所述變速撥叉8撥動所述第二變速滑塊9與所述第二主動齒輪42嚙合時為二檔,所述主動軸2通過所述第二主動齒輪42帶動所述第三從動齒輪53的運轉來帶動所述傳動軸3運動,傳動比為1.04:1,進而通過所述第二從動齒輪52帶動輸出齒輪運動使輸出軸轉速變化;當所述變速撥叉8撥動所述第二變速滑塊9與所述第三主動齒輪43嚙合時為三檔,所述主動軸2通過所述第三主動齒輪43帶動所述第四從動齒輪54的運轉來帶動所述傳動軸3運動,傳動比為1.55:1,進而通過所述第二從動齒輪52帶動輸出齒輪運動使輸出軸轉速變化;整個過程通過所述變速滑塊在所述主動軸2的滑動與不同的主動齒輪的嚙合來實現換擋,調整過程更加容易,使行駛穩定,也減少了換擋過程中產生的沖擊,降低噪音,也降低了齒輪的磨損,提高安全性。
[0030]以上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實用新型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電動三輪車變速箱的傳動機構,包括箱體(I)、主動軸(2)和傳動軸(3),所述主動軸(2)和傳動軸(3)平行活動設置在所述箱體(I)上,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主動齒輪組(4)、從動齒輪組(5)、變速滑塊和變速撥叉(8),所述主動齒輪組(4)活動設置在所述主動軸(2)上,所述從動齒輪組(5)固定設置在所述傳動軸(3)上,所述主動齒輪組(4)包括若干個主動齒輪,所述變速滑塊與所述主動軸(2)花鍵連接,且所述變速滑塊位于相鄰兩個主動齒輪之間,所述變速撥叉(8)嵌設在所述變速滑塊內。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動三輪車變速箱的傳動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動齒輪的一側上設有若干個主動齒輪凸齒(44)和若干個主動齒輪凹槽(45),所述主動齒輪凸齒(44)和所述主動齒輪凹槽(45)均徑向相間均勻設置。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動三輪車變速箱的傳動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變速滑塊的兩側均設有若干個變速滑塊凸齒(71)和若干個變速滑塊凹槽(72),所述變速滑塊凸齒(71)與所述主動齒輪凹槽(45)對應設置,所述變速滑塊凹槽(72)與所述主動齒輪凸齒(44)對應設置。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電動三輪車變速箱的傳動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變速滑塊的外周上設有撥叉凹槽(74),所述變速撥叉(8)嵌設在所述撥叉凹槽(74)內。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動三輪車變速箱的傳動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動齒輪組(4)包括依次設置的第一主動齒輪(41)、第二主動齒輪(42)和第三主動齒輪(43),所述從動齒輪組(5)包括依次設置的第一從動齒輪(51)、第二從動齒輪(52)、第三從動齒輪(53)和第四從動齒輪(54)。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電動三輪車變速箱的傳動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動齒輪(41)與所述第一從動齒輪(51)嚙合,所述第二主動齒輪(42)與所述第三從動齒輪(53)嚙合,所述第三主動齒輪(43)與所述第四從動齒輪(54)嚙合,所述第二從動齒輪(52)與輸出齒輪嚙合。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電動三輪車變速箱的傳動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動齒輪(41)為21齒,所述第二主動齒輪(42)為26齒,所述第三主動齒輪(43)為31齒,所述第一從動齒輪(51)為30齒,所述第二從動齒輪(52)為20齒,所述第三從動齒輪(53)為25齒,所述第四從動齒輪(54)為20齒。
【文檔編號】F16H3/083GK205715477SQ201620597688
【公開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請日】2016年6月17日
【發明人】陳海燕, 邵永奇
【申請人】德施普科技發展溫州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