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笛子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笛子涉及一種用于演奏的民族樂器。
背景技術:
在我國的民族樂器中,笛子作為一種歷史悠久的絲竹樂器受到廣大人民群眾和演奏者的普遍喜愛,但傳統笛子采用垂直吹孔的設計,在演奏時對演奏者的肺活量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尤其是初學者在演奏時不容易掌握,所以有必要設計出一種新型的笛子來改善這種狀況。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目的是針對上述不足,提出了一種笛子,結構簡單、構思巧妙,能夠大幅度的改善笛子在吹奏時的音質效果,聲音相比原有的笛子更加清脆悅耳,并且吹奏時換氣更加輕松,尤其對笛子的初學者效果更加明顯。本實用新型笛子包括笛身、吹孔、貼膜孔、發音孔、前吹用孔和后吹用孔。笛身為中空結構,在笛身的前端設置有音塞將笛身分隔為長度不同兩段,腔孔一和腔孔二,腔孔二的長度大于腔孔一;位于腔孔二內,靠近音塞處的邊上開設有吹孔,在吹孔的下方依次沿一條直線開設有膜孔、發音孔和前吹用孔,位于前吹用孔的對面,在笛身上開設有后吹用孔。所述的吹孔靠近腔孔一的邊與笛身的軸向角度A為110° 120°,對面靠近前吹用孔的邊與笛身的軸向角度B為120° 150°,剩余的兩邊與笛身的外緣切線角度C為150。 170。。
所述的貼膜孔靠近腔孔一的邊與笛身的軸向角度D為120° 150°,對面靠近前吹用孔的邊與笛身的軸向角度E為90°,剩余的兩邊與笛身的外緣切線角度F為150。 170。。所述的發音孔靠近腔孔一的邊與笛身的軸向角度G為120° 150°,對面靠近前吹用孔的邊與笛身的軸向角度H為90°,剩余的兩邊與笛身的外緣切線角度I為150。 170。。所述的貼膜孔上貼有薄膜或植物纖維膜。所述的發音孔數量為6個。所述的前吹用孔數量為2個。所述的后吹用孔數量為2個。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構思巧妙,能夠大幅度的改善笛子在吹奏時的音質效果,聲音相比原有的笛子更加清脆悅耳,并且吹奏時換氣更加輕松,尤其對笛子的初學者效果更加明顯。
[0014]以下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圖1為笛子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笛子的剖面結構示意圖。圖3為笛子的吹孔的橫向剖面結構示意圖。圖4為笛子的貼膜孔的橫向剖面結構示意圖。圖5為笛子的發音孔的橫向剖面結構示意圖。圖中:1、笛身,2、吹孔,3、貼膜孔,4、發音孔,5、前吹用孔,6、后吹用孔,7、腔孔一,
8、腔孔二。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笛子包括:笛身1、吹孔2、貼膜孔3、發音孔4、前吹用孔5和后吹用孔
6。 笛身I為中空結構,在笛身I的前端設置有音塞將笛身I分隔為長度不同兩段,腔孔一 7和腔孔二 8,腔孔二 8的長度大于腔孔一 7 ;位于腔孔二 8內,靠近音塞處的邊上開設有吹孔2,在吹孔2的下方依次沿一條直線開設有貼膜孔3、發音孔4和前吹用孔5,位于前吹用孔5的對面,在笛身I上開設有后吹用孔6。所述的吹孔2靠近腔孔一 7的邊與笛身I的軸向角度A為110° 120°,對面靠近前吹用孔7的邊與笛身I的軸向角度B為120° 150°,剩余的兩邊與笛身I的外緣切線角度C為150° 170°。所述的貼膜孔3靠近腔孔一 7的邊與笛身I的軸向角度D為120° 150°,對面靠近前吹用孔5的邊與笛身I的軸向角度E為90°,剩余的兩邊與笛身I的外緣切線角度F 為 150。 170。。所述的發音孔4靠近腔孔一 7的邊與笛身I的軸向角度G為120° 150°,對面靠近前吹用孔5的邊與笛身I的軸向角度H為90°,剩余的兩邊與笛身I的外緣切線角度I 為 150。 170。。所述的貼膜孔3上貼有薄膜或植物纖維膜。所述的發音孔4數量為6個。所述的前吹用孔5數量為2個。所述的后吹用孔6數量為2個。
權利要求1.一種笛子,其特征在于:包括笛身、吹孔、貼膜孔、發音孔、前吹用孔和后吹用孔; 笛身為中空結構,在笛身的前端設置有音塞將笛身分隔為長度不同兩段,腔孔一和腔孔二,腔孔二的長度大于腔孔一;位于腔孔二內,靠近音塞處的邊上開設有吹孔,在吹孔的下方依次沿一條直線開設有膜孔、發音孔和前吹用孔,位于前吹用孔的對面,在笛身上開設有后吹用孔; 所述的吹孔靠近腔孔一的邊與笛身的軸向角度A為110° 120°,對面靠近前吹用孔的邊與笛身的軸向角度B為120° 150°,剩余的兩邊與笛身的外緣切線角度C為150。 170。; 所述的貼膜孔靠近腔孔一的邊與笛身的軸向角度D為120° 150°,對面靠近前吹用孔的邊與笛身的軸向角度E為90°,剩余的兩邊與笛身的外緣切線角度F為150° 170° ; 所述的發音孔靠近腔孔一的邊與笛身的軸向角度G為120° 150°,對面靠近前吹用孔的邊與笛身的軸向角度H為90°,剩余的兩邊與笛身的外緣切線角度I為150° 170°。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笛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貼膜孔上貼有薄膜或植物纖維膜。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笛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發音孔數量為6個。
4.根據權利要 求1所述的笛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吹用孔數量為2個。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笛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吹用孔數量為2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笛子涉及一種用于演奏的民族樂器。本實用新型笛子包括笛身、吹孔、貼膜孔、發音孔、前吹用孔和后吹用孔。笛身為中空結構,在笛身的前端設置有音塞將笛身分隔為長度不同兩段,腔孔一和腔孔二,腔孔二的長度大于腔孔一;位于腔孔二內,靠近音塞處的邊上開設有吹孔,在吹孔的下方依次沿一條直線開設有膜孔、發音孔和前吹用孔,位于前吹用孔的對面,在笛身上開設有后吹用孔。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構思巧妙,能夠大幅度的改善笛子在吹奏時的音質效果,聲音相比原有的笛子更加清脆悅耳,并且吹奏時換氣更加輕松,尤其對笛子的初學者效果更加明顯。
文檔編號G10D7/02GK203150093SQ20132016188
公開日2013年8月21日 申請日期2013年4月3日 優先權日2013年4月3日
發明者錢興昌 申請人:錢興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