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側板音孔吉他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側板音孔吉他,包括一琴頸與一共鳴箱,琴頸上組合一指板,所述指板沿琴頸長度方向朝共鳴箱一側延伸,所述的共鳴箱為一音板、二側板及一背板、一后端木圍繞而成,所述后端木位于沿吉他長度方向遠離琴頸一側的底面,并與所述二側板相連,所述背板與所述音板相對設置,并與所述后端木、二側板圍繞成一共鳴箱,所述音板上設置有一琴橋,所述琴橋上可設置一個下弦枕,所述共鳴箱上開有一音孔,其特征在于所述音孔在所述二側板的任意一側上。
【專利說明】一種側板音孔吉他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樂器,尤其涉及一種帶有音孔的吉他。
【背景技術】
[0002]傳統的吉他一般由共鳴箱(也稱琴身)、指板及琴頭、琴橋組成,而共鳴箱由音板(也稱面板)、背板、側板組成。吉他的共鳴箱上的音板和背板均為平面構造,側板帶有一定的弧度,其中音板位于吉他琴弦側的正面,傳統的吉他在音板上開有音孔(也稱共鳴孔、響孔),音孔的作用是當琴弦震動時,其震動所產生的聲音頻率比透過吉他的琴橋傳遞至面板,再擴散至側板及背板,最后在共鳴箱內產生聲音共鳴,通過音孔傳播到外界。
[0003]傳統的吉他構造無外乎在音板正面開設一音孔來傳播震動共鳴,然而由于音孔處于音板的主要部位,而音板正是吉他震動的源頭,音孔對于音板的震動影響很大,破壞了和諧音調和延音所要求的結構完整性。
[0004]同時,傳統吉他的指板位于琴頸上,并沿吉他共鳴箱一側延生,與音板相結合,通常采用粘合等方式使得指板與音板組合在一起,這一結構也阻礙了音板的良好震動,破壞了和諧音調和延音所要求的結構完整性。
[0005]再者,傳統吉他的琴弦連接于琴頭與琴橋間,在琴橋側以弦釘、下弦枕與琴橋本體一同作為系弦板系統來支撐琴弦張力,而琴橋、弦釘、下弦枕作為系弦板系統位于音板上,該結構進一步破壞了和諧音調和延音所要求的音板結構完整性,使得聲音無法良好傳播。
[0006]由此可見,傳統的吉他結構顯然仍存在有不便與缺陷,而亟待加以進一步改進。
[0007]為了解決上述存在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新的音孔設計、系弦板和琴橋設計及新的指板設計,并引入了音棒布局,使得音板變得完整,使得整個吉他在音質、聲音持續性及均衡性、延音效果上均取得了巨大的提高。
實用新型內容
[0008]本實用新型的提供一種側音孔吉他。具體方案如下:
[0009]所述吉他包括一琴頸與一共鳴箱,琴頸上組合一指板,所述指板沿琴頸長度方向朝共鳴箱一側延伸,所述的共鳴箱為一音板、二側板及一背板、一后端木圍繞而成,所述后端木位于沿吉他長度方向遠離琴頸一側的底面,并與所述二側板相連,所述背板與所述音板相對設置,并與所述后端木、二側板圍繞成一共鳴箱,所述音板上設置有一琴橋,所述琴橋上設置有一個下弦枕,所述共鳴箱上開有一音孔,所述音孔在所述二側板的任意一側上。通過將音孔改變至側板上,保留了音板的完整性,避免因在音板上開設圓孔導致影響音板震動,從而導致整個吉他的發音不完整。
[0010]進一步地,所述的側板音孔吉他上的指板與共鳴箱的音板相互獨立地分離開,指板與音板不直接粘合,懸空設置于音板上方,這樣的設計使得原本被指板所阻擋的部分音板能夠在震動時被完整的傳播到,從而使得延音、均衡性及清晰度上均得到顯著提高。
[0011]進一步地,所述的側板音孔吉他的琴橋沿該吉他寬度方向中間開有一凹處,所述琴橋沿吉他長度方向朝琴頸側的前端開有一個下弦枕插槽,供下弦枕固定安置,所述琴橋沿吉他長度方向朝琴頸相反側的后端開有至少一個琴弦孔供琴弦穿過,所述的吉他還包含一系弦板,用以在吉他尾端(與琴頭相反的另一側)固定琴弦,所述系弦板位于所述后端木上。通過琴橋與系弦板的設計,使得原本集中在音板關鍵部位的系弦板脫離琴橋,安置在吉他尾部的后端木上,這一設計使得琴弦張力從音板轉移到了吉他的后端木,琴弦通過琴橋,再通過下弦枕傳送震動到共鳴箱,也避免了系弦板系統(傳統系弦板系統的張力支撐為弦釘)對音板的震動影響。
[0012]進一步地,所述的側板音孔吉他,其在位于共鳴箱體內面側的音板或/和背板上安置有音棒,所述的音棒呈格子狀交叉搭接,在前述構造設計的基礎上,通過音棒的作用,加強低音響應、延音、泛音、均衡性和清晰度。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3]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所揭示的一種側板音孔吉他側視圖。
[0014]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實施例所揭示的一種側板音孔吉他共鳴箱內音棒示意圖。
[0015]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實施例所揭示的一種側板音孔吉他共鳴箱內音板音棒連接示意圖
[0016]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實施例所揭示的一種側板音孔吉他共鳴箱內背板音棒連接示意圖
[0017]附圖標號說明:
[0018]100:側板音孔吉他101:共鳴箱
[0019]1:音孔2:系弦板
[0020]3:側板4:后端木
[0021]5:琴頸6:指板
[0022]7:琴橋8:下弦枕插槽
[0023]9:音板10:背板
[0024]11:音板音棒11’:琴橋處音板音棒
[0025]11’’:背板音棒
【具體實施方式】
[0026]為更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預定目的所采取的技術手段及功效,以下結合附圖及較佳實施例,對依據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側板音孔吉他的【具體實施方式】、結構、特征及其功效進行詳細說明如后。
[0027]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
[0028]如圖1所示,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所揭示的一種側板音孔吉他側視圖。吉他100包括一琴頸5與一共鳴箱101,琴頸5上組合一指板6,所述指板6沿琴頸5長度方向朝共鳴箱101 —側延伸,所述的共鳴箱為一音板9、二側板3及一背板10、一后端木4圍繞而成,該后端木4位于沿吉他長度方向遠離琴頸5 —側的底面,并與所述二側板3相連,所述背板10與所述音板9相對設置,并與所述后端木4、二側板3圍繞成一個共鳴箱101,所述音板9上設置有一琴橋7,所述琴橋7上可設置一個下弦枕(未標示于圖1中),所述共鳴箱101上開有一音孔1,所述音孔I在所述二側板3的左側(以音板為正面)上。通過將音孔I改變至側板3上,保留了音板的完整性,避免因在音板上開設圓孔導致影響音板震動,從而導致整個吉他的發音不完整。
[0029]本實施例中,進一步地,一種側板音孔吉他還可以將音孔I的圓心布置在任一側板3的腰線以上0.75英寸處。
[0030]再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中,側板音孔吉他100上的指板6與共鳴箱101的音板9相互獨立地分離開,即指板6與音板9不直接粘合,懸空設置于音板9上方,這樣的設計使得原本被指板所阻擋的部分音板能夠在震動時被完整的傳播到,從而使得延音、均衡性及清晰度上均得到顯著提高。
[0031]再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中,側板音孔吉他100的琴橋7沿該吉他寬度方向中間開有一凹處,所述琴橋7沿吉他長度方向朝琴頸5側的前端開有一個下弦枕插槽8,供下弦枕(未標示于圖1中)固定安置,所述琴橋7沿吉他長度方向朝琴頸5相反側的后端開有至少一個琴弦孔(未標示于圖1中)供琴弦穿過,
[0032]再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中,吉他100還包含一系弦板2,用以在吉他尾端(與琴頭相反的另一側)固定琴弦,所述系弦板2位于所述后端木4上。通過琴橋7與系弦板2的設計,使得原本集中在音板9關鍵部位的系弦板2脫離琴橋7,安置在吉他尾部的后端木4上,這一設計使得琴弦張力從音板9轉移到了吉他的后端木4,琴弦通過琴橋7,再通過下弦枕(未標示于圖1中)傳送震動到共鳴箱101,也避免了系弦板系統(傳統系弦板系統的張力支撐為弦釘)對音板9的震動影響。
[0033]進一步地,上述琴弦孔內可以安裝聚乙烯或其他材料的導管作為支撐琴弦之用。
[0034]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實施例:
[0035]如圖1所示的側板音孔吉他的系弦板連接方式,本實施例進一步具體了布局的尺寸。系弦板2位于罪近后端木4的首板9上,所述系弦板2罪近后端木4處可鉆有兩0.25央寸的孔(未于圖1中標示),所述孔中裝有1.25英寸長的碳化纖維銷子(未于圖1中標示),所述音板9靠近后端木4側鉆有0.375英寸的孔(未于圖1中標示),所述銷子穿過所述0.375英寸的孔,并深入后端木4中,所述孔中裝有I英寸長的套管,所述音板9、后端木4及系弦板2相互連接方式如圖1所示,這樣的連接方式使得系弦板對于音板關鍵震動部位(如音板中央、琴橋附件等部位)所產生的影響最小,也使得琴弦的張力不會將音板靠的牢牢的以至于影響音板震動,采用碳化纖維的銷子則避免了更多不必要的震動。
[0036]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實施例:
[0037]如圖2所示,吉他100,其在位于共鳴箱101體內面側的音板9或/和背板10上安置有音棒11和11’ ’,所述的音棒11和11’ ’如圖2所示呈格子狀交叉搭接。
[0038]如圖3和圖4所不,進一步地,所述格子狀的首板首棒11 ’和背板首棒11 ’ ’每4英寸有一搭接處,在琴橋7處的音棒11’和背板音棒11’ ’寬度可以為0.3125英寸,最高處高度可以為0.75英寸,所述的其他音板音棒11’和11’’高度隨著長度的延伸而降低,其余的音板音棒11寬度為0.25英寸,高度為0.375英寸,所述的音棒11和11’高度隨著長度的延伸而降低。
[0039]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雖然本實用新型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任何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范圍內,均可利用上述揭示的實用新型內容作出變更或修飾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但凡是未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內容,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側板音孔吉他,包括一琴頸與一共鳴箱,琴頸上組合一指板,所述指板沿琴頸長度方向朝共鳴箱一側延伸,所述的共鳴箱為一音板、二側板及一背板、一后端木圍繞而成,所述后端木位于沿吉他長度方向遠離琴頸一側的底面,并與所述二側板相連,所述背板與所述音板相對設置,并與所述后端木、二側板圍繞成一共鳴箱,所述音板上設置有一琴橋,所述琴橋上可設置一個下弦枕,所述共鳴箱上開有一音孔,其特征在于所述音孔在所述二側板的任意一側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側板音孔吉他,其特征在于所述音孔的圓心在所述任一側板的腰線以上0.75英寸處。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側板音孔吉他,其特征在于所述指板與共鳴箱的音板相互獨立地分尚開。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側板音孔吉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琴橋沿所述吉他寬度方向中間開有一凹處,所述琴橋沿吉他長度方向朝琴頸側的前端開有一個下弦枕插槽,所述琴橋的沿吉他長度方向朝琴頸相反側的后端開有至少一個琴弦孔供琴弦穿過。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側板音孔吉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琴弦孔內安裝有聚乙烯導管。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側板音孔吉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吉他還包含一系弦板,用以固定琴弦,所述系弦板位于所述后端木上。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側板音孔吉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系弦板位于靠近后端木的音板上,所述系弦板靠近后端木處鉆有兩0.25英寸的孔,所述孔中裝有1.25英寸長的碳化纖維銷子,所述音板靠近后端木側鉆有0.375英寸的孔,所述銷子穿過所述0.375英寸的孔,并深入后端木中,所述孔中裝有I英寸長的套管,所述音板、后端木及系弦板相互連接。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側板音孔吉他,其特征在于位于共鳴箱體內面側的音板或/和背板上安置有音棒,所述的音棒呈格子狀交叉搭接。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側板音孔吉他,其特征在于所述音棒的搭接處間隔長度為4英寸,在音板琴橋處和背板處的所述音棒寬度為0.3125英寸,最高處高度為0.75英寸,所述的音棒高度隨著長度的延伸而降低,其余的音板音棒寬度為0.25英寸,高度為0.375英寸,所述的音棒高度隨著長度的延伸而降低。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側板音孔吉他,其特征在于所述指板與共鳴箱的音板相互獨立地分離開,所述的琴橋沿所述吉他寬度方向中間開有一凹處,所述琴橋沿吉他長度方向朝琴頸側的前端開有一個下弦枕插槽,所述琴橋的沿吉他長度方向朝琴頸相反側的后端開有至少一個琴弦孔供琴弦穿過,所述的吉他還包含一系弦板,用以固定琴弦,所述系弦板位于所述后端木上,所述吉他位于共鳴箱體內面側的音板或/和背板上安置有音棒,所述的音棒呈格子狀交叉搭接。
【文檔編號】G10D1/08GK203397682SQ201320343700
【公開日】2014年1月15日 申請日期:2013年6月17日 優先權日:2013年2月19日
【發明者】克利.D.巴臣 申請人:克利.D.巴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