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彈撥樂器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無底板蕉葉古琴。
背景技術:
古琴,又稱瑤琴、玉琴、絲桐和七弦琴,是中國漢族傳統撥弦樂器,有三千年以上歷史,屬于八音中的絲,古琴音域寬廣,音色深沉,余音悠遠,蕉葉式古琴是屬于文人造琴的一類,它的形狀顧名思義像一片芭蕉葉,曲折的線條像流動的音樂,優美的身姿表現著文人浪漫的情趣。現有蕉葉古琴普遍由面板和底板兩部分構成,琴身厚度較厚,影響了琴體外形美觀達不到蕉葉寓意的效果。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現有的琴身較厚影響美觀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無底板蕉葉古琴,通過在琴身中部開設隱藏式音腔來減輕琴身厚度,提高美觀性。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無底板蕉葉古琴,包括琴身和面板,面板鑲嵌在琴身上,琴身和面板之間形成一音腔。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實施例,進一步包括琴身底部為弧形凹槽。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實施例,進一步包括弧形凹槽中部設有加強筋。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結構簡單,操作方便,通過面板鑲嵌方式形成封閉式音腔,解決古琴音腔的設置,同時琴身底部設置成弧形凹槽減小了琴身厚度,加強筋利于琴身穩定。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琴身示意圖。
圖中1.琴身,2.面板,3.音腔,4.弧形凹槽,5.加強筋。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2所示,一種無底板蕉葉古琴,包括琴身1和面板2,面板2鑲嵌在琴身1上,琴身1和面板2之間形成一音腔3,琴身1底部為弧形凹槽4,弧形凹槽4中部設有加強筋5。
該蕉葉古琴取消了傳統蕉葉古琴的底板,為整體式琴身,琴身1底部挖空,在琴身1中間沿古琴長方向設置一加強筋5,為解決古琴音腔的設置,在面板2上部開設音腔3,采用嵌鑲式面板2做成封閉式音腔,減輕了琴身1厚度,提高了美觀性。
以上說明對本實用新型而言只是說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理解,在不脫離所附權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圍的情況下,可做出許多修改、變化或等效,但都將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