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場館頂燈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照明燈具,特別涉及一種室內體育館、禮堂、會堂等大面積室內使用的場館頂燈。
背景技術:
在室內體育館、禮堂、會堂及賓館大廳等大面積的室內,由于特殊的照明需求,一般采用大功率的場館頂燈。這種場館頂燈體積遠大于普通的房間照明燈具,且裝有重量大的燈罩。安裝時需要用轱轆或滑輪將整個場館頂燈吊至房頂,在進行安裝和接線工作,由于作業過程中需要始終吊起頂燈,操作不方便,且安裝完畢后緊固件之間存在內應力,存在安全隱患。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針對現有技術中場館頂燈在裝配時需要始終吊起的缺陷,提供一種裝配方便、結構簡單、安全可靠的場館頂燈。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場館頂燈,包括連接在房頂的連接盒、連接在所述連接盒上的電氣箱、固定在所述電氣箱上的燈罩、固定在所述電氣箱下部的燈座和安裝在燈座中的燈泡,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盒包括設有可拆側板的盒體、在所述盒體內壁設置的上滑槽中滑動連接的連接板、在所述盒體內壁設置的下滑槽中滑動連接的連接座、以及分別設在所述連接板和連接座上的插頭和插座,所述連接座固定連接在所述電氣箱上端。
在上述場館頂燈中,所述插頭設置在所述連接板上,所述插座設置在所述連接座上。
在上述場館頂燈中,所述插座設置在所述連接板上,所述插頭設置在所述連接座上。
在上述場館頂燈中,所述連接板和接線座上分別設有與所述插頭和插座連接的接線座。
在上述場館頂燈中,所述盒體內壁的下滑槽為倒三角形槽,所述連接座兩側邊向下傾斜與該倒三角形槽相適應。
在上述場館頂燈中,所述連接盒通過接頭連接在房頂。
在上述場館頂燈中,所述電氣箱和燈罩之間設有空氣腔。
在上述場館頂燈中,所述電氣箱四周設有散熱筋。
實施本實用新型的場館頂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過設置連接板和連接座在連接盒內壁的上下滑槽中的滑動連接,將重量重的電氣箱和燈罩等部分先組裝好后直接通過連接座推入下滑槽中的滑動連接結構,避免了安裝時需要一直吊起整個場館頂燈的缺陷,使得安裝更方便,更安全可靠;而特殊的插頭插座拔插方式和連接板在上滑槽中可滑動的連接結構,使得裝配時的接線也變得十分方便。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場館頂燈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中的I-I局部放大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場館頂燈連接盒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圖3的A-A剖面圖;圖5是圖4的B-B剖面圖;圖6是本實用新型的場館頂燈第一實施例中燈罩的剖視圖;圖7是本實用新型的場館頂燈另一實施例中燈罩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在本實用新型的場館頂燈第一實施例中,包括連接盒1、電氣箱2、燈罩3、燈座4和燈泡5。其中,所述燈泡安裝在所述燈座中,所述燈座通過螺栓等緊固件固定連接在所述電氣箱2的下端。所述燈罩上端為燈罩底座,所述燈罩底座通過如圖2所示的卡扣固定連接在所述電氣箱2底部,且燈罩底座和電氣箱2底部之間形成空氣腔6,該空氣腔與外界空氣相同,使用時可以很好的將燈泡發光產生的熱量由空氣及時傳遞到外界,防止熱量過高引起燈泡或電氣箱2中的電氣元件燒毀,延長了使用壽命。
所述電氣箱2內包容設置了整流器、電容和電感等電子元器件,所述電氣箱2外殼四周設有薄片狀的散熱筋21,該散熱筋增大了電氣箱2的散熱面積,改善了電氣箱2的散熱性能,延長了場館頂燈的使用壽命。
如圖3、4、5所示,所述連接盒1通過緊固件固定連接在的所述電氣箱2的上端。所述連接盒1上端通過螺栓等緊固件固定連接一接頭7,該接頭7通過螺紋孔71與房頂的電線管螺紋連接,從而將整個場館頂燈固定在房頂。所述連接盒內固定設有第一接線座81,房頂電線管中的電源線穿過所述接頭7的螺紋孔71和連接盒頂部設置的通孔111,接至所述連接盒內的第一接線座81,從而將房頂的電源接入至所述接線盒內。
所述連接盒包括矩形盒體11、連接板12、連接座13、插頭14和插座15。所述盒體11底部敞口且前后相對的兩側面為可拆的側板16,該盒體11上端設有與所述接頭7的螺紋孔71相對應的通孔111,該盒體11內壁設有靠近所述接頭7的上滑槽112和靠近所述電氣箱的下滑槽113。
所述內壁向內部空腔凸出兩個矩形凸邊,其截面形狀為內凹的門形槽,該門形槽設置在左右內壁上同一水平位置上,形成所述上滑槽112。所述連接板12寬度尺寸略小于所述上滑槽112的槽底間尺寸,使得該連接板12可從前側或后側插入所述上滑槽112并可在該上滑槽112中滑動。所述內壁向內部空腔凸出一個向上傾斜的凸邊,其截面形狀為內凹的倒三角形槽,該倒三角形槽設置在左右內壁上同一水平位置上,形成所述下滑槽113;所述連接座13相對的兩側邊向下傾斜形成傾斜面,該傾斜面與倒三角形槽向上傾斜的外凸斜面重合,使得該連接座13可從前側或后側插入所述下滑槽113并可在該下滑槽113中滑動。上述上滑槽112的截面形狀也可以是倒三角形槽,對應的連接板12兩側邊向下傾斜;上述下滑槽113的截面形狀也可以是門形槽,對應的連接座13兩側邊與門形槽相適應。所述上滑槽112和下滑槽113的截面現狀還可以是其它形狀,此時所述連接板12和連接座13兩側邊分別與該上滑槽112和下滑槽113的截面形狀相適應。
所述插座15通過螺釘等緊固件固定連接在所述連接板12的下表面,所述插頭14設置在所述連接座13上表面突起的凸臺131上;也可以是所述插座15設置在所述連接座13上表面的凸臺131上,且所述插頭14設置在所述連接板12的下表面。所述插頭14包括垂直上滑槽112且水平設置的插腳141和連接該插腳141的第二接線座82,該第二接線座82通過導線連接至所述電氣箱。所述插座15包括水平設置且橫向開口的插座彈片151和連接至該插座彈片151的第三接線座83,該第三接線座83通過導線連接至所述第一接線座81。
安裝時,先將接頭7通過螺紋孔71與房頂的電線管螺紋連接,再通過緊固件將第一接線座81和盒體11固定在接頭7下方,并將電線管中引入的外部電源線穿過接頭7的螺紋孔71和盒體11頂面的通孔111連接至第一接線座81;將燈泡、燈座、燈罩和電氣箱等先裝配好,將連接座13裝配在電氣箱上端,再將其吊起至連接盒下方,將連接座13從連接盒側面沿下滑槽113推入連接盒,從而方便將場館頂燈較重的部分吊裝至房頂。通過導線敬愛能夠第一接線座81和連接板12上的第二接線座82連接起來,再將連接好的連接板12沿上滑槽112橫向推入所述連接盒。此時,所述插頭14上的插腳141橫向推入所述插座彈片151,從而方便的將外部電源接入至所述電氣箱。再將前后側邊安裝好,即可完成整個場館頂燈的安裝。
在上述場館頂燈第一實施例中,所述燈罩內壁為一回轉曲面,該曲面由一特殊曲線繞頂燈豎直中心線回轉形成,所述特殊曲線由多段圓弧平滑過渡連接形成。通過設置內壁為該特殊曲線形成的回轉曲面,能夠獲得較好的配光曲線,使得該場館頂燈所照射的區域內各處的光照度基本相同,不致形成明顯的明暗對比區域,從而獲得很好的光照效果。
如圖6所示的本實用新型所述場館頂燈第一實施例的燈罩剖視圖中,當該特殊曲線上下端點的回轉半徑分別為248毫米和619毫米時,該特殊曲線由四段圓弧AB、BC、CD、DE平滑過渡連接形成,這四段圓弧AB、BC、CD、DE的半徑由上至下依次為204毫米、270毫米、324毫米和482毫米。設置燈泡的發光中心在該特殊曲線下端點以上的回轉中心線上,該燈泡的發光中心與特殊曲線下端點的垂直距離為165毫米。
如圖7所示的本實用新型所述場館頂燈另一實施例的燈罩剖視圖中,當該特殊曲線的上下端回轉半徑分別為221毫米和626毫米時,該特殊曲線由四段圓弧A’B’、B’C’、C’D’、D’E’平滑過渡連接形成,這四段圓弧A’B’、B’C’、C’D’、D’E’的半徑由上至下依次為304毫米、357毫米、401毫米和407毫米。設置燈泡的發光中心在該特殊曲線下端點以上的回轉中心線上,該燈泡的發光中心與特殊曲線下端點的垂直距離為183毫米。
權利要求1.一種場館頂燈,包括連接在房頂的連接盒、連接在所述連接盒上的電氣箱、固定在所述電氣箱上的燈罩、固定在所述電氣箱下部的燈座和安裝在燈座中的燈泡,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盒包括設有可拆側板的盒體、在所述盒體內壁設置的上滑槽中滑動連接的連接板、在所述盒體內壁設置的下滑槽中滑動連接的連接座、以及分別設在所述連接板和連接座上的插頭和插座,所述連接座固定連接在所述電氣箱上端。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場館頂燈,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頭設置在所述連接板上,所述插座設置在所述連接座上。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場館頂燈,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設置在所述連接板上,所述插頭設置在所述連接座上。
4.根據權利要求1-3中任一項所述場館頂燈,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板和接線座上分別設有與所述插頭和插座連接的接線座。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場館頂燈,其特征在于,所述盒體內壁的下滑槽為倒三角形槽,所述連接座兩側邊向下傾斜與該倒三角形槽相適應。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場館頂燈,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盒通過接頭連接在房頂。
7.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場館頂燈,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氣箱和燈罩之間設有空氣腔。
8.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場館頂燈,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氣箱四周設有散熱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場館頂燈,包括連接盒、電氣箱、燈罩、燈座和燈泡,所述連接盒包括盒體、在盒體內壁設置的上滑槽中滑動連接的連接板、在盒體內壁設置的下滑槽中滑動連接的連接座、以及插頭和插座,連接座固定連接在所述電氣箱上端。這種場館頂燈通過設置連接板和連接座在連接盒內壁的上下滑槽中的滑動連接,將重量重的電氣箱和燈罩等部分先組裝好后再通過連接座推入下滑槽中,避免了安裝時需要一直吊起整個場館頂燈的缺陷,使得安裝更方便,更安全可靠;而特殊的插頭插座拔插方式和連接板在上滑槽中可滑動的連接結構,使得裝配時的接線也變得十分方便。
文檔編號F21V17/10GK2861736SQ20052012122
公開日2007年1月24日 申請日期2005年12月23日 優先權日2005年12月23日
發明者周明杰, 馬健 申請人:深圳市海洋王投資發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