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外電極熒光燈及背光模組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 一 種外電極熒光燈及采用該外電極熒光燈 的背光模組。
背景技術:
由于液晶電 一見和液晶顯示器中的液晶本身不發光,因而, 為達到顯示效果,需要給液晶顯示器面板提供 一 光源裝置,如 背光模組,以實現顯示功能。背光模組常采用發光二極管、冷陰極熒光燈(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 CCFL)等作為光源。近年來,光電產業迅猛發展,業界提出一種與冷陰極熒光 燈發光原理相似的夕卜電才及熒光燈(External Electrode Fluorescent Lamp,EEFL),與冷陰極熒光燈相比,其具有結構簡單、成本較 低、應用方便等優點,然而當應用于大尺寸液晶電視或液晶顯 示器時,該外電極熒光燈放電能力不足,即其放電電極吸引導 電粒子的能力不足,是業界有待解決的問題之一。請參閱圖1,是一種現有技術用于背光模組的外電極熒光燈 的剖面示意圖。該外電極熒光燈1 0包括 一 放電管11 、 一熒光層 12、 一放電氣體1 3和兩個外電才及14 。該;改電管11為 一 密封的透 明玻璃管。該熒光層12涂布在該放電管11的中間部分的內表面。 該放電氣體13填充于該放電管11內。該兩個外電極14分別附著 在該放電管11的兩端的外表面。該外電才及14為 一 導電層或者一金屬套管。該外電極熒光燈10的工作原理如下當該外電極熒光燈10的兩個外電極14被施加 一 高頻交流電 壓時,該放電氣體13受該高頻交流電壓影響而呈電離狀態,使 該放電管ll內產生多大量導電粒子(圖未示),同時該放電管ll 的兩端也受該兩個外電極14的高頻交流電壓影響,分別形成一;改電電極(未標示),該;改電電才及可以等效為多個具有 一 定電壓且 相互獨立的電容。該放電電極吸引該導電粒子,使該導電粒子向該放電電極 移動而撞擊該放電電極,進而產生多個具有 一 定動能的二次導 電粒子(圖未示),該二次導電粒子撞擊該放電氣體13的分子而激 發出紅外光,該紅外光照射到該熒光層12后發射出可見光。然而,當該外電才及熒光燈10應用于大型液晶電— 見或者液晶 顯示器的背光模組時,由于該放電管ll的長度較長,其需要放 電能力較強的放電電極。但是,延長該外電極14將遮蔽其中間 發光部分,影響該外電極熒光燈10的亮度,所以通常不延長該 外電極14,導致該外電極熒光燈10的》文電電;f及的》文電能力不足, 采用該外電極熒光燈10的背光模組亮度較低。實用新型內容為解決現有技術中外電機熒光燈放電能力不足的問題,有 必要提供 一 種放電能力較強的外電極熒光燈。為解決現有技術中背光模組亮度較低的問題,有必要提供 一種亮度較高的背光模組。一種外電極熒光燈,其包括 一 放電管和兩個外電極,該放 電管包括兩個端部,至少一端部向該放電管的內部凸出而形成 至少一凸出部,該凸出部具有至少一尖端。該兩個外電極分別 附著在該兩個端部的外表面。一種外電極熒光燈,其包括 一 放電管和兩個外電極。該放 電管包括兩個端部。該兩個外電極分別設置在該兩個端部的外 表面。至少一端部向該;故電管內凸出而形成至少一凸出部,該 凸出部具有至少 一 尖端。該兩個外電極分別與其對應的端部的 結構 一 致。一種背光模組,其包括 一 反射板、 一 與該反射板相對的擴 散板和至少 一 外電極熒光燈,該外電極熒光燈設置在該反射板 和該擴散板之間。該外電極熒光燈包括 一 放電管和兩個外電極, 該;故電管包括兩個端部,至少一端部向該;故電管的內部凸出而形成至少 一 凸出部,該凸出部具有至少 一 尖端。該兩個外電招_ 分別附著在該兩個端部的外表面。相對于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外電極熒光燈及背光模組中, 該端部向該放電管內部凸出并具有該尖端,且該外電極附著在 該端部的外表面,不僅增大了該端部形成的訪文電電極的面積, 使該外電極熒光燈放電能力較強,而且該尖端可以形成尖端放 電,進 一 步提高該外電極熒光燈放電能力,從而該外電極熒光 燈的放電能力較強,進而采用該外電極熒光燈的背光模組,可 以避免發生外電極熒光燈放電能力不足而導致亮度較低的現 象。
圖1是一種現有技術用于背光模組的外電極熒光燈的剖面 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外電極熒光燈第一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圖2沿III-III方向的剖面示意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外電極熒光燈第二實施方式的示意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外電極熒光燈第三實施方式的示意圖圖6是圖5沿VI-VI方向的剖面示意圖。圖7是本實用新型背光模組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閱圖2和圖3,圖2是本實用新型外電極熒光燈第一實施 方式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圖2沿III-III方向的剖面示意圖。該外 電極熒光燈20包括一放電管21、 一熒光層22、 一放電氣體23和 兩個外電極24。該放電管21為 一直線形的密封的透明玻璃管, 其包括一中管部211和兩個端部212。該熒光層22涂布在該中管 部211的內表面。該放電氣體23填充于該放電管21形成的密閉空 間內。該端部212向該;改電管21內部凸出,在該端部21 2的內表 面形成一凸出部25,該凸出部25的立體結構為 一 圓錐,橫截面為一V形,具有一尖端251。該兩個外電才及24分別附著在該兩個 端部212外表面,與其對應的端部212的結構一致。該放電氣體23為氖氣或者氖、氬和汞的混合氣體。該外電 極24為 一導電層或者一金屬套管。該外電極熒光燈20的工作原理如下當該外電極熒光燈20的外電極24#L施加 一 高頻交流電壓 時,該放電氣體23受該高頻交流電壓影響而呈電離狀態,使該 放電管21內產生大量導電粒子(圖未示),同時該端部212也受其 外表面的外電極24的高頻交流電壓影響,形成一放電電極(未標 示),該放電電極可以等效為多個具有 一 定電壓且相互獨立的電 容。由于該端部212向該》文電管21內凸出而形成該凸出部25,該 外電極24附著于該端部212之外表面,即該放電電極向該放電管 21內凸出該凸出部25,使該》丈電電極具有較大面積,吸引該放 電管21內的較多的導電粒子,而且該凸出部25具有該尖端251, 使該放電電極形成尖端放電,從而更多的導電粒子向該力文電電 極移動而撞擊該放電電極,并產生較多具 一 定動能的二次導電 粒子(圖未示),該二次導電粒子撞擊該放電氣體23的分子激發出 較多紅外光,該紅外光照射到該熒光層22后發射出可見光。相對于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外電極熒光燈20的兩個端部 212向該》文電管21的內部凸出而形成具有該尖端251的凸出部 25 ,該外電極24附著在該端部212的外表面,不僅使該端部212 形成的放電電極面積較大,該外電極熒光燈20放電能力較強, 而且該尖端251可以形成尖端放電,進一步提高該外電極熒光燈 20放電能力,因此該外電極熒光燈20的放電能力較強。請參閱圖4,是本實用新型外電極焚光燈第二實施方式的示 意圖。該實施方式的外電極熒光燈30與第一實施方式的外電極 熒光燈20的區別在于僅一端部312向放電管31內凸出,并形成 兩個橫截面為V形且立體結構為圓錐的凸出部35,該兩個凸出部 35具有兩個尖端351。請參閱圖5和圖6,是本實用新型外電極熒光燈第三實施方式的示意圖。該實施方式的外電極熒光燈40與第 一 實施方式的 外電極熒光燈20的區別在于凸出部45的立體結構為一楔形槽, 具有四尖端,橫截面為一梯形。請參閱圖7 ,是本實用新型背光模組的結構示意圖。該背光 模組1包括一反射板2、 一與該反射板2相對的擴散板3和多個依 序排列的外電極熒光燈20。該外電極熒光燈20設置在該反射板2 和該擴散板3之間,其釆用本實用新型外電極熒光燈第一實施方 式的外電極熒光燈20。相對于現有技術,由于該外電極熒光燈20的放電能力較強, 進而采用該外電極熒光燈20的背光模組1 ,可以避免發生外電極 焚光燈20放電能力不足而導致亮度較低的現象。本實用新型外電極熒光燈并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所述,如 第一實施方式中,該》文電管21也可以不為直線形,而呈L形、U 形或W形;第三實施方式中,該凸出部45的立體結構也可以為一 方形槽,橫截面為 一 矩形。本實用新型背光模組并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所述,如該 外電極熒光燈20也可以由第二、第三或第四實施方式中的外電 極焚光燈30或40代替。
權利要求1.一種外電極熒光燈,其包括一放電管和兩個外電極,該放電管包括兩個端部,該兩個外電極分別附著在該兩個端部的外表面,其特征在于至少一端部向該放電管的內部凸出而形成至少一凸出部,該凸出部具有至少一尖端。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外電極熒光燈,其特征在于該凸出部的 立體結構為一圓錐,具有一尖端。
3.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外電極熒光燈,其特征在于該凸出部的 立體結構為一楔形槽,具有四尖端。
4.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外電極熒光燈,其特征在于該凸出部的 立體結構為一方形槽,具有四尖端。
5.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外電極熒光燈,其特征在于該外電極熒 光燈進一步包括一熒光層,該放電管還包括一中管部,該熒光層設 置在該中管部的內表面。
6.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外電極熒光燈,其特征在于該外電極熒 光燈進 一 步包括 一 放電氣體,填充于該放電管形成的密閉空間。
7. —種外電才及熒光燈,其包括一》文電管及兩個外電極,該》文電 管包括兩個端部,該兩個外電極分別設置在該兩個端部的外表面, 其特征在于至少一端部向該放電管內凸出而形成至少一凸出部, 該凸出部具有至少 一 尖端,該外電極與其對應的端部的結構 一 致。
8. 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外電極熒光燈,其特征在于該凸出部的 立體結構為一圓錐,具有一尖端。
9. 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外電極熒光燈,其特征在于該凸出部的 立體結構為一楔形槽或方形槽,具有四尖端。
10. —種背光模組,其包括一反射板、 一與該反射板相對的擴散 板和至少 一外電極熒光燈,該外電極熒光燈設置在該反射板和該擴 散板之間,其包括一放電管和兩個外電極,該放電管包括兩個端部, 該兩個外電極分別附著在該兩個端部的外表面,其特征在于至少 一端部向該;故電管的內部凸出而形成至少一凸出部,該凸出部具有 至少 一 尖端。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外電極熒光燈。該外電極熒光燈包括一放電管和兩個外電極,該放電管包括兩個端部,至少一端部向該放電管的內部凸出而形成至少一凸出部,該凸出部具有至少一尖端。該兩個外電極分別附著在該兩個端部的外表面。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背光模組。該外電極熒光燈放電能力較強。
文檔編號H01J65/04GK201112345SQ20072012257
公開日2008年9月10日 申請日期2007年8月31日 優先權日2007年8月31日
發明者沙 馮, 景小紅 申請人: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群創光電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