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顯示文件防偽標記的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對防偽文件的真偽鑒別,例如對紙幣鑒別。
背景技術:
防偽文件的防偽方式有多種,通常是給文件附加特殊屬性,除非使用特殊設備、材料和物質,否則很難或無法復制。最常見的一種防護手段是鈔票上圖形的一部分具有特殊的光學、磁性、電子等方面的屬性。鈔票上的這部分的圖形稱作防偽標記。某些特殊的防護標記屬性可以用肉眼確定。隱藏標記的使用也十分廣泛,需要用特殊的設備來特定其屬性。文件的真偽往往取決于視覺鑒別。為使隱蔽的防偽標記視覺化,必須使用特定的設備來顯示這些防偽標記的特殊屬性。這種設備被稱為目視真偽鑒別儀或防偽標識觀察儀。在外觀鑒別時,經過多方面感官特征的驗證后才會做出真偽的論定,比如鈔票上的圖形內容,可見的防偽標記,紙張的柔韌度及響度,也同時包括使用設備對那些不可見的防偽標記進行的驗證。最廣泛使用的不可見標記是紅外線防偽標記和反斯托克斯熒光標記。本發明主要是針對這兩類標記的可視化。不過,本發明可以用于顯示其他類型的防偽標記,如紅外發光和紫外短波發出的紫外線標記。紅外標記所使用的油墨的吸光性在可見光波段和紅外波段內有本質上的差別。例如,成分單一的圖形元素由視覺上相同的兩種油墨印制,但其中一種油墨在紅外波段內幾乎不吸收光線,與此同時,另一種則具有較高的光學密度。結果是,在紅外波段內圖形元素的一部分為不可見。通常情況下使用LED發光體對這些標記進行視覺檢測,在紅外波段內照射文件,以及使用具有攝像頭的電視技術系統,捕捉紅外線(IR)光譜中的成像。鑒別者參照電視技術系統的顯示屏顯示的紅外光下的成像,與可見的文件防偽區域成像相比對。 將這些紅外光下變得不可見的圖形的外觀和尺寸與標準樣本相互比對。是否合乎這些標準,是鑒別者斷定其真偽的一系列手段之一。鑒別紅外標記的設備的描述被記載在有益產品發明專利號為RU15040(MTI K 7G07D7/00,2000年9月10日公布)、發明名稱為《鑒別鈔票真偽儀器》的專利申請說明書中。使用電視技術系統的設備不是集成一體的,因此只能在所占場地大小不受限制的情況下使用使用。而在場地有限或野外工作時,儀器尺寸一定要小,比如袖珍型的。 這種裝置在專利號為RU2395843、發明名稱為“鑒別有價證券的方式及實現此方式的儀器”(ΜΠ K8G07D7/122010年7月27日公布)的專利說明書中予以描述。檢查紅外線防偽標記,將儀器放置在文件表面的標記位置。反射系數的鑒別直接反應在儀器放置的一個點上,用紅外光和白光交互照射文件表面來實現。儀器在文件表面移動,穿過有防偽標記的區域。在紅外光的反射系數發生劇烈變化,同時保持可見光反射系數不變時,發出聲光信號。 這種信號意味著發現了防偽標記。現有的紅外標記顯示設備的共同缺點是儀器對鈔票表面圖形反應的相關性過于復雜,給使用者帶來不便。比如,使用機械視覺系統的設備時,操作者必須看儀器的顯示屏,將文件和其成像相比對,而不是文件本身。專利號為RU2395843所涉及的設備,文件的鑒別點被設備外殼所遮蓋,不會被使用者看見。這使得使用者無法確定究竟是從文件的哪個圖形元素釋放出的信號,給確定位置造成了麻煩。反斯托克斯熒光標記主要是使用包含了所謂反斯托克斯熒光劑的特種油墨。它的特征是在光照的作用下相對長波而言,只對光譜的短波區域發生反應。最常用的熒光劑都是對紅外光發生反應的,但與此同時在可見光范圍內發光。要鑒別這種防偽標記需要在文件表面照射940-1000毫微米的強大的紅外光。在這種光線照射的部位,帶有反斯托克斯熒光標記的地方開始閃現某種顏色。已知專利號為RU2396600(MTI K 8G07D7/00,2010年8月10日發布)、發明名稱為
《鑒別有價證券和特種票據及文件的專業儀器》的說明書中,記載了使用紅外激光光源投射在文件上,用觀察文件細部的放大鏡觀察被激光光源照射的區域。光線照在帶有反斯托克斯熒光標記的防偽區域,觀察者可以通過放大鏡看到反射出來的光。如同其他許多使用了激光光源的設備一樣,此發明的缺點是對激光安全要求的遵守不足。問題在于,用于觀察帶有反斯托克斯熒光標記的激光必須具有的能量不得小于30 毫瓦。根據國際標準IEC 60825-1,這類激光一般歸于;3B激光危險等級。這種等級的激光光線直接照射人眼或皮膚會造成傷害。專利號為RU2396600的設備的激光朝使用者照射的可能性只出現在當使用者翻轉此設備,并開啟鑒別反斯托克斯熒光標記模式時。在這種情況下,激光可能會照射到眼睛和皮膚表層。該設備結構的設計使激光難以朝使用者的方向外泄。為了對此進行防護,必須使用個性化的防護措施(如防護眼鏡),以及防止未經授權者開啟激光(如設置開啟密碼),實施特殊的人員培訓以及其他個人防護等安全措施。需要如此復雜和昂貴的保護措施,大大降低了在許多承認IEC 60825-1標準的國家使用此設備的可能。為解決安全保證問題,專利號為RU2397546(MTI K8G07D7/12 2010年8月20日發布)、發明專利名稱為“有價證券的隱藏信息可視化方式以及用于觀察的放大鏡”的說明書中予以詳細描述,該種設備使用了 LED光源,其中包括短時間間隔發光,頻率也不高,為3-6 赫茲。至于外部光線防護方面,該種設備容許通過放大鏡觀察文件表面防偽標記上的反斯托克斯熒光發光。在很難防止外部光線干擾的野外條件下,標記上的反差可能變得不足,不利于觀察判斷,這是此設備的一個不足之處。由于發光二極管的發散性較高,本設備采用了俄羅斯的激光安全標準(CaH Π hH N2 5804-91)。不過,國際安全標準并不能得到保證, 因為這些標準所依靠的確定放射危險的方法有本質上的差別。這也是設備的一項缺點,許多國家使用本設備的可能性被大大限制了。知名的一些反斯托克斯標記的可視化設備的共同不足之處是在強烈的外部光線下標記的能見度很差,比如在室外使用時,使用者就會感到不便。使用激光時,作為一項反措施的應用提高了激光功率,從而進一步增加了對使用者眼睛和皮膚造成損害的危險。應該指出,為鑒別紅外標記所必須的照明燈的輻射水平,通常都是在安全的范圍內。反斯托克斯熒光體各有不同,不僅在激發光波的波長和熒光發光上有區別,而且余輝的特征也不同。余輝的特性反映了在停止照射后與時間相關的衰減情況。常用的反斯托克斯熒光體的余輝持續的時間從幾毫秒到幾十微秒不等,所以在眼睛觀測現有成像設備時不可能察覺。同時,就余輝的特征定義上看,可以區分兩種熒光體,它們在發光光譜的成分上區別很小。這大大增加了鑒別出偽造文件的機會,因為偽造文件上的反斯托克斯熒光體與真品防偽所使用的熒光體不同。專利號為US7,0678M(MTI K F21V9/16,2006年6月27日發布)的美國專利所涉及的設備和手段,以脈沖光照射文件上的防偽標記,然后,經過等量的時間間隔,調整光照強度。以此方法獲得熒光體的余輝的特征。借助內置的處理器,將該標記處的余輝特征與預先得到的若干已知的熒光體余輝特性比對,在相符合的基礎上認定文件屬于哪一類真品。本發明不涉及可視化設備,因為設備本身自動判別文件的真偽,不必由使用者以視覺對參數進行比對的方式鑒別。不會使一個關于自動設備本身,而不是在視覺識別參數比較的基礎上接受聲明的真實性作出決定。本發明在鑒別和處理鈔票的自動化設備方面找到了應用方法。從確定真實性的質量方面著眼,可視化防偽標記設備中的鑒別余輝屬性這一項是非常理想的功能。不過,已知的可視化設備如今尚未裝備這個功能。專利號為RU2396600所描述的發明的樣機已經選出。
發明內容
本發明申請的目的是實現使用安全的光照水平來鑒別防偽標記的方便性,通過在鈔票表面直接完成防偽標記的可視化,同時取消了可視化的亮度,甚至在外部強烈光照的條件下也能進行可視化操作。本發明采用了以下的技術方案此外的技術成果還有可以通知使用者有關防偽標記屬性的更寬泛的信息。用于顯示文件防偽標記的裝置包含第一光源,其將光線投射在文件的鑒別區,使防偽標記中隱藏的光學屬性在光照的作用下得以顯示;光接收器,用于轉換來自鑒別區的光線為電信號;第二光源,用于在鑒別區內向鑒別區方向進行可見光波段的照射;以及用來分析來自光接收器的電信號的分析設備,分析設備可控制第二光源以光照的方式通知使用者在文件的鑒別區內發現了防偽標記上隱藏的光學屬性。進一步,裝置中第一光源的發光可以在脈沖模式內完成。進一步,裝置內用于將來自文件的光線傳遞到光接收器、以及從第二光源傳遞到文件上的光學通道可以擁有至少一個共有區域;進一步,光學通道用于傳遞光線的共有區域可以包含帶有正相光功率的光學系統。進一步,本發明提供的裝置的第二光源可以依照所發現的標記的特征,在給定的周期序列中開啟。進一步,第二光源可以變換發光的顏色,第二光源可以在文件表面生成可見形式。 此時,光接收器可以是多元素的,而第二光源在鑒別區域內的強度分布所反應的,就是此區域防偽標記物理意義上的量的大小。進一步,可見形式可能包含標記或信息提示。本發明可達到以下的技術效果
圖1是本發明提供的裝置的總體圖;圖2是確定反斯托克斯標記時信號的時序圖;圖3是確定紅外標記時信號的時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第一光源的照射下,防偽標記顯示出其隱藏的光學屬性。防偽標記的隱藏的光學屬性在對文件鑒別區發射出的光線的分析中得以發現。對于紅外線標記,照射是彌漫散射式的,便于論及紅外區域的文件表面反射率。彌漫散射式照射與第一光源的照射波長相同。在反斯托克斯熒光標記上,熒光發光的波長相對于第一光源的波長來說更短。第二光源所保證的防偽標記的可視化,它的光投向文件的鑒別區域。第二光源的照射強度取決于光接收器對第一光源的照射所做的反饋。如果光接收器收到的照射水平超過一定的閾值,在本發明的優先選擇下第二光源開啟。這個光源的可見光照射在文件鑒別區表面,被觀察文件表面的操作者的眼睛所直接觀察到。因此,使用者有可能直接將可見光下所觀察到防偽標記的外觀和分布與被第二光源的光照直接在文件表面可視化的隱藏的防護屬性相比較。這提高了設備的便利性。第二光源在文件表面照射點的最高亮度不取決于防偽標記對第一光源照射的反饋水平,而是由第二光源的能量所限定的。這個能量是可以選擇的,即使在明亮的陽光下, 第二光源的照射點也可以被操作者清晰看見。這樣的設置也增加了儀器使用的便利性。可以采用LED光作為第二光源,LED易于提供所需的光通量。同樣,低功率的可見光波段內的半導體激光,按IEC 60825-1標準的1或2級即可,其能量足以提供能見度良好的光照。第二光源對人眼和皮膚安全無害。如果第二光源采用合乎IEC 60825-1標準的1 或2級的激光,則是安全的。采用這些級別中的任何一種激光不需采取防護手段。與1或2 級激光能量相同的LED光就更安全了,因為它可以比激光在眼睛的視網膜上映現較大的光點。大光點上的能量密度減小,因此也就降低了危險。已知的反斯托克斯標記的可視化儀器,其來自被照射的文件區域的可見光需要借助觀察者的眼睛分析。本發明申請涉及的設備與上述儀器不同,分析這種光的工作由光接收器來完成,這是本設備的優異之處。也就是說,鑒別防偽標記所必需的第一光源的平均功率可以大大降低。這歸因于采用了一系列知名的解決方案,比如第一光源在一個脈沖模式下工作,又比如使用了對接收到的光譜進行分析的高選擇性接收器。第一個和第二個解決方案都可切斷干擾光照強度的外部光線,這使得設備可以在第一光源的較低的功率水平下工作。此外,光接收器的性能允許在源的脈沖模式下,在短的,相對非常少見的接續脈沖中進行測量。因此,第一光源的必要的平均功耗大大降低。用于接收來自防偽標記的光線的觀察者眼睛比采用光接收器所獲得的性能以及光譜選擇性要小。因此,為了使防偽標記可視化,在這種情況下需要一個比采用光接收器時的平均功率更高的光發射源。這種功率幾乎總是超出國際標準所規定的安全水平。如果使用光接收器,其平均功率應降低到安全范圍內。同時使用接收器,光信號分析設備和第二光源,使防偽標記的附加參數的可視化成為可能。在反斯托克斯標記接收器與分析設備相結合的情況下,可以確定熒光體的余輝時間。光接收器和電信號分析設備具有的性能,足以準確確定余輝的時間。如果防偽標記擁有某種通過分析鑒別區域發出的光線才能確定的額外特征,則這種分析的結果可以通過控制第二光源的光線達到可視化。將所發現的額外特征信息通知操作者,可以用改變第二光源的光線方式,表示或此或彼的特征。或者第二光源可以間斷性開啟或關閉,以其斷續的方式傳達這類額外特征的信息。所申請的發明必須配套光接收器,接收鑒別區域的光線,同時取得鑒別區域的第二光源的光。為此,可以使用帶有共同區域的光學通道,在這個共有區域內,鑒別區域的光線沿著一個方向朝接收器發射,而在相反的方向是第二光源朝鑒別區發射。對光通道的共有區域的利用增加了設備的緊湊性。特別是,這個共有區域可能包含具有正相光功率的光學系統,如透鏡或反射鏡系統。這種光學系統與光接收器和第二光源相匹配,作用于鑒別區域。這樣,結構變得更加簡單,不必再為光接收器和光源單獨配備光收集系統。可以用投影系統作為第二光源,它可以將某些可見圖形投射到文件表面。這種系統可以使用諸如發光二極管、液晶矩陣和投影鏡頭來實現。或者,可以采用LED矩陣與投影鏡頭結合的方法。在這兩種情況下,按照由電分析設備分析來自接收器的電信號在矩陣上形成圖像。投影鏡頭或其中部分可以完成布設在光通道共有區域的、帶正相的光功率的光學系統的使命。投影圖像可能是反映防偽標記一個或多個參數的符號或提示信息。光接收器可以是類似探測器矩陣那樣多元素的。在這種情況下,探測器矩陣可以感知來自文件表面照射鑒別區發散的光的強度分布。如果這種照射是不可見的,類似鑒別紅外標記的情形,那么它的分布可以在文件表面以投影系統生成的圖形形式可視化。這樣, 就能直接在鈔票表面將防偽標簽的結構直接顯示出來。如何實現可視化防偽標記和確定帶有防偽標記2的文件1的真偽,按以下方式實現如圖1所示,將防偽標記的位置置入設備的鑒別區3內。因為在文件發布時一般都會公布防偽標記2的分布圖,所以使用者通常十分了解防偽標記2的分布。在所述的設備中,文件可以輕松地在操作臺面移動,直接對準鑒別區3。比如,操作者將文件1放在桌面上,然后將裝置放在它的上方。裝置的外部結構(未在示意圖中顯示)容許操作者的眼睛 4在鑒別區3內觀看文件1。操作者鑒別真偽時,在文件1表面觀察可見光的反射,并將其與真品的防偽標記2 特征相比對。鑒別的補充性準確度還來自于當驗證文件1表面沒有防偽標記2的位置時, 不應出現具有防偽標記2特征的光反射。第一光源是激光5。其照射點集中在A點上,位于鑒別區3。激光5以脈沖方式工作,脈沖持續時間比間隔時間明顯要短。激光5的開啟和關閉由控制單元9的指令控制,所述控制單元9行使設備的電信號分析功能。激光5在照射防偽標記2交互產生的光,被正相透鏡6收集于光電探測器7的接收平面。光電探測器7發射的信號由控制單元9進行分析。詳細分析算法將在后面描述。控制單元9開啟。LED (發光二極管)8,行使第二光源的功能,將防偽標記可視化。發光二極管8的光線被正相透鏡6所收集,聚焦于鑒別區3的B點。正相透鏡6具有焦距F,離鑒別區3相距2F的距離,離光電探測器7的接收平面和發光二極管8也是同樣的距離。這樣,正相透鏡6為鑒別區3和光電探測器7分布區域和發光二極管8提供了一個單一線性增加的結合部。發光二極管8和光電探測器7可以盡可能地相互靠近,因此,A和B點之間的距離小。 操作者的眼睛4接收來自文件1表面B點漫散反射的發光二極管8的可見光。由于可見光來自鑒別區3,被操作者解釋為防偽標記2接觸鑒別區3的結果。如果鑒別區3內沒有防偽標記,則發光二極管8不開啟,操作者將其解釋為鑒別區3內缺失防偽標記2。激光5發射980毫微米波長的紅外波段光。它基于半導體激光二極管,符合IEC 60825-1標準的:3B級別,此條件下激光二極管具有連續發光模式。然而,激光5的脈沖持續時間和頻率的選定是以激光5的平均功率和其他參數必須符合第一類安全標準為條件的。 控制單元9中的激光5的控制電路限制了激光二極管的電源,即使在設備出現單一性的故障時也不會出現超出一級范圍以外的光線外泄。如果防偽標記2是反斯托克斯的,則從鑒別區3反射出來的光線處于可見光范圍。 但是,由于平均功耗較低,操作者不會在觀測條件下直接觀測到它。AB之間的短小距離是為觀察者創造一種感覺所必須的,讓他感到他所見的光來自防偽標記2。但是,有可能在防偽標記2的邊沿,A點會進入標記,而同時B點會處于標記外部。如果AB之間的距離大,則從 B點射入操作者眼睛4可能導致對防偽標記位置的錯誤解釋。要排除錯誤的解釋,從B點發出的發光二極管8的可見光斑的大小應接近AB之間的距離。AB的距離可降低到可容許的范圍,如果發光二極管8和光電探測器7制成微型外殼,可以在表面安裝小于1毫米寬的印刷電路,在PCB上彼此位置相互接近。如果兩種元素的半導體晶體放置于共同的微型外殼內,就能取得最小距離。控制單元9有兩個控制算法,用以發現反斯托克斯標記和IC標記。操作者使用特殊開關來選擇所需的算法(未顯示)。發現反斯托克斯標記模式如圖2所示。在最初的時間Ttl激光5和發光二極管8關閉,光電探測器7僅獲得外部的光照。所述光電探測器7的UD的環境光反射響應存儲在控制單元9,并接著用于修正對來自鑒別區3的光線的響應值。在時間間隔T1的T2內,激光5 短時間開啟。由于激光功率非常高,光電探測器7此時處于飽和狀態。自時間1~2起,激光5 關閉,開始了反斯托克斯熒光體的余輝。在時間T3時,控制單元9衡量光電探測器的Um響應。T2-T3的稍稍延遲是為光電探測器7退出飽和所必需。如果Um-Ud的大小超過預定的閾值,控制單元9將其解釋為必需將防偽標記可視化的指示。為使防偽標記可視化,它在時間 T4開啟發光二極管8。發光二極管8 一直開啟到T5時間,然后它關閉,循環重復,從T6再開始。如果沒有達到預定的閾值,則LED在T4-T5區間關閉。LED開啟時間的長度只略少于周期Ttl-T6的時間,這已經在B點實現了足夠高的亮度,可以讓操作者看清楚。在發光二極管8照射時,光電探測器7在發光二極管8的光從文件表面反射的作用下達到飽和。T5-T6的間隔是為光電探測器7脫離飽和狀態所必需的時間。在T3-T4W間隔中,光電探測器7的響應由于余輝的持續的過程而相對變慢。余輝的過程在大多數情況下,可以被描述為以余輝恒定時間為特征的強度指數的衰減。如果延長間隔^4,并在其中添加光電探測器7響應的額外度量,則按收集到的兩個光電探測器7響應的意義之間的關系,以及兩個度量之間時間間隔長度,可以計算出余輝的恒定時間。余輝的恒定時間的意義可以被可視化,比如,如果以多種可變顏色的LED燈充當發光二極管8。不同的時間常數值可以用不同顏色進行編碼。這種方法能提供一個比較粗略的結果,但能使我們能夠區分余輝恒定時間意義大不相同的各種熒光體。圖3為檢測發現紅外標記的模式的示意圖。發光二極管8的照射將文件1表面缺失紅外光吸收這一現象可視化。如果操作者觀察鑒別區3的光斑為可見的顏料層,那就意味著顏料層是紅外透明的。在最初時間T' J敫光5和發光二極管8關閉,光電探測器7僅射入外部光。這種響應的Ud大小被存儲,類似發現反斯托克斯標記的模式。在時間間隔T' rT' 2激光5短暫開啟。這段脈沖比T1-T2的脈沖大大縮短,因此光電探測器7無法進入飽和狀態。光電探測器7的Um響應在T' 2時間內與激光5照射到它的量成比例,從而與文件1表面鑒別區3在紅外波段內的反射系數成比例。反斯托克斯熒光標記的照射,如果標記出現在鑒別區3,幾乎不會影響Um的意義,因為激光5的脈沖持續時間很短,照射強度微乎其微。如果大小(Um-Ud)超過先期預定的閾值,控制單元9將其解釋為文件表面缺乏紅外波段內吸收的征象。要可視化,它在時間T' 3開啟發光二極管 8。發光二極管8保持開啟,一直到時間T' 4,然后,從T' 5開始重復這個循環。如果沒有達到一定的閾值,則發光二極管8在區間T' 3-T' 4保持關閉。為了進一步提高信息含量,第二光源的平均光照強度可以依光電探測器7的響應程度決定。發光的平均強度是通過改變LED燈發光間隔的長度T4-T5(或T' 3-T' 4),同時不改變循環周期決定的。例如,間隔時間長度可設定為與大小(Um-Ud)成比例。這使得操作者不僅可以看到標記的響應,也可以估算它的強度。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顯示文件防偽標記的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光源,其用以獲取文件鑒別去的發光,使得所述鑒別區的防偽標記在光的作用下呈現出隱蔽的光學屬性;光接收器,其用以將來自于所述鑒別區的光信號轉化為電信號; 第二光源,其用以處理可見光,獲取所述文件的鑒別區的發光;以及分析設備,用以分析控制來自于所述第二光源的光,并告知使用者有關文件鑒別區被隱藏的防偽標記的光學屬性。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源在脈沖模式中完成。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裝置內將文件發出的光線傳導到所述光接收器的光學通道與將所述第二光源傳導到文件的光學通道至少包括一個共同的區域。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學通道的共同區域包括帶有正相光功率的光學系統。
5.如權利要求1、2、4之一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光源能夠依照所述防偽標記的特征,在給定的周期序列中開啟。
6.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光源能夠依照防偽標記的特征在給定的周期序列中開啟。
7.如權利要求1、2、4之一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光源能夠變換發光的顏色。
8.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光源能夠變換發光的顏色。
9.如權利要求1、2、4之一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光源能夠在所述文件表面生成一可見形式。
10.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光源能夠在所述文件表面形成可見形式。
11.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見形式包括標記。
12.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見形式包括標記。
13.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見形式包括信息提示。
14.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見形式包括信息提示。
15.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接收器為多元素,所述第二光源以在所述鑒別區強度的分布反應在所述鑒別區內防偽標記物理量的分布。
16.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接收器為多元素,所述第二光源以在所述鑒別區強度的分布反應在所述鑒別區內防偽標記物理量的分布。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用于顯示文件防偽標記的裝置,來驗證鈔票類文件的真偽,其利用安全的光照,使對防偽標記的觀察變得簡便易行。裝置包括第一、第二光源,用來照射文件相應防偽部位,還包括將該部位反射光線轉變為電信號的光接收器,分析來自光接收器電信號的分析設備,其控制第二光源的光,通知裝置用戶防偽標記相關特征。第一光源在脈沖模式下操作。文件向光接收器和從第二光源向文件傳遞的光學通道包括共同區域,可包含帶有屈光力的光學系統。第二光源在給定周期序列中,以檢測到的標記為特征,改變光照顏色,在包含標記或信息的文件表面形成可見形式。光接收器可包括多種成分,鑒別區內的第二光源強度分布反映其上所分布的防偽標志的物理大小。
文檔編號G07D7/12GK102324131SQ20111026698
公開日2012年1月18日 申請日期2011年9月9日 優先權日2011年2月4日
發明者伊琳娜 烏什卡洛娃, 阿列克謝 穆爾扎耶夫, 彼得 米寧, 馬克西姆 迪明 申請人:多爾斯研發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