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發光裝置、以及具有該發光裝置的燈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發光裝置以及具有該發光裝置的燈具。
背景技術:
發光裝置通常存在比較大的散熱需求,這是由于光引擎和驅動器均產生較大熱量的熱源,因此,需要有效的散熱確保發光裝置的正常運行,尤其對于LED發光裝置,上述需求更加迫切。典型的LED發光裝置包括光引擎、散熱器和驅動器,散熱器設置在光引擎和驅動器之間。散熱器與光引擎和驅動器直接進行熱接觸,利用散熱器的熱接觸的部分,將產生的熱傳遞到散熱器的其它部分進行散熱。然而,由于直接熱接觸的部分的接觸的面積有限以及散熱能力有限,因此導致整體上散熱器的散熱能力受到限制。現有技術中存在如下幾種解決方案:現有技術中的第一種解決方案是灌注散熱膠。即在散熱器容納所述光引擎或者容納所述驅動器的腔體中灌注散熱膠,改善散熱能力。然而這種方案的缺點在于增加了成本,并且使得整個發光裝置的重量加重。現有技術中的第二種解決方案是提供加厚的散熱板,利用加厚的散熱板來支撐光引擎,從而增加接觸部分的散熱能力。然而這種方案的缺點在于增加了成本,并且使得整個發光裝置的重量加重。現有技術中的第三種解決方案是降低光的輸出,以降低所產生的熱。然而這種方案顯然與客戶對于高的光輸出的需求相違背。
發明內容
因此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種發光裝置,其能克服現有技術中的各種解決方案的缺點,并且具有制造工藝簡單以及具有顯著改善的散熱能力的優點。根據本發明提出了一種發光裝置,包括光引擎、散熱器、驅動器以及用于容納所述驅動器的驅動器殼體,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熱器在一側支撐光引擎并且在另一側形成有至少部分容納所述驅動器殼體的容納腔,并且所述散熱器具有第一通風孔并且驅動器殼體具有第二通風孔,所述第一通風孔和所述第二通風孔氣流相通。利用第一通風孔和第二通風孔,增加了高功率的驅動器周圍的空氣對流,從而顯著改善了散熱能力。此外,利用上述空氣對流的散熱方式,對于散熱器和驅動器殼體的結構的精準性的要求不是過于苛刻,因此,有助于降低制造成本。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優選實施方案,所述散熱器具有用于支撐光引擎的上壁以及與所述上壁共同限定所述容納腔的第一周壁,在所述上壁和/或第一周壁開設有所述第一通風孔。散熱器的形狀可以設計成任意的形狀,例如倒U形,即上壁作為散熱器的一個基底,而上壁和/或第一周壁共同限定出一個在一側開放的腔體。也可以設計成例如包括還包括第二周壁,上壁和第二周壁共同限定出一個容納光引擎的容納腔,其中光引擎仍然支撐在該上壁上。優選地,所述上壁具有用于支撐所述光引擎的中央區域和圍繞所述中央區域的周邊區域,所述第一通風孔開設在所述周邊區域內。通過將第一通風孔設置在上壁上,可以進一步以很簡單的加工方式開設第一通風孔。將第一通風孔設置在上壁的周邊區域內,可以非常有利地實現與第二通風孔的對流散熱,而不影響光引擎與散熱器直接接觸進行散熱。優選地,在所容納腔中,在散熱器和所述驅動器殼體之間形成用于連通所述第一通風孔和所述第二通風孔的對流區域。根據本發明,驅動器殼體未直接與散熱器的周壁接觸,確保了驅動器殼體的熱量不會傳遞到光引擎上,影響光引擎的正常工作。根據本發明,在驅動器殼體和散熱器的周壁之間的空隙被有效地利用,作為連通第一通風孔和第二通風孔的對流區域,改善了對流散熱效果。因此,既避免了驅動器的熱量傳遞到光引擎上,又改善了對流散熱效果。優選地,驅動器殼體在其露出容納腔的部分上開設有第二通風孔。將第二通風孔與外界接觸,確保了熱量從而驅動器殼體一側排出,從而既避免了驅動器的熱量不會傳遞到光引擎上,又改善了對流散熱效果。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優選方案,驅動器殼體具有朝向所述容納腔一側的柱形部和背離所述容納腔一側冠狀凸緣,所述第二通風孔設置在所述冠狀凸緣上。冠狀凸緣至少部分地暴露在容納腔以外,從而確保了熱量從而驅動器殼體一側排出。優選地,所述驅動器殼體由塑料制成。由于本發明的發光裝置確保了足夠的散熱能力,因此可以實現驅動器殼體由塑料制成,從而減輕了整個發光裝置的重量。優選地,所述驅動器殼體由噴射注塑工藝制成。從而降低了發光裝置的整體制造成本。優選地,所述散熱器由金屬制成。本發明中利用了熱傳導散熱和空氣對流散熱的組合,因此,確保了足夠的散熱能力。進一步優選地,所述散熱器由旋壓工藝或沖壓工藝形成。利用該工藝使得散熱器以及散熱器的通風孔易于形成并且制造成本顯著降低。本發明還涉及一種燈具,優選改型燈。根據本發明的發光裝置和燈具具有制造工藝簡單、成本低以及具有顯著改善的散熱能力的優點。應該理解,以上的一般性描述和以下的詳細描述都是列舉和說明性質的,目的是為了對要求保護的本發明提供進一步的說明。
附圖構成本說明書的一部分,用于幫助進一步理解本發明。這些附解了本發明的實施例,并與說明書一起用來說明本發明的原理。在附圖中相同的部件用相同的標號表示。圖中示出:圖1是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具體實施例的發光裝置的立體圖;圖2是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具體實施例的發光裝置的爆炸圖;圖3是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具體實施例的發光裝置的側面剖視圖;圖4是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具體實施例的發光裝置的俯視圖;圖5是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具體實施例的發光裝置的正視圖;圖6是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具體實施例的發光裝置的仰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圖1是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具體實施例的發光裝置100的立體圖。圖2是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具體實施例的發光裝置100的爆炸圖。結合圖1,圖2可以看出,發光裝置100包括燈殼4、光引擎1、散熱器2、容納驅動器(未示出)的驅動器殼體3、以及連接至電源的電連接部5。光引擎I包括電路板和設置在所述電路板上的LED芯片,燈殼4安裝到散熱器2上,用于對支撐在散熱器2上的光引擎I的LED芯片射出的光線方向進行調整。燈殼4的外形設計為與散熱器2的外形輪廓相匹配,二者共同形成流線型的外形構造。驅動器殼體3部分地從所述散熱器2中伸出,并且伸出部分32與散熱器2的外形輪廓也相匹配,共同構成流線型的外形構造,確保了發光裝置100的整體結構設計緊湊并且外形美觀。驅動器殼體3在一側經散熱器2與光引擎I電連接,在另一側與通向電源的電連接部5電連接,例如在散熱器2上設置有用于此的示例性示出的開孔27。由于本發明的重點并不在于電連接,因此,在此不再對如何進行電連接的細節展開進行詳細贅述。本發明的散熱器2設置在光引擎I和驅動器殼體3之間,光引擎I和驅動器殼體3分別安裝到散熱器2的兩側。散熱器在一側21,即圖中所示出的上側安裝光引擎1,在另一側22,即圖中所示出的下側安裝包含有驅動器的驅動器殼體3。根據本發明,散熱器2在一側支撐光引擎I,散熱器2可以在一側形成一個腔體支撐光引擎I,也可以如該具體實施例,在上側形成一個基底,即上壁24用于支撐光引擎I。散熱器2在另一側形成有至少部分容納驅動器殼體3的容納腔,該容納腔由上壁24和第一周壁25共同限定出。散熱器2具有第一通風孔26并且驅動器殼體3具有第二通風孔33,第一通風孔26和第二通風孔33氣流相通。在該具體實施例中,優選地將第一通風孔26開設在上壁24上,并且第一通風孔26開設在支撐光引擎I的中央區域28周圍的周邊區域29內。優選是第一通風孔26均勻分布。在其它實施例中,第一通風孔26也可以設置在周壁25上。在該具體實施例中,第二通風孔33開設在驅動器殼體3的露出容納腔的部分上。在該具體實施例中,驅動器殼體3具有柱形部31和冠狀凸緣32。柱形部31設計為恰好容納到散熱器2的容納腔中,冠狀凸緣32具有比柱形部31更大的尺寸,其設計為從散熱器2中伸出,并構成發光裝置100的外輪廓的一部分。第二通風孔33設置在冠狀凸緣32上。驅動器殼體形狀也可以根據不同的設計需求自由設計。根據該具體實施例,驅動器殼體3由塑料制成,并由噴射注塑工藝制成,因此,可以采用通常采用的散熱性能一般的塑料例如PC、PE等作為驅動器殼體,由此降低了成本以及降低了加工復雜度。散熱器2由金屬,例如散熱性較好重量較輕的AL制成。散熱器2可以由旋壓工藝或沖壓工藝形成,也可以由其它適于低成本加工的工藝形成。圖3是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具體實施例的發光裝置的側面剖視圖。從圖3中可以看出,在散熱器2的周壁25和驅動器殼體3之間形成用于連通第一通風孔26和所述第二通風孔33的對流區域23。對流區域23改善了對流散熱效果,并且避免了驅動器的熱量傳遞到光引擎I上。圖4是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具體實施例的發光裝置的俯視圖;圖5是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具體實施例的發光裝置的正視圖;圖6是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具體實施例的發光裝置的仰視圖。結合圖4-圖6,可以更清楚地看出發光裝置100的具體細節,圖中示意出的第二通風孔33可以很好地最終將熱空氣排出到外界環境中去,從而改善了本發明的發光裝置的散熱能力。以上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發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發明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標號列表100發光裝置I光引擎2散熱器3驅動器殼體4 燈殼5電連接部21 一側22 另一側23對流區域24 上壁25第一周壁26第一通風孔27 開孔28上壁的中央區域29上壁的周邊區域31柱形部32冠狀凸緣33第二通風孔
權利要求
1.一種發光裝置(100),包括光引擎(I)、散熱器(2)、驅動器以及用于容納所述驅動器的驅動器殼體(3),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熱器(2)在一側(21)支撐光引擎(I)并且在另一側(22)形成有至少部分容納所述驅動器殼體(3)的容納腔,并且所述散熱器(2)具有至少一個第一通風孔(26)并且驅動器殼體(3)具有至少一個第二通風孔(33),所述第一通風孔(26)和所述第二通風孔(33)氣流相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光裝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熱器具有用于支撐光引擎(I)的上壁(24)以及與所述上壁(24)共同限定所述容納腔的第一周壁(25),在所述上壁(24)和/或第一周壁(25)開設有所述第一通風孔(26)。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發光裝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壁(24)具有用于支撐所述光引擎(I)的中央區域(28)和圍繞所述中央區域的周邊區域(29),所述第一通風孔(26)開設在所述周邊區域(29)內。
4.根據權利要求1-3中任一項所述的發光裝置(100),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散熱器(2)和所述驅動器殼體(3)之間形成用于連通所述第一通風孔(26)和所述第二通風孔(33)的對流區域(23)。
5.根據權利要求1-3中任一項所述的發光裝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器殼體(3)在其露出容納腔的部分上開設有第二通風孔(33)。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發光裝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器殼體(3)具有朝向所述容納腔一側的柱形部(31)和背離所述容納腔一側的冠狀凸緣(32),所述第二通風孔(33)設置在所述冠狀凸緣(32)上。
7.根據權利要求1-3中任一項所述的發光裝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器殼體(3)由塑料制成。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發光裝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器殼體(3)由噴射注塑工藝制成。
9.根據權利要求1-3中任一項所述的發光裝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熱器(2)由金屬制成。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發光裝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熱器(2)由旋壓工藝或沖壓工藝形成。
11.根據權利要求1-3中任一項所述的發光裝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引擎(I)包括電路板和設置在所述電路板上的LED芯片。
12.—種燈具,包括根據權利要求1-11中任一項所述的發光裝置(100)。
13.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燈具,其中所述燈具是改型燈。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發光裝置(100),包括光引擎(1)、散熱器(2)、驅動器以及用于容納所述驅動器的驅動器殼體(3),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熱器(2)在一側(21)支撐光引擎(1)并且在另一側(22)形成有至少部分容納所述驅動器殼體(3)的容納腔,并且所述散熱器(2)具有至少一個第一通風孔(26)并且驅動器殼體(3)具有至少一個第二通風孔(33),所述第一通風孔(26)和所述第二通風孔(33)氣流相通。本發明還涉及一種燈具,根據本發明的發光裝置和燈具具有制造工藝簡單、成本低以及具有顯著改善的散熱能力的優點。
文檔編號F21Y101/02GK103206690SQ20121000773
公開日2013年7月17日 申請日期2012年1月11日 優先權日2012年1月11日
發明者張宏偉, 曾軍華, 胡瑾, 張奇輝 申請人:歐司朗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