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補光燈的燈殼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監控設備的技術領域,具體說是一種防水透氣、可以在環境惡劣的高寒、多雨地區使用的補光燈的燈殼結構。
背景技術:
在城市交通中,補光燈是必不可少的設備,特別是高寒、多雨的地區補光燈用量比較大。各卡口及易闖紅燈路口使用的補光燈類型不同,但是每種類型的補光燈的共同特點都是發熱量較大,補光燈內部的溫度較高,及時換氣非常必要,否則玻璃面板容易炸裂。尤其是智能信息產業大發展和社會對安防日益重視的今天,市場對防水透氣的補光燈燈殼的要求日益提升。中國專利號為CN201020506849. 3的專利公開了一種用于道路監控設備的補光燈,包括燈組和燈殼,所述的燈殼的底部為一透光面,所述的燈組設置于燈殼內,其中,所述的燈組包括一個以上的LED燈。采用該種結構的用于道路監控設備的補光燈,由于其采用 LED燈作為補光燈光源,相較于傳統的頻閃燈,其功耗更低、亮度更高,且不會對司機產生炫目,保證了交通安全。但是該專利對補光燈的燈殼結構的密封性和透氣性并未提出有效的技術方案,在防水和透氣性能提高方面沒有任何改善。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防水透氣、可以在環境惡劣的高寒、多雨地區使用的補光燈的燈殼結構。本發明為解決公知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
本發明的補光燈的燈殼結構,具有中空的內部空間,容納并保護補光燈的發光燈組,包括后殼和前面板,后殼與前面板相互固定,透明的前面板設置在補光燈的前側即補光燈的照明側,前面板透射發光燈組發出的光,后殼為一體成型,在后殼的后端外側設置多個突起的翅片;在后殼的前端內側設置容納發光燈組的燈組槽,同時在燈組槽的上下邊緣的外圍位置分別設置安裝槽,前面板配合鑲嵌在兩條安裝槽之間,在上下兩條安裝槽內分別設置硅膠條,硅膠條與安裝槽的長度和形狀相匹配,在后殼前端的兩條安裝槽的外圍分別通過螺釘固定壓板,壓板對前面板的外側平面施加壓力,前面板被壓緊固定在壓板和后殼之間, 且硅膠條與安裝槽之間以及與前面板內側平面之間分別完全緊密貼合;前面板左右兩側的邊緣與后殼左右兩側的平面位置相對應,在后殼的左右兩側分別設置側端板,在側端板與后殼之間設置與側端板相互貼合的硅膠墊,螺釘同時穿過側端板和硅膠墊與后殼相固定, 側端板擠壓硅膠墊,使兩側的硅膠墊分別與前面板的兩側邊緣及后殼的兩側平面緊密貼合,將前面板與后殼之間封閉的空間密封;后殼的下端設置將后殼和前面板所圍成的內部空間與外界相連通的通氣口,通氣口中設置將上述內部空間與外界相分隔的防水透氣膜。本發明還可以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所述的上下兩條安裝槽平行設置,安裝槽在水平方向上貫通后殼的前端,安裝槽之間的距離與前面板垂直方向上的長度相同,前面板為矩形。所述的安裝槽中設置縱向截面形狀為“凹”字型的硅膠槽,硅膠條的縱向截面形狀與硅膠槽相匹配,硅膠條安裝到硅膠槽中,并與硅膠槽緊密配合。前面板的材質為浮法玻璃,由浮法玻璃一體成型。后殼為鋁型材一體成型,翅片的表面設置連續的波紋狀結構。后殼的下端設置電線鎖頭,外部線路通過電線鎖頭引入到燈殼結構的內部空間中。所述的燈殼結構與支架相互固定,上述支架為“U”型結構,由板狀金屬材質制成, 支架兩側的豎直部分分別與燈殼結構的左右兩側相互固定;支架豎直部分的頂端設置軸孔和圍繞軸孔設置的導向槽,每側的軸孔和導向槽都分別與固定在后殼對應側的固定軸和導向軸相互對應配合,導向軸的末端設置螺紋,并通過與上述螺紋相配合的蝶形螺母將支架和燈殼結構鎖緊固定。所述的螺釘依次穿過平墊和“0”型圈,通過“0”型圈與緊固面相接觸。本發明具有的優點和積極效果是
本發明補光燈的燈殼結構中,在豎直方向上前面板鑲嵌在后殼前端的安裝槽中,在前面板和后殼之間設置硅膠條,通過壓板將前面板與后殼壓緊固定,硅膠條在前面板和后殼之間起到了密封的作用,保證了前面板上下邊緣和后殼之間的水密性;在后殼的兩端設置側端板和硅膠墊,將后殼和前面板所圍空間的兩側通過硅膠墊密封,確保燈殼結構在左右側方向上的水密性能;在后殼的下端設置具有防水透氣膜的通氣口,從而確保燈殼結構的內部空間能夠在保證水密性的前提下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防止前面板發生斷裂損壞。
圖1是本發明的補光燈的燈殼結構的外部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的補光燈的燈殼結構的下端示意圖3是本發明的補光燈的燈殼結構的分解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的補光燈的燈殼結構的縱向截面的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的補光燈的燈殼結構中后殼的縱向截面示意圖; 圖6是本發明的補光燈的燈殼結構中支架的示意圖; 圖7是本發明的補光燈的燈殼結構中螺釘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參照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詳細的說明。圖1是本發明的補光燈的燈殼結構的外部示意圖;圖2是本發明的補光燈的燈殼結構的下端示意圖;圖3是本發明的補光燈的燈殼結構的分解示意圖;圖4是本發明的補光燈的燈殼結構的縱向截面的示意圖;圖5是本發明的補光燈的燈殼結構中后殼的縱向截面示意圖;圖6是本發明的補光燈的燈殼結構中支架的示意圖;圖7是本發明的補光燈的燈殼結構中螺釘的示意圖。如圖1至圖7所示,本發明的補光燈的燈殼結構,具有中空的內部空間,容納并保護補光燈的發光燈組,包括后殼1和前面板2,后殼1與前面板2相互固定,透明的前面板設
4置在補光燈的前側即補光燈的照明側,前面板透射發光燈組發出的光,后殼為一體成型,在后殼的后端外側設置多個突起的翅片3,從而擴大了后殼的散熱表面積,相鄰的翅片3之間留出一定空間,以保證空氣流通效果,提高翅片的散熱能力;在后殼的前端內側設置容納發光燈組的燈組槽15,發光燈組(未圖示)固定在燈組槽15中,同時在燈組槽的上下邊緣的外圍位置分別設置安裝槽16,前面板2配合鑲嵌在兩條安裝槽16之間,以提高前面板安裝中的貼合度,在上下兩條安裝槽內分別設置硅膠條5,硅膠條5與安裝槽16的長度和形狀相匹配,在后殼1前端的兩條安裝槽的外圍分別通過螺釘10固定壓板4,壓板對前面板2的外側平面施加壓力,前面板2被壓緊固定在壓板4和后殼1之間,且硅膠條5與安裝槽之間以及與前面板內側平面之間分別完全緊密貼合,從而使前面板的上下邊緣與后殼之間達到水密封,防止水從前面板的上下邊緣位置進入到燈殼結構的內部空間;前面板左右兩側的邊緣與后殼左右兩側的平面位置相對應,可以使前面板左右兩側的邊緣落在后殼左右側平面所在的平面內,在后殼的左右兩側分別設置側端板6,在側端板與后殼之間設置與側端板相互貼合的硅膠墊7,硅膠墊與側端板的平面形狀相同或相似,硅膠墊完全覆蓋固定有前面板的后殼的左右兩側面,螺釘10同時穿過側端板6和硅膠墊7與后殼相固定,側端板擠壓硅膠墊,使兩側的硅膠墊發生形變,硅膠墊分別與前面板的兩側邊緣及后殼的兩側平面緊密貼合,從而將前面板與后殼之間封閉的空間密封,使外殼結構的左右兩側達到水密封;后殼的下端設置將后殼和前面板所圍成的內部空間與外界相連通的通氣口 8,通氣口中設置將上述內部空間與外界相分隔的防水透氣膜,防水透氣膜能夠保證內部空間的氣體與外界之間進行氣體交換,而同時防止水從通氣口中進入到燈殼結構的內部。上下兩條安裝槽16平行設置,安裝槽在水平方向上貫通后殼的前端,安裝槽之間的距離與前面板垂直方向上的長度相同,前面板2為矩形,便于前面板和后殼之間的裝配固定。壓板4為矩形的板狀結構,長度與前面板在左右方向上的寬度相同,兩壓板在與后殼固定時完全覆蓋前面板的上下邊緣,穿過壓板與后殼相互固定的螺釘位置在壓板上交錯分別。安裝槽16中設置縱向截面形狀為“凹”字型的硅膠槽17,硅膠條5的縱向截面形狀與硅膠槽相匹配,硅膠條安裝到硅膠槽中,并與硅膠槽緊密配合,以保證硅膠條和硅膠槽之間的水密性。前面板2的材質為浮法玻璃,由浮法玻璃一體成型,提高了前面板的透光率。后殼1為鋁型材一體成型,翅片3的表面設置連續的波紋狀結構,進一步擴大了翅片的表面積即進一步提高了后殼的熱交換能力。后殼的下端設置電線鎖頭9,外部線路通過電線鎖頭引入到燈殼結構的內部空間中,從而防止水從電線位置的縫隙進入外殼結構的內部。燈殼結構與支架14相互固定,上述支架為“U”型結構,由板狀金屬材質制成,支架兩側的豎直部分分別與燈殼結構的左右兩側相互固定;支架豎直部分的頂端設置軸孔18 和圍繞軸孔設置的導向槽19,每側的軸孔和導向槽都分別與固定在后殼對應側的固定軸 11和導向軸12相互對應配合,導向軸的末端設置螺紋,并通過與上述螺紋相配合的蝶形螺母13將支架14和燈殼結構鎖緊固定。通過支架可以將補光燈固定在工作位置上,松開蝶形螺母就可以調節燈殼結構的位置,使燈殼結構沿導向槽19轉動,能夠不使用任何工具, 準確方便的調整補光燈的角度和光斑照射范圍。
螺釘10依次穿過平墊20和“0”型圈21,通過“0”型圈與緊固面相接觸,提高了螺釘固定過程中的防水性能,達到了 IP66的防水標準。本發明補光燈的燈殼結構中,在豎直方向上前面板鑲嵌在后殼前端的安裝槽中, 在前面板和后殼之間設置硅膠條,通過壓板將前面板與后殼壓緊固定,硅膠條在前面板和后殼之間起到了密封的作用,保證了前面板上下邊緣和后殼之間的水密性;在后殼的兩端設置側端板和硅膠墊,將后殼和前面板所圍空間的兩側通過硅膠墊密封,確保燈殼結構在左右側方向上的水密性能;在后殼的下端設置具有防水透氣膜的通氣口,從而確保燈殼結構的內部空間能夠在保證水密性的前提下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防止前面板發生斷裂損壞。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發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 雖然本發明已以較佳實施例公開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悉本專業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范圍內,當然會利用揭示的技術內容作出些許更動或修飾,成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但凡是未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的內容,依據本發明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屬于本發明技術方案的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補光燈的燈殼結構,具有中空的內部空間,容納并保護補光燈的發光燈組,包括后殼和前面板,后殼與前面板相互固定,透明的前面板設置在補光燈的前側即補光燈的照明側,前面板透射發光燈組發出的光,其特征在于后殼為一體成型,在后殼的后端外側設置多個突起的翅片;在后殼的前端內側設置容納發光燈組的燈組槽,同時在燈組槽的上下邊緣的外圍位置分別設置安裝槽,前面板配合鑲嵌在兩條安裝槽之間,在上下兩條安裝槽內分別設置硅膠條,硅膠條與安裝槽的長度和形狀相匹配,在后殼前端的兩條安裝槽的外圍分別通過螺釘固定壓板,壓板對前面板的外側平面施加壓力,前面板被壓緊固定在壓板和后殼之間,且硅膠條與安裝槽之間以及與前面板內側平面之間分別完全緊密貼合;前面板左右兩側的邊緣與后殼左右兩側的平面位置相對應,在后殼的左右兩側分別設置側端板,在側端板與后殼之間設置與側端板相互貼合的硅膠墊,螺釘同時穿過側端板和硅膠墊與后殼相固定,側端板擠壓硅膠墊,使兩側的硅膠墊分別與前面板的兩側邊緣及后殼的兩側平面緊密貼合,將前面板與后殼之間封閉的空間密封;后殼的下端設置將后殼和前面板所圍成的內部空間與外界相連通的通氣口,通氣口中設置將上述內部空間與外界相分隔的防水透氣膜。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補光燈的燈殼結構,其特征在于上下兩條安裝槽平行設置, 安裝槽在水平方向上貫通后殼的前端,安裝槽之間的距離與前面板垂直方向上的長度相同,前面板為矩形。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補光燈的燈殼結構,其特征在于安裝槽中設置縱向截面形狀為“凹”字型的硅膠槽,硅膠條的縱向截面形狀與硅膠槽相匹配,硅膠條安裝到硅膠槽中, 并與硅膠槽緊密配合。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補光燈的燈殼結構,其特征在于前面板的材質為浮法玻璃, 由浮法玻璃一體成型。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補光燈的燈殼結構,其特征在于后殼為鋁型材一體成型,翅片的表面設置連續的波紋狀結構。
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補光燈的燈殼結構,其特征在于后殼的下端設置電線鎖頭, 外部線路通過電線鎖頭引入到燈殼結構的內部空間中。
7.根據權利要求1或6所述的補光燈的燈殼結構,其特征在于燈殼結構與支架相互固定,上述支架為“U”型結構,由板狀金屬材質制成,支架兩側的豎直部分分別與燈殼結構的左右兩側相互固定;支架豎直部分的頂端設置軸孔和圍繞軸孔設置的導向槽,每側的軸孔和導向槽都分別與固定在后殼對應側的固定軸和導向軸相互對應配合,導向軸的末端設置螺紋,并通過與上述螺紋相配合的蝶形螺母將支架和燈殼結構鎖緊固定。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補光燈的燈殼結構,其特征在于螺釘依次穿過平墊和“0”型圈,通過“0”型圈與緊固面相接觸。
全文摘要
一種補光燈的燈殼結構,包括后殼和前面板,后殼為一體成型,在后殼的后端外側設置多個突起的翅片;在后殼的前端內側的燈組槽的上下邊緣的外圍位置分別設置安裝槽,壓板對前面板的外側平面施加壓力,前面板被壓緊固定在壓板和后殼之間,且硅膠條與安裝槽之間以及與前面板內側平面之間分別完全緊密貼合;在后殼的左右兩側分別設置側端板,在側端板與后殼之間設置與側端板相互貼合的硅膠墊,側端板擠壓硅膠墊,使兩側的硅膠墊分別與前面板的兩側邊緣及后殼的兩側平面緊密貼合,后殼的下端設置帶有防水透氣膜的通氣口。從而確保燈殼結構的內部空間能夠在保證水密性的前提下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防止前面板發生斷裂損壞。
文檔編號F21V15/02GK102537860SQ201210060839
公開日2012年7月4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9日 優先權日2012年3月9日
發明者劉振國, 戴林 申請人:天津天地偉業物聯網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