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背光模塊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2946885閱讀:293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背光模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提供一種背光模塊,尤指一種具有高定位精確性及組裝方便性的優點的背光模塊。
背景技術
為了有效提升顯示器的色彩飽和度,并對其背光光源色域做相應調整,除了采用公知三原色發光二極管的技術外,另可應用高色飽和度的熒光粉來進行光波段的轉換,借此提高顯示器的色域標準。使用熒光粉有亮度易大量快速衰減,及使用年限不長的缺點。除了改良熒光粉特性以避免上述缺點外,另可通過降低熒光粉的受熱來提升其使用壽命,因此衍生出分開配置熒光粉與發光光源的配置架構。傳統的架構將熒光粉制成光學膜片以便于配置在背光模塊內,但此作法組裝不易,生產成本昂貴,且以膜片形式呈現的熒光粉容易受到環境污染,例如水分潮濕、空氣氧化等。因此,如何設計出一種可分開配置熒光粉及發 光光源,并提供熒光粉較佳保護作用以防止其變質的架構,即為現今面板產業的重要發展課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主要目的的一在于提供一種具有高定位精確性的背光模塊,達到組裝方便的目的。為達上述目的,本發明的一較佳實施例提供一種背光模塊,其包含有一導光板、一光源裝置、一光源轉換器以及一限位件。該光源轉換器位于該導光板與該光源裝置之間。該光源裝置所輸出的一第一光線透過該光源轉換器轉換為一第二光線以進入該導光板,且該第一光線的一波段相異于該第二光線的一波段。該限位件連接該光源裝置并限制該光源轉換器的移動。該限位件包含有一第一固定部,設置于該光源裝置上,以及一第二固定部,其連接該第一固定部。該第二固定部設置于該光源轉換器上,以固定該光源轉換器與該光源裝置的相對位置。上述的背光模塊,其中該光源裝置包含一橋接件,該限位件固定在該橋接件上以連接該光源裝置。上述的背光模塊,其中該光源轉換器包含有一光轉換組件與一透明管,且該光轉換組件容置于該透明管內。為達上述目的,本發明的一較佳實施例提供一種背光模塊,其第一固定部為一凹陷結構,以扣接于該光源裝置;其第二固定部具有二個擋塊,以緊配合方式分別抵接于該光源轉換器的二相對側表面。該限位件為由彈性材質所組成的一扣接結構,以彈性彎曲方式扣接于該光源裝置與該光源轉換器的一區段上。上述的背光模塊,其中該限位件為一對稱結構,包含有一個第一固定部與二個第二固定部,該對稱結構夾持該光源裝置與該光源轉換器的二相對端邊。為達上述目的,本發明的一較佳實施例提供一種背光模塊,其第一固定部為一凸塊,嵌合于該光源裝置的一凹槽;其第二固定部為一弧形槽結構,該弧形槽結構的一曲率實質上相同該光源轉換器的一端邊的一曲率,且該弧形槽結構抵接于該光源轉換器的該端邊,以與該光源裝置的一底座共同夾持該光源轉換器。該限位件由導熱材質所組成,并以緊配合方式結合該光源裝置與該光源轉換器。上述的背光模塊,其中該第一固定部為一凹槽,嵌合于該光源裝置的一凸塊。上述的背光模塊,其中該第二固定部接觸該光源轉換器的部份端邊,以減少該光源轉換器的一入光側與一出光側的被遮蔽面積。上述的背光模塊,其中該背光模塊另包含有一反射組件,設置于該第二固定部與該光源轉換器之間。為達上述目的,本發明的一較佳實施例提供一種背光模塊,其第一固定部為一板狀結構,以黏膠或螺絲鎖附方式固定于該光源裝置上;其第二固定部為一 U型結構,且該光源轉換器容置于該U型結構的內部。該限位件一體成型于該背光模塊的一外框上。 上述的背光模塊,其中該背光模塊另包含多個光源裝置,該限位件另包含多個第二固定部,各第二固定部套接于該光源轉換器的一位置對齊兩相鄰光源裝置的一間隙。上述的背光模塊,其中該限位件另包含有一套接部,套合于該光源轉換器的一端且設置于該背光模塊的一背板上。上述的背光模塊,其中該限位件另包含有一第三固定部,連接于該第一固定部,該第三固定部抵接于該導光板的表面。上述的背光模塊,其中該限位件鄰近該光源裝置的一內表面涂布一反射膜。本發明的限位件可提供簡易便捷的操作,快速地將光源轉換器保持在定位并維持其相對光源裝置的位置。再者,本發明可選擇使用彈性扣件或U型結構等方式包覆保護光源轉換器,有效地防止光源轉換器的透明管(通常為玻璃材質)受碰撞而損毀。本發明的限位件的結構特征可視需求預先設計其尺寸,因此具有較佳的定位精準度,并另可于限位件內表面涂布反射膜、或在限位件與光源轉換器的接觸面配置反射組件,以提高背光模塊的出光效率。


圖I為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背光模塊的外觀示意圖;圖2為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背光模塊的剖視圖;圖3與圖4分別為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的背光模塊于不同組裝過程的示意圖;圖5與圖6分別為本發明的第三實施例的背光模塊于不同組裝過程的示意圖;圖7為本發明的第三實施例的限位件的外觀示意圖;圖8為本發明的第三實施例的背光模塊的組立圖;圖9為本發明實施例的背光模塊的部份示意圖。其中,附圖標記100、200、300、400、500 顯示器10,10’,10”背光模塊 12 導光板14光源裝置 14A 第一光線14B第二光線 141 散熱件
141a凹槽141b 底座143電路板145發光單元16光源轉換器16a入光側16b出光側161透明管163光轉換組件18,18’,18” 限位件181,181’,181” 第一固定部 183,183’,183” 第二固定部185擋塊187內表面19膠框191斷差部 20反射組件22套接部24背板26反射膜
具體實施例方式請參閱圖I與圖2,圖I為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一背光模塊10的局部外觀示意圖,圖2為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背光模塊10的剖視圖。背光模塊10包含有一導光板12、一光源裝置14、一光源轉換器16以及一限位件18。光源裝置14可包含一散熱件141、一電路板143及一發光單元145。發光單元145設置于電路板143上,電路板143則連接散熱件141,以有效散逸發光單兀145輸出一第一光線14A時所產生的熱量。換句話說,散熱件141及電路板143可選擇性地為輔助限位件18固定在光源裝置14的一橋接件。背光模塊10另可包含有一膠框19,包覆在光源轉換器16與限位件18外部以提供保護。膠框19包含有一斷差部191,可用來嵌合于限位件18,用來提供下壓的限制以固定限位件18。此外,膠框19另有部份結構延伸而施壓在導光板12的表面,可限制導光板12的移動,提高背光模塊10的結構穩定性。光源轉換器16可包含有一光轉換組件163與一透明管161,且光轉換組件163被以密閉封裝方式容置于透明管161內部。光轉換組件163可以為一熒光物質(PhosphorPowder)或一量子點(Quantum Dots, QD)。光源轉換器16位于導光板12與光源裝置14之間。光源裝置14所輸出的第一光線14A可透過光源轉換器16轉換為一第二光線14B以進入導光板12。舉例來說,第一光線14A可為一藍光,其可透過納米熒光粉(光轉換組件163)轉換為具有白光波段的第二光線14B,意即第一光線14A的一波段相異于第二光線14B的一波段,以輸入導光板12提供背光光源至一面板。限位件18連接光源裝置14并夾持光源轉換器16,以限制光源轉換器16相對光源裝置14的移動。限位件18包含有一第一固定部181,其設置于光源裝置14上,以及二第二固定部183,其分別連接第一固定部181的兩端且設置于光源轉換器16上,借此固定光源轉換器16與光源裝置14的相對位置。如圖I與圖2所示,限位件18扣接于光源裝置14的橋接件,例如散熱件141。第一固定部181可為一凹陷結構,用來扣接至光源裝置14 ;第二固定部183可具有二個擋塊185,分別以緊配合方式抵接在光源轉換器16的二相對側表面,故可有效防止光源轉換器16脫離限位件18的夾持。第一實施例的限位件18可為由彈性材質所組成的一對稱式扣接結構。對稱式扣接結構具有一個第一固定部181,應用其二個凹陷結構扣接于光源裝置14的兩端邊,以及二個第二固定部183,分別應用其擋塊185夾持光源轉換器16的兩端邊。因此第一實施例的限位件18可以彈性彎曲方式扣接到光源裝置14與光源轉換器16的任一個區段上,達到限位的目的。值得一提的是,如圖I所示,限位件18的一寬度遠小于光源裝置14及光源轉換器16的長度,故第二固定部183僅接觸到光源轉換器16的部份端邊,而非完全包覆住光源轉換器16,以避免光源轉換器16的入光側16a及出光側16b受到過多的遮散,使光源裝置14經由光源轉換器16進入導光板12的光量可達到最多。請參閱圖3與圖4,圖3與圖4分別為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的一背光模塊10’于不同組裝過程的示意圖。背光模塊10’包含有導光板12、光源裝置14、光源轉換器16以及一限位件18’。在第二實施例中,與第一實施例具有相同編號的組件具有相同的結構與功能,故于此不再詳述。第二實施例中與第一實施例的差異在于,背光模塊10’的限位件18’的第一固定部181’可為一凸塊,其嵌合于光源裝置14的一凹槽141a ;限位件18’的第二固定部183’可為一弧形槽結構,弧形槽結構的一曲率可實質上相同光源轉換器16的一端邊的一曲率。當第一固定部181’(凸塊)嵌入凹槽141a時,弧形槽結構可抵接于光源轉換器16的端邊,并與光源裝置14的一底座141b共同夾持光源轉換器16。其中第一固定部181’與光源裝置14的凸凹結構特征可相互替換,例如第一固定部181’可為凹槽,用來套設至光 源裝置14的凸塊,凡具有緊配合功能的卡合結構皆屬于本發明的第一固定部及其對應構件的設計范疇,故于此不再詳述。在第二實施例中,限位件18’可選擇由導熱材質所組成,并透過其第一固定部181’以緊配合方式結合在光源裝置14的散熱件141上,達到限制光源轉換器16相對光源裝置14移動的目的。為了避免光源轉換器16的入光側16a及出光側16b受到過多遮散,而阻隔光源裝置14經由光源轉換器16進入導光板12的光路,第二實施例的限位件18’的第二固定部183’接觸光源轉換器16的部份端邊,因此本發明利用第一固定部181’與光源裝置14結合時所產生的下壓力量,驅動第二固定部183’施壓光源轉換器16,并配合底座141b形成夾持效果。除此之外,第二實施例的背光模塊10’另可包含有一反射組件20,其設置在第二固定部183’與光源轉換器16之間。當第一光線14A因發散現象而沒有完全穿透光源轉換器16,因光路偏斜而照射到光源轉換器16邊緣的部份第一光線14A將可通過反射組件20反射回來,故可有效提高本發明的背光模塊10’的背光亮度及光波段轉換的穩定性。請參閱圖5與圖6,圖5與圖6分別為本發明的第三實施例的一背光模塊10”于不同組裝過程的示意圖。背光模塊10”包含有導光板12、光源裝置14、光源轉換器16以及一限位件18”。請參閱圖7與圖8,圖7為本發明的第三實施例的限位件18”的外觀示意圖,圖8為本發明的第三實施例的背光模塊10”的組立圖。在第三實施例中,與前述實施例具有相同編號的組件具有相同的結構與功能,故于此不再詳述。第三實施例中與前述實施例的差異在于,背光模塊10”的限位件18”的第一固定部181”可為一板狀結構,并選擇性以黏膠或螺絲鎖附等方式固定在光源裝置14的散熱件141上,且限位件18”的第二固定部183”可為一 U型結構,用來包覆光源轉換器16,借此限制光源轉換器16相對光源裝置14的移動。如圖7與圖8所示,背光模塊10”另可包含有多個光源裝置14,且限位件18”另可包含有多個第二固定部183”。由于光源轉換器16會完全容置在U型結構內,各個第二固定部183”套接于光源轉換器16的一位置可對齊兩相鄰光源裝置14的一間隙,以避免阻隔各光源裝置14經由光源轉換器16進入導光板12的光路。相較于前述實施例,第三實施例的限位件18”可以一體成型方式設置于背光模塊10”的一外框(未標不于圖中)上,如此便可節省背光模塊10”的組件數量且有效簡化其安裝流程。欲組立第三實施例的背光模塊10”,使用者可先將光源轉換器16置入第二固定部183”的U型結構,接著把電路板143及發光單元145設置在散熱件141上以組成光源裝置14,最后將限位件18”固定至散熱件141,便可完成背光模塊10”的組裝。 以第三實施例為例,如圖5至圖8所示,限位件18”另可包含有一第三固定部185”,其連接于第一固定部181”。換句話說,第一固定部181”可為限位件18”的一結構主體,第二固定部183”與第三固定部185”皆連接至結構主體以形成多功能的限位件18”。當限位件18”卡合于光源裝置14與光源轉換器16時,第三固定部185”可用來抵靠在導光板12的上表面,以配合設置在導光板12的下表面的散熱件141提供穩定的夾持機制。第三固定部185”可不限于應用在第三實施例的限位件18”,如第一實施例及第二實施例的背光模塊亦可配置相應結構及功能的第三固定部,其實施態樣端如前所述,故不再敘明。除此之外,本發明的限位件18另可包含有一套接部22。請參閱圖9,圖9為本發明前述實施例的背光模塊10的部份示意圖。套接部22可選擇套合于光源轉換器16的一端,并同時設置在背光模塊10的一背板24上。前述實施例的限位件18的第二固定部183通過夾持光源轉換器16的中間區段以達到固定的目的,故本發明可較佳地另裝設兩個套接部22在光源轉換器16的兩端,借此將光源轉換器16更穩定地固定于光源裝置14旁側。再者,本發明另可于限位件18鄰近光源裝置14的一內表面187涂布一反射膜26,如圖2所示,光源裝置14內部的上下內表面皆可涂滿反射膜26。反射膜26的功能如同前述的反射組件20,用來反射光路偏移的第一光線14A,以提高產品的背光亮度。其中反射組件20、套接部22以及反射膜26的設計可適用于本發明的任一實施例,視實際需求而定。綜上所述,為了提高轉換光波段用的熒光粉的使用壽命,本發明設計透明管以密封方式包覆光轉換組件來形成光源轉換器。光源轉換器的位置需與光源裝置分離,意即光源轉換器不接觸光源裝置,達到隔絕熱量傳遞以提高光源轉換器的使用年限的目的。本發明另配置限位組件,其用來固定光源裝置與光源轉換器的相對位置,可有效固定光源轉換器及光源裝置的相對位置,以穩定提升第一光線轉換至第二光線的轉換效率與色域范圍。于第一實施例中,限位件為由彈性材質所組成的扣接結構,使用者可透過扳開此扣接結構的兩端(兩個第二固定部之處),以便依序組入光源裝置與光源轉換器,接著松開施加在第二固定部的外力,限位件便可彈性復位而穩固卡合在光源裝置及光源轉換器上,達到定位與緩沖保護的功能。在第二實施例中,限位件可由導熱材質所組成。第二實施例的組裝流程首先將發光單元與電路板固定在散熱件上以形成光源裝置,接著將光源轉換器置放在底座上,利用限位件的弧形槽結構抵接至光源轉換器上方,同時間第一固定部可利用凸凹結構特征以緊配合方式嵌合到光源裝置的散熱件而完成定位。在第三實施例中,限位件可一體成型于外框上。欲組裝第三實施例的背光模塊,首先將光源轉換器套入限位件的第二固定部(U型結構),接著然后將限位件以黏膠或鎖附方式固定在光源裝置上,便可快速地完成組裝。值得一提的是,第三實施例的光源裝置的散熱件表面可形成一凹陷槽,用來配合限位件限制光源轉換器的兩端,提供預定位作用。第三實施例限位件可為膠框結構,其貼附在光源裝置的固定方式可以為黏膠貼合、螺絲鎖附、結構卡扣嵌合等方式,視設計需求而定,故于此不再詳述。此外,前述三個實施例的背光模塊另可包含有套接部,以輔助限位件將光源轉換器固定其相對光源裝置的位置。本發明的實施例的限位件裝設在光源轉換器的中間區段,而套接部則裝設在光源轉換器的兩端,如此可提供較穩定的固定機制。相較于先前技術,本發明的限位件可提供簡易便捷的操作,快速地將光源轉換器保持在定位并維持其相對光源裝置的位置。再者,本發明可選擇使用彈性扣件或U型結構等方式包覆保護光源轉換器,有效地防止光源轉換器的透明管(通常為玻璃材質)受碰撞而損毀。本發明的限位件的結構特征可視需求預先設計其尺寸,因 此具有較佳的定位精準度,并另可于限位件內表面涂布反射膜、或在限位件與光源轉換器的接觸面配置反射組件,以提高背光模塊的出光效率。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范圍所做的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發明的涵蓋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背光模塊,其特征在于,其包含有 一導光板; 一光源裝置; 一光源轉換器,位于該導光板與該光源裝置之間,該光源裝置所輸出的一第一光線透過該光源轉換器轉換為一第二光線以進入該導光板,且該第一光線的一波段相異于該第二光線的一波段;以及 一限位件,連接該光源裝置并限制該光源轉換器的移動,該限位件包含有 一第一固定部,設置于該光源裝置上;以及 一第二固定部,其連接該第一固定部,該第二固定部設置于該光源轉換器上,以固定該光源轉換器與該光源裝置的相對位置。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背光模塊,其特征在于,該光源裝置包含一橋接件,該限位件固定在該橋接件上以連接該光源裝置。
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背光模塊,其特征在于,該光源轉換器包含有一光轉換組件與一透明管,且該光轉換組件容置于該透明管內。
4.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背光模塊,其特征在于,該第一固定部為一凹陷結構,以扣接于該光源裝置。
5.如權利要求I或4所述的背光模塊,其特征在于,該第二固定部具有二個擋塊,以緊配合方式分別抵接于該光源轉換器的二相對側表面。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塊,其特征在于,該限位件為一對稱結構,包含有一個第一固定部與二個第二固定部,該對稱結構夾持該光源裝置與該光源轉換器的二相對端邊。
7.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塊,其特征在于,該限位件為由彈性材質所組成的一扣接結構,以彈性彎曲方式扣接于該光源裝置與該光源轉換器的一區段上。
8.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背光模塊,其特征在于,該第一固定部為一凸塊,嵌合于該光源裝置的一凹槽。
9.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背光模塊,其特征在于,該第一固定部為一凹槽,嵌合于該光源裝置的一凸塊。
10.如權利要求I或8或9所述的背光模塊,其特征在于,該第二固定部為一弧形槽結構,該弧形槽結構的一曲率實質上相同該光源轉換器的一端邊的一曲率,且該弧形槽結構抵接于該光源轉換器的該端邊,以與該光源裝置的一底座共同夾持該光源轉換器。
11.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背光模塊,其特征在于,該限位件由導熱材質所組成,該限位件以緊配合方式結合該光源裝置與該光源轉換器。
12.如權利要求6或11所述的背光模塊,其特征在于,該第二固定部接觸該光源轉換器的部份端邊,以減少該光源轉換器的一入光側與一出光側的被遮蔽面積。
13.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背光模塊,其特征在于,該背光模塊另包含有一反射組件,設置于該第二固定部與該光源轉換器之間。
14.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背光模塊,其特征在于,該第一固定部為一板狀結構,以黏膠或螺絲鎖附方式固定于該光源裝置上。
15.如權利要求I或14所述的背光模塊,其特征在于,該第二固定部為一U型結構,且該光源轉換器容置于該U型結構的內部。
16.如權利要求15所述的背光模塊,其特征在于,該背光模塊另包含多個光源裝置,該限位件另包含多個第二固定部,各第二固定部套接于該光源轉換器的一位置對齊兩相鄰光源裝置的一間隙。
17.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背光模塊,其特征在于,該限位件另包含有一套接部,套合于該光源轉換器的一端且設置于該背光模塊的一背板上。
18.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背光模塊,其特征在于,該限位件另包含有一第三固定部,連接于該第一固定部,該第三固定部抵接于該導光板的表面。
19.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背光模塊,其特征在于,該限位件鄰近該光源裝置的一內表面涂布一反射膜。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揭露一種背光模塊,其包含有一導光板、一光源裝置、一光源轉換器以及一限位件。該光源轉換器位于該導光板與該光源裝置之間。該光源裝置所輸出的一第一光線透過該光源轉換器轉換為一第二光線以進入該導光板,且該第一光線的一波段相異于該第二光線的一波段。該限位件連接該光源裝置并限制該光源轉換器的移動。該限位件包含有一第一固定部,設置于該光源裝置上,以及一第二固定部,其系連接該第一固定部。該第二固定部設置于該光源轉換器上,以固定該光源轉換器與該光源裝置的相對位置。
文檔編號F21V7/22GK102798038SQ20121025668
公開日2012年11月28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23日 優先權日2012年6月14日
發明者楊孟融, 林怡君, 江俊緯, 徐榮輝, 張志偉 申請人: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昌吉市| 福海县| 延津县| 喀喇| 大方县| 瑞金市| 林西县| 兴义市| 大埔区| 兖州市| 峨山| 许昌县| 洱源县| 和顺县| 延津县| 贵定县| 古交市| 福建省| 万盛区| 临洮县| 定襄县| 莱州市| 忻城县| 千阳县| 拉孜县| 体育| 安新县| 建宁县| 新野县| 双桥区| 保康县| 金堂县| 竹溪县| 枣阳市| 合肥市| 石台县| 天台县| 霍州市| 柯坪县| 都兰县| 申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