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汽車后組合燈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汽車制造技術領域,具體涉及汽車后組合燈。
背景技術:
目前低價位車型的汽車后組合燈配備的是成本低廉的普通白熾燈,采用該發光方案的技術原理陳舊,存在燈泡使用壽命短、發光效率低、色溫低等缺陷。針對普通白熾燈的上述不足,市場上提出采用冷光技術的LED燈替代普通白熾燈做為汽車后組合燈,LED燈具有:點亮無延遲;響應時間快;光純度高;無需燈罩濾光;光波長誤差在10納米以內;發光熱量很小,對燈具材料的耐熱性要求不是很高;光束集中更易于控制,且不需要用反射器聚光,有利于減小燈具的深度;耗電量低;省電節油,超長壽命等優點。但是,LED燈的成本相對普通白熾燈的成本要高數倍。而目前市場上仍存在大量對價格極為敏感的客戶群,故普通白熾燈在一定的時期內仍將繼續在低價位車型市場占據一席之地。
實用新型內容為了克服現有汽車后組合燈單純采用普通白熾燈或LED燈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汽車后組合燈,通過綜合使用白熾燈和LED燈,在控制成本的同時,有效提高燈光的強度、反應速度和使用周期。本實用新型的具體結構為:汽車后組合燈,包括制動及后尾燈組件1、倒車燈組件2、后霧燈組件3和轉向燈組件4,其中,汽車后組合燈的照明工作面的頂部設有制動及后尾燈組件1,制動及后尾燈組件I的下方內側設有倒車燈組件2,倒車燈組件2的下方設有后霧燈組件3組件,制動及后尾燈組件I的下方、倒 車燈組件2與后霧燈組件3外側設有轉向燈組件4,其中,制動及后尾燈組件I的光源由兩個白熾燈泡5和四個LED燈泡6組成,其中,四個LED燈泡6分別置于并列排列的兩個白熾燈泡5的四角;倒車燈組件2的光源單由一個白熾燈泡5構成;后霧燈組件3由豎直排列的兩個后霧燈單元31組成,其中,每個后霧燈單元31均由一個白熾燈泡5和四個LED燈泡6組成,四個LED燈泡6分別置于白熾燈泡5的四角;轉向燈組件4由自上而下豎直排列的四個轉向燈單元組成,即第一轉向燈單元41、第二轉向燈單元42、第三轉向燈單元43和第四轉向燈單元44,其中,第一轉向燈單元41和第二轉向燈單元42均由一個白熾燈泡5和四個LED燈泡6組成,四個LED燈泡6分別置于白熾燈泡5的四角;第三轉向燈單元43由一個白熾燈泡5和二個LED燈泡6組成;第四轉向燈單元44單由一個白熾燈泡5構成。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技術效果是:在采用白熾燈有效控制制造成本的同時配套使用LED燈,增強汽車后組合燈的使用壽命,使點亮無延遲有效防止事故發生,提高行車安全。
[0008]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圖2是圖1中去掉燈罩后具體的白熾燈泡與LED燈泡布置關系示意圖。附圖中標號為:制動及后尾燈組件1、倒車燈組件2、后霧燈組件3、轉向燈組件4、白熾燈泡5、LED燈泡6、小圓透鏡7、后霧燈單元31、第一轉向燈單元41、第二轉向燈單元42、第三轉向燈單元43、第四轉向燈單元44。
具體實施方式
現結合附圖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原理。參見圖1,汽車后組合燈,包括制動及后尾燈組件1、倒車燈組件2、后霧燈組件3和轉向燈組件4,其中,汽車后組合燈的照明工作面的頂部設有制動及后尾燈組件1,制動及后尾燈組件I的下方內側設有倒車燈組件2,倒車燈組件2的下方設有后霧燈組件3組件,制動及后尾燈組件I的下方、倒車燈組件2與后霧燈組件3外側設有轉向燈組件4。詳見圖2,制動及后尾燈組件I的光源由兩個白熾燈泡5和四個LED燈泡6組成,其中,四個LED燈泡6分別置于并列排列的兩個白熾燈泡5的四角;倒車燈組件2的光源單由一個白熾燈泡5構成;后霧燈組件3由豎直排列的兩個后霧燈單元31組成,其中,每個后霧燈單元31均由一個白熾燈泡5和四個LED燈泡6組成,四個LED燈泡6分別置于白熾燈泡5的四角;轉向燈組件4由自上而下豎直排列的四個轉向燈單元組成,即第一轉向燈單元41、第二轉向燈 單元42、第三轉向燈單元43和第四轉向燈單元44,其中,第一轉向燈單元41和第二轉向燈單元42均由一個白熾燈泡5和四個LED燈泡6組成,四個LED燈泡6分別置于白熾燈泡5的四角;第三轉向燈單元43由一個白熾燈泡5和二個LED燈泡6組成;第四轉向燈單元44單由一個白熾燈泡5構成。參見圖1,在制動及后尾燈組件1、后霧燈組件3和轉向燈組件4的燈罩的內側均設有起增強漫反射效果的小圓透鏡7。
權利要求1.汽車后組合燈,包括制動及后尾燈組件(I)、倒車燈組件(2)、后霧燈組件(3)和轉向燈組件(4),其特征在于,汽車后組合燈的照明工作面的頂部設有制動及后尾燈組件(1),制動及后尾燈組件(I)的下方內側設有倒車燈組件(2 ),倒車燈組件(2 )的下方設有后霧燈組件(3)組件,制動及后尾燈組件(I)的下方、倒車燈組件(2)與后霧燈組件(3)外側設有轉向燈組件(4); 制動及后尾燈組件(I)的光源由兩個白熾燈泡(5 )和四個LED燈泡(6 )組成,其中,四個LED燈泡(6)分別置于并列排列的兩個白熾燈泡(5)的四角; 倒車燈組件(2)的光源單由一個白熾燈泡(5)構成; 后霧燈組件(3 )由豎直排列的兩個后霧燈單元(31)組成,其中,每個后霧燈單元(31)均由一個白熾燈泡(5)和四個LED燈泡(6)組成,四個LED燈泡(6)分別置于白熾燈泡(5)的四角; 轉向燈組件(4)由自上而下豎直排列的四個轉向燈單元組成,即第一轉向燈單元(41)、第二轉向燈單元(42)、第三轉向燈單元(43)和第四轉向燈單元(44),其中,第一轉向燈單元(41)和第二轉向燈單元(42)均由一個白熾燈泡(5)和四個LED燈泡(6)組成,四個LED燈泡(6)分別置于白熾燈泡(5)的四角;第三轉向燈單元(43)由一個白熾燈泡(5)和二個LED燈泡(6)組成;第四轉向燈單元(44)單由一個白熾燈泡(5)構成。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后組合燈,其特征在于,制動及后尾燈組件(I)、后霧燈組件(3)和轉向燈組件(4)的燈罩的內側均設有起增強漫反射效果的小圓透鏡(7)。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汽車后組合燈,通過綜合使用普通白熾燈和LED燈,在控制成本的同時,有效提高燈光的強度、反應速度和使用周期,此外還提高了行車安全。該汽車后組合燈包括制動及后尾燈組件(1)、倒車燈組件(2)、后霧燈組件(3)和轉向燈組件(4),其特征在于,汽車后組合燈的照明工作面的頂部設有制動及后尾燈組件(1),制動及后尾燈組件(1)的下方內側設有倒車燈組件(2),倒車燈組件(2)的下方設有后霧燈組件(3)組件,制動及后尾燈組件(1)的下方、倒車燈組件(2)與后霧燈組件(3)外側設有轉向燈組件(4)。
文檔編號F21V23/00GK203115781SQ201320093079
公開日2013年8月7日 申請日期2013年3月1日 優先權日2013年3月1日
發明者謝有浩, 林元新, 汪鋒 申請人:安徽長豐揚子汽車制造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