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眩燈罩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防眩燈罩,包括防眩主體和透光頂殼,該防眩主體為兩端開口的筒形,透光頂殼位于防眩主體的上端,且透光頂殼為透明的透光頂殼,防眩主體為半透明的防眩主體。采用了該結構的防眩燈罩,依照人的視覺角度,采用了雙色雙料注塑工藝,燈罩的防眩主體的部分容易對視覺產生眩光,因此其采用了半透明、高霧度、低透光率的光學塑料,從而防止了眩光帶來的不適感;透光頂殼位于燈罩的上端,該部分不會對于人體的視覺產生眩光,因此該部分采用了透明的塑料,從而提高了燈具的光效,增加了使用者的舒適程度。
【專利說明】防眩燈罩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照明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是指一種防眩燈罩。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傳統日光燈管中,都含有汞,對環境和人的生活都會形成污染及危害。大多數含汞的光源都是和普通垃圾一樣回收,而其都是采用玻璃作為外殼的,光源中的汞很容易從破碎的燈殼中被釋放出來,汞能夠以不同的方式在泥土中、水流中、甚至大氣層、食物鏈中轉移。因此,持久性、易遷移性和高度的生物富集性,使得汞成為目前全球最引人關注的環境污染物之一。近年來采用了無污染環保的LED光源產品逐步普及,并衍生出各類替換傳統光源如白熾燈泡,鹵素射燈,熒光燈的LED光源類照明,在利用LED的高效節能,綠色環境環保作為傳統光源替換品時,沒有充分發揮LED作為固態照明光源的其他諸多優點,但是一些LED燈具易產生眩光,使得使用者較為不適。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了上述現有技術中的缺點,提供一種有效防止眩光、有效提升燈具光效的防眩燈罩。
[0004]為實現上述的目的,本實用新型的防眩燈罩具有以下構成:
[0005]該防眩燈罩,其主要特點是,包括防眩主體和透光頂殼,該防眩主體為兩端開口的筒形,所述的透光頂殼位于所述的防眩主體的上端,且所述的透光頂殼為透明的透光頂殼,所述的防眩主體為半透明的防眩主體。
[0006]該防眩燈罩中的透光頂殼為高透光率的塑料。
[0007]該防眩燈罩中的防眩主體為高霧度且低透光率的塑料。
[0008]該防眩燈罩中的防眩主體與所述的透光頂殼為一體設置。
[0009]該防眩燈罩中的防眩主體為錐形,該防眩主體上端開口的直徑小于該防眩主體下端開口的直徑。
[0010]采用了該結構的防眩燈罩,采用了雙色雙料注塑工藝,防眩主體容易對視覺產生眩光,因此其采用了半透明、高霧度、低透光率的光學塑料,從而防止了眩光帶來的不適感;透光頂殼位于燈罩的上端,該部分不會對于人體的視覺產生眩光,因此該部分采用了透明的塑料,從而提高了燈具的光效,增加了使用者的舒適程度。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1]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防眩燈罩的示意圖。
[0012]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防眩燈罩局部示意圖。
[0013]圖中標號說明如下:
[0014]I透光頂殼
[0015]2防眩主體【具體實施方式】
[0016]為了能更清楚地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內容,特舉以下實施例詳細說明。
[0017]該防眩燈罩,包括防眩主體2和透光頂殼I,該防眩主體2為兩端開口的筒形,透光頂殼I位于防眩主體2的上端,且透光頂殼I為透明的透光頂殼1,防眩主體2為半透明的防眩主體2。透光頂殼I為透明的塑料,防眩主體2為半透明的塑料。防眩主體2與透光頂殼I為一體設置。防眩主體2為錐形,該防眩主體2上端開口的直徑小于該防眩主體2下端開口的直徑。
[0018]依照人眼的視覺角度,對視覺產生眩光的防眩主體2部分使用半透明的高霧度低透光率的塑料,透光頂殼部分I采用透明的高透光率的透明光學塑料,
[0019]采用了該結構的防眩燈罩,采用了雙色雙料注塑工藝,防眩主體容易對視覺產生眩光,因此其采用了半透明、高霧度、低透光率的光學塑料,從而防止了眩光帶來的不適感;透光頂殼位于燈罩的上端,該部分不會對于人體的視覺產生眩光,因此該部分采用了透明的塑料,從而提高了燈具的光效,增加了使用者的舒適程度。
[0020]在此說明書中,本實用新型已參照其特定的實施例作了描述。但是,很顯然仍可以作出各種修改和變換而不背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因此,說明書和附圖應被認為是說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權利要求】
1.一種防眩燈罩,其特征在于,包括防眩主體和透光頂殼,該防眩主體為兩端開口的筒形,所述的透光頂殼位于所述的防眩主體的上端,且所述的透光頂殼為透明的透光頂殼,所述的防眩主體為半透明的防眩主體。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燈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透光頂殼為高透光率的塑料。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燈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眩主體為高霧度且低透光率的塑料。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燈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眩主體與所述的透光頂殼為一體設置。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燈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眩主體為錐形,該防眩主體上端開口的直徑小于該防眩主體下端開口的直徑。
【文檔編號】F21V3/04GK203421617SQ201320572029
【公開日】2014年2月5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16日 優先權日:2013年9月16日
【發明者】王李佳, 王強 申請人:西蒙電氣(中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