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燈具領域,涉及一種智能自控優化型LED燈具。
背景技術:
的基本結構是一塊電致發光的半導體材料芯片,用銀膠或白膠固化到支架上,然后用銀線或金線連接芯片和電路板,然后四周用環氧樹脂密封,起到保護內部芯線的作用,最后安裝外殼,所以 LED 燈的抗震性能好。運用領域涉及到手機、臺燈、家電等日常家電和機械生產方面。
舞臺燈光設備種類繁多,且大多數材料led燈,led具有較多優點但是發熱量大,長時間使用容易造成燒毀,所以需要及時的進行散熱,目前沒有一套完整的燈具散熱系統,通常采用熄滅燈具進行冷卻散熱,使燈具降溫,也有在燈具本身結構內放置水層實現降溫,且水層無法更換導致使用長時間后散熱功能無法進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問題,提供了一種智能自控優化型LED燈具,該智能自控優化型LED燈具能夠防止燈具過熱燒毀,散熱體系完整效果好,解決了現有LED燈具散熱效果差,沒有一套完整的散熱體系,燈具容易燒毀等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可通過下列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智能自控優化型LED燈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燈具包括從上端到下端呈擴口狀的燈殼,所述燈殼內頂壁上固連有燈帶或燈珠,所述燈殼的底部具有透明玻璃,所述燈殼下端外壁具有呈環形的安裝部,所述安裝部上端固連有從上端到下端呈擴口狀的保護罩,所述保護罩與所述燈殼之間具有從上端到下端呈擴口環形狀且環形處內填充有水的冷卻罩,所述冷卻罩為鐵罩,所述冷卻罩的底部內固連有溫度傳感器,所述冷卻罩底部內和頂部內側壁分別固連有水位傳感器一和水位傳感器二,所述燈殼的頂壁上固連有水泵,所述水泵上具有進水管和出水管,所述進水管上連通有軟管一,所述軟管一連通于所述冷卻罩內底部,所述出水管上連通有軟管二,所述軟管二連通于所述冷卻罩內頂部,所述出水管上連通有分支管,所述分支管上具有電磁閥一,所述分支管與所述軟管二之間的出水管上具有電磁閥二,所述冷卻罩上端連通有換水管,所述換水管上具有電磁閥三,所述燈殼頂部固連有控制盒一和控制盒二,所述溫度傳感器,電磁閥一和電磁閥二通過導線連通所述控制盒一,所述水位傳感器一,水位傳感器二和電磁閥三通過導線連通所述控制盒二,所述溫度傳感器控制所述電磁閥一和電磁閥二,所述水位傳感器一,水位傳感器二控制所述電磁閥三。
本燈具的大致工作過程如下:本燈具的照明通過單獨的開關控制,而整個散熱機構通過另一總開關控制,只需將接線總成分成兩根即可,使天氣寒冷時散熱機構無需工作,節約電源。需散熱時,本燈具安裝在天花板內,燈具處于照明狀態時,水泵一直處于工作狀態,通過軟管一不斷將冷卻罩內的水抽離,又從軟管二流入冷卻罩內,通過上下部水的流通加快散熱功能,散熱效果顯著,上述過程水的溫度未達到預設值,控制盒一控制電磁閥一關閉狀態,電磁閥二處于打開狀態,當水溫度逐漸上升達到預設值時,控制盒一控制電磁閥一打開,電磁閥二關閉,此時熱水被抽取至分支管內,分支管上端連通穿出房間的接管,可直接將熱水脫離冷卻罩,熱水可再進行收集使用。當冷卻罩內的水抽干后,觸發水位傳感器一,控制盒二控制電磁閥三打開,換水管上端通過管件連通水龍頭,水龍頭一直處于打開狀態,通過換水管灌入新的冷水,冷水接觸溫度傳感器,導致控制盒一控制電磁閥一關閉,電磁閥二打開,繼續進行水的流通工作,當水位觸發水位傳感器二時,控制盒二控制電磁閥三關閉,結構設計巧妙,實現了智能自控式冷卻動作,無需人工控制。本實用新型中所有管件的連接均通過卡箍密封進行連接,為現有技術,在此不做贅述,冷卻罩的上端具有若干個凸出的環形接管部,軟管二和換水管套設在接管部上通過卡箍進行連接,軟管一某處外壁上具有呈蓋形的密封部,將軟管一通過接管部插入冷卻罩底部后,將密封部套設在接管部的外壁上,然后通過卡箍進行連接。本實用新型所涉及的多個電磁閥,傳感器,控制盒均屬于相關領域很普遍的現有技術,其中控制的原理,結構均是所屬技術領域人員所熟知的,在此不做贅述。
上述的一種智能自控優化型LED燈具中,所述保護罩上端外壁固連有呈圓環形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上具有若干個螺紋孔。
通過固定部將本燈具固定在天花板上。
上述的一種智能自控優化型LED燈具中,所述分支管和換水管上端均固連有兩端互通且內壁具有螺紋呈“L”形的二通接頭。
通過二通接頭實現管件與分支管和換水管的連接。
上述的一種智能自控優化型LED燈具中,所述保護罩上具有若干個透氣孔。
使冷卻罩可進行通氣,進行一定程度上的散熱。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智能自控優化型LED燈具有以下優點:
1、本智能自控優化型LED燈具能夠防止燈具過熱燒毀,散熱體系完整效果好。
、本智能自控優化型LED燈具實現了智能自控式冷卻動作,無需人工控制。
附圖說明
圖1是本智能自控優化型LED燈具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智能自控優化型LED燈具中冷卻罩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智能自控優化型LED燈具中燈殼的頂部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智能自控優化型LED燈具中軟管一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燈殼;1a、安裝部;2、保護罩;2a、固定部;3、冷卻罩;4、溫度傳感器;5、水位傳感器一;6、水位傳感器二;7、水泵;8、進水管;9、出水管;10、軟管一;10a、密封部;11、軟管二;12、分支管;13、電磁閥一;14、電磁閥二;15、換水管;16、電磁閥三;17、控制盒一;18、控制盒二;19、二通接頭。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至圖4所示,本智能自控優化型LED燈具包括從上端到下端呈擴口狀的燈殼1,燈殼1內頂壁上固連有燈帶或燈珠,燈殼1的底部具有透明玻璃,燈殼1下端外壁具有呈環形的安裝部1a,安裝部1a上端固連有從上端到下端呈擴口狀的保護罩2,保護罩2與燈殼1之間具有從上端到下端呈擴口環形狀且環形處內填充有水的冷卻罩3,冷卻罩3為鐵罩,冷卻罩3的底部內固連有溫度傳感器4,冷卻罩3底部內和頂部內側壁分別固連有水位傳感器一5和水位傳感器二6,燈殼1的頂壁上固連有水泵7,水泵7上具有進水管8和出水管9,進水管8上連通有軟管一10,軟管一10連通于冷卻罩3內底部,出水管9上連通有軟管二11,軟管二11連通于冷卻罩3內頂部,出水管9上連通有分支管12,分支管12上具有電磁閥一13,分支管12與軟管二11之間的出水管9上具有電磁閥二14,冷卻罩3上端連通有換水管15,換水管15上具有電磁閥三16,燈殼1頂部固連有控制盒一17和控制盒二18,溫度傳感器4,電磁閥一13和電磁閥二14通過導線連通控制盒一17,水位傳感器一5,水位傳感器二6和電磁閥三16通過導線連通控制盒二18,溫度傳感器4控制電磁閥一13和電磁閥二14,水位傳感器一5,水位傳感器二6控制電磁閥三16。
本燈具的大致工作過程如下:本燈具的照明通過單獨的開關控制,而整個散熱機構通過另一總開關控制,只需將接線總成分成兩根即可,使天氣寒冷時散熱機構無需工作,節約電源。需散熱時,本燈具安裝在天花板內,燈具處于照明狀態時,水泵7一直處于工作狀態,通過軟管一10不斷將冷卻罩3內的水抽離,又從軟管二11流入冷卻罩3內,通過上下部水的流通加快散熱功能,散熱效果顯著,上述過程水的溫度未達到預設值,控制盒一17控制電磁閥一13關閉狀態,電磁閥二14處于打開狀態,當水溫度逐漸上升達到預設值時,控制盒一17控制電磁閥一13打開,電磁閥二14關閉,此時熱水被抽取至分支管12內,分支管12上端連通穿出房間的接管,可直接將熱水脫離冷卻罩3,熱水可再進行收集使用。當冷卻罩3內的水抽干后,觸發水位傳感器一5,控制盒二18控制電磁閥三16打開,換水管15上端通過管件連通水龍頭,水龍頭一直處于打開狀態,通過換水管15灌入新的冷水,冷水接觸溫度傳感器4,導致控制盒一17控制電磁閥一13關閉,電磁閥二14打開,繼續進行水的流通工作,當水位觸發水位傳感器二6時,控制盒二18控制電磁閥三16關閉,結構設計巧妙,實現了智能自控式冷卻動作,無需人工控制。本實用新型中所有管件的連接均通過卡箍密封進行連接,為現有技術,在此不做贅述,冷卻罩3的上端具有若干個凸出的環形接管部,軟管二11和換水管15套設在接管部上通過卡箍進行連接,軟管一10某處外壁上具有呈蓋形的密封部,將軟管一10通過接管部插入冷卻罩3底部后,將密封部套設在接管部的外壁上,然后通過卡箍進行連接。本實用新型所涉及的多個電磁閥,傳感器,控制盒均屬于相關領域很普遍的現有技術,其中控制的原理,結構均是所屬技術領域人員所熟知的,在此不做贅述。
保護罩2上端外壁固連有呈圓環形的固定部2a,固定部2a上具有若干個螺紋孔。通過固定部2a將本燈具固定在天花板上。
分支管12和換水管15上端均固連有兩端互通且內壁具有螺紋呈“L”形的二通接頭19。通過二通接頭19實現管件與分支管12和換水管15的連接。
保護罩2上具有若干個透氣孔。使冷卻罩3可進行通氣,進行一定程度上的散熱。
本智能自控優化型LED燈具能夠防止燈具過熱燒毀,散熱體系完整效果好。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精神作舉例說明。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采用類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會偏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