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路政建設設備相關技術領域,具體是一種移動靈活的可升降風光互補路邊燈桿。
背景技術:
人類的發展史是一部追求光明的創業史,火的運用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里程碑,遠古先民點燃的篝火就是最早的燈火。其中,路燈,指給道路提供照明功能的燈具,泛指交通照明中路面照明范圍內的燈具,它由燈具,電器,光源,燈桿,燈臂,法蘭盤,基礎預埋件組成一個整體;但是傳統的市政路燈結構功能簡單單一,仍舊采用傳統的市電進行供電,長時間會浪費大量的電能,一定程度上造成能源的浪費,而對于大自然中的太陽能或風能沒能進行合理的應用,并且傳統路燈桿的高度通常是固定不變的,不可進行調解,照明范圍受到一定的限制,當需要進行后續額維修時,還必須要維修工人搬來梯子爬到高處維修才行,這不僅增加了工作難度,而且很容易引發安全事故,實際試用效果很是不好,不僅如此,現有的路燈在移動便攜性上表現的很差,當在特殊的情況下需要進行位置的改變時,傳統燈桿的弊端便直接的顯現出來,需要對這個問題進行重視。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移動靈活的可升降風光互補路邊燈桿,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移動靈活的可升降風光互補路邊燈桿,包括第一主支撐桿和第二副支撐桿,所述第一主支撐桿的上部設置為空心結構且第二副支撐桿插入其內部,所述第一主支撐桿的桿體外部設置有手搖把柄,所述手搖把柄的輸出端上安裝有旋轉錐齒輪,所述旋轉錐齒輪的輪體上適配設置有轉動螺桿機構,所述轉動螺桿機構的桿體上設置有外螺紋,所述第二副支撐桿的桿體內部設置有內螺紋,所述轉動螺桿機構通過螺紋配合連接在第二副支撐桿的桿體內部,所述第二副支撐桿的桿體頂部側壁上設置有燈體安裝架,所述第二副支撐桿的頂端設置有豎直支撐臂,所述豎直支撐臂的臂體兩側安裝有風能發電扇,所述第二副支撐桿的頂部左側壁上還設置有水平短板,所述水平短板的板體上方設置有支架,所述支架的頂端鉸接在角度調節板的中部位置,所述角度調節板的左側下方設置有控制伸縮氣桿,所述角度調節板的板體上安裝有太陽能光伏板,所述角度調節板的上方左側邊緣位置還安裝有光線角度感應器,所述第二副支撐桿的頂部桿體上還設置有光電風電逆變器、PLC控制器和蓄能電池塊,所述太陽能光伏板和風能發電扇的輸出端電性連接至光電風電逆變器的輸入端,所述光電風電逆變器的輸出端電性連接至蓄能電池塊的輸入端,所述蓄能電池塊的輸出端通過導線電性連接至LED路燈,所述光線角度感應器電連接至PLC控制器,所述PLC控制器電連接至控制伸縮氣桿,所述第一主支撐桿的底端通過旋轉座鉸接在平衡臺架上,所述第一主支撐桿的中部外側壁上固定設置有牽拉環,所述牽拉環的環體小孔上連接有拉緊繩索,所述拉緊繩索的另一端穩定纏繞在收放電機的輸出轉軸上,所述第一主支撐桿的底部左側壁上還固定有抵觸擋塊,所述收放電機電性連接至蓄能電池塊,此外,平衡臺架的下方設置有移動底座,所述移動底座的底部四角處設置有萬向滾輪,所述萬向滾輪的側邊移動底座上設置有驅動電機,所述驅動電機的輸出軸上安裝有主動齒輪,所述主動齒輪的輪齒上嚙合適配有隨動齒輪,所述隨動齒輪的中心位置螺紋連接有升降螺桿,所述升降螺桿的底端設置有支撐墊腳。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風能發電扇的周邊安裝有聚風擋罩。
作為本實用新型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燈體安裝架的端部下方設置有LED路燈。
作為本實用新型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PLC控制器設置為可編程的PLC控制電路板。
作為本實用新型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主支撐桿的左側桿體上還設置有擋雨板,所述擋雨板安裝在收放電機的正上方。。
作為本實用新型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移動底座的兩側邊緣位置具有側邊擋板。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通過將整個路燈桿設置為第二副支撐桿與第一主支撐桿的兩截式結構,當人工進行手搖把柄的操作旋轉時,轉動螺桿機構即可在旋轉錐齒輪的配合下進行不斷地正轉或者反轉,由于轉動螺桿機構通過螺紋配合連接在第二副支撐桿的桿體內部,致使第二副支撐桿實現上升或者下降,進而有效的調整了燈體安裝架的高度,使得整個路燈體能夠根據周圍的具體要求進行高度的升高或者降低,操作簡單方便,升降迅速,很好的解決了傳統路燈高度不能夠調整的劣勢,不至于燈體高度過高或者過低而影響人們的心情;并且通過將傳統的市電供電改變為風能與太陽能的配合式供電形式,只要有風或者光照存在的情況下,在光電風電逆變器的作用下即可將傳統形式的光電能量轉換成電能存儲在蓄能電池塊中,當路燈需要使用時即可隨時供給給LED路燈使用,大大降低了傳統電能的消耗,節約了大量能源,由于太陽能與風能都是無窮無盡的潔凈資源,整個過程節能環保,并且光線角度感應器能夠實時的感應周圍光光線的亮度后,將信號傳遞給PLC控制器,PLC控制器感應信號的電路圖均為現有技術,在此將不再描述,PLC控制器能夠很輕易的控制著控制伸縮氣桿進行伸長或者縮短,以調整整個太陽能光伏板的接收角度,更進一步的增強了光電轉換效率,使得電能存儲的效率更高,為LED路燈供電的時間更為的持久,增強了整個路燈的使用效果;通過將傳統路燈桿以鉸接的形式可轉動安裝在平衡臺架上且通過收放電機將其拉緊,在正常使用時保持拉緊狀態即可,當后續頂部的燈體活或其他部件需要進行維修時,只需逆向轉動收放電機防倒電線桿,將整個桿體緩慢的進行防倒,由于拉緊繩索的全程拉緊力的作用桿體放下的過程非常平穩,維修工人在地面上即可輕松的實現部件的維修工作,操作同樣簡單方便,維修效率高,很好的解決了傳統路燈在進行維修時工人必須通過梯子爬上高處的弊端,不僅提高了維修效率而且很好的保證了工人的生命安全,同時增設的擋雨板能夠保證當在下雨天氣電機不會被損壞,進一步提高了安全性。
此外,通過增設萬向滾輪增強了整個路燈架的移動便攜性,當移動到相應的位置時,啟動驅動電機后,隨動齒輪即可在主動齒輪的作用下進行旋轉,進而使得升降螺桿進行下降,進行地面的支撐,當萬向滾輪離開地面后停止驅動電機即可,定位牢靠,保證了路燈的平穩放置,更進一步的滿足了現代化路燈對于移動便攜問題的合理解決。
附圖說明
圖1為一種移動靈活的可升降風光互補路邊燈桿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一種移動靈活的可升降風光互補路邊燈桿,包括第一主支撐桿1和第二副支撐桿2,所述第一主支撐桿1的上部設置為空心結構且第二副支撐桿2插入其內部,所述第一主支撐桿1的桿體外部設置有手搖把柄9,所述手搖把柄9的輸出端上安裝有旋轉錐齒輪10,所述旋轉錐齒輪10的輪體上適配設置有轉動螺桿機構11,所述轉動螺桿機構11的桿體上設置有外螺紋,所述第二副支撐桿2的桿體內部設置有內螺紋,所述轉動螺桿機構11通過螺紋配合連接在第二副支撐桿2的桿體內部,所述第二副支撐桿2的桿體頂部側壁上設置有燈體安裝架12,所述燈體安裝架12的端部下方設置有LED路燈13,這樣通過將整個路燈桿設置為第二副支撐桿2與第一主支撐桿1的兩截式結構,當人工進行手搖把柄9的操作旋轉時,轉動螺桿機構11即可在旋轉錐齒輪10的配合下進行不斷地正轉或者反轉,由于轉動螺桿機構11通過螺紋配合連接在第二副支撐桿2的桿體內部,致使第二副支撐桿2實現上升或者下降,進而有效的調整了燈體安裝架12的高度,使得整個路燈體能夠根據周圍的具體要求進行高度的升高或者降低,操作簡單方便,升降迅速,很好的解決了傳統路燈高度不能夠調整的劣勢,不至于燈體高度過高或者過低而影響人們的心情;所述第二副支撐桿2的頂端設置有豎直支撐臂23,所述豎直支撐臂23的臂體兩側安裝有風能發電扇24,所述風能發電扇24的周邊安裝有聚風擋罩25,所述第二副支撐桿2的頂部左側壁上還設置有水平短板14,所述水平短板14的板體上方設置有支架17,所述支架17的頂端鉸接在角度調節板15的中部位置,所述角度調節板15的左側下方設置有控制伸縮氣桿18,所述角度調節板15的板體上安裝有太陽能光伏板16,所述角度調節板15的上方左側邊緣位置還安裝有光線角度感應器19,所述第二副支撐桿2的頂部桿體上還設置有光電風電逆變器20、PLC控制器21和蓄能電池塊22,所述PLC控制器21設置為可編程的PLC控制電路板,所述太陽能光伏板16和風能發電扇24的輸出端電性連接至光電風電逆變器20的輸入端,所述光電風電逆變器20的輸出端電性連接至蓄能電池塊22的輸入端,所述蓄能電池塊22的輸出端通過導線電性連接至LED路燈13,所述光線角度感應器19電連接至PLC控制器21,所述PLC控制器21電連接至控制伸縮氣桿18,這樣通過將傳統的市電供電改變為風能與太陽能的配合式供電形式,只要有風或者光照存在的情況下,在光電風電逆變器20的作用下即可將傳統形式的光電能量轉換成電能存儲在蓄能電池塊22中,當路燈需要使用時即可隨時供給給LED路燈13使用,大大降低了傳統電能的消耗,節約了大量能源,由于太陽能與風能都是無窮無盡的潔凈資源,整個過程節能環保,并且光線角度感應器19能夠實時的感應周圍光光線的亮度后,將信號傳遞給PLC控制器21,PLC控制器21感應信號的電路圖均為現有技術,在此將不再描述,PLC控制器21能夠很輕易的控制著控制伸縮氣桿18進行伸長或者縮短,以調整整個太陽能光伏板16的接收角度,更進一步的增強了光電轉換效率,使得電能存儲的效率更高,為LED路燈13供電的時間更為的持久,增強了整個路燈的使用效果;所述第一主支撐桿1的底端通過旋轉座3鉸接在平衡臺架26上,所述第一主支撐桿1的中部外側壁上固定設置有牽拉環5,所述牽拉環5的環體小孔上連接有拉緊繩索6,所述拉緊繩索6的另一端穩定纏繞在收放電機7的輸出轉軸上,所述第一主支撐桿1的底部左側壁上還固定有抵觸擋塊4,所述收放電機7電性連接至蓄能電池塊22,所述第一主支撐桿1的左側桿體上還設置有擋雨板8,所述擋雨板8安裝在收放電機7的正上方,這樣通過將傳統路燈桿以鉸接的形式可轉動安裝在平衡臺架26上且通過收放電機7將其拉緊,在正常使用時保持拉緊狀態即可,當后續頂部的燈體活或其他部件需要進行維修時,只需逆向轉動收放電機7防倒電線桿,將整個桿體緩慢的進行防倒,由于拉緊繩索6的全程拉緊力的作用桿體放下的過程非常平穩,維修工人在地面上即可輕松的實現部件的維修工作,操作同樣簡單方便,維修效率高,很好的解決了傳統路燈在進行維修時工人必須通過梯子爬上高處的弊端,不僅提高了維修效率而且很好的保證了工人的生命安全,同時增設的擋雨板8能夠保證當在下雨天氣電機不會被損壞,進一步提高了安全性。
此外,平衡臺架26的下方設置有移動底座27,所述移動底座27的兩側邊緣位置具有側邊擋板28,所述移動底座27的底部四角處設置有萬向滾輪29,所述萬向滾輪29的側邊移動底座27上設置有驅動電機30,所述驅動電機30的輸出軸上安裝有主動齒輪31,所述主動齒輪31的輪齒上嚙合適配有隨動齒輪32,所述隨動齒輪32的中心位置螺紋連接有升降螺桿33,所述升降螺桿33的底端設置有支撐墊腳34,這樣通過增設萬向滾輪29增強了整個路燈架的移動便攜性,當移動到相應的位置時,啟動驅動電機30后,隨動齒輪32即可在主動齒輪31的作用下進行旋轉,進而使得升降螺桿33進行下降,進行地面的支撐,當萬向滾輪29離開地面后停止驅動電機30即可,定位牢靠,保證了路燈的平穩放置,更進一步的滿足了現代化路燈對于移動便攜問題的合理解決。
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實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實施例的細節,而且在不背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本實用新型。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范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實用新型內。不應將權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圖標記視為限制所涉及的權利要求。
此外,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