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照明燈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直下式超薄面板燈。
背景技術:
目前市場上面板燈主要分為側入式和直下式兩種。側入式面板燈整燈厚度在1~2cm之間,但使用LED光源數量較多,整體成本較高;而直下式面板燈在相同光電參數下,使用LED數量大大減少,從而顯著降低成本價格,因此得到廣泛應用,但因其整燈厚度多在5cm左右,運輸成本相對側入式面板燈較高而削弱其優勢,尤其在出口外貿市場,直下式面板燈并無明顯優勢。
目前市場上直下式面板燈厚度無法減小的原因在于,直下式所用LED光源數量少,且只采用折射式光學透鏡,兩者搭配所得的光型限制,無法在很薄的面板燈腔體內混光均勻從而達到面板燈的均勻出光效果。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直下式超薄面板燈。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如下的技術方案:一種直下式超薄面板燈,包括外殼、反射型光學透鏡、PCB基板、印刷網點、LED光源和光學擴散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殼上設有PCB基板,所述PCB基板上設有反射型光學透鏡,所述反射型光學透鏡下方設有LED光源,所述LED光源四周設有印刷網點。
優選的,所述PCB基板形狀為長方形,共設有6-8個。
優選的,每個所述PCB基板上均設有多個反射型光學透鏡和LED光源。
優選的,所述LED光源四周設有多個印刷網點。
優選的,所述PCB基板上涂有一層白色油墨,所述白色油墨的主要成分有丙烯酸樹脂40%-60%、環氧改性樹脂10%-30%、二乙二醇乙醚醋酸酯20%-30%以及一定比例的引發劑等材料混合構成。
優選的,所述印刷網點上涂有一層黑色油墨,所述黑色油墨其主要成分含羊酯化丙乙酸改性環氧樹脂48%、高沸點溶劑5%、硫酸鋇31%、DPM2%以及一定比例的其他材料混合而成。本發明所達到的有益效果是:
1、采用反射型光學透鏡,增大LED光源的出光角度及光斑;
2、采用PCB表面印刷網點方式,使LED光斑更加均勻;
3、實現直下式面板燈整燈厚度控制在2.5cm以內,接近側入式面板燈的厚度,大大降低材料及運輸成本。
附圖說明
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發明的進一步理解,并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本發明的實施例一起用于解釋本發明,并不構成對本發明的限制。在附圖中:
圖1是本發明一種直下式超薄面板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中:1、外殼,2、反射型光學透鏡,3、PCB基板,4、印刷網點,5、LED光源,6、光學擴散板。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優選實施例僅用于說明和解釋本發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明。
實施例1
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的一種直下式超薄面板燈,包括外殼1、反射型光學透鏡2、PCB基板3、印刷網點4、LED光源5和光學擴散板6,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殼1上設有PCB基板3,所述PCB基板3上設有反射型光學透鏡2,所述反射型光學透鏡2下方設有LED光源5,所述LED光源5四周設有印刷網點4。
所述PCB基板3形狀為長方形,共設有6-8個;每個所述PCB基板3上均設有多個反射型光學透鏡2和LED光源5;所述LED光源5四周設有多個印刷網點4;所述PCB基板3上涂有一層白色油墨,所述白色油墨的主要成分有丙烯酸樹脂50%、環氧改性樹脂20%、二乙二醇乙醚醋酸酯20%以及一定比例的引發劑等材料混合構成,所述印刷網點4上涂有一層黑色油墨,所述黑色油墨其主要成分含羊酯化丙乙酸改性環氧樹脂48%、高沸點溶劑5%、硫酸鋇31%、DPM2%以及一定比例的其他材料混合而成。
需要說明的是,本發明在使用時,由PCB基板3承載LED光源5,并且在基板表面通過印刷網點4,再搭配反射型光學透鏡2,最后再加上光學擴散板6,組合實現低混光距離的直下式超薄面板燈解決方案,本發明主要通過反射原理設計,將LED光源5所發出的一次光線,通過多次反射增大LED光斑以及發光角度。同時,結合在承載LED的PCB基板2表面通過印刷黑色網點的方式,實現LED光斑亮暗均勻,在2cm混光距離下即可達到面板燈出光均勻的效果。因而可將直下式面板燈整燈厚度控制在2.5cm以內,較市面上直下式面板燈厚度大大減少,接近側入式面板燈的厚度。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發明,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