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燈具設計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智能折疊臺燈。
背景技術:
臺燈是人們生活中用來照明的常用家用電器。主要是把燈光集中在一小塊區域內,便于工作和學習。一般臺燈用的燈泡是白熾燈或者節能燈泡,有的臺燈還有應急功能,用于停電時無電照明。一般臺燈均為固定結構,采用220V交流電源供電,手動開關或觸摸感應式開光來控制,這類臺燈存在很多弊端:在不使用時,長期放置會使得燈體容易沾灰,導致照明度降低;攜帶不方便;需要手工操作開關,容易忘記關燈導致電能浪費。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以上問題,提供一種智能折疊臺燈,它能智能開關燈,體積小,可折疊,攜帶方便,照明亮度大,可調節。
為實現以上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智能折疊臺燈,它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前端鉸接有折疊板(2);所述折疊板(2)另一端鉸接照明板(3);所述底座(1)兩側設置有側壁槽(4),其內鉸接有第一支撐桿(5);所述折疊板(2)為空心板,其內設置有電路板(11),正面設置有蓋板(12);所述照明板(3)包括主燈板(14),所述主燈板(14)上鉸接有可自由旋轉的副燈板(15);所述主燈板(14)和副燈板(15)下端面設置有LED燈(16);所述電路板(11)上設置有89C51芯片連接紅外測距傳感器、熱釋電紅外傳感器、蜂鳴器、光線傳感器;所述折疊板(2)正面設置有控制面板(13);所述控制面板(13)上設置有控制按鈕。
進一步的,所述紅外測距傳感器、熱釋電紅外傳感器、蜂鳴器設置在折疊板(2)正面;所述光線傳感器設置在折疊板(2)背面。
進一步的,底座(1)內設置有蓄電池(9)通過導線連接電路板(11)和LED燈(16);所述底座(1)尾部設置有電源線(10)。
進一步的,所述底座(1)前端設置有過線孔(8);所述折疊板(2)正面兩端設置有過線孔(8)。
進一步的,所述底座(1)上端面中心設置有中心槽(6),其內鉸接有用于支撐折疊板(2)的第二支撐桿(7)。
進一步的,所述第二支撐桿(7)前端設置有磁鐵(71);所述折疊板(2)背面設置有長條形的鐵板(17)。
進一步的,所述副燈板(15)鉸接有不少于兩個。
進一步的,所述底座(1)、折疊板(2)、照明板(3)的長度和寬度均相同。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實用新型可折疊,折疊后體積小,攜帶方便;照明板包括了固定的主燈板和多個可旋轉角度的副燈板,可根據不同需求打開一個或多個副燈板,并調節副燈板旋轉角度,以適應不同工作的需要;使用靈活方便。
2、本實用新型智能化高,在折疊板上設置了紅外測距傳感器、熱釋電紅外傳感器、蜂鳴器、光線傳感器等實現智能感應照明,實現自動人離燈滅,人來燈亮,光線強度調節、智能提醒工作時間等功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打開后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折疊后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底座結構示意圖。
圖4為折疊板正面結構示意圖。
圖5為折疊板反面結構示意圖。
圖6為照明板張開后的結構示意圖。
圖7為主燈板正面結構示意圖。
圖8為本實用新型中電路連接框架圖。
圖中:1、底座;2、折疊板;3、照明板;4、側壁槽;5、第一支撐桿;6、中心槽;7、第二支撐桿;8、過線孔;9、蓄電池;10、電源線;11、電路板;12、蓋板;13、控制面板;71、磁鐵;14、主燈板;15、副燈板;16、LED燈;17、鐵板。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領域技術人員更好地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描述,本部分的描述僅是示范性和解釋性,不應對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如圖1-圖8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結構為:一種智能折疊臺燈,它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前端鉸接有折疊板2;所述折疊板2另一端鉸接照明板3;所述底座1兩側設置有側壁槽4,其內鉸接有第一支撐桿5;所述折疊板2為空心板,其內設置有電路板11,正面設置有蓋板12;所述照明板3包括主燈板14,所述主燈板14上鉸接有可自由旋轉的副燈板15;所述主燈板14和副燈板15下端面設置有LED燈16;所述電路板11上設置有89C51芯片連接紅外測距傳感器、熱釋電紅外傳感器、蜂鳴器、光線傳感器;所述折疊板2正面設置有控制面板13;所述控制面板13上設置有控制按鈕。
優選的,所述紅外測距傳感器、熱釋電紅外傳感器、蜂鳴器設置在折疊板2正面;所述光線傳感器設置在折疊板2背面。
優選的,底座1內設置有蓄電池9通過導線連接電路板11和LED燈16;所述底座1尾部設置有電源線10。
優選的,所述底座1前端設置有過線孔8;所述折疊板2正面兩端設置有過線孔8。
優選的,所述底座1上端面中心設置有中心槽6,其內鉸接有用于支撐折疊板2的第二支撐桿7。
優選的,所述第二支撐桿7前端設置有磁鐵71;所述折疊板2背面設置有長條形的鐵板17。
優選的,所述副燈板15鉸接有不少于兩個。
優選的,所述底座1、折疊板2、照明板3的長度和寬度均相同。
本實用新型主要由傳感器、MCU單元、蜂鳴器、顯示部分、控制面板帶按鍵和燈體等部分組成。信號檢測與處理部分由熱釋電紅外傳感器、光線傳感器和紅外測距傳感器組成;傳感器的作用是感知是否有人在,故采用的是熱釋電紅外傳感器,該傳感器只對波長為10μm(人體輻射紅外線波長)左右的紅外輻射敏感,而對除人體以外的其他物體不會引發探頭動作;光線傳感器的作用是感知臺燈周圍環境的光照強度;MCU部分采用的是89C5l單片機,該單片機具有價格低廉、開發簡單、操作方便及可以加密等優點,因此市場占有量非常大。該單片機作用是接收傳感器返回信號,處理后控制顯示、報警、燈等電路工作;蜂鳴器單元主要是根據MCU單元發出的命令給出警告信號;燈的控制是有三極管驅動,通過單片機的IO口輸出PWM脈沖,控制燈的亮度。坐姿矯正傳感器是有紅外測距傳感器測量障礙物與系統距離,小于報警距離時,蜂鳴器就會報警。顯示部分是由4位1體共陽數碼管,通過9012三極管驅動構成。
具體功能如下:
1.以專門感應人體紅外信號的熱釋電紅外傳感器為基礎,以BISS0001信號處理電路,利用單片機進行處理,以達到便于控制的目的;
2.有人在附近時,臺燈便會根據環境光線調節燈光亮度,省去了黑暗中摸開關麻煩;
3.當學習時由于靠桌面太近,造成坐姿不正,系統就會提示,以糾正坐姿,防止近視;
4.學習太累了時,趴在桌子上睡會兒時,臺燈就會自動熄滅;
5.當無人在時,系統也會使臺燈自動熄滅,以達到節省能源的目的
6.可以設置學習時間,時間到時,會蜂鳴器報警,提醒休息。
熱釋電紅外傳感器的原理特性:熱釋電紅外傳感器和熱電偶都是基于熱電效應原理的熱電型紅外傳感器。不同的是熱釋電紅外傳感器的熱電系數遠遠高于熱電偶,其內部的熱電元由高熱電系數的鐵鈦酸鉛汞陶瓷以及鉭酸鋰、硫酸三甘鐵等配合濾光鏡片窗口組成,其極化隨溫度的變化而變化。為了抑制因自身溫度變化而產生的干擾該傳感器在工藝上將兩個特征一致的熱電元反向串聯或接成差動平衡電路方式,因而能以非接觸式檢測出物體放出的紅外線能量變化并將其轉換為電信號輸出。熱釋電紅外傳感器在結構上引入場效應管的目的在于完成阻抗變換。由于熱電元輸出的是電荷信號,并不能直接使用因而需要用電阻將其轉換為電壓形式該電阻阻抗高達104MΩ,故引入的N溝道結型場效應管應接成共漏形式即源極跟隨器來完成阻抗變換。熱釋電紅外傳感器由傳感探測元、干涉濾光片和場效應管匹配器三部分組成。設計時應將高熱電材料制成一定厚度的薄片,并在它的兩面鍍上金屬電極,然后加電對其進行極化,這樣便制成了熱釋電探測元。由于加電極化的電壓是有極性的,因此極化后的探測元也是有正、負極性的。
熱釋電紅外傳感器的工作原理:當人體輻射的紅外線通過菲涅爾透鏡被聚焦在熱釋電紅外傳感器的探測元上時,電路中的傳感器將輸出電壓信號,然后使該信號先通過一個由C1、C2、R1、R2組成的帶通濾波器,該濾波器的上限截止頻率為16Hz,下限截止頻率為0.16Hz。由于熱釋電紅外傳感器輸出的探測信號電壓十分微弱(通常僅有1mV左右),而且是一個變化的信號,同時菲涅爾透鏡的作用又使輸出信號電壓呈脈沖形式(脈沖電壓的頻率由被測物體的移動速度決定,通常為0.1~10Hz左右),所以應對熱釋紅外傳感器輸出的電壓信號進行放大。本設計運用集成運算放大器LM324來進行兩級放大,以使其獲得足夠的增益。
光線傳感器又稱光導管,常用的制作材料為硫化鎘,另外還有硒、硫化鋁、硫化鉛和硫化鉍等材料。這些制作材料具有在特定波長的光照射下,其阻值迅速減小的特性。這是由于光照產生的載流子都參與導電,在外加電場的作用下作漂移運動,電子奔向電源的正極,空穴奔向電源的負極,從而使光線傳感器器的阻值迅速下降。
測距采用光電傳感器,是一種集發射與接收于一體的光電傳感器。檢測距離可以根據要求進行調節。該傳感器具有探測距離遠、受可見光干擾小、價格便宜、易于裝配、使用方便等特點,可以廣泛應用于機器人避障、流水線計件等眾多場合。
需要說明的是,在本文中,術語“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變體意在涵蓋非排他性的包含,從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設備不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還包括沒有明確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還包括為這種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設備所固有的要素。
本文中應用了具體個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及實施方式進行了闡述,以上實例的說明只是用于幫助理解本實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由于文字表達的有限性,而客觀上存在無限的具體結構,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潤飾或變化,也可以將上述技術特征以適當的方式進行組合;這些改進潤飾、變化或組合,或未經改進將實用新型的構思和技術方案直接應用于其它場合的,均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