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六滾道形重載滾動直線導軌副的制作方法
專利說明
一、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機床部件,具體地說是一種六滾道形重載滾動直線導軌副。
二背景技術:
目前,滾動直線導軌副一般是由導軌、滑塊、鋼球、返向器、保持架等組成。其工作原理是通過鋼球在導軌與滑塊形成的滾道內滾動,來實現滾動直線導軌副的直線運動。隨著機床行業的不斷發展,對滾動功能部件產品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通常需要在不降低使用功能的前提下發展體積小、重量輕、承載能力大的機床。對于滾動直線導軌副來說,它承受載荷的能力主要決定于鋼球的數量、鋼球的大小以及鋼球與滾道間的法向接觸角。而在不改變滾動直線導軌副安裝連接尺寸、鋼球大小、鋼球與滾道間的法向接觸角相同的條件下,滑塊與導軌形成的滾道中,鋼球數量越多承受載荷的能力就越大、滑塊與導軌的滾道數量越多,承受載荷的能力就越大。現有的四方向等載型滾動直線導軌副的缺點是承受載荷的能力低,不能滿足要求。
三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承受更大載荷的六滾道形重載滾動直線導軌副。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一種六滾道形重載滾動直線導軌副,包括導軌、滑塊、鋼球、返向器和保持架,在滑塊上設有與導軌的截面形狀相適配的凹槽,鋼球安裝在凹槽內,滑塊通過鋼球設置在導軌上并可沿導軌軸向移動,用來使鋼球轉向的返向器固定在滑塊的兩端,滑塊和返向器均由保持架固定,其特征是在凹槽的兩側和導軌的兩側分別設有三排相互配合的滾道,承受載荷的鋼球設置在滾道內。
本實用新型中,滑塊凹槽兩側為與導軌兩側的截面形狀相適配的凹凸形,三排相互配合的滾道均設置在滑塊與導軌兩側的截面形狀改變處,此處是鋼球的最佳受力處,每只鋼球均受到軸向力和徑向力,各鋼球之間緊密配合。
本實用新型不改變原有四方向等載型滾動直線導軌副滑塊的安裝連接尺寸,通過增加導軌與滑塊的滾道數量,來增加承受載荷的鋼球的數量,從而達到提高滾動直線導軌副承載能力的目的。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在無需改變原有四方向等載型滾動直線導軌副滑塊安裝連接尺寸的條件下,大大地提高了承受載荷的能力。實踐表明,本實用新型所述導軌副的承受載荷比滾動直線導軌副提高了約1.5倍。本實用新型適用于滾動直線導軌副的所有使用場合。
四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原有四方向等載型滾動直線導軌副的結構示意圖。
五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六滾道形重載滾動直線導軌副,包括導軌1、滑塊2、鋼球3、返向器和保持架,在滑塊2上設有與導軌1的截面形狀相適配的凹槽4,滑塊凹槽4兩側為與導軌1兩側的截面形狀相適配的凹凸形,三排相互配合的滾道均設置在滑塊2與導軌1兩側的截面形狀改變處,由于此處是鋼球3的最佳受力處,承受載荷的鋼球3設置在滾道內且依次緊密排列,每只鋼球均受到軸向力和徑向力。滑塊2通過鋼球3設置在導軌1上,在鋼球3滾動時,滑塊2可沿導軌1軸向移動,在滑塊2的兩端設有使鋼球3循環運動的返向器,在滑塊2內與滾道相對應的位置設有通孔,鋼球3通過返向器可在滾道與通孔中循環運動。滑塊2和返向器均由保持架固定。
一種本實用新型所述的GZA25規格六滾道形重載滾動直線導軌副,它不改變原有GGB四方向等載形滾動直線導軌副的安裝連接尺寸,通過增加導軌與滑塊的滾道數量,來增加承受載荷的鋼球的數量,從而實現提高滾動直線導軌副承載能力的目的,它承受壓力的載荷比GGB25滾動直線導軌副提高了約1.5倍。
權利要求1.一種六滾道形重載滾動直線導軌副,包括導軌(1)、滑塊(2)、鋼球(3)、返向器和保持架,在滑塊(2)上設有與導軌(1)的截面形狀相適配的凹槽(4),鋼球(3)安裝在凹槽(4)內,滑塊(2)通過鋼球(3)設置在導軌(1)上并可沿導軌(1)軸向移動,用來使鋼球(3)轉向的返向器固定在滑塊(2)的兩端,滑塊(2)和返向器均由保持架固定,其特征是在凹槽(4)的兩側和導軌(1)的兩側分別設有三排相互配合的滾道,承受載荷的鋼球(3)設置在滾道內。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六滾道形重載滾動直線導軌副,其特征是所述三排相互配合的滾道均設置在滑塊與導軌兩側的截面形狀改變處,鋼球(3)設置在滾道內并緊密排列。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六滾道形重載滾動直線導軌副,包括導軌、滑塊、鋼球、返向器和保持架,在滑塊上設有與導軌的截面形狀相適配的凹槽,在凹槽的兩側和導軌的兩側分別設有三排相互配合的滾道,承受載荷的鋼球設置在滾道內,滑塊通過鋼球設置在導軌上并可沿導軌軸向移動,用來使鋼球轉向的返向器固定在滑塊的兩端,滑塊和返向器均由保持架固定。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在原有四方向等載型滾動直線導軌副滑塊安裝連接尺寸的條件下,大大地提高了承受載荷的能力。它適用于滾動直線導軌副的所有使用場合,具有極大的實用價值和廣闊的市場前景。
文檔編號B23Q1/01GK2801373SQ200520071930
公開日2006年8月2日 申請日期2005年5月30日 優先權日2005年5月30日
發明者喻忠志, 商梅 申請人:南京工藝裝備制造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