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金屬類無限增寬性能無差異卷板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金屬類無限增寬性能無差異巻板的發明屬于金屬巻板(巻帶)領域(包括 不銹鋼.普碳鋼.鐵合金.銅.鋁等可焊接的金屬材料)。
背景技術:
目前國內外對于金屬板材(帶材)的生產規格主要采取常定規格(厚度X寬 度),寬度的生產難以適應終端市場的特殊要求,特別是超寬2米或以上的板材國 內外目前還很少生產,部分金屬類巻板還沒有能力生產,導致提高了部分非常用 規格使用領域的生產成本,同時也制約了金屬使用領域對于超寬板材有需求的工 業發展.
發明內容
本發明產品基于以上現狀較理想的填補以上的需求,其特點是利用兩巻或 多巻金屬板材或帶材(包括不銹鋼、普碳鋼、鐵合金、銅、鋁等可焊接的金屬材 料)縱向焊接,再通過表面處理和內部性能處理達到各個使用領域的使用要求。
具體實施方式
;
本產品具體由以下3個生產步驟完成(也可以用其中1個或2個步驟達到使用要 求)同時生產出的產品具有以下特性;
一.生產步驟
1. 選材成形步驟
用兩巻或多巻金屬巻板或巻帶(包括不銹鋼、普碳鋼、鐵合金、銅、鋁等可 焊接的金屬材料)通過切邊后,縱向合并焊接成一巻,達到增加產品寬度的目 的.
2. 焊道表面處理步驟
焊道表面處理主要有5大工序,全部都在巻(帶)不停的在線傳動生產時運用,
可以全部使用,也可以部分使用達到產品的要求.。具體操作如下
通過對雙面焊道及焊道周圍采取用材料相適應的保護氣體氣壓校平和防止氧
化;焊道點對點刨平或刮平;焊道點對對點的拋光或砂光;焊道點對點的壓 平;焊道點對點的酸洗、鈍化。
3. 金屬類無限增寬性能無差異巻板用熱處理改善或達到材料焊道的各項使 用性能均勻度,焊道與母材的外觀色澤均勻度。
4. 金屬類無限增寬性能無差異巻板用整巻酸洗和鈍化改善或達到焊道與母材的潔凈光澤度,耐腐蝕程度。 二.產品的特性-本產品特征主要是與原金屬巻板或巻帶(未經焊接的同類金屬板材或帶材) 的比較差異上體現出的。具體有以下6項比較1. 寬度特征按需求方約定寬度、按市場常定寬度和超市場原板寬度3種。因為由兩巻或,多巻合并而成,所以寬度更豐富。 一般來說30MM以上至3000MM或以上任 何寬度都能生產。相比原金屬巻板或巻帶有絕對優勢。2. 厚度特征因為由兩巻或多巻合并而成, 一般來講每巻的厚度都會有一定的偏差,所以 一般橫向測量厚度會比原金屬巻板或巻帶更不穩定,特別是焊接處兩邊最能 測量出偏差,偏差幅度有時達0.03毫米以上;還有焊接處經過表面處理,有 時有磨損或壓薄,所以焊接處一般有時會有較兩旁稍薄現象,幅度有時會在 0.03毫米以上。3. 表面特征因為由兩巻或多巻合并而成,所以每條焊接處經過表面處理時一般通 過顯微鏡看會與兩旁的原板(帶)表面粗糙度不同,輥紋也會不同(但經過表 面深加工的除外);每巻原金屬巻板或巻帶的表面粗糙度有時也不同,有時表面 光澤顏色也稍有差異。4. 光譜化驗特征取金屬類無限增寬性能無差異巻板橫向兩邊處進行光譜化驗有時金屬化學成份 相差較大,這在原金屬巻板或巻帶同樣測驗下一般不會有這種現象。5. 鉻氏(HV)硬度計測量特征焊接處和非焊接處有時會產生不g同的硬度。如果金屬類無限增寬性能無差異 巻板沒有經過熱處理一般會產生不同甚至相差IO度以上的差距6. 抗拉力測試特征焊接處有時抗拉力也會不同于原金屬巻板或巻帶。
權利要求
1.金屬類無限增寬性能無差異卷板用兩卷或兩卷以上的金屬卷板或卷帶(包括不銹鋼.普碳鋼.鐵合金.銅.鋁等可焊接的金屬材料)縱向合并焊接達到增寬的目的;用焊道處理工藝達到迎合市場需求的銷售目的。
2. 金屬類無限增寬性能無差異巻板對焊道采取點對點的在線壓平、氣體壓力校 平和防止氧化、刨平或刮平、拋光和砂光、洗白和鈍化的全部或部分工藝,改善 或達到母材的平整度,光澤度等表面性能。
3. 金屬類無限增寬性能無差異巻板用熱處理改善或達到材料焊道的各項使用性 能均勻度,焊道與母材的外觀色澤均勻度。
4. 金屬類無限增寬性能無差異巻板用整巻酸洗和鈍化改善或達到焊道與母材的 潔凈光澤度,耐腐蝕程度。
全文摘要
金屬類無限增寬性能無差異卷板是用兩卷或多卷金屬卷板或卷帶,經過切邊后,縱向合并焊接成一卷,達到增加寬度的目的,它可以滿足使用30MM以上任何寬度金屬卷板的用戶要求。主要生產過程是1.用兩卷或多卷金屬卷板或卷帶(不銹鋼、鐵、銅等可焊接的金屬材料)切邊后,縱向合并焊接成一卷2.用焊道處理工藝達到迎合市場需求的銷售目的3.用熱處理改善或達到材料焊道的各項使用性能均勻度,焊道與母材的外觀色澤均勻度4.用整卷酸洗和鈍化改善或達到焊道與母材的潔凈光澤度,耐腐蝕程度主要特征是寬度、厚度、表面、光譜、鉻氏(HV)硬度計測量特征和抗拉力測試特征,但須與未經焊接的同類金屬板材或帶材的比較差異上方能體現出。
文檔編號B23P15/00GK101633104SQ20081002969
公開日2010年1月27日 申請日期2008年7月23日 優先權日2008年7月23日
發明者楊新發 申請人:楊新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