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液壓滾切式金屬板剪切機中連桿與上剪刃刀架的連接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金屬板剪切機械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液壓滾切式金屬板剪切機中連桿與上刀架的連接裝置。
背景技術:
由太原科技大學和太原科大重工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提出申請,名稱為“液壓滾切式金屬板剪切機”已被授權,專利號為“ZL 2006 1 0102208.X”,其傳動簡圖如圖1所示。該發明專利是從整體結構方面提出的,其中連桿3、6與上刀架7的連接為銷軸鉸接,如按現有常規技術進行鉸接,雖然也能夠進行生產,但會增大銷軸、連桿、上剪刃刀架的結構尺寸,使機器結構尺寸龐大,重量增加,投資加大。同時,剪切時連桿與上剪刃刀架之間半銅瓦所受的沖擊作用也會增大,影響半銅瓦的使用壽命。
發明內容
本發明目的是提供一種改進的連接裝置,可有效地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點。
本發明是這樣實現的其特征在于連桿為“Y”形的叉形結構,上端叉形通過銷軸與推桿和液壓缸的活塞桿鉸接,下端通過銷軸與上剪刃刀架相鉸接,連桿下端的銷軸孔內安裝有外圓與內孔偏心距為S的偏心套,偏心距S的取值范圍為5~8mm。在連桿與上剪刃刀架之間安裝有半銅瓦。
本發明優點及積極效果是由于采用了偏心軸套,可使銷軸13、13′的上半圓柱面與上剪刃刀架7銷軸孔的上圓弧面之間及連桿3、6下端的圓柱面與上剪刃刀架7的半銅瓦12、12′之間成為無間隙接觸,而同上剪刃刀架7的銷軸孔的下圓弧面產生間隙S。這樣在剪切的運動過程中,銷軸13、13′只起到提升上剪刃刀架重量的作用,不承受剪切力的作用,剪切力由連桿3、6下端的圓柱面承受,通過半銅瓦12、12′傳遞給上剪刃刀架7進行剪切。這種構造特征可使連桿、銷軸和上剪刃刀架的結構尺寸大大減小,同時在剪切時還可消除連桿3、6下端圓柱面與半銅瓦12、12′之間的間隙,降低對半銅瓦的沖擊,提高半銅瓦12、12′的使用壽命(參見圖3、4)。
圖1為液壓滾切式金屬板剪切機的剪切機構裝配簡圖 圖2為圖1中A-A剖視圖 圖3為圖1中B部的放大圖 圖4為圖2中C部的放大圖 圖5為圖4中D-D剖面圖 圖中1、4—液壓缸 2、5—推桿 3、6—連桿 7—上剪刃刀架8—上刀片 9—導向桿 10、10′—銷軸 11、11′—偏心套12、12′—半銅瓦 13、13′——銷軸 14,14′—活塞桿15,15′—銷軸 S—偏心距。
具體實施例方式 如圖1所示,連桿3、6與上剪刃刀架7的連接是左右對稱的,其連接裝置左右完全相同,下面以左半部為例加以說明 如圖2所示,連桿3為“Y”形構造,其上端叉形與液壓缸1的活塞桿14和推桿2相鉸接,下端通過銷軸13與上剪刃刀架7相鉸接。連桿3下端的銷軸孔內安裝有外圓與內孔圓心距為S的偏心套11,偏心距S的取值范圍為5~8mm(見圖3、4、5)。在連桿3與上剪刃刀架7之間安裝有半銅瓦12,半銅瓦12安裝在上剪刃刀架7的半圓弧面內。
權利要求
1.一種液壓滾切式金屬板剪切機中連桿與上剪刃刀架的連接裝置,它包括有連桿、上剪刃刀架和銷軸。其特征是連桿(3、6)為“Y”形的叉形結構,上端叉形與液壓缸(1、4)的活塞桿(14、14′)及推桿(2、5)相鉸接,下端的銷軸孔內安裝有外圓與內孔偏心距為S的偏心套(11、11′),S的取值范圍為5~8mm,銷軸(13、13′)安裝在偏心套(11、11′)內,并與上剪刃刀架(7)相鉸接,在連桿(3、6)與上剪刃刀架(7)之間安裝有半銅瓦(12、12′)。
全文摘要
一種液壓滾切式金屬板剪切機中連桿與上剪刃刀架的連接裝置,屬于金屬板剪切機械技術領域。其特征是剪切機傳動機構中的連桿是“Y”結構,上端叉形與液壓缸活塞桿和推桿相鉸接,下端通過銷軸與上剪刃刀架相鉸接。連桿下端的銷軸孔內安裝有外圓與內孔不同心的左右偏心套,在連桿下端與上剪刃刀架之間安裝有半銅瓦。
文檔編號B23D15/08GK101444853SQ20081008022
公開日2009年6月3日 申請日期2008年12月20日 優先權日2008年12月20日
發明者馬立峰, 黃慶學, 李宏杰, 桂海蓮, 王曉慧 申請人:太原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