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熱軋萬能粗軋機機架輥與下導衛更換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熱軋萬能粗軋機的輔助工具,尤其涉及一種熱軋萬能粗軋 機機架輥與下導衛更換系統。
背景技術:
機架輥與下導衛裝置是熱軋萬能粗軋機的重要組成部分,保證紅熱鋼坯在 可逆軋制過程的順利進行。其工作條件惡劣,在軋機咬鋼和拋鋼的過程中,承 受強烈的沖擊力,同時還承受高溫的烘烤,以及高壓水、冷卻水、氧化鐵皮等 的侵蝕,其位置位于牌坊下部,空間狹小,大型起重設備夠不到,因而維修極 其困難。
以往設計的熱軋帶鋼粗軋機機架輥與下導衛共用一個整體軸承座,剛性地 卡緊在牌坊座里,機架輥為單電機直接傳動,下導衛為氣缸擺動,其特點是工 作可靠耐用,不易產生堆鋼鉆鋼事故,但更換極其困難。 發明內容
鑒于現有技術所存在的上述問題,有實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種熱軋萬能粗軋機 機架輥與下導衛更換裝置,以達到快速便捷地更換機架輥與下導衛裝置的目的。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熱軋萬能粗軋機機架輥與下導衛更換系統,包括軋機主平衡缸、軋機 工作輥換輥推拉缸、提升軌道,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換輥小車、杠桿、支座以及 安裝于下導衛板下部的滾輪;
所述換輥小車是焊接框架結構,它包括
主立板,位于所述換輥小車兩端, 一端兩塊形成一組,共同構成所述下導 衛板下部滾輪的軌道;
軸及軸套,位于兩塊主立板之間,軸套分段均布地套于軸上,通過螺栓與 主立板固定聯接;
中部立板與墊板,兩者形成T型焊接結構,墊板呈水平方向,其上表面兩 端開設定位槽口及定位孔,分別用以定位并固定斜擋塊和直擋塊,所述斜擋塊 和直擋塊分別卡于機架輥和下導衛板的兩邊;
3滑板,固定聯接于換輥小車兩端的兩側,每一端兩塊滑板的滑動面之間的 距離與軋機的牌坊窗口的寬度一致;
定位板,固定聯接于換輥小車的操作側的端部,兩塊定位板的外緣之間的
距離大于軋機制牌坊窗口的寬度;
車輪,位于換輥小車兩端下部,其下由提升軌道支撐,提升軌道與軋機主 平衡缸的缸頭相聯接;
換輥小車通過位于其操作側的掛鉤座與軋機工作輥換輥推拉缸的缸頭相聯
接;
所述杠桿為L型鉤頭件,由所述軸及軸套支撐,通過承力銷與主立板定位 和聯接;非工作狀態下,L型杠桿收于所述兩塊主立板之間,在工作狀態下L型 杠桿沿軸套上滾動移出小車, 一端通過承力銷與主立板定位聯接,另一端的鉤 頭部位由支座支撐;所述支座是焊接支座,其上表面包括一段由斜面過渡到平 面的部分。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不言而喻-
本實用新型針對萬能粗軋機的機型特點,借助軋機主平衡缸及工作輥換輥 裝置功能,通過簡單小巧的換輥小車及杠桿的設計,結合在下導衛板下部安裝 的滾輪的設計,克服了現有熱軋萬能粗軋機機架輥和下導衛裝置手動更換操作 困難、操作強度大、時間長、效率低的缺點,解決機架輥和下導衛板更換問題, 提高了自動化水平,降低了工人勞動強度,減少了維護時間,從而使經濟效益 提高,同時本設計還具有結構緊湊、設備投資少的優勢;可廣泛用于冶金行業 板帶軋機,尤其是熱軋萬能粗軋機的輔助工具。
圖l是實施例l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側視圖; 圖3是圖1的俯視圖4是機架輥與下導衛板更換狀態(I)圖5是機架輥與下導衛板更換狀態(II)圖中,
1、換輥小車10、墊板
11、主立板
12、軸套
13、滑板
14、定位板
15、車輪
16、直擋塊
17、斜擋塊
18、掛鉤座
2、 承力銷
3、 杠桿
4、 支座
5、 提升軌道
8、 滾輪
9、 機架輥與下導衛具體實施方式
現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具體說明
熱軋萬能粗軋機機架輥與下導衛9更換系統包括軋機主平衡缸、軋機工作
輥換輥推拉缸、提升軌道5,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換輥小車1、杠桿3、支座4以
及安裝于下導衛板下部的滾輪8;
所述換輥小車l是焊接框架結構,如圖l,圖2和圖3所示,包括 主立板ll,軸及軸套12,中部立板與墊板IO,墊板10上通過定位槽口和
定位孔分別定位并固定斜擋塊17和直擋塊16,滑板13,定位板14,車輪15;
所述杠桿3為L型鉤頭件,用以換輥時提升機架輥和下導衛板,并作為其 運動的軌道,它由所述軸及軸套12支撐,通過承力銷2與主立板11定位和聯 接,所述承力銷2在抬升機架輥和下導衛板滾動時承力。非工作狀態下,L型杠 桿3收于所述兩塊主立板11之間,在工作狀態下L型杠桿3沿軸套12上滾動 移出換輥小車l, 一端通過承力銷2與主立板11定位聯接,另一端的鉤頭部位 由支座4支撐;所述支座4是焊接支座,在換輥時和軋機機架裝配部件中的提升軌道5 —
起抬升機架輥提升軌道5抬升,支座4作為另一端的支點,承受換輥時杠桿3 鉤頭的壓力,其上表面的斜面,便于杠桿3沿斜面移動到支座4上。
換輥小車1兩端的主立板11起到軌道的作用,供換輥時機架輥輥身和下導 衛板上的滾輪8在其上滾動運行,在主立板11中下部安裝有供L型杠桿3移動 的軸套12,使杠桿3運行輕便,在主立板ll上還加工有銷孔,承力銷2將杠桿 3和主立板11聯結起來,并在換輥時承力。在小車的中部立板上焊接有機架輥 輥身運動的墊板10,其上表面兩端開設定位槽口及定位孔,分別用以定位并固 定斜擋塊17和直擋塊16,所述斜擋塊17和直擋塊16分別卡于機架輥和下導衛 9的兩邊,防止機架輥和下導衛9從軋機窗口抽出時隨意滾動,確保設備移動安 全。在小車兩端的側面安裝有滑板13,每一端兩塊滑板13的滑動面之間的距離 與軋機的牌坊窗口的寬度一致,在換輥提升時沿牌坊窗口進行導向,并將小車 提升時的傾翻力傳到軋機牌坊窗口側面,使提升過程平穩;并在操作側設置了 定位板14,固定聯接于換輥小車1的操作側的端部,兩塊定位板14的外緣之間 的距離大于軋機制牌坊窗口的寬度,用以對換輥小車進入軋機窗口時定位;在 換輥小車的兩端下部還裝有四個車輪15,使換輥小車進行滾動運行。在換輥小 車的操作側設置了掛鉤座16,在軋機工作輥換輥推拉缸的作用下使小車進出軋 機。
在現場安裝機架輥和下導衛板時、機架輥出現故障時,或者下導衛板出現 故障時采用本裝置進行機架輥和下導衛板更換。
在軋機將工作輥和支承輥換出軋機后,用工作輥換輥缸將換輥小車1送進 軋機窗口,手工將L型杠桿3從換輥小車主立板11之間的軸套12滾動移出, 杠桿3沿支座4斜面傾斜移動機架輥之下,其杠桿3的彎頭支承在支座4上, 再插上承力銷2,如圖4中心線左側所示;軋機主平衡缸升起,帶動提升軌道5 及提升軌道5上的換輥小車1,杠桿3逐步擺平,將機架輥和下導衛9抬起,如 圖4中心線右側所示;使機架輥軸承座脫離軋機牌坊的卡座,將機架輥和下導 衛9移到軋機窗口中,如圖5所示,工作輥換輥推拉缸通過位于換輥小車1操 作側的掛鉤座16作用于換輥小車1上將其拉出,調換新舊機架輥和下導衛板。 再將換輥小車1推入,反向安裝機架輥和下導衛9。
本套設備成本低、結構簡單、操作與維護方便、工作效率高,經濟效益極 為可觀預計可創效益單純采用手工更換機架輥和下導衛板,更換一次的時間大 約需要2天以上,采用本設計方案,更換一次的時間可以減少到8小時以內,'
一年按更換機架輥和下導衛裝置2次計算, 一年可節省大于80小時,按小時軋 鋼產量300噸,則一年可多軋鋼24000 t,按噸鋼純利潤800元,則純利潤可達 1920萬元/年;預計增加成本設備主要為焊接結構件,重量3.83噸,按照2.5 萬元/噸計算,總成本為2.5X3.83二9.575萬元;如果按照本裝置可使用20年 計算,平均每年的成本僅僅為9.575 + 20=0.47875萬元;由此,則每年可得凈 利潤1919. 52萬元。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
,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 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披露的技術范 圍內,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及其實用新型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 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熱軋萬能粗軋機機架輥與下導衛更換系統,包括軋機主平衡缸、軋機工作輥換輥推拉缸、提升軌道,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換輥小車、杠桿、支座以及安裝于下導衛板下部的滾輪;所述換輥小車是焊接框架結構,它包括主立板,位于所述換輥小車兩端,一端兩塊形成一組,共同構成所述下導衛板下部滾輪的軌道;軸及軸套,位于兩塊主立板之間,軸套分段均布地套于軸上,通過螺栓與主立板固定聯接;中部立板與墊板,兩者形成T型焊接結構,墊板呈水平方向,其上表面兩端開設定位槽口及定位孔,分別用以定位并固定斜擋塊和直擋塊,所述斜擋塊和直擋塊分別卡于機架輥和下導衛板的兩邊;滑板,固定聯接于換輥小車兩端的兩側,每一端兩塊滑板的滑動面之間的距離與軋機的牌坊窗口的寬度一致;定位板,固定聯接于換輥小車的操作側的端部,兩塊定位板的外緣之間的距離大于軋機制牌坊窗口的寬度;車輪,位于換輥小車兩端下部,其下由提升軌道支撐,提升軌道與軋機主平衡缸的缸頭相聯接;換輥小車通過位于其操作側的掛鉤座與軋機工作輥換輥推拉缸的缸頭相聯接;所述杠桿為L型鉤頭件,由所述軸及軸套支撐,通過承力銷與主立板定位和聯接;非工作狀態下,L型杠桿收于所述兩塊主立板之間,在工作狀態下L型杠桿沿軸套上滾動移出小車,一端通過承力銷與主立板定位聯接,另一端的鉤頭部位由支座支撐;所述支座是焊接支座,其上表面包括一段由斜面過渡到平面的部分。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熱軋萬能粗軋機機架輥與下導衛更換系統,包括軋機主平衡缸、軋機工作輥換輥推拉缸、提升軌道,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換輥小車、杠桿、支座以及安裝于下導衛板下部的滾輪,克服了現有熱軋萬能粗軋機機架輥和下導衛裝置手動更換操作困難、操作強度大、時間長、效率低的缺點,解決機架輥和下導衛板更換問題,提高了自動化水平,降低了工人勞動強度,減少了維護時間,從而使經濟效益提高,同時具有結構緊湊、設備投資少的優勢;可廣泛用于冶金行業板帶軋機,尤其是熱軋萬能粗軋機的輔助工具。
文檔編號B21B31/08GK201304413SQ20082023137
公開日2009年9月9日 申請日期2008年12月8日 優先權日2008年12月8日
發明者任際軍, 森 馮, 趙容仲 申請人:大連華銳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