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旋轉臺器件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3057864閱讀:246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旋轉臺器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對旋轉臺器件的旋轉臺供給空氣或油壓等壓力流體的旋轉接頭。
背景技術
旋轉臺器件的旋轉接頭具有安裝在旋轉臺的旋轉部分;安裝在框體的非旋轉部分;以及形成在旋轉部分及非旋轉部分的多個流體通路;該旋轉接頭沿著流體通路將壓力流體從非旋轉部分供給至旋轉部分者。就該旋轉接頭而言,以往已知有一種例如日本專利第3664471號公報(專利文獻I)所記載者。專利文獻I所記載的旋轉接頭設置在旋轉臺器件,該旋轉臺器件具有旋轉臺、及以可旋轉的方式從旋轉臺的背面側支持旋轉臺的框體。在進行旋轉臺器件的組裝時,安裝在旋轉臺的圓筒狀的軸(旋轉部分)、及安裝在框體的柱狀的分配器(非旋轉部分)皆從旋轉臺的背面側插入至旋轉臺器件。(先前技術文獻)(專利文獻)專利文獻I :日本發明專利第3664471號公報圖
發明內容
(發明所欲解決的問題)以下更詳細說明專利文獻I所記載的旋轉接頭。在圓筒狀的軸的中心孔,插入有柱狀的分配器。并且,在圓筒狀的軸的外周面,設置有用以防止異物從旋轉臺側侵入至旋轉 臺器件內部的O環。該O環配置在靠近旋轉臺處,且介置在軸的外周面與旋轉臺側的支持構件的內周面間。然而,在前述習知的旋轉接頭中,會發生以下說明的問題。就第I問題而言,當將軸從旋轉臺的背面側插入至旋轉臺器件之際,軸的旋轉臺側的端部會從旋轉臺器件的軸線方向一方端往另一方端,貫穿旋轉臺器件而被推入,因此插入距離會變長。如此一來,會有安裝在軸的外周面的上述O環會與旋轉臺側的支持構件的內周面滑接,且朝軸線方向扭曲變形的問題。因此,O環的形狀及位置會變得不適當,而有無法防止異物侵入之虞。就第2問題而言,用以密閉于軸線方向等間隔多數配設在軸內周面的各壓力流體通路的旋轉密封件的安裝及更換麻煩。亦即,由于軸及分配器朝軸線方向細長地延伸,因此作業員的手進不了軸的中心孔,特別是作業員的手不能到達位于從中心孔的兩端開口深入的位置的旋轉密封件。本發明鑒于上述實情而研創者,就第I態樣而言,其目的為提供一種在旋轉臺器件的組裝及檢查作業中,可防止安裝在旋轉接頭的外周面的防止異物侵入用的密封構件的扭曲變形的旋轉臺器件。此外,就第2態樣而言,其目的為提供一種可容易地安裝/更換用以密閉旋轉接頭的壓力流體通路的旋轉密封件的旋轉臺器件。(解決問題的手段)為了達成上述目的的本發明的旋轉臺器件的前提為具備旋轉臺,具有沿著軸線延伸的貫穿孔;框體,以可旋轉的方式支持旋轉臺的背面側;旋轉接頭,具備具有多個旋轉臺側流體通路的筒狀中心軸及多個框體側流體通路,且包含穿通于中心軸的中心孔的分配器,并且配置在貫穿孔而在框體側流體通路與旋轉臺側流體通路間授受流體;及密封構件,介置在中心軸的外周面與貫穿孔的內周面間。再者,中心軸由從旋轉臺的表面側插入貫穿孔且外周面與密封件構件接觸的筒狀的旋轉臺側中心軸、及從旋轉臺的背面側插入貫穿孔的筒狀的框體側中心軸所構成,且前述框體側中心軸及前述旋轉臺側中心軸固定在前述旋轉臺。此外,分配器具有根部及從根部朝軸線方向延伸的前端區域,前端區域從旋轉臺的背面側依序插入框體側中心軸的中·心孔及旋轉臺側中心軸的中心孔,根部固定在框體。構成為設置在前端區域的外周面的第I框體側流體通路的連絡口、與設置在旋轉臺側中心軸的內周面的第I旋轉臺側流體通路的連絡口相連通,且設置在前端區域的外周面的第2框體側流體通路的連絡口、與設置在框體側中心軸的內周面的第2旋轉臺側流體通路的連絡口相連通。依據前述的本發明,中心軸會朝軸線方向分離在旋轉臺側中心軸與框體側中心軸的2構件。再者,位在旋轉臺表面的附近的旋轉臺側中心軸從旋轉臺側插入旋轉臺的貫穿孔而固定在旋轉臺。藉此,可使旋轉臺側中心軸的插入距離比從旋轉臺的背面側插入的情形小,而介置在旋轉臺側中心軸的外周面與旋轉臺的貫穿孔的內周面間的環狀的密封件構件,以不會扭曲變形的方式配置在該外周面與內周面間。再者,由于與分配器成對的圓筒形的中心軸分離在旋轉臺側及框體側,因此可縮短軸的軸線方向尺寸。因此,即使旋轉接頭本身為細長者,作業員亦可將軸分離而使手伸入軸的內周面,可容易地安裝/更換用以密封各通路的旋轉密封件。此外,本發明的中心軸分離在旋轉臺側與軸側者,即使欠缺任一方的中心軸,亦無法構成旋轉接頭。再者,分配器亦可為實心的圓柱狀,亦可為中空的圓筒狀。中心軸固定在旋轉臺而且一起旋轉。構成中心軸的旋轉臺側中心軸及框體側中心軸與旋轉臺的固定方法并無特別限定。就一實施形態而言,通過第I螺栓將旋轉臺側中心軸固定在旋轉臺,并且通過第2螺栓將框體側中心軸固定在旋轉臺。就較佳實施形態而言,旋轉接頭系可進一步包含用以將框體側中心軸與旋轉臺側中心軸彼此連結固定的連結構件。依據上述實施形態,可確實地連結分離在軸線方向旋轉臺側及框體側的中心軸的構成構件。因此,在旋轉臺側流體通路橫越旋轉臺側中心軸及框體側中心軸而形成的情形下,可確實地連接旋轉臺側中心軸的旋轉臺側流體通路與框體側中心軸的旋轉臺側流體通路。連結構件為例如螺栓。旋轉接頭的流體通路將設置在中心軸的旋轉臺側流體通路與設置在分配器的框體側流體通路予以連接而形成I個通路。具體而言,旋轉臺側流體通路與中心軸內周面連接而形成連絡口,框體側流體通路與分配器外周面連接而形成連絡口,兩者的連絡口在軸線方向配置于相同位置,且在軸內周面及/或分配器外周面的與連絡口在軸線方向的相同位置形成有環狀溝。并且,在一面彼此相對向一面相對旋轉的軸內周面與分配器外周面間,軸側的連絡口與分配器側的連絡口為任何的相對旋轉位置,亦通過環狀溝而恒常連通。再者,如此彼此對應的連絡口以在軸線方向等間隔的方式設置多個,且在旋轉接頭并排設置有多個通路。在軸線方向相鄰的連絡口間介置有環狀的旋轉密封件,分別密封彼此對應的連絡口。并排設置的多本個流體通路可將油壓等液體或設為高壓的空氣等流體同時地供給至旋轉臺的表面。流體的壓力雖亦可為分別不同者,但較高壓的空氣所流通的通路的連絡口、及較低壓液體所流通的通路的連絡口設為在軸線方向相鄰的位置的點,從旋轉密封件的密封性能的觀點來看并不理想。因此,就較佳實施形態而言,可區別為在第I框體側流體通路及第I旋轉臺側流體通路流通有空氣或液體的任一方,在第2框體側流體通路及第2旋轉臺側流體通路流通有空氣或液體的剩下的另一方。依據該實施形態,由于空氣所流通的流體通路的連絡口匯集在旋轉臺側中心軸,液體所流通的流體通路的連絡口匯集在框體側中心軸,因此可適當地防止空氣或液體漏出在各中心軸的內周面與分配器外周面間。相反地,液體所流通的流體通路的連絡口匯集在旋轉臺側中心軸,空氣所流通的流體通路的連絡口亦可匯集在框體側中心軸。就一實施形態而言,在第I框體側流體通路及第I旋轉臺側流體通路僅流通有空氣,在第2框體側流體通路及第2旋轉臺側流體通路僅流通有液體。就另一實施形態而言,在第I框體側流體通路及第I旋轉臺側流體通路僅流通有液體,在第2框體側流體通路及第2旋轉臺側流體通路僅流通有空氣。(發明的效果)如上所述,依據本發明,介置于旋轉臺側中心軸的外周面與旋轉臺的貫穿孔的內周面間的環狀的密封件構件配置在該外周面與內周面間,俾不會扭曲變形。此外,由于中心軸會朝軸線方向分離且軸線方向尺寸會變短,因此作業員容易將手伸入中心軸的中心孔,而可容易地將旋轉密封件安裝在中心軸內周面,或可容易地更換經時性劣化的旋轉密封件。


圖I為將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旋轉臺器件切成局部斷面而顯示的側面圖;圖2為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底面圖;圖3為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旋轉臺側中心軸的平面圖;以及圖4為示意性顯示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組裝順序的斜視圖。主要組件符號說明10 旋轉臺器件11 旋轉臺12 框體13 中心構件13h 貫穿孔14 分配器15 中心軸16 O 環18 螺栓20 框體側流體通路
21旋轉臺側流體通路22、23 連絡口24環狀溝25孔口
26襯墊27朝外側凸緣28中央凸緣29螺栓30孔口31旋轉密封件32環狀凹部33環狀凹部34中心通路35螺栓36旋轉密封件151旋轉臺側中心軸152框體側中心軸153連接面。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依據圖式所示的實施形態詳細說明本發明的實施形態。圖I為將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旋轉臺器件切成局部斷面而顯示的側面圖。為了容易地理解本發明,省略滾動軸承與驅動裝置等而顯示。圖2為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底面圖。旋轉臺器件10具備旋轉臺11、及以可旋轉的方式從旋轉臺11的背面側支持旋轉臺11的框體12。旋轉臺11以其表面Ilf夾持未圖標的工件。在旋轉臺11的背面,設置有沿著圖I的一點鏈線所示的軸線O而延伸的筒狀的中心構件13。并且,旋轉臺11通過附設在框體12的未圖標的驅動裝置,以軸線O為旋轉中心而旋轉驅動者,通過以未圖標的控制部檢測出旋轉臺11的旋轉位置而控制驅動裝置,設定為所希望的算出角度。框體12為未旋轉的旋轉臺器件本體的枠體,并透過配置在中心構件13的外周的未圖標的滾動軸承來支持旋轉臺11。旋轉臺器件10進一步具備在旋轉臺11與框體12間授受流體的旋轉接頭。該旋轉接頭沿著軸線O而延伸,且包含固定在框體12的圓柱狀的分配器14、及與旋轉臺11 一同旋轉而包圍分配器14的外周面的筒狀的中心軸15。分配器14沿著軸線O而延伸,且具有離旋轉臺11較遠的根部及離旋轉臺11較近的前端區域。在分配器14的根部,形成有比前端區域更朝外徑方向突出的中央凸緣28。中央凸緣28安裝固定在框體12,分配器14的前端區域穿通中心軸15的中心孔。中心軸15朝軸線方向分離,且由配置在旋轉臺11側的旋轉臺側中心軸151及配置在框體12側的框體側中心軸152所構成。在旋轉臺側中心軸151的外周面形成有環狀溝15G,在環狀溝嵌合有屬于環狀的密封件構件的O環16。O環16用以防止異物從旋轉臺表面Ilf側侵入至旋轉臺器件10的內部。在框體側中心軸152形成有與軸線O平行地延伸的螺栓孔17,以使螺栓18從旋轉臺11的背面側螺入螺栓孔17,而將框體側中心軸152固定在旋轉臺側中心軸
151。藉此,旋轉臺側中心軸151與框體側中心軸152以連接面153彼此地連結固定。在分配器14形成有多個框體側流體通路20,在中心軸15形成有多個旋轉臺側流體通路21。在本實施例中,并排形成有由A至J所構成的合計10個流體通路。在以下的說明中,為了區別各流體通路而有適當地附加添標符號A至J的情形。參照圖1,代表多個流體通路A至J,說明框體側流體通路20D及旋轉臺側流體通路21D。框體側流體通路20D從形成在分配器14的前端區域的外周面的連絡口 22D延伸至形成在分配器14的根部的孔口 30D。旋轉臺側流體通路21D從形成在中心軸15的內周面的連絡口 23D延伸至形成在中心軸15的旋轉臺側端面的孔口 25D。在中心軸15的內周面的與連絡口 23D軸線方向相同位置形成有環狀溝24D。·分配器14的外周面與中心軸15的內周面彼此相對向。并且,連絡口 22D與連絡口 23D其軸線方向位置相等,且彼此對應。再者,即使從分配器14觀看中心軸15相對地旋轉,形成在分配器14的連絡口 22D亦恒常地指向與連絡口 23D連接的環狀溝24D。藉此,即使中心軸15位在任一個旋轉位置,框體側流體通路20D的連絡口 22D亦與旋轉臺側流體通路2ID的連絡口 23D相連通。結果,從孔口 30D至孔口 2 為止形成一個流體通路D。同樣地,框體側流體通路20A至20J的連絡口 22A至22J (未圖標)隔著間隔朝軸線方向分別形成在分配器14的外周面,且在與該連絡口 22對應的軸線方向位置,旋轉臺側流體通路21A至21J的連絡口 23A至23J及環狀溝24A至24J分別形成在中心軸15的內周面。并且,兩者的連絡口 22、23分別連通。結果,從孔口 30A至孔口 25A形成一個流體通路,從孔口 30B至孔口 25B形成一個流體通路,以下同樣地,從孔口 30J至孔口 25J形成一個流體通路,且形成A至J的10個流體通路。此外,框體側流體通路20A至20J在分配器14內部形成于彼此不同的周方向位置。具體而言,框體側流體通路20使中央凸緣28內從孔口 30朝半徑方向內側延伸,在途中直角地改變方向,使分配器14的前端區域內朝軸線方向延伸并朝向旋轉臺11側,且在途中直角地改變方向并朝半徑方向外側延伸并朝向分配器14的外周面,而到達連絡口 22。為了避免圖式的煩雑,圖I中并未顯示全部的框體側流體通路20,僅顯示框體側流體通路20D。旋轉臺側流體通路21A至21J亦在中心軸15內部形成于彼此不同的周方向位置。具體而言,旋轉臺流體通路21從連絡口 23朝半徑方向外側延伸,在途中直角地改變方向而朝軸線方向延伸并朝向旋轉臺11的表面側,而到達孔口 25。為了避免圖式的煩雑,圖I中并未顯示全部的旋轉臺側流體通路21,僅以虛線顯示連絡口 23A至23J的軸線方向位置。關于孔口 30A至30J的周方向位置,請參照圖2的底面圖。關于孔口 25A至25J的周方向位置,請參照圖3的平面圖。A至J的10個流體通路分類為第I流體通路及第2流體通路。第I流體通路由第I旋轉臺側流體通路21D、21H、21I、21J及第I框體側流體通路20D、20H、20I、20J所構成。第2流體通路由第2旋轉臺側流體通路21A、21B、21C、21E、21F、21G及第2框體側流體通路20A、20B、20C、20E、20F、20G所構成。第I旋轉臺側流體通路21D、21H、21I、21J僅設置在旋轉臺側中心軸151。為了避免圖式的煩雑,雖在圖I中以虛線簡化顯示,但第2旋轉臺側流體通路21A、21B、21C、21E、21F、21G跨越旋轉臺側中心軸151及框體側中心軸152而設置。
圖3為從旋轉臺11的旋轉臺表面Ilf側觀看的中心軸15的平面圖,且顯示中心軸15中的旋轉臺側中心軸151。如圖3所示,在中心軸15的端面形成有孔口 25A至25J。該孔口 25A至25J為從連絡口 23A至23J延伸至旋轉臺11的表面的旋轉臺側流體通路2IA至21J的端部。中心軸15相對于分配器14而相對旋轉。回到圖I的說明,在相鄰的環狀溝24、24間,沿著中心軸15的內周分別配置有環狀的旋轉密封件31。旋轉密封件31從環狀溝24觀看配置在軸線方向兩側,并密封住分配器14與中心軸15的環狀間隙且密封環狀溝24,以流通于環狀溝24的流體將該環狀溝24予以氣密地或液密地保持。通過該旋轉密封件31,防止從孔口 30供給至孔口 25的流體在環狀間隙漏出或混合。更詳細地說明中心軸15。屬于中心軸15的一方構成零件的旋轉臺側中心軸151插入中心構件13的貫穿孔13h。旋轉臺側流體通路21A至21J中的第I旋轉臺側流體通路21D、21H、21I、21J僅形成在旋轉臺側中心軸151,且并非跨越框體側中心軸152而延伸者。并且,連絡口 23D、23H、23I、23J形成在旋轉臺側中心軸151的內周面。
如此,在旋轉臺側中心軸151的內周面,以在軸線方向隔著等間隔的方式設置有4個連絡口 23、及5個旋轉密封件31。再者,在比該旋轉密封件31更靠近旋轉臺11的表面側的位置,進一步設置有環狀的旋轉密封件36。旋轉密封件36密封旋轉臺側中心軸151的內周面與分配器14的外周面的環狀間隙。屬于中心軸15的另一方構成構件的框體側中心軸152的前端側插入中心構件13的貫穿孔13h。在框體側中心軸152的根部形成有朝外側凸緣27、及貫穿朝外側凸緣27而與軸線O平行地延伸的螺栓孔27h。朝外側凸緣27的外徑比貫穿孔13h的內徑為大。因此,朝外側凸緣27卡止在與旋轉臺表面Ilf隔離的中心構件13的前端。在螺栓孔27h,從旋轉臺的背面側螺入有螺栓29,藉此,框體側中心軸152固定在旋轉臺11的中心構件13。再者,框體側中心軸152通過螺栓18而連結固定在旋轉臺側中心軸151。結果,旋轉臺側中心軸151亦固定在旋轉臺11。旋轉臺側流體通路2IA至21J中的第2旋轉臺側流體通路21A、21B、21C、2IE、21F、21G,跨越旋轉臺側中心軸151及框體側中心軸152而形成。再者,連絡口 23A、23B、23C、23E、23F、23G形成在框體側中心軸152的內周面。此外,在旋轉臺側中心軸151與框體側中心軸152的連接面153中,介置有襯墊26。襯墊26分別設置在第2旋轉臺側流體通路21A、21B、21C、21E、21F、21G。藉此,設置在旋轉臺側中心軸151的第2旋轉臺側流體通路及設置在框體側中心軸152的第2旋轉臺側流體通路以未隔著間隙的方式分別在連接面153連接。如此,在框體側中心軸152的內周面,以在軸線方向隔著等間隔的方式設置有6個連絡口 23、及7個旋轉密封件31。此外,為了與框體側流體通路20的全部連絡口 22連通,必須要有旋轉臺側中心軸15及框體側中心軸152的兩者,若僅有任一者,則中心軸15不成立。參照圖1,在相鄰的環狀溝24、24間,通常設置有I個旋轉密封件31。然而,在隔著連接面153而相鄰的環狀溝24、24間,隔著連接面153設置有2個旋轉密封件31、31。因此,在位于連接面153的兩側的環狀溝24J與環狀溝24A間,例外地設置有2個旋轉密封件31、31。因此,形成在旋轉臺側中心軸151的流體通路與形成在框體側中心軸152的流體通路間的氣密性及液密性更加提升。
以下更詳細說明分配器14。分配器14的前端區域形成為圓柱狀且穿通于筒狀的中心軸15的中心孔。在分配器14的根部形成有中央凸緣28。中央凸緣2的外徑比分配器14的前端區域的外徑為大。 在中央凸緣28的旋轉臺11側的端面,為了收容中心軸15的朝外側凸緣27而形成有朝軸線方向凹入的環狀凹部32。在比環狀凹部32更靠近外徑側的部位的中央凸緣28的外緣部,形成有朝軸線方向延伸的螺栓孔28h,且在螺栓孔28h螺入有螺栓33,而將中央凸緣28的外緣部安裝固定在框體12的背面側。圖2中,如虛線所示在中央凸緣28的內部以放射狀配設有框體側流體通路20。并且,在中央凸緣28的外緣形成有多個孔口 30。如圖I所示,在分配器14進一步設置有中心通路34。中心通路34沿著軸線O而延伸,在旋轉臺11側具有孔口 340,在框體12側具有孔口 34i。在中心通路34可使冷卻液流通。此外,在本實施例中,為了使由環狀凹部32所區隔的環狀空間增大,使環12r介置在框體12的背面12t與中央凸緣28的外緣部間。環12r為框體12的構件,環12r的內與環狀凹部32的外徑相等。環12r通過螺栓35沿著框體12的背面12t而安裝固定。如此,中央凸緣28隔介環12r間接地固定在框體12。或者,就未圖標的變形例而言,亦可在未設置環12r的情形下,直接地將中央凸緣28固定在框體背面12t。圖4為示意性顯示旋轉臺器件10的組裝順序、特別是旋轉接頭的安裝順序的斜視圖。在以框體12支持旋轉臺11的狀態下,旋轉臺側中心軸151會從旋轉臺11的表面側插入至貫穿孔13h,框體側中心軸152會從旋轉臺11的背面側(亦即框體12側)插入至貫穿孔13h。并且,旋轉臺側中心軸151及框體側中心軸152通過螺栓18、29固定在旋轉臺
11(在圖4中省略一部分的螺栓及螺栓孔)。接著,分配器14會從旋轉臺11的背面側(亦即框體12側)插入中心軸15的中心孔。并且,分配器14通過螺栓33固定在框體12 (在圖4中省略一部分的螺栓)。藉此,完成旋轉接頭的安裝。在旋轉接頭之檢查時、或更換密封件構件16及旋轉密封件31、36時,亦能以與上述順序相反的順序進行分解。此時,分配器14及框體側中心軸152會從旋轉臺11的背面側被拉出,且旋轉臺側中心軸151會從旋轉臺11的表面側被拉出。此外,就變形安裝例而言,在中央凸緣28穿設供螺栓18、29通過的穿通孔,且預先將分配器14插入在框體側中心軸152的中心孔。接著,匯集分配器14及框體側中心軸152,并將其從旋轉臺11的背面側插入至貫穿孔13h,且以螺栓18、29、33加以固定。依據本實施例,在進行旋轉臺器件10的組裝時,在將O環16安裝在旋轉臺側中心軸151的外周面的狀態下,將旋轉臺側中心軸151從旋轉臺11的旋轉臺表面Ilf側插入貫穿孔13h。再者,O環16 —面滑接貫穿孔13h的內周面,一面被推入至靠近旋轉臺11的軸線方向位置。藉此,與從旋轉臺11的背面側插入的情形相比較,O環16的滑動距離為些微者。因此,不會有在插入的際O環16朝軸線方向扭曲的疑虞,且在適當的形狀及適當之位置,可使O環16介置在旋轉臺11與中心軸15的環狀間隙。再者,依據本實施例,中心軸15以連接面153為邊界朝軸線方向分離。藉此,由于中心軸15的軸線方向尺寸法較長,或中心軸15的中心孔的內徑較小,因此作業員的手不會到達中心軸15的內周面,在中心軸15整體形狀維持原樣的情形下,即使旋轉密封件的安裝、更換困難時,亦分離成旋轉臺側中心軸151與框體側中心軸152,而可容易地安裝/更換旋轉密封件31。再者,依據本實施例,由于具有多個框體側流體通路20且具有多個旋轉臺側流體通路21,且可同時地將空氣及液體的兩者供給至旋轉臺11。空氣用來確認工件是否正確地被夾設于旋轉臺表面Ilf的位置。再者,空氣供清潔用的空氣送風機之用。在本實施例中,可同時將油壓、及比該油壓更高壓的空氣從孔口 25供給至孔口30。此時,可區別為空氣會流通在僅設于旋轉臺側中心軸151的第I旋轉臺側流體通路21D、21H、21I、21J,液體會流通在跨越旋轉臺側中心軸151及框體側中心軸152而設置的第
2旋轉臺側流體通路 21A、21B、21C、21E、21F、21G。依據本實施例,空氣所流通的流體通路的連絡口匯集配置在軸線方向一方區域的旋轉臺側中心軸151,液體所流通的流體通路的連絡口匯集配置在軸線方向另一方區域的框體側中心軸152,因此在分配器14外周面與中心軸15內周面間,不會有空氣漏出而侵入液體的通路的情形、或與其相反的情形發生。此外,空氣所流通的流體通路并未橫越連接面153之點亦有利。以上,雖參照圖式說明本發明的實施形態,但本發明并未限定在圖標的實施形態者。對圖標的實施形態,在與本發明同一的范圍內或均等的范圍內,可施加各種的修正或變形。(產業上的可利用性)本發明的旋轉臺器件可有效地運用在工具機。
權利要求
1.一種旋轉臺器件,其特征在于,具備旋轉臺,具有沿著軸線延伸的貫穿孔;框體,以可旋轉的方式支持前述旋轉臺的背面側;旋轉接頭,具備具有多個旋轉臺側流體通路的筒狀中心軸及多個框體側流體通路,且包含穿通于前述中心軸的中心孔的分配器,并且配置在前述貫穿孔而在前述框體側流體通路與前述旋轉臺側流體通路間授受流體;及密封構件,介置在前述中心軸的外周面與前述貫穿孔的內周面間; 前述中心軸由從前述旋轉臺的表面側插入前述貫穿孔且外周面與前述密封件構件接觸的筒狀的旋轉臺側中心軸、及從前述旋轉臺的背面側插入前述貫穿孔的筒狀的框體側中心軸所構成,而前述框體側中心軸及前述旋轉臺側中心軸固定在前述旋轉臺; 前述分配器具有根部及從前述根部朝軸線方向延伸的前端區域,前述前端區域從前述旋轉臺的背面側依序插入前述框體側中心軸的中心孔及前述旋轉臺側中心軸的中心孔,前述根部固定在前述框體; 且構成為設置在前述前端區域的外周面的第I框體側流體通路的連絡口、與設置在前述旋轉臺側中心軸的內周面的第I旋轉臺側流體通路的連絡口相連通,且設置在前述前端區域的外周面的第2框體側流體通路的連絡口、與設置在前述框體側中心軸的內周面的第2旋轉臺側流體通路的連絡口相連通。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旋轉臺器件,其特征在于,前述旋轉接頭進一步包含將前述框體側中心軸與前述旋轉臺側中心軸彼此連結固定的連結構件。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旋轉臺器件,其特征在于,區別為在前述第I框體側流體通路及前述第I旋轉臺側流體通路流通有空氣或液體的任一方,而在前述第2框體側流體通路及前述第2旋轉臺側流體通路流通有空氣或液體的剩下的另一方。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旋轉臺器件,本發明提供一種可防止安裝在旋轉接頭的外周面的密封構件的扭曲變形的旋轉臺器件。本發明的旋轉臺器件(10)具備包含分配器(14)與中心軸(15)的旋轉接頭及密封構件(16)。中心軸(15)具備從旋轉臺(11)的表面(11f)側插入貫穿孔(13h)而配置在旋轉臺表面(11f)的附近,且外周面與密封件構件(16)接觸的筒狀的旋轉臺側中心軸(151);及從旋轉臺(11)的背面側插入至貫穿孔(13h)且從旋轉臺表面(11f)隔離而配置的筒狀的框體側中心軸(152)。分配器(14)的前端區域依序從旋轉臺(11)的背面側插入框體側中心軸(152)與旋轉臺側中心軸(151),而分配器(14)的根部固定在框體(12)。
文檔編號B23Q1/52GK102950475SQ201110329300
公開日2013年3月6日 申請日期2011年10月26日 優先權日2011年8月26日
發明者藤本和壽 申請人:株式會社日研工作所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哈密市| 尚志市| 右玉县| 江源县| 泰顺县| 建德市| 榆社县| 八宿县| 博罗县| 克什克腾旗| 东至县| 岳阳县| 赣榆县| 始兴县| 靖宇县| 金川县| 普陀区| 双桥区| 井陉县| 奉新县| 米易县| 潜山县| 甘孜县| 固原市| 云霄县| 田阳县| 石河子市| 郓城县| 会泽县| 嘉义县| 吴江市| 德格县| 得荣县| 临城县| 奉贤区| 白山市| 弥渡县| 革吉县| 太保市| 长武县| 兴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