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履帶節內側面切削工裝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切削工裝,尤其是涉及一種履帶節內側面切削工裝。
背景技術:
眾所周知履帶節一側開設有履帶板連接的連接孔,在履帶節加工中是需要將履帶節內側的履帶板連接孔切削出一個面來,以便于固定履帶板的螺釘吃緊。通常履帶節都是分左右的,以往的操作都是一次只能切削出一個向的履帶節,然后在更換切削工裝再進行另一向履帶節的切削工序。這樣的操作工序比較煩瑣,提高了人工的勞動強度。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一次可以切削一副履帶節內側面的履帶節內側面切削工裝。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履帶節內側面切削工裝, 包括連接在壓力機輸出端的刀具連接板,以及設在壓力機工作臺上設有工件定位裝置的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刀具連接板上設有銑面刀具組,所述的銑面刀具組分為左銑面刀和右銑面刀,所述的左銑面刀分為左前孔銑面刀、左后孔銑面刀,所述的右銑面刀分為右前孔銑面刀、右后孔銑面刀,所述的工件定位裝置包括設置在左底板上的左前孔定位銷、左后孔定位銷,以及設置在右底板上右前孔定位銷、右后孔定位銷,在底板上還設有工件夾緊裝置。所述的工件夾緊裝置為在左底板左側設有左夾爪,在右底板右側設有右夾爪,以及在左后孔定位銷和右后孔定位銷之間設置的中夾爪。所述的工件夾緊裝置的提供動力源是液壓或氣壓任意一種。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在所述的銑面刀具組分為左銑面刀和右銑面刀,以及設置的左底板和右底板上各設置的工件定位裝置。可以一次可以切削一副履帶節,減少了原有的技術中跟換另一套工裝的步驟,提高了生產效率,減少了人工勞動強度。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底板的平面結構示意圖。圖中1.刀具連接板、2.左銑面刀、3.右銑面刀、4.左前孔銑面刀、5.左后孔銑面刀、6.右前孔銑面刀、7.右后孔銑面刀、8.左底板、9.右底板、10.左前孔定位銷、11.左后孔定位銷、12.右前孔定位銷、13.右后孔定位銷、14.左夾爪、15.右夾爪、16.中夾爪、 17.工作臺。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將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較為詳細的說明。[0012]如圖1、圖2所示,一種履帶節內側面切削工裝,包括連接在壓力機輸出端的刀具連接板1,以及設在壓力機工作臺17上設有工件定位裝置的底板,所述的刀具連接板1上設有銑面刀具組,所述的銑面刀具組分為左銑面刀2和右銑面刀3,所述的左銑面刀2分為左前孔銑面刀4、左后孔銑面刀5,所述的右銑面刀3分為右前孔銑面刀6、右后孔銑面刀7,所述的工件定位裝置包括設置在左底板8上的左前孔定位銷10、左后孔定位銷11,以及設置在右底板9上右前孔定位銷12、右后孔定位銷13,在底板上還設有工件夾緊裝置。所述的工件夾緊裝置為在左底板8左側設有左夾爪14,在右底板9右側設有右夾爪15,以及在左后孔定位銷10和右后孔定位銷13之間設置的中夾爪16。所述的工件夾緊裝置的提供動力源是液壓或氣壓任意一種。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在所述的銑面刀具組分為左銑面刀和右銑面刀,以及設置的左底板和右底板上各設置的工件定位裝置??梢砸淮慰梢郧邢饕桓甭膸Ч?,減少了原有的技術中跟換另一套工裝的步驟,提高了生產效率,減少了人工勞動強度。
權利要求1.一種履帶節內側面切削工裝,包括連接在壓力機輸出端的刀具連接板,以及設在壓力機工作臺上設有工件定位裝置的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刀具連接板上設有銑面刀具組,所述的銑面刀具組分為左銑面刀和右銑面刀,所述的左銑面刀分為左前孔銑面刀、左后孔銑面刀,所述的右銑面刀分為右前孔銑面刀、右后孔銑面刀,所述的工件定位裝置包括設置在左底板上的左前孔定位銷、左后孔定位銷,以及設置在右底板上右前孔定位銷、右后孔定位銷,在底板上還設有工件夾緊裝置。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履帶節內側面切削工裝,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件夾緊裝置為在左底板左側設有左夾爪,在右底板右側設有右夾爪,以及在左后孔定位銷和右后孔定位銷之間設置的中夾爪。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履帶節內側面切削工裝,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件夾緊裝置的提供動力源是液壓或氣壓任意一種。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履帶節內側面切削工裝,包括連接在壓力機輸出端的刀具連接板,以及設在壓力機工作臺上設有工件定位裝置的底板,刀具連接板上設有銑面刀具組,銑面刀具組分為左銑面刀和右銑面刀,左銑面刀分為左前孔銑面刀、左后孔銑面刀,工件定位裝置包括設置在左底板上的左前孔定位銷、左后孔定位銷,以及設置在右底板上右前孔定位銷、右后孔定位銷,在底板上還設有工件夾緊裝置。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在所述的銑面刀具組分為左銑面刀和右銑面刀,以及設置的左底板和右底板上各設置的工件定位裝置??梢砸淮吻邢饕桓甭膸Ч?,減少了原有技術中更換另一套工裝的步驟,提高了生產效率,減少了人工勞動強度。
文檔編號B23Q3/06GK202144018SQ201120104590
公開日2012年2月15日 申請日期2011年4月8日 優先權日2011年4月8日
發明者文士全, 朱星星, 馬高興 申請人:雙威大昌鍛造(安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