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金屬濾網加強筋的擠壓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過濾配件的加工設備,具體涉及一種金屬濾網加強筋的擠壓裝置。
技術背景現有的車用空氣濾清器多采用濾紙為濾材,使用壽命短,且容易發生破裂,此外,濾紙不可清洗及反復使用,極易造成浪費。使用金屬濾網的空氣濾器器可重復清洗使用,節約了木材。但由于空氣濾清器的金屬濾網要承受一定的壓力,因此目前的結構仍不夠可靠,使用壽命也不夠理想。
發明內容針對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金屬濾網加強筋的擠壓裝置,其結構簡單、操作方便,能夠根據需要進行調節,滿足不同尺寸金屬過濾網的加工需求。實現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金屬濾網加強筋的擠壓裝置,包括機架、設置在機架上端面的一對支撐座,在一對支架座之間設置有上滾壓輥、下滾壓輥,上滾壓輥、下滾壓輥上分別設置有相互配合的滾壓模槽,以及位于支撐座一側對上滾壓輥、下滾壓輥進行驅動的驅動裝置,所述一對支撐座相對應的位置處開設有調節槽,下滾壓輥的兩端分別設置有調節座,兩調節座分別安裝在調節槽內,在支撐座上設置有對調節座進行上、下調節的調節裝置。所述調節裝置包括固定設置在支撐座上的調節支撐板,以及穿過調節支撐板頂在調節座下方的調節螺桿。所述驅動裝置為驅動電機,驅動電機的輸出軸連接一減速器,減速器的輸出端連接上滾壓輥,所述上滾壓輥、下滾壓輥的另一端通過齒輪進行傳動。所述機架上安裝有具有導向槽的導向板。采用上述的方案,可通過轉動調節螺桿改變上滾壓輥、下滾壓輥之間的間隙,從而根據需要改變加強筋的厚度,加工出不同尺寸的產品;加工后的金屬濾網強度大大提高,抗壓能力增強,過濾器的使用效果和壽命均有所改善,且提高了生產效率。
圖I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中,I為機架,2為支撐座,21為支撐座,3為上滾壓輥,4為下滾壓輥,5為滾壓模槽,6為驅動電機,7為減速器,8為齒輪,81為齒輪,9為調節槽,10為調節座,11為調節支撐板,12為調節螺桿,13為導向槽,14為導向板。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0013] 參見圖1,金屬濾網加強筋的擠壓裝置,包括機架I、設置在機架I上端面的一對支撐座2、21,在一對支架座之間設置有上滾壓輥3、下滾壓輥4,上滾壓輥3、下滾壓輥4上分別設置有相互配合的滾壓模槽5,以及位于支撐座一側對上滾壓輥、下滾壓輥進行驅動的驅動裝置,驅動裝置為驅動電機6,驅動電機的輸出軸連接一減速器7,減速器7的輸出端連接 上滾壓輥3,上滾壓輥3、下滾壓輥4的另一端通過齒輪8、81進行傳動。一對支撐座2、21相對應的位置處開設有調節槽9,下滾壓輥的兩端分別通過軸承設置有調節座10,兩調節座分別安裝在調節槽內,在支撐座上設置有對調節座進行上、下調節的調節裝置,調節裝置包括固定設置在支撐座上的調節支撐板11,以及穿過調節支撐板頂在調節座下方的調節螺桿12,旋動調節螺桿可以實現調節座的上、下移動,從而可以對下滾壓輥進行調節,來控制上滾壓輥、下滾壓輥之間的距離。機架I上安裝有具有導向槽13的導向板14,對被滾壓的金屬濾網進行導向。
權利要求1.金屬濾網加強筋的擠壓裝置,包括機架、設置在機架上端面的一對支撐座,在一對支架座之間設置有上滾壓輥、下滾壓輥,上滾壓輥、下滾壓輥上分別設置有相互配合的滾壓模槽,以及位于支撐座一側對上滾壓輥、下滾壓輥進行驅動的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對支撐座相對應的位置處開設有調節槽,下滾壓輥的兩端分別設置有調節座,兩調節座分別安裝在調節槽內,在支撐座上設置有對調節座進行上、下調節的調節裝置。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金屬濾網加強筋的擠壓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調節裝置包括固定設置在支撐座上的調節支撐板,以及穿過調節支撐板頂在調節座下方的調節螺桿。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金屬濾網加強筋的擠壓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裝置為驅動電機,驅動電機的輸出軸連接一減速器,減速器的輸出端連接上滾壓輥,所述上滾壓輥、下滾壓輥的另一端通過齒輪進行傳動。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金屬濾網加強筋的擠壓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機架上安裝有具有導向槽的導向板。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金屬濾網加強筋的擠壓裝置,包括機架、設置在機架上端面的一對支撐座,在一對支架座之間設置有上滾壓輥、下滾壓輥,上滾壓輥、下滾壓輥上分別設置有相互配合的滾壓模槽,以及位于支撐座一側對上滾壓輥、下滾壓輥進行驅動的驅動裝置,所述一對支撐座相對應的位置處開設有調節槽,下滾壓輥的兩端分別設置有調節座,兩調節座分別安裝在調節槽內,在支撐座上設置有對調節座進行上、下調節的調節裝置。可通過轉動調節螺桿改變上滾壓輥、下滾壓輥之間的間隙,從而根據需要改變加強筋的厚度,加工出不同尺寸的產品;加工后的金屬濾網強度大大提高,抗壓能力增強,過濾器的使用效果和壽命均有所改善,且提高了生產效率。
文檔編號B21D31/00GK202387826SQ20112051626
公開日2012年8月22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13日 優先權日2011年12月13日
發明者潘軍民 申請人:常州晟宇車輛部件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