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微型車前立柱內蒙皮加工切邊模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微型車構件加工技術,特別涉及一種微型車前立柱內蒙皮加工切邊模。
背景技術:
微型車一般指是A型車中的AOO級車,這種車軸距一般在2米至2. 2米之間(部分車型在此范圍之外),發動機排量一般小于1升。微型車前立柱,是指微型車駕駛室前方支撐駕駛室頂棚的支撐件,該支撐件由支撐柱和固定在支撐柱內側的內蒙皮和外側的外蒙皮幾部分構成。現有的一種微型車前立柱內蒙皮構件,其結構如圖1所示,為兩端略向后彎曲的整體呈板狀的長條形(本說明書中詳述構件時涉及方向的敘述時,以產品構件使用時實際安裝狀態為方位參考,比如構件的前側邊緣是指構件實際安裝好后位于前方一側的邊緣處位置),其前側邊緣具有向外翻折的翻邊1,翻邊上半部分還具有向前凸起的支耳2,后側邊緣具有折疊后截面呈“ζ”字形的折邊3,其內部從上到下依次設置有一個線孔4,一個用于噴涂的噴涂工藝圓孔5,兩個用于固定拉手的拉手固定圓孔6,兩個用于固定自身的卡接孔 7,以及一個用于固定內飾件的方孔8 ;在后側邊緣的折邊上還具有兩個焊接定位孔9。現有的微型車前立柱內蒙皮,一般采用鐵質的板料,經過拉延初步成型后再經過多次沖切加工得到。其加工時,需要采用垂直切邊和旋轉產品角度垂直切邊等方式,加工時需要采用多次裝夾和更換定位基準。這樣就增加了工藝要求,延長了生產周期,增加了定位難度,這樣就限制了產品的班產量。同時還需多次裝夾,導致定位基準不一致而增加了廢品率,難以保證批量生產。故現有的微型車前立柱內蒙皮加工技術,存在工藝步驟復雜、生產周期長,合格率低等缺陷。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怎樣提供一種微型車前立柱內蒙皮加工切邊模,該切邊模一次沖切能夠加工出內蒙皮上多處結構形狀,提高加工效率,同時基于本切邊模能夠實現一種微型車前立柱內蒙皮加工方法,該方法精簡了工藝步驟,提高了加工效率,同時提高了產品加工合格率。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中采用了如下的技術方案
一種微型車前立柱內蒙皮加工切邊模,包括下模和上模,所述下模的周邊豎直向上設置有數個用于導向的導柱,還設置有用于上模下行時限位的限位塊,下模上表面中部設置有下刀塊,下刀塊外表面型狀與第一半成品構件內表面相吻合,下刀塊上表面對應構件上半部分的中間位置和下半部分的中間位置具有用于沖切的凹腔,下刀塊上對應第一半成品
3構件中上端向上一側和下端向下一側的位置為用于落料的空腔,下刀塊上表面對應構件線孔的位置設置有線孔沖切下料槽,下刀塊上表面對應構件兩個拉手固定圓孔的位置設置有兩個拉手固定圓孔沖切下料槽,下刀塊上表面對應構件位于上方的第一個卡接孔的位置設置有第一個卡接孔沖切下料槽,下刀塊上表面對應構件上固定內飾件的方孔的位置還設置有方孔沖切下料槽;所述下模上表面的兩側邊部對應兩個構件上半部分的外側和下半部分的外側的位置還分別設置有上表面為光滑的向內傾斜平面的驅動塊;所述上模下表面的周邊設置有用于和導柱配合導向的導套,所述上模下端中部設置有壓料器,壓料器下表面型狀與第一半成品構件內表面相吻合,壓料器上端與上模彈性連接,上模下端還具有豎直向下設置的上刀塊,所述上刀塊包括用于對應切掉兩個構件上端向上一側的多余坯料的第一上刀塊、用于對應切掉兩個構件下端向下一側的多余坯料的第二上刀塊、用于對應切掉兩個構件上半部分的內側的多余坯料的第三上刀塊和用于對應切掉兩個構件下半部分的內側的多余坯料的第四上刀塊,所述第三上刀塊和第四上刀塊可滑動地貫穿壓料器設置,所述上模下端的壓料器中還可滑動地豎向貫穿設置有線孔沖頭,所述線孔沖頭正對下刀塊上的線孔沖切下料槽設置且用于沖切出構件線孔,所述上模下端的壓料器中還可滑動地豎向貫穿設置有拉手固定圓孔沖頭,所述拉手固定圓孔沖頭正對下刀塊上的拉手固定圓孔沖切下料槽設置且用于沖切出構件的拉手固定圓孔,所述上模下端的壓料器中還可滑動地豎向貫穿設置有第一個卡接孔沖頭,所述第一個卡接孔沖頭正對下刀塊上的第一個卡接孔沖切下料槽設置且用于沖切出構件上端的第一個卡接孔,所述上模下端的壓料器中還可滑動地豎向貫穿設置有方孔沖頭,所述方孔沖頭正對下刀塊上的方孔沖切下料槽設置且用于沖切出構件的方孔,所述上模下方對應兩個構件上半部分的外側和下半部分的外側的四個位置還分別設置有側切機構,所述側切機構包括一個上端固定在上模上,下端具有一個內側高外側低的傾斜滑動平面的吊契滑塊座,所述吊契滑塊座的傾斜滑動平面上可滑動地吊接有一個側切刀塊,側切刀塊下端外側具有用于和下模上驅動塊上端傾斜平面相滑動配合的滑動配合面,側切刀塊下端內側具有正對構件相應外側部分設置的刀頭。本微型車前立柱內蒙皮加工切邊模,充分利用了豎向沖切機構和斜向沖切機構的配合,在加工時,能夠一次沖切加工出產品多處孔洞結構和成形出多處邊部結構形狀,提高了加工效率。
圖1為本發明涉及的微型車前立柱內蒙皮構件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發明的切邊模的下模結構的俯視圖。圖3為本發明的切邊模的上模結構的仰視圖。圖4為本發明的切邊模合模后從限位塊所在位置剖開后的剖面圖。圖5為一種采用了本發明切邊模的加工方法的c步驟中采用的下模結構的俯視圖。圖6為一種采用了本發明切邊模的加工方法的c步驟中采用的上模結構的仰視圖。圖7為一種采用了本發明切邊模的加工方法的c步驟中采用的模具合模后從限位塊所在位置剖開后的剖面圖。圖8為一種采用了本發明切邊模的加工方法中a步驟加工完畢后得到的第一半成品構件的結構示意圖。圖9為一種采用了本發明切邊模的加工方法中b步驟加工完畢后得到的第二半成品構件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一種采用了本發明切邊模的微型車前立柱內蒙皮加工方法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參考圖2-圖9,一種采用了本發明的切邊模的微型車前立柱內蒙皮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拉延,即采用拉延模,將矩形的板型坯料加工成第一半成品構件,所述第一半成品構件的結構參考圖8,其中已在矩形的板型坯料的中部成型出兩個相對稱的構件的所有外形結構,兩個構件的兩端相對彎曲設置(a步驟中拉延屬于成熟的現有加工技術,拉延模可以是一個下模和一個上模,下模和上模合模后得到構件型腔,也可以是在上模和下模之間增設一個壓邊圈進行壓邊,上模下模和壓邊圈合模后形成構件型腔);b、(參考圖1和圖8)采用一種切邊模一次沖切加工出兩個構件中的線孔4、兩拉手固定圓孔6和位于上方的第一個卡接孔7以及固定內飾件的方孔8,同時切掉兩個構件上端向上一側的多余坯料, 切掉兩個構件下端向下一側的多余坯料,切掉兩個構件上半部分的外側和下半部分的外側的多余坯料,切掉兩個構件上半部分的內側和下半部分的內側的多余坯料,得到如圖9所示的第二半成品構件;c、(參考圖1)采用一種切斷模一次沖切加工出兩個構件中的噴涂工藝圓孔5、位于下方的第二個卡接孔7以及后側邊緣的折邊3上的兩個焊接定位孔9,同時切掉兩個構件上部、中部和下部外側的剩余多余坯料,切掉兩個構件上部、中部和下部內側的剩余多余坯料,得到兩個成品構件(參見圖1)。其中,所述b步驟中采用的切邊模的結構即為本發明的切邊模結構,具體結構為 (參考圖2-圖4),包括下模11和上模12,所述下模11的周邊豎直向上設置有數個用于導向的導柱13,還設置有用于上模下行時限位的限位塊14,下模11上表面中部設置有下刀塊 15,下刀塊15外表面型狀與第一半成品構件內表面相吻合,下刀塊上表面對應構件上半部分的中間位置和下半部分的中間位置具有用于沖切的凹腔16,下刀塊15上對應第一半成品構件中上端向上一側和下端向下一側的位置為用于落料的空腔,下刀塊15上表面對應構件線孔的位置設置有線孔沖切下料槽,下刀塊15上表面對應構件兩個拉手固定圓孔的位置設置有兩個拉手固定圓孔沖切下料槽,下刀塊15上表面對應構件位于上方的第一個卡接孔的位置設置有第一個卡接孔沖切下料槽,下刀塊15上表面對應構件上固定內飾件的方孔的位置還設置有方孔沖切下料槽;所述下模11上表面的兩側邊部對應兩個構件上半部分的外側和下半部分的外側的位置還分別設置有上表面為光滑的向內傾斜平面的驅動塊17 ;所述上模12下表面的周邊設置有用于和導柱13配合導向的導套18,所述上模12 下端中部設置有壓料器19,壓料器19下表面型狀與第一半成品構件內表面相吻合,壓料器 19上端與上模12彈性連接,上模下端還具有豎直向下設置的上刀塊,所述上刀塊包括用于對應切掉兩個構件上端向上一側的多余坯料的第一上刀塊20、用于對應切掉兩個構件下端向下一側的多余坯料的第二上刀塊21、用于對應切掉兩個構件上半部分的內側的多余坯料的第三上刀塊22和用于對應切掉兩個構件下半部分的內側的多余坯料的第四上刀塊23, 所述第三上刀塊22和第四上刀塊23可滑動地貫穿壓料器19設置,所述上模12下端的壓料器19中還可滑動地豎向貫穿設置有線孔沖頭對,所述線孔沖頭M正對下刀塊15上的線孔沖切下料槽設置且用于沖切出構件線孔,所述上模12下端的壓料器19中還可滑動地豎向貫穿設置有拉手固定圓孔沖頭25,所述拉手固定圓孔沖頭25正對下刀塊15上的拉手固定圓孔沖切下料槽設置且用于沖切出構件的拉手固定圓孔,所述上模12下端的壓料器19中還可滑動地豎向貫穿設置有第一個卡接孔沖頭沈,所述第一個卡接孔沖頭沈正對下刀塊 15上的第一個卡接孔沖切下料槽設置且用于沖切出構件上端的第一個卡接孔,所述上模 12下端的壓料器19中還可滑動地豎向貫穿設置有方孔沖頭27,所述方孔沖頭27正對下刀塊15上的方孔沖切下料槽設置且用于沖切出構件的方孔,所述上模12下方對應兩個構件上半部分的外側和下半部分的外側的四個位置還分別設置有側切機構,所述側切機構包括一個上端固定在上模12上,下端具有一個內側高外側低的傾斜滑動平面的吊契滑塊座28, 所述吊契滑塊座觀的傾斜滑動平面上可滑動地吊接有一個側切刀塊四,側切刀塊四下端外側具有用于和下模上驅動塊上端傾斜平面相滑動配合的滑動配合面,側切刀塊四下端內側具有正對構件相應外側部分設置的刀頭30。 上述方法中,所述c步驟中采用的切斷模的結構參見圖5-圖7,包括下模31和上模32,所述下模31的周邊豎直向上設置有數個用于導向的導柱33,導柱33下端還套設有用于上模下行時限位的限位塊34,下模31上表面中部設置有下刀塊35,下刀塊35外表面型狀與第二半成品構件內表面相吻合,下刀塊35上表面對應兩構件之間部分的中部和兩端的位置具有用于沖切的凹腔36,下刀塊35上表面對應構件噴涂工藝圓孔的位置設置有噴涂工藝圓孔下料槽,下刀塊35上表面對應構件位于下方的第二個卡接孔的位置設置有第二個卡接孔沖切下料槽;所述下模31上表面的兩側邊部對應兩個構件外側的中部和兩端的位置還分別設置有上表面為光滑的向內傾斜平面的驅動塊37 ;所述上模32下表面的周邊設置有用于和導柱33配合導向的導套38,所述上模32下端中部設置有壓料器39,壓料器39下表面型狀與第二半成品構件內表面相吻合,壓料器39上端與上模32彈性連接, 上模32下端還具有豎直向下設置的上刀塊,所述上刀塊包括用于對應切掉兩個構件之間上端位置多余坯料的第一上刀塊40、用于對應切掉兩個構件之間中部位置多余坯料的第二上刀塊41和用于切掉兩個構件之間下端位置多余坯料的第三上刀塊42,所述第一上刀塊 40、第二上刀塊41和第三上刀塊42均可滑動地貫穿壓料器39設置,所述上模32下端的壓料器39中還可滑動地豎向貫穿設置有噴涂工藝圓孔沖頭43,所述噴涂工藝圓孔沖頭43正對下刀塊35上的噴涂工藝圓孔下料槽設置且用于沖切出構件噴涂工藝圓孔,所述上模32 下端的壓料器39中還可滑動地豎向貫穿設置有第二個卡接孔沖頭44,所述第二個卡接孔沖頭44正對下刀塊35上的第二個卡接孔沖切下料槽設置且用于沖切出構件下端的第二個卡接孔,所述上模32下方對應兩個構件外側的中部和兩端的六個位置還分別設置有側切機構,所述側切機構包括一個上端固定在上模32上,下端具有一個內側高外側低的傾斜滑動平面的吊契滑塊座45,所述吊契滑塊座45的傾斜滑動平面上可滑動地吊接有一個側切刀塊46,側切刀塊46下端外側具有用于和下模上驅動塊37上端傾斜平面相滑動配合的滑動配合面,側切刀塊46下端內側具有正對構件相應外側部分設置的刀頭47。
上述方法中,a步驟的拉延工藝,采用常規現有技術即可實現加工,故不在此詳述。 本發明對現有技術做出貢獻的地方在于,將原先在拉延后還需要多個工步來加工沖切得到產品的工藝,簡化為只需兩個工步加工即可得到產品。同時設計了能夠實現兩個工步加工的兩套加工模具。其中充分考慮了產品需要沖切的邊緣部分和多個需要沖切的孔洞的位置關系,將其分為兩個工步完成所有沖切部分的加工,充分結合了吊裝斜楔機構的特點,在一個工步中同時進行正切和斜切的加工,使得最終只需兩個工步,兩套沖切加工設備即可完成所有沖切的加工,故該工裝使多工序完的工作,通過運用斜楔機構,巧妙地融合在一個工序來完成,大大的縮短了加工周期,減少了二次或多次裝夾,使產品的加工班產量成倍的提高,而且因二次或多次裝,定位不準等引起產品超差,幾乎沒有廢品產生。經長期加工驗證后,本方法加工效率高,質量穩定,人力和設備成本降低。綜上所述,上述方法解決了原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提高了材料利用率,縮短了加工工序,減少了產品周轉及裝夾次數以及生產設備臺次,通過一次裝夾完成多個工序,精簡了工藝步驟,提高了加工效率,降低了人力成本,同時保證了產品質量及產品穩定性。
權利要求
1. 一種微型車前立柱內蒙皮加工切邊模,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模和上模,所述下模的周邊豎直向上設置有數個用于導向的導柱,還設置有用于上模下行時限位的限位塊,下模上表面中部設置有下刀塊,下刀塊外表面型狀與第一半成品構件內表面相吻合,下刀塊上表面對應構件上半部分的中間位置和下半部分的中間位置具有用于沖切的凹腔,下刀塊上對應第一半成品構件中上端向上一側和下端向下一側的位置為用于落料的空腔,下刀塊上表面對應構件線孔的位置設置有線孔沖切下料槽,下刀塊上表面對應構件兩個拉手固定圓孔的位置設置有兩個拉手固定圓孔沖切下料槽,下刀塊上表面對應構件位于上方的第一個卡接孔的位置設置有第一個卡接孔沖切下料槽,下刀塊上表面對應構件上固定內飾件的方孔的位置還設置有方孔沖切下料槽;所述下模上表面的兩側邊部對應兩個構件上半部分的外側和下半部分的外側的位置還分別設置有上表面為光滑的向內傾斜平面的驅動塊;所述上模下表面的周邊設置有用于和導柱配合導向的導套,所述上模下端中部設置有壓料器, 壓料器下表面型狀與第一半成品構件內表面相吻合,壓料器上端與上模彈性連接,上模下端還具有豎直向下設置的上刀塊,所述上刀塊包括用于對應切掉兩個構件上端向上一側的多余坯料的第一上刀塊、用于對應切掉兩個構件下端向下一側的多余坯料的第二上刀塊、 用于對應切掉兩個構件上半部分的內側的多余坯料的第三上刀塊和用于對應切掉兩個構件下半部分的內側的多余坯料的第四上刀塊,所述第三上刀塊和第四上刀塊可滑動地貫穿壓料器設置,所述上模下端的壓料器中還可滑動地豎向貫穿設置有線孔沖頭,所述線孔沖頭正對下刀塊上的線孔沖切下料槽設置且用于沖切出構件線孔,所述上模下端的壓料器中還可滑動地豎向貫穿設置有拉手固定圓孔沖頭,所述拉手固定圓孔沖頭正對下刀塊上的拉手固定圓孔沖切下料槽設置且用于沖切出構件的拉手固定圓孔,所述上模下端的壓料器中還可滑動地豎向貫穿設置有第一個卡接孔沖頭,所述第一個卡接孔沖頭正對下刀塊上的第一個卡接孔沖切下料槽設置且用于沖切出構件上端的第一個卡接孔,所述上模下端的壓料器中還可滑動地豎向貫穿設置有方孔沖頭,所述方孔沖頭正對下刀塊上的方孔沖切下料槽設置且用于沖切出構件的方孔,所述上模下方對應兩個構件上半部分的外側和下半部分的外側的四個位置還分別設置有側切機構,所述側切機構包括一個上端固定在上模上,下端具有一個內側高外側低的傾斜滑動平面的吊契滑塊座,所述吊契滑塊座的傾斜滑動平面上可滑動地吊接有一個側切刀塊,側切刀塊下端外側具有用于和下模上驅動塊上端傾斜平面相滑動配合的滑動配合面,側切刀塊下端內側具有正對構件相應外側部分設置的刀頭。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微型車前立柱內蒙皮加工切邊模,包括下模和上模,所述下模的周邊豎直向上設置有數個用于導向的導柱,還設置有用于上模下行時限位的限位塊,下模上表面中部設置有下刀塊,所述上模上設置有壓料器和各種沖頭,還包括側切機構。本微型車前立柱內蒙皮加工切邊模,充分利用了豎向沖切機構和斜向沖切機構的配合,在加工時,能夠一次沖切加工出產品多處孔洞結構和成形出多處邊部結構形狀,提高了加工效率。
文檔編號B21D28/14GK102527821SQ20121001869
公開日2012年7月4日 申請日期2012年1月20日 優先權日2012年1月20日
發明者馮渝, 陳志宇 申請人:重慶至信實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