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橋梁板單元矯正機的上部矯正機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橋梁板單元矯正機的上部矯正機構,具體地說用于多根U肋或板肋與底板單元焊后的矯正,屬于機械設備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在已有技術中,多根U肋或板肋與底板單元焊后容易發生變形,一般采用火焰在焊縫的反面加熱的方式進行火焰矯正,其自動化程度低,矯正精度差,同時會造成鋼板晶粒粗大,難以滿足橋梁等大型工程的技術需要。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克服現上述不足之處,從而提供一種橋梁板單元矯正機的上部矯正機構,能夠矯正帶有多根U肋或板肋的板単元,具有適應性強,使用效率高,矯正精度高等特點,成本較低,使用方便靈活。按照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橋梁板單元矯正機的上部矯正機構主要包括エ字鋼導軌和多個矯正機構,所述矯正機構主要包括滾輪、支撐架、導向支撐、油缸、大壓輪、減速機、小壓輪、油缸連接盤、調整底板。所述油缸位于支撐架中心,油缸內的滑塞桿依次連接油缸連接盤和調節底板。所述調節底板下端兩側分別連接第一壓輪座和第二壓輪座,調節底板在與第一壓輪座、第二壓輪座連接處設有調節槽,壓輪座在調節槽內能夠調整左右位置,調整到需要的位置后,通過螺栓將第一壓輪座和第二壓輪座緊固在調節底板上。所述第一壓輪座、第二壓輪座上分別設有ー個大壓輪軸和兩個小壓輪軸,所述兩個小壓輪軸分別位于大壓輪軸左右對稱位置;所述大壓輪軸上安裝大壓輪,大壓輪軸外端嚙合連接大壓輪調整盤;所述小壓輪軸上安裝小壓輪,小壓輪軸外端嚙合連接小壓輪調整盤。所述大壓輪軸和小壓輪軸為偏心軸。所述油缸上設有磁致位移伸縮傳感器。所述支撐架和調節底板之間的四個角上設有四個導向支撐。所述導向支撐包括導向缸套和導向活塞桿,所述導向缸套固定在支撐架上,所述導向活塞桿上端部分位于導向缸套內,下端固定在調節底板上。所述減速機固定在支撐架上端,減速機的轉軸與固定在エ字鋼導軌表面的齒條嚙合連接。所述支撐架上方兩側設有滾輪,所述滾輪位于エ字鋼導軌的內側面上。所述導向支撐在矯正過程中保持油缸下壓的穩定。所述支撐架上方連接指針連接座,指針連接座上安裝指針。所述指針正對面設有位置尺寸刻度,指針通過正對面的位置尺寸刻度來指示橋梁板單元矯正機上部矯正機構的位置。所述支撐架上還設有壓カ表。
本發明與已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
本發明結構簡單、緊湊,合理;大大提高了板單元矯正的效率及矯正精度,實現了矯正自動。
圖I是本發明板肋矯正的示意圖。圖2是本發明U肋矯正的示意圖。圖3是本發明的側面剖視圖。附圖標記說明I-指針、2-滾輪、3-支撐架、4-導向支撐、5-油缸、6-第一壓輪座、7-大壓輪、8-減速機、9-磁致位移伸縮傳感器、10-壓カ表、11-大壓輪軸、12-大壓輪調整盤、13-小壓輪、14-小壓輪軸、15-小壓輪調整盤、16-油缸連接盤、17-指針連接座、 18-調節底板、19-第二壓輪座、20-調節槽、21-滑塞桿、22-エ字鋼導軌、23-齒條、24-導向缸套、25-導向活塞桿。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本發明將結合附圖中的實施例作進ー步描述
如圖I 圖3所示,本發明主要包括エ字鋼導軌22和多個矯正機構,所述矯正機構主要包括指針I、滾輪2、支撐架3、導向支撐4、油缸5、大壓輪7、減速機8、小壓輪13、油缸連接盤16和調節底板18。所述油缸5位于支撐架3中心,油缸5內的滑塞桿21依次連接油缸連接盤16和調節底板18。所述調節底板18下端兩側分別連接第一壓輪座6和第二壓輪座19,調節底板18在與第一壓輪座6、第二壓輪座19連接處設有調節槽20,第一壓輪座6和第二壓輪座 19在調節槽20內能夠調整左右位置,調整到需要的位置后,通過螺栓將第一壓輪座6和第 ニ壓輪座19緊固在調節底板18上。所述第一壓輪座6、第二壓輪座19上分別設有ー個大壓輪軸11和兩個小壓輪軸 14,所述兩個小壓輪軸14分別位于大壓輪軸11左右對稱位置;所述大壓輪軸11上安裝大壓輪7,大壓輪軸11外端嚙合連接大壓輪調整盤12 ;所述小壓輪軸14上安裝小壓輪13,小壓輪軸14外端嚙合連接小壓輪調整盤15。所述大壓輪軸11和小壓輪軸15為偏心軸。所述油缸5上設有磁致位移伸縮傳感器9,通過檢測滑塞桿21的位置變化,反映出大壓輪7和小壓輪13的下壓量。所述支撐架3和調節底板18之間的四個角上設有四個導向支撐4。所述導向支撐 4包括導向缸套24和導向活塞桿25,所述導向缸套24固定在支撐架3上,所述導向活塞桿 25上端部分位于導向缸套24內,下端固定在調節底板18上。所述減速機8固定在支撐架3上端,減速機8的轉軸與固定在エ字鋼導軌22表面的齒條23嚙合連接。所述支撐架3上方兩側設有滾輪2,所述滾輪2位于エ字鋼導軌22的內側面導軌上。所述導向支撐4在矯正過程中保持油缸5下壓的穩定。所述支撐架3上方連接指針連接座17,指針連接座17上安裝指針I。所述指針I 正對面設有位置尺寸刻度,指針I通過正對面的位置尺寸刻度來指示矯正機構的位置。
所述支撐架3上還設有壓カ表10,壓カ表10用于反映矯正過程中的壓力。本發明工作原理及工作過程在工作時,根據板單元上U肋或板肋的位置,輸入相關參數,安裝在支撐架3上的減速機8開始工作。減速機8通過固定在エ字鋼導軌22上的齒條23提供橫向移動力,帶動滾輪2在エ字鋼導軌22內側軌道上滾動,實現調整矯正機構位置的目的。所述指針I通過指針連接座17固定在支撐架3上方,在指針I的對面設有位置尺寸刻度,指示調整時矯正機構的位置。所述導向支撐4安裝在支撐架3和調節底板18之間, 在矯正過程中保持油缸5下壓工作的穩定。所述油缸5安裝在支撐架3內,通過滑塞桿21 提供下壓力,下壓油缸連接盤16和調節底板18。所述第一壓輪座6和第二壓輪座19安裝在調節底板18下端的調節槽20中,通過螺栓緊密固定。所述大壓輪7、小壓輪13通過大壓輪軸11、小壓輪軸14安裝在第一壓輪座 6和第二壓輪座19上,大壓輪軸11、小壓輪軸14外端分別嚙合連接大壓輪調整盤12、小壓輪調整盤15。所述大壓輪軸12和小壓輪軸15為偏心軸,通過調整大壓輪調整盤12、小壓輪調整盤15來微調大壓輪7、小壓輪12的高度位置。所述油缸5的滑塞桿21推動第一壓輪座6和第二壓輪座19下移后,大壓輪7、小壓輪13壓在U肋或板肋兩側面板単元上表面,井隨板単元移動而滾動,板単元底板在大壓輪7、小壓輪13和下部支撐旋轉機構的擠壓下反屈伸變形,達到矯正エ件的目的。所述磁致位移伸縮傳感器9安裝在油缸5上,通過檢測滑塞桿21的位置變化,反映出下壓量;壓力表 10安裝在支撐架3上,反映矯正過程中的壓力。
權利要求
1.一種橋梁板單元矯正機的上部矯正機構,其特征是包括工字鋼導軌(22)和多個矯正機構,所述矯正機構主要包括滾輪(2)、支撐架(3)、導向支撐(4)、油缸(5)、大壓輪(7)、減速機(8)、小壓輪(13)、油缸連接盤(16)和調節底板(18),所述油缸(5)位于支撐架(3)中心,油缸(5)內的滑塞桿(21)依次連接油缸連接盤(16)和調節底板(18),所述調節底板(18)下端兩側分別連接第一壓輪座(6)和第二壓輪座(19),通過螺栓將第一壓輪座(6) 和第二壓輪座(19)緊固在調節底板(18)上;所述第一壓輪座(6)、第二壓輪座(19)上分別設有一個大壓輪軸(11)和兩個小壓輪軸(14),所述大壓輪軸(11)上安裝大壓輪(7),大壓輪軸(11)外端嚙合連接大壓輪調整盤(12);所述小壓輪軸(14)上安裝小壓輪(13),小壓輪軸(14)外端嚙合連接小壓輪調整盤(15);所述支撐架(3)和調節底板(18)之間的四個角上設有四個導向支撐(4);所述減速機(8)固定在支撐架(3)上端,減速機(8)的轉軸與固定在工字鋼導軌(22)表面的齒條(23)嚙合連接;所述支撐架(3)上方兩側設有滾輪(2), 所述滾輪(2)位于工字鋼導軌(22)的內側面導軌上。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橋梁板單元矯正機的上部矯正機構,其特征是所述調節底板(18)在與第一壓輪座(6)、第二壓輪座(19)連接處設有調節槽(20)。
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橋梁板單元矯正機的上部矯正機構,其特征所述兩個小壓輪軸(14)分別位于大壓輪軸(11)左右對稱位置。
4.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橋梁板單元矯正機的上部矯正機構,其特征所述大壓輪軸(11)為偏心軸。
5.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橋梁板單元矯正機的上部矯正機構,其特征所述小壓輪軸(15)為偏心軸。
6.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橋梁板單元矯正機的上部矯正機構,其特征所述油缸(5)上設有磁致位移伸縮傳感器(9)。
7.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橋梁板單元矯正機的上部矯正機構,其特征所述導向支撐(4) 包括導向缸套(24)和導向活塞桿(25),所述導向缸套(24)固定在支撐架(3)上,所述導向活塞桿(25)上端部分位于導向缸套(24)內,下端固定在調節底板(18)上。
8.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橋梁板單元矯正機的上部矯正機構,其特征所述支撐架(3)上方連接指針連接座(17),指針連接座(17)上安裝指針(I)。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橋梁板單元矯正機的上部矯正機構,其特征所述指針(I)正對面設有位置尺寸刻度。
10.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橋梁板單元矯正機的上部矯正機構,其特征所述支撐架(3) 上設有壓力表(10)。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橋梁板單元矯正機的上部矯正機構,具體地說用于多根U肋或板肋與底板單元焊后的矯正,屬于機械設備技術領域。其主要包括工字鋼導軌和多個矯正機構,所述矯正機構主要包括滾輪、支撐架、導向支撐、油缸、大壓輪、減速機、小壓輪、油缸連接盤、調整底板。所述油缸位于支撐架中心,油缸內的滑塞桿依次連接油缸連接盤和調節底板,所述調節底板下端兩側分別連接第一壓輪座和第二壓輪座,所述支撐架和調節底板之間的四個角上設有四個導向支撐。本發明結構簡單、緊湊,合理;大大提高了板單元矯正的效率及矯正精度,實現了矯正自動。
文檔編號B21D1/02GK102581073SQ20121008183
公開日2012年7月18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26日 優先權日2012年3月26日
發明者劉新立, 吳信保, 周軍記, 周洪根, 孫志明, 張盛, 方長海, 楊念記, 錢軍 申請人:無錫華聯科技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