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拉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作業技術領域,涉及一種機床,特別是一種防松拉床
背景技術:
棒料鋼材是生產各種零配件重要的原材料。在制成零配件坯料之前一般需對棒料鋼材進行加工,如熱處理、除銹等。拉床是用拉刀加工工件各種內、外成形表面的機床。采用拉床加工棒料鋼材可以提高工件的精度及去除表面的銹跡,采用拉床加工具有精度高且穩定、生產效率高的優點,由此在鋼材廠中被廣泛地應用。傳統的拉床包括床身、固定在床身上的模片、小車和牽引小車運動的牽引裝置;上述的模片上僅只有一個模孔。傳統的拉床加工棒料鋼材是按以下步驟進行的,先采用軋尖機對棒料鋼材的一端部進行軋頭加工,直至該端部能從模孔處順利地穿過;然后將棒料鋼材的軋頭部從模孔處穿過;接著操縱小車使小車夾緊棒料鋼材的頭部,緊接著牽引裝置牽弓I小車運動進而拉動棒料鋼材緩慢通過模片,完成加工。本拉床雖然能完成加工,但顯然還是存在諸多缺陷1、軋頭處理存在著工序復雜、勞動強度大和加工占用空間大等問題,進而影響產品的生產效率、勞動成本和車間的使用率等。2、經軋頭處理的部位尺寸遠小于產品實際所需尺寸,軋頭長度在120-150MM之間,不得不將該部位鋼材切割下當廢品處理,這顯然造成大量的原料浪費。3、軋頭處理加工不方便,如材料40Cr,42CrMo,軋頭比較困難,而且軋尖機容易損壞。4、目前的拉床只能一根一根地生產,存在著生產效率低的問題。由于生產效率低、浪費嚴重、工序復雜等等問題,進而造成成品的價格較高,市場競爭力弱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現有的技術存在上述問題,提出了一種生產效率高的拉床。本發明的目的可通過下列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拉床,包括床身和固定在床身上的模板,所述的模板一側的床身為進料部,模板另一側的床身為出料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模板上具有兩個上下設置的模孔,所述的模板的一側設有兩組與模孔一一對應設置且能將棒料工件的夾持住或釋放的夾持裝置;所述的床身進料部處設有能夠推動夾持裝置沿模孔軸線方向運動且能將棒料工件的頭部從對應地模孔處推出的液壓推動裝置;所述的床身出料部上設置有能夠將兩根棒料工件頭部同時夾持住且能拉動兩根棒料工件同時軸向運動的拉動裝置。本拉床的原理是同時加工兩根棒料工件,及采用夾持裝置將棒料工件夾持住,利用液壓推動裝置將未經剝頭處理的棒料工件的一端部分從模孔處推出,最后采用拉動裝置將兩根棒料工件同時拉走;杜絕因剝頭處理而產生的原料浪費、加工占用空間大和工序復雜等等問題。因有效地解決了上述存在的問題,由此可有效地實現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產品的生產成本,提高產品的利潤及市場競爭力。在上述的拉床中,所述的液壓推動裝置的數量為兩組且與夾持裝置一一對應設置;所述的液壓推動裝置包括推動座和穿設在推動座上的直線導軌一,所述的直線導軌一與模孔軸線平行設置;所述的直線導軌一的兩端固定在床身上,所述的床身上固定有推動油缸,所述的推動油缸的活塞桿頭部與推動座固定連接;所述的夾持裝置定位在推動座上。采用一一對應地方式推動,能降低各個部件的要求,進而降低制造成本。同時具有控制更靈活的優點。在上述的拉床中,所述的液壓推動裝置包括推動座和穿設在推動座上的直線導軌一,所述的直線導軌一與模孔軸線平行設置;所述的直線導軌一的兩端固定在床身上,所述的床身上固定有推動油缸,所述的推動油缸的活塞桿頭部與推動座固定連接;兩組所述的夾持裝置均定位在推動座上。采用同步推動方式推動兩組加持裝置具有同步性高,模板受力均勻的優點。在上述的拉床中,所述的夾持裝置包括固定在推動座上的底板;所述的推動座上開有水平漸擴形的導向孔,所述的導向孔的大口朝向模孔,所述的模孔內設有能張合的夾頭組件;所述的底板上固定有驅動件,所述的驅動件和夾頭組件之間通過能使當驅動件驅動時能轉換驅動力方向使夾頭組件張開或合攏的換向機構相連接。換向機構降低了對驅動件施加力方向的要求,進而使驅動件布置位置更為靈活。導向孔有效地限定了夾頭組件的運動行程及有效地保證了夾頭組件運動的穩定性。在上述的拉床中,所述的夾頭組件包括兩塊結構和大小均相同的夾頭模,兩塊所述的夾頭模對稱設置,兩塊所述的夾頭模的相對面上均具有夾緊槽,所述的夾頭模的厚度與導向孔的厚度相對應。兩塊夾頭模相同,方便夾頭模的生產,降低生產成本;同時使各組夾頭模之間可替換。在上述的拉床中,所述的驅動件的數量為兩件,兩件所述的驅動件分別位于棒料工件運行軌跡的兩側,且所述的驅動件的驅動力方向與棒料工件運行軌跡方向平行。在上述的拉床中,所述的驅動件為液壓缸或氣缸。在上述的拉床中,所述的導向孔的兩側面上均具有定位槽,所述的定位槽處設有用于調整導向孔水平漸擴大小的調整塊;所述的調整塊的一端具有側翼,所述的側翼與推動座通過螺栓固定連接。棒料工件的大小是多樣性地,根據不同的棒料工件選擇不同的調整塊,棒料工件的直徑越小,選擇的調整塊應越大。將調整塊固定是為了避免調整塊滑動而影響夾頭組件的張開或合攏。固定位置選擇端部是為了方便對調整塊地拆卸和調整。在上述的拉床中,所述的定位槽的截面呈圓弧狀。在上述的拉床中,所述的調整塊和導向孔的側面之間墊設有金屬薄片。當調整塊無法將棒料工件夾緊或夾緊后導致棒料工件偏離理論運行軌跡線時,均可在對應地調整塊和導向孔的側面之間墊設有相應厚度的金屬薄片。在上述的拉床中,所述的換向機構包括換向板,所述的換向板通過能使換向板沿棒料工件運行軌跡方向運動的直線導軌二定位在底板上,所述的夾頭模通過與直線導軌二相垂直的直線導軌三和換向板相連接;所述的夾頭模的背側面相對于棒料工件運行軌跡方向傾斜設置,所述的調整塊具有與背側面相對設置的換向側面,所述的夾頭模的背側面能與所述的調整塊的換向側面相抵靠。 在上述的拉床中,所述的拉動裝置包括電機、減速箱、鏈條和定位在床身出料部上的小車;所述的小車上具有兩個與模孔位置一一對應的咬合口。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拉床具有以下優點I、本拉床同時能夠加工兩根工件,由此在生產效率上提高一倍左右。2、本拉床加工的工件無需剝頭處理,那么省略了剝頭處理的工序,設備、場所及工人等,具有簡化生產工藝、降低生產成本和提高生產效率的優點。3、本拉床擠出的棒料鋼材,頭部與設計尺寸一致,棒料鋼材頭部不會浪費,提高材料使用率。例如,利用本拉床生產直徑38mm圓鋼一根可以直接節約60mm長度,重量在
0.533kg。而本拉床可以同時拉拔兩條,既一次節約I. 066kg。一噸直徑38mm圓鋼在19根左右,可以直接節約10. Ikgo若一年產量在I萬噸左右的話,就可以直接節省了 101噸。按照現在45號鋼價格計算的話,就可以直接48. 2780萬元。如其40Cr,42CrMo或者其他的價錢更高的材料的話,一年可以節省的材料費用遠遠大于這個數字。4、本拉床中的兩組夾緊裝置采用上下布置方式,該布置方式能避免兩組夾緊裝置產生干涉,同時具有布置合理、占用空間小和結構緊湊的優點。5、本拉床中的運動件均采用導向件導向,由此具有運動穩定且精度高的優點。6、本拉床加工不同大小的工件時,圓鋼材料大小不需要更換夾頭模,只需要更換調整塊大小即可,安裝和更換調整塊方便快捷。夾頭模上的夾緊槽采用矩形做法,能使棒料鋼材定位和增大夾緊面,能夠有限的與圓鋼配合。
圖I是本拉床進料部處的俯視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I中A-A處的剖視結構示意圖。圖3是圖I中B-B處的剖視局部結構示意圖。圖中,I、床身;2、模板;2a、模孔;3、推動座;3a、定位凹槽;3b、導向孔;4、直線導軌一 ;5、推動油缸;6、底板;6a、定位凸體;7、驅動件;8、調整塊;8a、側翼;8b、換向側面;9、夾頭模;9a、夾緊槽;%、導向槽;9c、背側面;10、換向板;11、直線導軌二 ;12、直線導軌三;13、金屬薄片。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是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描述,但本發明并不限于這些實施例。實施例一如圖I和圖2所示,本拉床包括床身I、模板2、夾持裝置、液壓推動裝置和拉動裝置。床身I呈長條狀,床身I的一端為進料部,其余為出料部,模板2設置在進料部和出料部之間,模板2固定在床身I上。在床身I上開設有固定槽,模板2通過嵌設在固定槽內進行固定;模板2也可以通過螺栓固定在床身I上。 模板2上具有兩個上下設置的模孔2a,兩個模孔2a的大小相同;模孔2a孔徑的大小與待加工工件所需達到的直徑大小相同。液壓推動裝置設置在床身I進料部處,液壓推動裝置能夠推動夾持裝置沿模孔2a軸線方向運動且能將棒料工件的頭部從對應地模孔2a處推出。液壓推動裝置包括推動座3、直線導軌一 4和推動油缸5。更具體來說,直線導軌一 4與模孔2a軸線平行設置;直線導軌一 4的數量為兩條,兩條直線導軌一 4 對應地穿設在推動座3的兩側部;直線導軌一4的兩端固定在床身I上。推動油缸5的數量為兩個,推動油缸5的缸體固定在床身I上,兩個推動油缸5的活塞桿頭部---對應地與推動座3的兩側部固定連接。夾持裝置的數量為兩組,兩組夾持裝置與兩個模孔2a—一對應設置。夾持裝置設置在模板2相對進料部的一側;夾持裝置能將棒料工件夾持住或釋放開。兩組夾持裝置均定位在推動座3上。夾持裝置包括底板6、夾頭組件、驅動件7和換向機構。更具體來說,固定在推動座3上的底板6 ;如圖2所示,底板6通過若干個螺栓固定在推動座3上;底板6上具有定位凸體6a,推動座3上具有與定位凸體6a位置和結構均——對應的定位凹槽3a,定位凸體6a嵌入定位凹槽3a。設置定位凸體6a和定位凹槽3a有效地提高了底板6與推動座3固定連接的穩定性。 推動座3上開有水平漸擴形的導向孔3b,導向孔3b的大口朝向模孔2a。導向孔3b的兩側面上均具有定位槽,定位槽處設有用于調整導向孔3b水平漸擴大小的調整塊8。調整塊8的一端大,一端小;調整塊8較大的一端具有側翼8a,側翼8a與推動座3通過螺栓固定連接。顯然,調整塊8定位在定位槽處;即選擇較大的調整塊8能使導向孔3b變小,選擇較小的調整塊8能使導向孔3b變大。定位槽的截面呈圓弧狀。夾頭組件能夠張合進而將棒料工件夾緊或釋放,夾頭組件設置在導向孔3b內。夾頭組件包括兩塊結構和大小均相同的夾頭模9,夾頭模9對稱設置,且兩塊夾頭模9的相對面上均具有夾緊槽9a,夾頭模9的厚度與導向孔3b的厚度相對應。由此,夾頭模9能沿著導向孔3b的上下側壁穩定地水平滑動。驅動件7的數量為兩件且均固定在底板6上,兩件驅動件7分別位于棒料工件運行軌跡的兩側,且驅動件7的驅動力方向與棒料工件運行軌跡方向平行。驅動件7為液壓缸,液壓缸的缸體固定在底板6上;根據實際情況液壓缸可用氣缸替換。換向機構設置在兩件驅動件7和夾頭組件之間,且使兩件驅動件7均與夾頭組件相連接。換向機構能轉換驅動件7驅動力方向進而使夾頭組件張開或合攏。換向機構包括換向板10、直線導軌二 11和直線導軌三12。換向板10通過能使換向板10沿棒料工件運行軌跡方向運動的直線導軌二 11定位在底板6上,直線導軌三12固定在換向板10上且與直線導軌二 11相垂直。夾頭模9的端部均具有導向槽%,直線導軌三12嵌入夾頭模9的導向槽9b內,由此夾頭模9能沿著直線導軌三12滑動,即能使夾頭模9沿著垂直于棒料工件運行軌跡方向滑動。夾頭模9與相對面相背的側面定義為背側面9c,該背側面9c相對于棒料工件運行軌跡方向傾斜設置,由此夾頭模9呈水平單邊漸擴形。調整塊8具有與背側面9c相對設置的換向側面8b,夾頭模9的背側面9c能與換向側面8b相抵靠。背側面9c和換向側面8b相對于棒料工件運行軌跡方向傾斜角度相同。拉動裝置設置在床身I出料部處,拉動裝置能夠將兩根棒料工件頭部同時夾持住且能拉動兩根棒料工件同時軸向運動。拉動裝置包括電機、減速箱、鏈條和定位在床身I出料部上的小車。具體來說,床身I出料部的兩端均定位有鏈輪,鏈條將兩鏈輪連接,一端的鏈輪通過減速箱與電機相連接。床身I出料部處具有滑軌,小車定位在滑軌處且小車能沿著滑軌運動。小車上具有能與鉤于鏈條孔隙中的卡鉤,小車上還具有兩個與模孔2a位置一一對應的咬合口,當卡鉤鉤于鏈條孔隙中時卡鉤能同時帶動咬合口處的上下鄂相對運動,進而將穿入咬合口內的棒料工件咬住。本拉床可以按以下步驟進行加工棒料工件,棒料工件為棒料鋼材;首先,依次或同時將兩條棒料鋼材從夾緊槽9a中穿過直至端面抵靠在模板2上。然后,操縱驅動件7,驅動件7帶動換向板10移動,進而拉動夾頭模9沿著棒料工件運行軌跡方向運動,同時由于夾頭模9的背側面9c抵靠在調整塊8的換向側面Sb上,由此夾頭模9同時向靠近棒料工件方向運動,進而實現夾緊棒料工件。接著,操縱推動油缸5,推動油缸5推動推動座3移動,進而帶動兩組夾持裝置同時移動,由此推動棒料工件移動,迫使棒料工件的頭部穿過模孔2a且穿過量夠拉動裝置的 夾緊,實現棒料工件頭部的加工。若夾頭組件無法將棒料工件夾緊,可能導致棒料工件穿過模板2量不足或無法穿過模板2 ;此時可在調整塊8和導向孔3b的側面之間墊設金屬薄片13,實現夾緊力的微調整。最后,操縱驅動件7反向運動,實現夾頭組件對棒料工件的釋放。小車行至靠近模板2處且將棒料工件夾緊,鏈條緩慢地將小車拉動,進而將棒料工件緩慢地從模孔2a處拉出,由此實現棒料工件的整體加工。操縱推動油缸5反向運動,實現推動座3的復位。實施例二本實施例同實施例一的結構及原理基本相同,不一樣的地方在于液壓推動裝置的數量為兩組且與夾持裝置一一對應設置;液壓推動裝置包括推動座3和穿設在推動座3上的直線導軌一 4,直線導軌一 4與模孔2a軸線平行設置;直線導軌一 4的兩端固定在床身I上,床身I上固定有推動油缸5,推動油缸5的活塞桿頭部與推動座3固定連接;夾持裝置定位在推動座3上。
權利要求
1.一種拉床,包括床身(I)和固定在床身(I)上的模板(2),所述的模板(2) —側的床身(I)為進料部,模板(2)另一側的床身(I)為出料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模板(2)上具有兩個上下設置的模孔(2a),所述的模板(2)的一側設有兩組與模孔(2a) —一對應設置且能將棒料工件的夾持住或釋放的夾持裝置;所述的床身(I)進料部處設有能夠推動夾持裝置沿模孔(2a)軸線方向運動且能將棒料工件的頭部從對應地模孔(2a)處推出的液壓推動裝置;所述的床身(I)出料部上設置有能夠將兩根棒料工件頭部同時夾持住且能拉動兩根棒料工件同時軸向運動的拉動裝置。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拉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壓推動裝置的數量為兩組且與夾持裝置一一對應設置;所述的液壓推動裝置包括推動座(3)和穿設在推動座(3)上的直線導軌一(4),所述的直線導軌一(4)與模孔(2a)軸線平行設置;所述的直線導軌一(4)的兩端固定在床身(I)上,所述的床身(I)上固定有推動油缸(5),所述的推動油缸(5)的活塞桿頭部與推動座(3)固定連接;所述的夾持裝置定位在推動座(3)上。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拉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壓推動裝置包括推動座(3)和穿設在推動座(3)上的直線導軌一(4),所述的直線導軌一(4)與模孔(2a)軸線平行設置;所述的直線導軌一(4)的兩端固定在床身(I)上,所述的床身(I)上固定有推動油缸(5),所述的推動油缸(5)的活塞桿頭部與推動座(3)固定連接;兩組所述的夾持裝置均定位在推動座⑶上。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拉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夾持裝置包括固定在推動座(3)上的底板(6);所述的推動座(3)上開有水平漸擴形的導向孔(3b),所述的導向孔(3b)的大口朝向模孔(2a),所述的模孔(2a)內設有能張合的夾頭組件;所述的底板(6)上固定有驅動件(7),所述的驅動件(7)和夾頭組件之間通過能使當驅動件(7)驅動時能轉換驅動力方向使夾頭組件張開或合攏的換向機構相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拉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夾頭組件包括兩塊結構和大小均相同的夾頭模(9),兩塊所述的夾頭模(9)對稱設置,兩塊所述的夾頭模(9)的相對面上均具有夾緊槽(9a),所述的夾頭模(9)的厚度與導向孔(3b)的厚度相對應。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拉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驅動件(7)的數量為兩件,兩件所述的驅動件(7)分別位于棒料工件運行軌跡的兩側,且所述的驅動件(7)的驅動力方向與棒料工件運行軌跡方向平行。
7.根據權利要求4或5或6所述的拉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導向孔(3b)的兩側面上均具有定位槽,所述的定位槽處設有用于調整導向孔(3b)水平漸擴大小的調整塊(8);所述的調整塊(8)的一端具有側翼(8a),所述的側翼(8a)與推動座(3)通過螺栓固定連接。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拉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槽的截面呈圓弧狀。
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拉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調整塊(8)和導向孔(3b)的側面之間墊設有金屬薄片(13)。
10.根據權利要求4或5或6所述的拉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換向機構包括換向板(10),所述的換向板(10)通過能使換向板(10)沿棒料工件運行軌跡方向運動的直線導軌二(11)定位在底板(6)上,所述的夾頭模(9)通過與直線導軌二(11)相垂直的直線導軌三(12)和換向板(10)相連接;所述的夾頭模(9)的背側面(9c)相對于棒料工件運行軌跡方向傾斜設置,所述的調整塊(8)具有與背側面(9c)相對設置的換向側面(Sb),所述的夾頭模(9)的背側面(9c)能與所述的調整塊(8)的換向側面(Sb)相抵靠。全文摘要
本發明供了一種拉床,屬于作業技術領域。它解決了現有的拉床生產效率低、浪費嚴重、工序復雜等等問題。本拉床,包括床身和固定在床身上的模板,模板一側的床身為進料部,模板另一側的床身為出料部;模板上具有兩個上下設置的模孔,模板的一側設有兩組與模孔一一對應設置且能將棒料工件的夾持住或釋放的夾持裝置;所述的床身進料部處設有能夠推動夾持裝置沿模孔軸線方向運動且能將棒料工件的頭部從對應地模孔處推出的液壓推動裝置;所述的床身出料部上設置有能夠將兩根棒料工件頭部同時夾持住且能拉動兩根棒料工件同時軸向運動的拉動裝置。本拉床在生產效率上提高一倍左右。本拉床具有簡化生產工藝、降低生產成本和提高生產效率的優點。
文檔編號B23D41/08GK102632291SQ20121012367
公開日2012年8月15日 申請日期2012年4月12日 優先權日2012年4月12日
發明者姚必聰 申請人:浙江華氏機械設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