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鋼絲繩隔振器的壓緊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鋼絲繩隔振器裝配過程中繞制結束后用來減小夾板間隙的裝置,尤其是一種鋼絲繩隔振器的壓緊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螺釘夾緊式鋼絲繩隔振器在裝配過程中沒有專用的設備或裝置用來緊固螺釘,僅僅依靠手工扳手或螺絲刀來收緊螺釘緊固夾板非常困難,在兩片夾板之間會產生一個較大的間隙,從而影響隔振器的性能及質量。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可以使鋼絲繩更加牢固可靠、増加產品質量和可靠性的鋼絲繩隔振器的壓緊裝置。按照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所述鋼絲繩隔振器的壓緊裝置,它包括第一上楔塊、第一下楔塊、第二上楔塊與第二下楔塊,第一上楔塊與第一下楔塊通過斜面配合,第二上楔塊與第二下楔塊通過斜面配合,在第一上楔塊與第一下楔塊的對應位置上均開設有操作通孔,在第二上楔塊與第二下楔塊的對應位置上均開設有操作通孔,第一上楔塊與第二上楔塊通過螺桿與螺母固定,在第二下楔塊上安裝有定位銷,在第一下楔塊與第二下楔塊之間通過定位銷安裝有鋼絲繩隔振器繞制芯摸。所述的操作通孔為長圓形的腰形孔。本發明可減小或者消除隔振器夾板的間隙,使鋼絲繩更加牢固可靠,増加產品質量和可靠性。本發明操作簡便,結構緊湊;成本低廉,使用壽命較長。
圖I是本發明的主視圖。圖2是本發明的左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具體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ー步說明。如圖所示,本發明主要由第一上楔塊I、第一下楔塊2、第二上楔塊3、第二下楔塊4、螺桿5、螺母6、定位銷7、鋼絲繩隔振器繞制芯模8與操作通孔9等部件構成。該鋼絲繩隔振器的壓緊裝置,它包括第一上楔塊I、第一下楔塊2、第二上楔塊3與第二下楔塊4,第一上楔塊I與第一下楔塊2通過斜面配合,第二上楔塊3與第二下楔塊4通過斜面配合,在第一上楔塊I與第一下楔塊2的對應位置上均開設有操作通孔9,在第二上楔塊3與第二下楔塊4的對應位置上均開設有操作通孔9,第一上楔塊I與第二上楔塊3通過螺桿5與螺母6固定,在第二下楔塊4上安裝有定位銷7,在第一下楔塊2與第二下楔塊4之間通過定位銷7安裝有鋼絲繩隔振器繞制芯模8。
所述的操作通孔9為長圓形的腰形孔。當壓機作用力在第一上楔塊I和第二上楔塊3的時候,垂直向下的壓カ通過斜面傳遞給第一下楔塊2和第二下楔塊4,使第一下楔塊2和第二下楔塊4在水平方向產生分力來壓緊鋼絲繩隔振器繞制芯模8上的兩夾板之間的空隙,然后在操作通孔9處再次緊固螺 釘,使鋼絲繩隔振器繞制芯模8上的兩夾板裝配緊密。
權利要求
1.一種鋼絲繩隔振器的壓緊裝置,其特征是它包括第一上楔塊(I)、第一下楔塊(2)、第二上楔塊(3)與第二下楔塊(4),第一上楔塊(I)與第一下楔塊(2)通過斜面配合,第二上楔塊(3 )與第二下楔塊(4 )通過斜面配合,在第一上楔塊(I)與第一下楔塊(2 )的對應位置上均開設有操作通孔(9),在第二上楔塊(3)與第二下楔塊(4)的對應位置上均開設有操作通孔(9),第一上楔塊(I)與第二上楔塊(3)通過螺桿(5)與螺母(6)固定,在第二下楔塊(4)上安裝有定位銷(7),在第一下楔塊(2)與第二下楔塊(4)之間通過定位銷(7)安裝有鋼絲繩隔振器繞制芯模(8)。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鋼絲繩隔振器的壓緊裝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操作通孔(9)為長圓形的腰形孔。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鋼絲繩隔振器的壓緊裝置,它包括第一上楔塊、第一下楔塊、第二上楔塊與第二下楔塊,第一上楔塊與第一下楔塊通過斜面配合,第二上楔塊與第二下楔塊通過斜面配合,在第一上楔塊與第一下楔塊的對應位置上均開設有操作通孔,在第二上楔塊與第二下楔塊的對應位置上均開設有操作通孔,第一上楔塊與第二上楔塊通過螺桿與螺母固定,在第二下楔塊上安裝有定位銷,在第一下楔塊與第二下楔塊之間通過定位銷安裝有鋼絲繩隔振器繞制芯模。本發明可減小或者消除隔振器夾板的間隙,使鋼絲繩更加牢固可靠,增加產品質量和可靠性。本發明操作簡便,結構緊湊;成本低廉,使用壽命較長。
文檔編號B23P19/00GK102699662SQ20121020106
公開日2012年10月3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18日 優先權日2012年6月18日
發明者劉成龍, 葉俊, 邱小華 申請人:無錫市宏源彈性器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