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波紋管制造機及其波紋管生產工藝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波紋管制造機及其波紋管生產工藝。
背景技術:
傳統的導布管截面為圓形,其強度不佳,生產費料且耗費人工。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波紋管制造機及其波紋管生產工藝,用該機器生產出的波紋管克服了傳統導布管,截面為圓形導致的強度差、耗費原料的缺點,能自動進出料從而節省了人工。 該波紋管制造機包括依次設置的進料裝置、模壓裝置和出料裝置。模壓裝置安裝在機架A上,模壓裝置由外模和內模組成,外模由工作臂組成,內模位于外模中心,工作臂垂直于內模并圍繞其中心呈放射狀排列,工作臂與內模間有空隙,工作臂靠近內模端部呈叉狀,內模外緣為波浪形,從而生產出內外面均為波浪形的波紋管,其強度增強的同時節省了生產原料。進料裝置包括模芯A和推動系統,模芯A與模壓裝置內模的中心軸在同一直線上,推動系統由依次連接的電機、聯軸器和螺桿構成,螺桿后段穿過模芯A設置,一推桿套設在模芯前端位置處的螺桿上,推桿兩端伸出模芯外。電機轉動時,其通過聯軸器帶動螺桿旋轉,推動模芯前進或后退。毛坯套在模芯A上,其端部貼靠在推桿上,從而毛坯隨著模芯A的移動而移動。模芯A前進時毛坯向壓模機方向運動,以實現進料。送完料后,電機反轉,模芯A向后移動到原位,以裝入下一件毛坯進行加工。出料裝置包括模芯B,模芯B與模壓裝置內模的中心軸在同一直線上。成品管件出模后套入模芯B,借助滾輪移動更方便定位和操作。該進出料裝置的設計實現了波紋管制造的自動操作,節省了人力。該外模的工作臂與其周圍的油缸連通,采用液壓裝置模壓成型,壓力均勻,噪音小,對模具破壞力小,模具使用壽命長,且工件成型后穩定性好,不回彈。進料裝置和出料裝置還包括輔助系統,輔助系統位于模芯A、B正下方,由支架組構成,支架組的各支架中軸線對齊、均勻間隔排布在機架B上,支架由上邊缺口的等腰六邊形支承架和一對滾輪組成,滾輪分別安裝在支承架兩端部折耳處,呈倒八字形。模芯橫截面的縱向中心軸與支架中軸線對齊,模芯A、B與支架滾輪間留有空隙。成品管件與成排支架組上的滾輪相觸,借由滾輪向機架另一側滾動,從而平穩地實現送料、出料。該波紋管制造機的波紋管生產工藝步驟如下毛坯套在模芯A上,其端部貼靠在模芯A伸出的推桿上;電機轉動時聯軸器帶動螺桿旋轉,推動模芯A向壓模機前進,實現進料。毛坯被送入波紋管模壓裝置一端,其套在內模上,外膜工作臂向毛坯表面運動,從而擠壓毛坯內外表面,使內外表面被模壓為波浪形,制成波紋管。制備好的成型波紋管從模壓裝置另一端出來,套入模芯B,向遠離模壓裝置的另一側移動。加工好一件波紋管工件后,電機反轉模芯A向后移動復位,再裝入下一件毛坯進行新的工件加工。上述步驟中的外模的工作臂與其周圍的油缸連通,該模壓步驟中的外模工作臂運動是通過油缸里的油進入工作臂內部產生的液壓作用推動的,延長了模具的壽命的同時所制工件穩定性好。上述步驟中的進料裝置和出料裝置還包括輔助系統,輔助系統位于模芯A、B正下方,由支架組構成,支架組的各支架中軸線對齊、均勻間隔排布在機架B上,支架由上邊缺口的等腰六邊形支承架和一對滾輪組成,滾輪分別安裝在支承架兩端部折耳處,呈倒八字形;模芯橫截面的縱向中心軸與支架中軸線對齊,模芯A、B與支架滾輪間留有空隙。該進料步驟中的毛坯和與出料步驟中的成型波紋管均由位于下端的支架承托并借助支架上的滾輪移動,從而實現了生產的自動化,節省了人工。
說明書附圖
圖I是本發明的波紋管制造機的主視 圖2是本發明的波紋管制造機所生產的波紋管側視 圖3是本發明的模壓裝置的主視 圖4是本發明的進料裝置的剖視 圖5是本發明的出料裝置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現提供實施例以詳細說明本發明的一種波紋管制造機及其波紋管生產工藝,具體如下
如
圖1、3、4、5所示,該波紋管制造機包括依次設置的進料裝置I、模壓裝置2和出料裝置3。模壓裝置安裝在機架A 21上,模壓裝置由外模22和內模23組成,外模由工作臂221組成,內模位于外模中心,工作臂垂直于內模并圍繞其中心呈放射狀排列,工作臂與內模間有空隙,工作臂靠近內模端部呈叉狀,內模外緣為波浪形。外模的工作臂與其周圍的油缸4連通。進料裝置包括模芯A 12和推動系統13,模芯A與模壓裝置內模的中心軸在同一直線上,推動系統由依次連接的電機131、聯軸器132和螺桿133構成,螺桿后段穿過模芯A設置,一推桿134套設在模芯前端位置處的螺桿上,推桿兩端伸出模芯外。出料裝置包括模芯B 31,模芯B與模壓裝置內模的中心軸在同一直線上。進料裝置和出料裝置還包括輔助系統,輔助系統位于模芯A、B正下方,由支架組構成,支架組的各支架5中軸線對齊、均勻間隔排布在機架B 6上,支架由上邊缺口的等腰六邊形支承架51和一對滾輪52組成,滾輪分別安裝在支承架兩端部折耳53處,呈倒八字形。模芯橫截面的縱向中心軸與支架中軸線對齊,模芯A、B與支架滾輪間留有空隙。本發明的波紋管制造機生產波紋管的工藝步驟如下
毛坯11套在模芯A上,其端部貼靠在模芯A伸出的推桿上,并由位于下端的支架承托。電機轉動時聯軸器帶動螺桿旋轉,推動模芯A向壓模機前進,毛坯借助支架上的滾輪隨著模芯A前進,實現進料。毛坯被送入波紋管模壓裝置一端,其套在內模上,油缸里的油進入其連通的外模工作臂內通過液壓作用、推動工作臂向毛坯表面運動,從而擠壓毛坯內外表面,使內外表面被模壓為波浪形(如圖2所示)。制備好的成型波紋管32從模壓裝置另一端出來,套入模芯B,并借助出料裝置的滾輪向遠離模壓裝置的另一側移動。加工好一件波紋管工件后,電機反轉模芯A向后移動復位,再裝入下一件 毛坯進行新的工件加工。
權利要求
1.一種波紋管制造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依次設置的進料裝置(I)、模壓裝置(2)和出料裝置(3);模壓裝置安裝在機架A (21)上,模壓裝置由外模(22)和內模(23)組成,外模由工作臂(221)組成,內模位于外模中心,工作臂垂直于內模并圍繞其中心呈放射狀排列,工作臂與內模間有空隙,工作臂靠近內模端部呈叉狀,內模外緣為波浪形;進料裝置包括模芯A (12 )和推動系統(13 ),模芯A與模壓裝置內模的中心軸在同一直線上,推動系統由依次連接的電機(131)、聯軸器(132)和螺桿(133)構成,螺桿后段穿過模芯A設置,一推桿(134)套設在模芯前端位置處的螺桿上,推桿兩端伸出模芯外;出料裝置包括模芯B (31),模芯B與模壓裝置內模的中心軸在同一直線上。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波紋管制造機,其特征在于該外模的工作臂與其周圍的油缸(4)連通。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波紋管制造機,其特征在于進料裝置和出料裝置還包括輔助系統,輔助系統位于模芯A、B正下方,由支架組構成,支架組的各支架(5)中軸線對齊、均勻間隔排布在機架B (6)上,支架由上邊缺口的等腰六邊形支承架(51)和一對滾輪(52)組成,滾輪分別安裝在支承架兩端部折耳(53)處,呈倒八字形;模芯橫截面的縱向中心軸與支架中軸線對齊,模芯A、B與支架滾輪間留有空隙。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波紋管制造機的波紋管生產工藝,其特征在于其步驟如下, (1)進料毛坯(11)套在模芯A上,其端部貼靠在模芯A伸出的推桿上;電機轉動時聯軸器帶動螺桿旋轉,推動模芯A向壓模機前進,實現進料; (2)模壓毛坯被送入波紋管模壓裝置一端,其套在內模上,外膜工作臂向毛坯表面運動,從而擠壓毛坯內外表面,使內外表面被模壓為波浪形,制成波紋管; (3)出料制備好的成型波紋管(32)從模壓裝置另一端出來,套入模芯B,向遠離模壓裝置的另一側移動; (4)復位加工好一件波紋管工件后,電機反轉模芯A向后移動復位,再裝入下一件毛坯進行新的工件加工。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波紋管制造機的波紋管生產工藝,其特征在于外模的工作臂與其周圍的油缸連通;模壓步驟中的外模工作臂運動是通過油缸里的油進入工作臂內部產生的液壓作用推動的。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波紋管制造機的波紋管生產工藝,其特征在于進料裝置和出料裝置還包括輔助系統,輔助系統位于模芯A、B正下方,由支架組構成,支架組的各支架中軸線對齊、均勻間隔排布在機架B上,支架由上邊缺口的等腰六邊形支承架和一對滾輪組成,滾輪分別安裝在支承架兩端部折耳處,呈倒八字形;模芯橫截面的縱向中心軸與支架中軸線對齊,模芯A、B與支架滾輪間留有空隙;進料步驟中的毛坯和與出料步驟中的成型波紋管均由位于下端的支架承托并借助支架上的滾輪移動。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波紋管制造機及其波紋管生產工藝,該波紋管制造機包括依次設置的進料裝置、模壓裝置和出料裝置。模壓裝置安裝在機架A上,模壓裝置由外模和內模組成,外模由工作臂組成,內模位于外模中心,工作臂垂直于內模并圍繞其中心呈放射狀排列,工作臂與內模間有空隙,工作臂靠近內模端部呈叉狀,內模外緣為波浪形。進料裝置包括模芯A和推動系統,模芯A與模壓裝置內模的中心軸在同一直線上,推動系統由依次連接的電機、聯軸器和螺桿構成,螺桿后段穿過模芯A設置,一推桿套設在模芯前端位置處的螺桿上,推桿兩端伸出模芯外。出料裝置包括模芯B,模芯B與模壓裝置內模的中心軸在同一直線上。該波紋管制造機生產出的波紋管解決了傳統導布管強度不佳、生產費料及費人工的缺點,具有強度好、省材料、自動進出料的優點。
文檔編號B21D45/00GK102756025SQ20121026943
公開日2012年10月31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31日 優先權日2012年7月31日
發明者陳聯社 申請人:福建省晉江市佶龍機械工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