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卷尺自動卷簧設備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卷尺自動卷簧設備,具體涉及ー種能夠在高速運行中精確的控制卷簧的造型、長度和力度,能夠自動退火卷簧需要退火部分的卷尺自動卷簧設備。
背景技術:
目前市場上的卷尺自動卷簧設備存在卷簧內徑造型大小不一,影響卷簧質量。遇到因為簧帶的質量原因造成的機械故障無法快速排除,造成生產效率低下,工人勞動強度大。設備沒有退火設備,或者退火面積不均勻而且退火強度無法自由調節,進而影響整個卷簧的質量,放卷機構大多數采用自由拖拽放料,造成卷簧電機負載大,機器磨損嚴重,產品報廢率高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而提供一種成品造型統一,卷簧卷尺力度一致的卷尺自動卷簧設備。本發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包括控制器、機架、以及依次設置在機架上的放卷機構、送料機構、沖切機構、卷簧機構,所述的防卷機構上纏繞有簧帶,所述的放卷機構與送料機構之間的機架上還設置有作為退火機構的電磁加熱感應線圈,所述的放卷機與電磁加熱感應線圈之間、電磁加熱感應線圈與送料機構之間、送料機構與沖切機構之間、沖切機構與卷簧機構之間均設置有用以卷簧卷尺水平通過的水平凹槽。所述的放卷機構包括料盤、簧帶調節機構,所述的簧帶纏繞在料盤上,所述的料盤通過同步帶與伺服電機三連接,簧帶調節機構包括帶輪一、帶輪ニ、帶輪三、搖臂,其中所述的帶輪一、帶輪三均與水平凹槽設置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的帶輪二位于帶輪一、帶輪三下部,所述的帶輪ニ與搖臂的一端同軸連接,搖臂另一端固定設置在機架上,且與角度傳感器同軸連接,所述的角度傳感器與控制器連接,所述的角度傳感器的上方和下方分別設置有上限位傳感器、下限位傳感器,所述的上限位傳感器、下限位傳感器均與控制器控制連接。所述的簧帶穿過電磁加熱感應線圈。所述的送料機構包括送料氣缸、上輪一、下輪一,所述的送料氣缸與上輪一連接,所述的下輪一與伺服電機ー連接,所述的上輪一、下輪一分別位于水平凹槽所在水平面的上部和下部。所述的下輪ー的上切面與水平凹槽所在的平面重合。所述的卷簧機構包括下壓油缸、上輪ニ、下輪ニ、下輪三、卷簧壓刀、行程壓刀氣缸、造型氣缸、造型塊ニ、造型塊一、光電傳感器、支撐板,其特征在干所述的上輪ニ的下切面與水平凹槽所在的平面重合,所述的下輪ニ、下輪三的上切面與水平凹槽所在的平面重合,所述的上輪ニ與下輪ニ的中心軸在同一豎直線上,所述的上輪ニ與下壓油缸連接,所述的卷簧壓刀設置在下輪ニ和下輪三之間,且與行程壓刀氣缸連接,所述的支撐板水平設置在上輪ニ和下輪ニ外側,所述的造型氣缸水平設置在支撐板一端,且與造型塊ニ連接,支撐板的另一端固定設置有造型塊一。所述的造型塊ー下部的支撐板上設置有穩定塊。所述的支撐板下部還設置有出料槽。所述的上輪ニ、下輪ニ與伺服電機ニ連接。所述的電磁加熱感應線圈、沖切機構均與控制器控制連接。本發明具有如下的優點
由于采用了自動控制技術,成品造型統一,卷簧カ度一致。送料機構與卷簧機構中的上輪與氣缸均可以快速拆卸進行排障。退火機構采用電磁感應方式加熱,對產品無接觸,加熱速度快,加熱面積均勻,加熱功率和時間均由控制器所設定的參數控制。主動放卷系統也大大提高了設備的整體運行速度,而且減少了產品的報廢率,減低了成本。該設備可以高速運行中對卷簧的簧頭與簧尾巴進行精確定長,同時可以設定對卷簧的簧頭與簧尾進行共同退火或者對其中的簧頭與簧尾進行任一退火。控制界面簡單易學,無需復雜培訓即可上崗。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發明的卷簧機構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卷簧機構中卷簧壓刀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如圖1、2、3所示,一種卷尺自動卷簧設備,包括控制器8、機架1、以及依次設置在機架I上的放卷機構2、送料機構5、沖切機構6、卷簧機構7,所述的防卷機構2上纏繞有簧帶10,所述的放卷機構2與送料機構5之間的機架I上還設置有作為退火機構的電磁加熱感應線圈4,所述的放卷機2與電磁加熱感應線圈4之間、電磁加熱感應線圈4與送料 機構5之間、送料機構5與沖切機構6之間、沖切機構6與卷簧機構7之間均設置有用以卷簧卷尺水平通過的水平凹槽3,凹槽3起到一定的定位作用。所述的放卷機構2包括料盤2-1、簧帶調節機構,所述的簧帶10纏繞在料盤2-1上,所述的料盤2-1通過同步帶2-3與伺服電機三2-2連接,簧帶調節機構包括帶輪ー 2-4、帶輪ニ 2-5、帶輪三2-10、搖臂2-6,其中所述的帶輪ー 2-4、帶輪三2_10均與水平凹槽3設置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的帶輪ニ 2-5位于帶輪一 2-4、帶輪三2-10下部,所述的帶輪ニ2-5與搖臂2-6的一端同軸連接,搖臂2-6另一端固定設置在機架I上,且與角度傳感器2-8同軸連接,所述的角度傳感器2-8與控制器8連接,所述的角度傳感器2-8的上方和下方分別設置有上限位傳感器2-9、下限位傳感器2-7,所述的上限位傳感器2-9、下限位傳感器2-7均與控制器8控制連接。所述的電磁加熱感應線圈4、沖切機構6均與控制器8控制連接。所述的簧帶10穿過電磁加熱感應線圈4,其中退火強度由控制器中設定的參數所決定。所述的送料機構5包括手動控制送料氣缸5-1、上輪ー 5-4、下輪ー 5-2,所述的手動控制送料氣缸5-1與上輪ー 5-4連接,所述的下輪ー 5-2與伺服電機ー 5-3連接,所述的上輪ー 5-4、下輪ー 5-2分別位于水平凹槽3所在水平面的上部和下部。所述的下輪ー 5-2的上切面與水平凹槽3所在的平面重合。
所述的卷簧機構7包括下壓油缸7-13、上輪ニ 7-12、下輪ニ 7_7、下輪三7_8、卷簧壓刀7-9、行程壓刀氣缸7-8、造型氣缸7-3、造型塊ニ 7-2、造型塊ー 7_1、光電傳感器7_14、支撐板7-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輪ニ 7-12的下切面與水平凹槽3所在的平面重合,所述的下輪ニ 7-7、下輪三7-8的上切面與水平凹槽3所在的平面重合,所述的上輪ニ 7-12與下輪ニ 7-7的中心軸在同一豎直線上,所述的上輪ニ 7-12與下壓油缸7-13連接,所述的卷簧壓刀7-9設置在下輪ニ 7-7和下輪三7-8之間,且與行程壓刀氣缸7-8連接,所述的支撐板7-4水平設置在上輪ニ 7-12和下輪ニ 7-7外側,所述的造型氣缸7-3水平設置在支撐板
7-4 —端,且與造型塊ニ 7-2連接,支撐板7-4的另一端固定設置有造型塊ー 7-1。所述的造型塊ー 7-1下部的支撐板7-4上設置有穩定塊7-5。所述的支撐板7-4下部還設置有出料槽7-6。
所述的上輪ニ 7-12、下輪ニ 7-7與伺服電機ニ 7_11連接。工作原理
卷簧伺服電機ニ 7-11與送料伺服電機ー 5-3,放卷伺服電機三2-2均由控制器8控制,下限位傳感器2-7和上限位傳感器2-9的輸出端與控制器8輸入端連接,角度傳感器2-8的輸出端與控制器8輸入端連接。光電傳感器7-14的輸出端與控制器8輸入端連接。沖切機構6的輸入端與控制器8連接。控制器8可分為手動模式,單次模式,自動模式和自動報警裝置。手動模式可調試各個運行部分的單動或伺服電機的前進后退,單次模式則為只運行ー個產品的生產,方便操作員調試設備。自動模式則為設備調試完畢后批量生產。操作員只需更換料盤2-1。放卷機構2,包括料盤2-1,放卷伺服電機三2-2,連接料盤2_1和放卷伺服電機的同步帶2-3,固定在機架I上讓簧帶10通過的過帶輪,搖臂2-6 —端固定在機架上,并與角度傳感器2-8同軸相連接,另一端則與懸空的過帶輪ニ 2-5固定,簧帶10的張カ大小可以調節搖臂2-6以角度傳感器2-8為圓心做上下運動。下限位傳感器2-7和上限位傳感器2-9為搖臂2-6的運動范圍。放卷機構2由可放置一卷簧帶的料盤構成。簧帶10由人工引導依次通過過三個帶輪,穿過凹槽3以及電磁加熱感應圈,進入送料機構5到達沖切機構6模具位置。此時控制器8手動控制送料氣缸5-1帶動能下壓的上輪ー 5-4保持下壓,控制器8人工選擇為單次模式,啟動后沖切機構6沖切卷簧頭部形狀,沖切完畢后送料機構5開始送料,直至送至卷簧機構7中的上輪ニ 7-12與被卷簧伺服電機ニ 7-11驅動的下輪ニ 7-7之間,此時卷簧機構7中的卷簧伺服電機7-11與送料機構5中的送料伺服電機ー 5-3為同步運行。送料伺服電機ー 5-3送料完畢后送料氣缸5-1帶動能下壓的上輪ー 5-4上抬,卷簧機構7中的卷簧伺服電機ニ 7-11開始單獨運行控制器8中所設定的簧帶頭部長度經運算后的長度,同時造型氣缸7-3連接的卷簧造型塊ニ 7-2進入工作狀態開始卷簧內徑造型,由控制器8所設定的參數經運算后控制造型氣缸7-3所連接卷簧造型塊ニ 7-2工作結束縮回。卷簧伺服電機ニ 7-11運行完畢后后,卷簧機構7中的與卷簧壓刀7-9連接的可調行程壓刀氣缸7-8開始工作保持卷簧壓刀7-9下壓,同時卷簧機構7中的卷簧伺服電機ニ 7-11開始運行經控制器8運算后的長度,簧帶在卷簧壓刀7-9和卷簧伺服電機ニ 7-11施加的力下在簧帶開始卷起,卷起的力度大小可由與卷簧壓刀7-9連接的可調行程壓刀氣缸7-8調節,此時光電傳感器7-14工作,一直檢測卷簧成型是否成功,直到卷簧伺服電機ニ 7-11運行完畢后,途中如果造型失敗或卷簧不成功,由控制器8發出停機報警信息。如果卷簧成功卷簧伺服電機ニ 7-11運行完畢后,由控制器8控制作為退火機構的電磁加熱感應線圈4開始運行,加熱功率和時間均由控制器8所設定的參數控制。作為退火機構的電磁加熱感應線圈4完成后,卷簧伺服電機ニ 7-11再次運行控制器8運算后的長度將退火部位運行至沖切機構6部位。運行完畢后,沖切機構6沖切,卷簧伺服電機ニ 7-11再次運行控制器8運算后的長度,當運行完畢后,控制器8控制卷簧壓刀7-9連接的可調行程壓刀氣缸7-8上抬,卷簧過程結束,簧帶尾巴不再受到卷簧壓刀7-9下壓所給的力,此時卷簧伺服電機ニ 7-11同步運行簧帶尾巴長度,卷簧掉落在出料槽7-6滾出。至此ー個卷 簧生產出來,在自動模式下系統進入下一個產品生產。
權利要求
1.一種卷尺自動卷簧設備,包括控制器(8)、機架(I)、以及依次設置在機架(I)上的放卷機構(2 )、送料機構(5 )、沖切機構(6 )、卷簧機構(7 ),所述的防卷機構(2 )上纏繞有簧帶(10),所述的放卷機構(2)與送料機構(5)之間的機架(I)上還設置有作為退火機構的電磁加熱感應線圈(4),所述的放卷機(2)與電磁加熱感應線圈(4)之間、電磁加熱感應線圈(4)與送料機構(5 )之間、送料機構(5 )與沖切機構(6 )之間、沖切機構(6 )與卷簧機構(7 )之間均設置有用以卷簧卷尺水平通過的水平凹槽(3 )。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卷尺自動卷簧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放卷機構(2)包括料盤(2-1)、簧帶調節機構,所述的簧帶(10)纏繞在料盤(2-1)上,所述的料盤(2-1)通過同步帶(2-3 )與伺服電機三(2-2 )連接,簧帶調節機構包括帶輪一(2-4 )、帶輪二( 2-5 )、帶輪三(2-10)、搖臂(2-6),其中所述的帶輪一(2-4)、帶輪三(2-10)均與水平凹槽(3)設置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的帶輪二(2-5)位于帶輪一(2-4)、帶輪三(2-10)下部,所述的帶輪二(2-5)與搖臂(2-6)的一端同軸連接,搖臂(2-6)另一端固定設置在機架(I)上,且與角度傳感器(2-8)同軸連接,所述的角度傳感器(2-8)與控制器(8)連接,所述的角度傳感器(2-8)的上方和下方分別設置有上限位傳感器(2-9)、下限位傳感器(2-7),所述的上限位傳感器(2-9 )、下限位傳感器(2-7 )均與控制器(8 )控制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卷尺自動卷簧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簧帶(10)穿過電磁加熱感應線圈(4)。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卷尺自動卷簧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送料機構(5)包括送料氣缸(5-1)、上輪一(5-4)、下輪一(5-2),所述的送料氣缸(5-1)與上輪一(5-4)連接,所述的下輪一(5-2 )與伺服電機一(5-3 )連接,所述的上輪一(5-4)、下輪一(5-2 )分別位于水平凹槽(3)所在水平面的上部和下部。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卷尺自動卷簧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輪一(5-2)的上切面與水平凹槽(3)所在的平面重合。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卷尺自動卷簧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卷簧機構(7)包括下壓油缸(7-13)、上輪二(7-12)、下輪二(7-7)、下輪三(7-8)、卷簧壓刀(7-9)、行程壓刀氣缸(7-8)、造型氣缸(7-3)、造型塊二(7-2)、造型塊一(7-1)、光電傳感器(7-14)、支撐板(7-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輪二(7-12)的下切面與水平凹槽(3)所在的平面重合,所述的下輪二(7-7)、下輪三(7-8)的上切面與水平凹槽(3)所在的平面重合,所述的上輪二(7-12)與下輪二(7-7)的中心軸在同一豎直線上,所述的上輪二(7-12)與下壓油缸(7-13)連接,所述的卷簧壓刀(7-9 )設置在下輪二( 7-7 )和下輪三(7-8 )之間,且與行程壓刀氣缸(7-8)連接,所述的支撐板(7-4)水平設置在上輪二(7-12)和下輪二(7-7)外側,所述的造型氣缸(7-3 )水平設置在支撐板(7-4 ) 一端,且與造型塊二( 7-2 )連接,支撐板(7-4 )的另一端固定設置有造型塊一(7-1)。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卷尺自動卷簧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造型塊一(7-1)下部的支撐板(7-4)上設置有穩定塊(7-5)。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卷尺自動卷簧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撐板(7-4)下部還設置有出料槽(7-6)。
9.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卷尺自動卷簧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輪二(7-12)、下輪二(7-7)與伺服電機二(7-11)連接。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卷尺自動卷簧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電磁加熱感應線圈(4)、沖切機構(6)均與控制器(8)控制連接。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卷尺自動卷簧設備,具體涉及一種能夠在高速運行中精確的控制卷簧的造型、長度和力度,能夠自動退火卷簧需要退火部分的卷尺卷簧設備,包括控制器、機架、以及依次設置在機架上的放卷機構、送料機構、沖切機構、卷簧機構,所述的防卷機構上纏繞有簧帶,所述的放卷機構與送料機構之間的機架上還設置有作為退火機構的電磁加熱感應線圈,所述的放卷機與電磁加熱感應線圈之間、電磁加熱感應線圈與送料機構之間、送料機構與沖切機構之間、沖切機構與卷簧機構之間均設置有用以卷簧卷尺水平通過的水平凹槽,該設備可以高速運行中對卷簧的簧頭與簧尾巴進行精確定長,同時可以設定對卷簧的簧頭與簧尾進行共同退火或者對其中的簧頭與簧尾進行任一退火。
文檔編號B21D37/16GK103008448SQ20121050656
公開日2013年4月3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3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3日
發明者張亞東 申請人:河南亞東量具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