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軸承自動裝配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機械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機械零件安裝的機械設備。
背景技術:
軸承是當代機械設備中一種舉足輕重的零部件,軸承安裝的好壞與否,將影響到軸承的精度、壽命和性能,進而影響使用該軸承的機械的精度、壽命和性能。機械工業上的 軸承安裝,通常由人工使用錘子敲擊或者人工使用壓力機壓入安裝。用錘子敲擊的方式安裝軸承的質量好壞的偶然性較大,安裝質量不統一,而且由于著力點受力不均勻,軸承被安裝進去時并不是平穩進去而是歪歪斜斜進去的,導致對軸承的損害程度較高,特別是對軸承內圈造成的損害較大,對使用該軸承的機械的使用壽命及可靠程度帶來不利影響。人工使用壓機安裝軸承的方式雖可以保證受力均勻,但缺少檢測功能,容易壓壞軸承。而且這兩 種軸承安裝方式的自動化程度較低。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軸承自動安裝的機械設備,代替使用錘子敲擊或使用壓力機壓入的方式安裝軸承。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軸承自動裝配機,包括主要由固定在四根架柱上的下臺面和由四根連接柱固定連接在下臺面上的上臺面構成的機架,還包括工件定位機構、儲料裝置、送料機構、壓裝機構和控制系統;所述工件定位機構設置在下臺面上,所述儲料裝置和壓裝機構并排設置在上臺面上,所述送料機構設置在上臺面下面,送料機構的送料口分別與儲料裝置的出料口和壓裝機構的接料口對應,壓裝機構的接料口與工件定位機構中的工件相對應。本實用新型的改進在于所述工件定位機構包括固定在下臺面中間的下模具以及和下模具對應的用于壓住工件的上模具,所述上模具固定在一由氣缸I驅動的上下移動的框架的定位板中間的孔中,所述框架包括穿接在下臺面中的帶有限位筒的四根導柱,所述定位板固定連接在四根導柱上端,四根導柱下端固定連接有支架,限位筒固定在下臺面中,支架與受控制系統控制的氣缸I的氣缸桿連接,氣缸I氣缸套固定連接在機架的四根架柱的中間位置,在下模具的兩側的下臺面的上面設置有互相對應的光電開關與光電反光板。本實用新型的改進在于所述儲料裝置主要包括存儲軸承的一排料筒,所述料筒通過固定板連接到固定在上臺面上面的由電機驅動的設置有感應傳感器的直線單元上,上臺面上對應料筒的位置設置供料筒沿直線單元軸向移動的長條孔,料筒穿過長條孔伸到上
臺面下方,每個料筒的出料口在直線單元的帶動下--與送料機構的送料口對應,料筒的
每個出料口的側面均設置有開關。本實用新型的改進在于所述壓裝機構固定設置在上臺面上,壓裝機構主要包括由壓裝氣缸帶動的壓頭,壓裝氣缸固定安裝在上臺面上,壓裝氣缸兩側設置有穿過上臺面的導桿,導桿的下端固定連接安裝板,所述壓頭通過連接件安裝在安裝板下面,所述壓裝氣缸的氣缸桿和安裝板之間設置有與壓頭對應的壓力傳感器,所述安裝板安裝有位移傳感器,所述連接件上安裝有槽光電檢測器,所述壓頭內設有磁鐵。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送料機構主要由滑臺以及與滑臺滑動配合的前端設有放置軸承的送料口的滑板組成,滑臺和滑板之間設置有氣缸,所述滑臺通過安裝板固定在上臺面的下面,在送料機構下面對應送料口的位置設置有氣缸II,送料機構的送料口分別與儲料裝置的料筒的出料口以及壓裝機構的接料口壓頭對應。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取得的技術進步是本實用新型實現了軸承的自動化安裝,保證了軸承安裝的精度和質量,提高了軸承安裝的自動化程度。機架,是整個設備的框架,用于支撐整個設備的安裝,儲料裝置的提供軸承的料筒以及與電機連接的設置有傳感器的直線單元,可以實現成批的提供軸承。壓裝機構的壓頭用于向工件安裝軸承,壓力傳感器可檢測軸承與工件裝配時的壓力,通過檢測壓力來檢測工件與軸承的裝配公差是否符合要求,不符合要求的,系統自動報警,將不良品剔除,位移傳感器可檢測壓頭位移距離,使軸承壓入程度滿足要求,槽光電檢測器可檢測壓頭上有軸承是否到位。所述工件定位機構,送料機構滑板的送料口盛放軸承,在滑臺的作用下,送料口分別與儲料裝置的出料口、壓裝機構的壓頭對應,完成軸承的輸送。工件定位機構用于放置需要安裝軸承的工件,使工件與壓頭對應,準確的完成軸承自動安裝作業。
圖I為軸承自動裝配機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軸承自動裝配機工件定位機構示意圖;圖3為軸承自動裝配機儲料裝置示意圖;圖4為軸承自動裝配機送料機構示意圖;圖5為軸承自動裝配機壓裝機構示意圖;其中,I、機架,2、工件定位機構,3、儲料裝置,4、送料機構,5、壓裝機構,101、上臺面,102、連接柱,103、下臺面,104、架柱,201、上模具,202、定位板,203、光電開關,204、工件,205、下模具,206、導柱,207、支架,208、氣缸I,209、光電反光板,301、料筒I,302、料筒
II,303、料筒III,304、電機,305、開關,306、直線單元,307、固定板,308、感應傳感器,401、安裝板,402、滑板,403、氣缸II,404、滑臺,501、壓頭,502、壓裝氣缸,503、壓力傳感器,504、位移傳感器,505、導桿,506、導桿安裝板,507、連接件,508,槽光電檢測器。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說明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說明如圖I所示,軸承自動裝配機,包括機架I、工件定位機構2、儲料裝置3、送料機構
4、壓裝機構5和控制系統。機架I主要由上臺面101和下臺面103組成,上臺面101通過四根連接柱102固定在下臺面103上,下臺面103固定在四根架柱104上,工件定位機構2設置在下臺面103上,儲料裝置3和壓裝機構5并排設置在上臺面101上,送料機構4設置在上臺面101下面,送料機構4的送料口分別與儲料裝置3的出料口和壓裝機構5的接料口對應,壓裝機構5的接料口與工件定位機構2的工件相對應。[0021]如圖2所示,工件定位機構2包括固定在下臺面103中間的下模具205以及和下模具205對應的用于壓住工件的上模具201,上模具201固定在定位板202中間的孔中,定位板202固定在一由氣缸I 208驅動的上下移動的框架上,框架包括帶有限位筒的四根導柱206,限位筒固定在下臺面103中,四根導柱206穿接在下臺面103中,定位板202固定連接在四根導柱206上端,四根導柱206下端固定連接有支架207,支架207與受控制系統控制的氣缸I 208的氣缸桿連接,氣缸I 208氣缸套固定連接在機架I的四根架柱104的中間位置,在下模具205的兩側的下臺面103的上面設置有互相對應的光電開關203與光電反光板209。如圖3所示,儲料裝置3主要包括存儲軸承的一排料筒,料筒有三個,分別為料筒I 301、料筒II 302、料筒III 303,料筒I 301、料筒II 302、料筒III 303豎直并排固定在固定板307上,固定板307與固定在上臺面101上面的直線單元306連接,直線單元306由電機304驅動,并且直線單元306內設置有感應傳感器308,直線單元306為絲杠機構,可以帶動固定板307滑動,上臺面101上對應料筒的位置設置供料筒沿直線單元306軸向移動的長條孔,料筒I 301、料筒II 302、料筒III 303穿過長條孔伸到上臺面101的下方,每個料筒的 出料口在直線單元306的帶動下——與送料機構4的送料口對應,料筒的每個出料口的側面均設置有一個開關305。如圖5所示,壓裝機構5固定設置在上臺面101上,壓裝機構5主要包括壓頭501,壓頭501內設有磁鐵,壓頭501是由壓裝氣缸502帶動的,壓裝氣缸502固定安裝在上臺面101上,壓裝氣缸502兩側設置有穿過上臺面101的導桿505,導桿505的下端固定連接安裝板506,壓頭501通過連接件507安裝在安裝板506下面,在壓裝氣缸502的氣缸桿和安裝板506之間設置有壓力傳感器503,壓力傳感器503與壓頭501對應,安裝板506還安裝有位移傳感器504,連接件507上安裝有槽光電檢測器508。如圖4所示,送料機構4主要由滑臺404以及與滑臺404滑動配合的前端設有放置軸承的送料口的滑板402組成,滑臺404和滑板402之間設置有氣缸,滑臺404通過安裝板401固定在上臺面101的下面,在送料機構4下面對應送料口的位置設置有氣缸II 403,氣缸II 403的氣缸桿正對應送料口,送料機構4的送料口分別與儲料裝置3的料筒的出料口以及壓裝機構5的接料口壓頭501對應。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開始時,氣缸I 208伸出使上模具201和下模具205之間有一定間距,將需要安裝軸承的工件204放到下模具205上后,安裝在下臺面103上的一組互相配合的光電開關203和光電反光板209發出信號,控制系統控制氣缸I 208縮回,帶動上模具201下降,將工件204壓平,實現工件定位功能。儲料裝置3開始工作,料筒I 301給料,當料筒I 301中的軸承給料完成后,安裝在料筒下端的開關305發出信號,控制系統控制電機304轉動,電機304驅動直線單元306帶動料筒及固定板307前進,當到達中間的感應傳感器308處時停止前進,料筒II 302給料,當料筒II 302給料完成后,重復上述動作,料筒III 303繼續給料,當三個料筒中的軸承都給料完成后,系統報警,人工成批上料,重復上述動作,實現自動給料功能。料筒的出料口與滑板402的送料口對應,當有軸承落入滑板402前端的送料口后,滑板402滑出,到達壓頭501正下方后,氣缸II 403將軸承頂出后,壓頭501內的磁鐵將軸承吸住,安裝在壓頭連接件507內的槽光電檢測器508檢測到壓頭上有軸承后,滑板402滑回到初始位置,壓裝氣缸502伸出,將軸承壓入工件204中,氣缸502和壓頭501中間安裝有檢測壓力的壓力傳感器503,壓力傳感器503可檢測軸承與工件裝配時的壓力,通過檢測壓力來檢測工件與軸承的裝配公差是否符合要求,不符合要求的,系統自動報警,將不良品剔除。在安裝用于導向作用的導桿505的導桿安裝板506上安裝有一個位 移傳感器504,位移傳感器504可檢測壓頭位移距離,使軸承壓入程度滿足要求。當軸承壓入工件后,壓裝氣缸502縮回到初始位置,壓裝機構5重復上述動作,實現自動壓裝功能。此軸承自動裝配機即可與其他裝置配合組成生產線使用,也可單機使用。
權利要求1.軸承自動裝配機,包括主要由固定在四根架柱(104)上的下臺面(103)和由四根連接柱(102)固定連接在下臺面(103)上的上臺面(101)構成的機架(I ),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工件定位機構(2 )、儲料裝置(3 )、送料機構(4)、壓裝機構(5 )和控制系統;所述工件定位機構(2)設置在下臺面(103)上,所述儲料裝置(3)和壓裝機構(5)并排設置在上臺面(101)上,所述送料機構(4)設置在上臺面(101)下面,送料機構(4)的送料口分別與儲料裝置(3)的出料口和壓裝機構(5 )的接料口對應,壓裝機構(5 )的接料口與工件定位機構(2 )中的工件相對應。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軸承自動裝配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件定位機構(2)包括固定在下臺面(103)中間的下模具(205)以及和下模具(205)對應的用于壓住工件的上模具(201),所述上模具(201)固定在一由氣缸I (208)驅動的上下移動的框架的定位板(202)中間的孔中,所述框架包括穿接在下臺面(103)中的帶有限位筒的四根導柱(206),所述定位板(202)固定連接在四根導柱(206)上端,四根導柱(206)下端固定連接有支架(207),限位筒固定在下臺面(103)中,支架(207)與受控制系統控制的氣缸I (208)的氣缸桿連接,氣缸I (208)氣缸套固定連接在機架(I)的四根架柱(104)的中間位置,在下模具(205)的兩側的下臺面(103)的上面設置有互相對應的光電開關(203)與光電反光板(209)。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軸承自動裝配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儲料裝置(3)主要包括存儲軸承的一排料筒,所述料筒通過固定板(307)連接到固定在上臺面(101)上面的由電機(304)驅動的設置有感應傳感器(308)的直線單元(306)上,上臺面(101)上對應料筒的位置設置供料筒沿直線單元軸向移動的長條孔,料筒穿過長條孔伸到上臺面(101)下方,每個料筒的出料口在直線單元的帶動下——與送料機構(4)的送料口對應,料筒的每個出料口的側面均設置有開關(305)。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軸承自動裝配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壓裝機構(5)固定設置在上臺面(101)上,壓裝機構(5)主要包括由壓裝氣缸(502)帶動的壓頭(501),壓裝氣缸(502)固定安裝在上臺面(101)上,壓裝氣缸(502)兩側設置有穿過上臺面(101)的導桿(505 ),導桿(505 )的下端固定連接安裝板(506 ),所述壓頭(501)通過連接件(507 )安裝在安裝板(506)下面,所述壓裝氣缸(502)的氣缸桿和安裝板(506)之間設置有與壓頭(501)對應的壓力傳感器(503 ),所述安裝板(506 )安裝有位移傳感器(504 ),所述連接件(507 )上安裝有槽光電檢測器(508 ),所述壓頭(501)內設有磁鐵。
5.根據權利要求I 4任一項所述的軸承自動裝配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機構(4)主要由滑臺(404)以及與滑臺(404)滑動配合的前端設有放置軸承的送料口的滑板(402)組成,滑臺(404)和滑板(402)之間設置有氣缸,所述滑臺(404)通過安裝板(401)固定在上臺面(101)的下面,在送料機構(4)下面對應送料口的位置設置有氣缸II (403),送料機構(4)的送料口分別與儲料裝置(3 )的料筒的出料口以及壓裝機構(5 )的接料口壓頭(501)對應。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軸承自動裝配機,包括主要由固定在四根架柱上的下臺面和由四根連接柱固定連接在下臺面上的上臺面構成的機架,還包括工件定位機構、儲料裝置、送料機構、壓裝機構和控制系統;所述工件定位機構設置在下臺面上,所述儲料裝置和壓裝機構并排設置在上臺面上,所述送料機構設置在上臺面下面,送料機構的送料口分別與儲料裝置的出料口和壓裝機構的接料口對應,壓裝機構的接料口與工件定位機構中的工件相對應。本實用新型提高了軸承安裝的自動化程度。
文檔編號B23P19/027GK202591935SQ20122017058
公開日2012年12月12日 申請日期2012年4月21日 優先權日2012年4月21日
發明者李集行, 趙海文, 李鐵軍, 劉今越, 楊冬 申請人:石家莊愛馳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