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沖壓模具及拉深成形品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能夠通過拉深成形將能夠在后續工序中印制或者打刻廣品識別標識(例如產品管理編號)的特定部位一體形成于拉深成形品的沖壓模具。
背景技術:
圖11是現有車輛用底板的立體圖,車輛用底板100是通過利用沖壓模具對坯料進行拉深成形、切邊(修邊)而得到的。如圖12所示,在車輛用底板100上印制或者打刻有產品識別標識如產品管理編號101。該產品管理編號101用于后續工序或者出貨后的追蹤調查。然而,灰塵或者鐵粉等異物會在搬送中附著于坯料。雖然在拉深成形前進行清掃,但有時會殘留無法清除的異物,在該異物較硬時,就會由于沖壓加工時異物的咬入而在拉深成形品表面留下微細的凹凸(以下僅記作凹凸)。如圖13所示,沖壓成型品102整體上帶有凹凸103。在指定為寬WX長L的特定部位104也同樣帶有該凹凸103。由于凹凸103的形態的原因,文字105會變得不清楚。作為對策,考慮了在印制或者打刻前僅研磨特定部位104。但是,由于將正規文字105削除、研磨而另行印上的文字(非正規文字)與正規文字105無法區分,因此,研磨特定部位104不被允許。于是,在特定部 位104帶有超過允許值的深度或者大小的凹凸103的情況下,就會將拉深成形品102整個廢棄掉(報廢)。如此,成品率就會降低,拉深成形品的生產費就會上升。作為其它對策,考慮了在拉深成形階段不在拉深成形品上留下凹凸(例如,參照專利文獻I (圖1))。根據下圖說明專利文獻I。圖14是說明現有模具的圖,在下模110的成形面111設有無數個凹陷部112。凹陷部112為圓環槽。由于異物會落進凹陷部112,因此成形面111潔凈,能夠防止產生凹凸。但是,若在下模110的形成面111加工無數個凹陷部112,加工費就會增加,模具就會極其昂貴。因此,該對策難以采用。于是,在不向特定部位留下凹凸的沖壓模具中,需要一種能夠降低模具費的結構。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0-240688號公報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技術問題在于,在不向特定部位留下凹凸的沖壓模具中,提供一種能夠降低模具費的結構。本發明的第一方面為一種沖壓模具,該沖壓模具能夠通過拉深成形將能夠在后續工序中印制或者打刻產品識別標識的特定部位一體形成,其特征在于,在對坯料進行拉深成形的下模及上模,分別設有形成所述特定部位的下特定部位形成部及上特定部位形成部,在所述下特定部位形成部和所述上特定部位形成部中的至少一者,設有不與所述坯料接觸的避讓部。本發明的第二方面,其特征在于,避讓部的深度設定為比附著于坯料的異物的直徑大。本發明的第三方面,其特征在于,下特定部位形成部從下模的一般面突出或者凹入,上特定部位形成部從上模的一般面凹入或者突出。本發明的第四方面為一種拉深成形品,其特征在于,該拉深成形品利用本發明的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中任一方面所述的沖壓模具進行拉深成形并形成有特定部位。在本發明的第一方面中,利用下特定部位形成部及上特定部位形成部形成特定部位。此時,由于存在避讓部,在特定部位不會向下模和上模施加壓力。因此,即便異物附著于坯料,也會由于存在避讓部而不必擔心在特定部位留下凹凸。無需向沖壓模具設置無數個凹陷部,只要僅在特定部位設置下特定部位形成部及上特定部位形成部即可,因而能夠抑制沖壓模具費上升。在本發明的第二方面中,避讓部的深度設定為比附著于坯料的異物的直徑大。即便異物附著于坯料,該異物也會被收納于避讓部,因此就更不必擔心會在特定部位留下凹凸。在本發明的第三方面中,下特定部位形成部從下模的一般面突出或者凹入,上特定部位形成部從上模的一般面凹入或者突出。由于存在避讓部,因此擔心特定部位會出現波狀起伏。但是,在利用 下特定部位形成部和上特定部位形成部夾住坯料時,沿著成形面的張力就會施加于坯料。由于該張力的原因,特定部位就會變平。本發明的第四方面為一種拉深成形品,該拉深成形品利用本發明的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中任一方面所述的沖壓模具進行拉深成形并形成有特定部位。該拉深成形品不會在特定部位留下凹凸。能夠使產品成品率提高,并能夠降低拉深成形品的生產成本。
圖1是本發明的沖壓模具的剖視圖;圖2是圖1的2部分放大圖;圖3是圖2的3-3向視圖;圖4是表示拉深成形前的形態的圖;圖5是表示拉深成形后的形態的圖;圖6是拉深成形品的立體圖;圖7是圖6的7部分放大圖;圖8 Ca)和(b)是表示圖4的變更例的圖;圖9是表示圖2的變更例的圖;圖10是表示圖2的其它變更例的圖;圖11是現有車輛用底板的立體圖;圖12是圖11的12部分放大圖13是說明現有技術問題的圖;圖14是說明現有模具的圖。附圖標記說明10…沖壓模具,12…下模,14…上模,17…下特定部位形成部,18…下模的一般面,19…下模側的避讓部,21…上特定部位形成部,22…上模的一般面,23…上模側的避讓部,26- 料,27、28…異物,30…特定部位,31…拉深成形品,101…作為產品識別標識的產品
管理編號。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根據
本發明的實施方式。需要說明的是,附圖是沿附圖標記的朝向觀察而得到的。實施例如圖1所示,沖壓模具10包括由墊板11支撐的下模12、由上部框架13支撐的上模14和向該上模14推壓坯料的壓料板15。此外,使沖壓模具10動作的壓力機的結構可以適當選擇。即,可以使下模12靜止使上模14升降,使上模14靜止使下模12升降,或者使下模12和上模14 一起上下動作。總之,只要上模14與下模12相對移動即可。如圖2所示,為形成特定部位而在下模12局部地一體形成下特定部位形成部17。該例中,下特定部位形成部17從下模12的一般面(一般成形面)18向上突出。并且,在向上凸起的下特定部位形 成部17,設有向下凹入的避讓部19。避讓部19的深度Dl設定為比灰塵或者金屬粉等異物的外徑大。經驗上,異物的外徑為0.5mm以下,因此,避讓部19的深度Dl設定為1.0mm以上。而且,若考慮異物的體積、模具的強度、避讓部的制造等,則優選將避讓部19的深度Dl設定為3.0mm以上。為形成特定部位而在上模14局部地一體形成上特定部位形成部21。該例中,上特定部位形成部21從上模14的一般面22向上凹入。并且,在向上凹入的上特定部位形成部21,設有向上凹入的避讓部23。避讓部23的深度D2同樣也設定為1.0mm以上,并優選設定為3.0mm以上。圖3是圖2的3-3向視圖,下特定部位形成部17具備包圍WXL的避讓部19的頂部24和包圍該頂部24的坡面25。由于WXL相當于特定部位的大小,因此,下特定部位形成部17比特定部位大一圈。下面對包括以上結構的下特定部位形成部17及上特定部位形成部21的作用進行說明。如圖4所示,將坯料26承載于下模12。坯料26必然也承載于下特定部位形成部17。在該坯料26的上表面附著有異物27,下表面附著有異物28。在沖壓工序的一環中,使上模14如空白箭頭所示地下降。如圖5所示,利用下模12和上模14拉深坯料26。此時,通過下特定部位形成部17和上特定部位形成部21拉深形成特定部位30。此時,附著于下表面的異物28被收納于下模12側的避讓部19或者落下,附著于上表面的異物27被收納于上模14側的避讓部23。因此,在特定部位30,不必擔心異物27、28會咬入到特定部位30。此外,由于存在避讓部19、23,因此擔心特定部位30會出現波狀起伏。但是,在利用向上凸起的下特定部位形成部17和向上凹入的上特定部位形成部21夾住坯料26時,張力(附圖中左右的力)就會施加于坯料26,由于該張力的原因,特定部位30就會被拉緊而變平。詳細說明上述作用。坯料26利用圖1所示的壓料板夾緊外周面。然后,使下特定部位形成部17在夾緊狀態下朝向上特定部位形成部21相對地進入,從而使坯料26彎折。此時,坯料26以下特定部位形成部17的彎弧(7 —>)的頂點17a為彎折起點而在上特定部位形成部21的彎弧的頂點21a的部位被壓下。頂點17a與頂點21a之間被強力拉緊。結果,左右的頂點17a、17a間被強力拉拽而變平。利用本發明的沖壓模具10拉深成形的拉深成形品如圖6所示。在拉深成形品31,局部地形成有特定部位30。如圖7所示,在大小為WXL的特定部位30沒有留下凹凸。沒有凹凸就不需要廢棄拉深成形品31,產品成品率就會變高,就能夠降低拉深成形品31的生產成本。并且,如圖1所示,不需要向沖壓模具10設置無數個凹陷部,只要僅在特定部位設置下特定部位形成部17及上特定部位形成部21即可,因而能夠抑制沖壓模具費上升。下面根據
本發明的變更例。需要注意的是,沿用附圖標記,并且僅就變更點進行說明。如圖8 Ca)所 示,可以僅在上特定部位形成部21設置避讓部23。如圖8 (b)所示,坯料26的上表面的異物27被收納于避讓部23。即使異物27、28附著于坯料26,也會由于存在避讓部23而不在特定部位30向下模12和上模14施加壓力。因此,不必擔心會在特定部位30的外表面(該例中為上表面)留下凹凸。不過,無法避免在特定部位30的下表面留下凹凸。在這方面,圖4的結構更好。另外,如圖9所示,也可以上下翻轉,在下模12向下凹入而設置下特定部位形成部17,并在上模14向下突起而設置上特定部位形成部21。如上所述,避讓部19、23的存在是重要的。于是,如圖10所示,也可以在下模12的一般面18直接設置避讓部19,在上模14的一般面22直接設置避讓部23。需要說的是,本發明雖然適于車輛用底板的沖壓成形,但只要是車輛用的各種面板就可以應用本發明,而不管其用途如何。另外,本發明能夠應用于車輛用面板以外的面板,只要是印制或者打刻產品識別標識的拉深成形品就可以。另外,產品識別標識可以為阿拉伯數字、漢字數字、字母、其它符號或者將它們組合而成的標識,并不局限于產品管理編號。本發明適于車輛用底板的沖壓成形。
權利要求
1.一種沖壓模具,該沖壓模具能夠通過拉深成形將能夠在后續工序中印制或者打刻產品識別標識的特定部位一體形成,其特征在于, 在對坯料進行拉深成形的下模及上模,分別設有形成所述特定部位的下特定部位形成部及上特定部位形成部,在所述下特定部位形成部和所述上特定部位形成部中的至少一者,設有不與所述坯料接觸的避讓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沖壓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避讓部的深度設定為比附著于坯料的異物的直徑大。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沖壓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特定部位形成部從所述下模的一般面突出或者凹入,所述上特定部位形成部從所述上模的一般面凹入或者突出。
4.一種拉深成形品,其特征在于,該拉深成形品利用權利要求1 3中任一項所述的沖壓模具進行拉深成形并形 成有所述特定部位。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沖壓模具及拉深成形品,其在不向特定部位留下凹凸的沖壓模具中,提供一種能夠降低模具費的結構。所述沖壓模具利用下模(12)和上模(14)拉深坯料(26)。此時,通過下特定部位形成部(17)和上特定部位形成部(21)拉深形成特定部位(30)。此時,附著于下表面的異物(28)被收納于下模(12)側的避讓部(19)或者落下,附著于上表面的異物(27)被收納于上模(14)側的避讓部(23)。因此,在特定部位(30),不必擔心異物(27、28)會咬入到特定部位(30)。所述沖壓模具只要僅在特定部位設置下特定部位形成部及上特定部位形成部即可,能夠抑制沖壓模具費上升。
文檔編號B21D37/10GK103223441SQ201310030228
公開日2013年7月31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25日 優先權日2012年1月25日
發明者鈴木龍太, 菊池洋平, 島村廣芳 申請人: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