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監(jiān)控箱底座的生產(chǎn)工藝及其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監(jiān)控箱底座的生產(chǎn)工藝及根據(jù)其工藝所設計的模具。
背景技術(shù):
現(xiàn)有的監(jiān)控機箱底座在制作過程中需要進行清洗,簡單的清洗無法將表面的雜物去除干凈,經(jīng)過清洗后需要烘干,烘干后再進行絲印,絲印后還需要進行烘干,現(xiàn)有的烘干系統(tǒng)主要采用一臺燃料機對應一個工藝步驟,所以需要2臺甚至2臺以上的烘干機;而且現(xiàn)有的工藝中拉凸包、抽芽以及預沖孔這3個工藝需要3套模具來完成,在運行過程中浪費了大量的時間。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xiàn)有技術(shù)的缺陷,提供一種提高生產(chǎn)效率的生產(chǎn)工藝及其模具。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了下列技術(shù)方案:一種監(jiān)控箱底座的生產(chǎn)工藝,其中,首先將料板放入沖床中沖壓,表面形成凸包、抽芽、沖孔后將沖料板進行折彎形成箱形,將箱形的料板放入沖洗裝置內(nèi)進行沖洗脫脂除塵沖洗,沖洗后放入烘干系統(tǒng)進行烘干,再依次進行絲印、烘干,最后裝配成箱。其中,所述的沖洗裝置包括沖洗裝置、第一預脫脂槽、第二預脫脂槽、第一純凈水槽、第二純凈水槽,所述的沖洗裝置分為第一沖洗部、第二沖洗部、第三沖洗部、第四沖洗部,第一沖洗部與第一預脫脂槽循環(huán)連接、第二沖洗部與第二預脫脂槽單向連接、第三沖洗部與第一純凈水槽循環(huán)連接、第四沖洗部與第二純凈水槽單向連接;第二沖洗部分出一條回水線與第一預脫脂槽相連;第四沖洗部分出一條回水線與第一純凈水槽相連。采用第一預脫脂槽與第一預脫脂槽之間以及第三沖洗部與第一純凈水槽循環(huán)之間均采用循環(huán)連接,使得原料利用率高,從而減少了成本,而且該裝置包括四次清洗可以將監(jiān)控箱底座表面的油脂和灰塵去除干凈。其中,該烘干系統(tǒng)包括生物燃燒機、水烘干腔以及絲印烘干腔,所述的水烘干腔以及絲印烘干腔內(nèi)部均設有熱輸送管;所述的燃燒機的熱風輸出端分別與水烘干腔以及絲印烘干腔的熱輸送管連通;熱風輸出端與水烘干腔的熱輸送管之間以及熱風輸出端與絲印烘干腔的熱輸送管之間均設置有調(diào)節(jié)閥。采用這樣的結(jié)構(gòu)主要通過一臺燃燒機提供熱量,由于水烘干腔僅僅只是將水烘干所以只需要少許熱量,絲印烘干腔需要大量的熱量,通過控制調(diào)節(jié)閥來分配它們之間的熱量從而節(jié)省了成本;燃燒機采用生物燃燒機主要因為生物燃燒機的材料性價比較高;采用水烘干腔左端依次設有冷卻腔、下件部,水烘干腔右端設置有上件部;所述的絲印烘干腔的左端設置有絲印上件部,絲印烘干腔的右端依次設有冷卻腔、絲印下件部這樣的結(jié)構(gòu),優(yōu)化了位置關系,使其操作起來更加方便
一種監(jiān)控機箱底座模具,其包括上、下模,其種,所述的上模包括上模座、位于上模座上方的上托板,上托板與上模座之間設置有上墊腳;上模座下方固定有上夾板,上夾板的下方設有上夾板,上夾板下方固定有上夾板;上模座上設有上出擊板,上出擊板與上托板之間設有橡膠彈簧,上夾板與上出擊板之間連接有頂桿,頂桿呈滑動式穿過上夾板和上模座;上夾板上設置有上沖頭,上夾板以及上夾板開設有上沖頭通道;下模座上方固定有下夾板,下夾板的上方設有下脫板,下脫板與下模座之間設有彈簧,彈簧穿透下夾板,下夾板上固定有下沖頭,下脫板上開設有下沖頭通道。采用這樣的結(jié)構(gòu)其工藝流程是:首先上模向下運動,外導塞先和外導柱接觸,上下監(jiān)控機箱底座模具先導正,上模繼續(xù)向下運動,上脫板和下脫板接觸,由于上模彈力比下模彈力大,故上模形態(tài)不變,繼續(xù)往下運動,下脫板在上模的壓力下也向下運動,當下脫板和下夾板貼合的時候,下沖頭就會露出下脫板的表面,這樣就形成了凸包;而上模在壓力機的推動下,繼續(xù)往下壓,此時上脫板開始受力往上頂,頂桿開始受力往上頂上出擊板往上走,橡膠彈簧受力變形,當止擋板運動到和上夾板貼合時,固定在上夾板上的上沖頭就會露出來進行沖孔和抽芽;將三種工藝結(jié)合到一套模具上從而減少了工作時間,節(jié)約了成本,提高了效率。以下將結(jié)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較為詳細的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的工藝流程 圖2為沖洗裝置的示意 圖3為烘干系統(tǒng)的不意 圖4為監(jiān)控機箱底座模具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請參閱圖1-4,一種監(jiān)控箱底座的生產(chǎn)工藝,首先將料板放入沖床中沖壓,表面形成凸包、抽芽、沖孔后將沖料板進行折彎形成箱形,將箱形的料板放入沖洗裝置內(nèi)進行沖洗脫脂除塵沖洗,沖洗后放入烘干系統(tǒng)進行烘干,再依次進行絲印、烘干,最后裝配成箱。該沖洗裝置包括第一預脫脂槽1、第二預脫脂槽2、第一純凈水槽3、第二純凈水槽4,沖洗裝置內(nèi)部分為第一沖洗部5、第二沖洗部6、第三沖洗部7、第四沖洗部8,第一沖洗部5與第一預脫脂槽I之間通過循環(huán)連接,第一預脫脂槽I通過泵9給第一沖洗部5提供原料,第二沖洗部6與第二預脫脂槽2之間通過單向連接,第二預脫脂槽2通過泵9給第二沖洗部6提供原料,第三沖洗部7與第一純凈水槽3循環(huán)連接,第一純凈水槽3通過泵9給第三沖洗部7提供原料,第四沖洗部8與第二純凈水槽4單向連接,第二純凈水槽4通過泵9給第四沖洗部8提供原料,第二沖洗部6分出一條回水線通過泵9與第一預脫脂槽I相連,第四沖洗部8分出一條回水線通過泵9與第一純凈水槽3相連。監(jiān)控箱通過第一次清洗、第二次清洗、第三次清洗、第四次清洗后洗干凈;第一次清洗用的原料與第一預脫脂槽I中采用循環(huán)利用,第二次清洗后的料進入第一預脫脂槽I中再利用,第三次清洗用的原料與第一純凈水槽3中采用循環(huán)利用,第四次清洗后的料進入第一純凈水槽3中再利用。該烘干系統(tǒng),包括生物燃燒機11、水烘干腔12以及絲印烘干腔13,水烘干腔12左端依次設有冷卻腔17、下件部18,水烘干腔12右端設置有上件部111 ;絲印烘干腔13的左端設置有絲印上件部19,絲印烘干腔13的右端依次設有冷卻腔17、絲印下件部110 ;水烘干腔12以及絲印烘干腔13內(nèi)部均設有熱輸送管14 ;生物燃燒機的熱風輸出端15分別與水烘干腔12以及絲印烘干腔13的熱輸送管14連通,熱風輸出端14與水烘干腔12的熱輸送管14之間以及熱風輸出端15與絲印烘干腔13的熱輸送管14之間均設置有調(diào)節(jié)閥16。一種監(jiān)控機箱底座模具,其包括上模座21、下模座22、上托板23、上墊腳24、上出擊板25、上夾板26、止擋板27、上脫板28、下夾板29、下脫板210、下墊腳211 ;上模座21上設有外導塞212,下模座22上設置有外導柱213,外導塞212與外導柱213相配合用于對上、下模座22定位;上托板23位于上模座21的上方,上墊腳24設置在上托板23與上模座21之間,三者通過螺栓固定;上夾板26通過螺栓固定在上模座21的下方,止擋板27位于上夾板26的下方,上脫板28通過螺栓固定在止擋板27的下方,止擋板27與上出擊板25之間通過頂桿214相連,頂桿214穿過上夾板26和上模座21呈活動固定,上出擊板25位于上模座21的上方,上出擊板25與上托板23之間設有橡膠彈簧215 ;上夾板26上設置有上沖頭216,上沖頭216穿過止擋板27位于上脫板28中,當上脫板28上移時上沖頭216露出;下夾板29通過螺栓固定在下模座22的上方,下脫板210位于下夾板29的上方,下脫板210側(cè)邊設置有擋塊,擋塊固定在下夾板29上,下脫板210與下模座22之間設有彈簧,彈簧穿透下夾板29,下夾板29上固定有下沖頭217,下沖頭217 —部分為位于下脫板210內(nèi),當下脫板210下壓到最底端時,下沖頭217露出;下模座22上還開設有6mm的若干通孔218,通孔218內(nèi)設有高速吸氣管,用于吸收沖壓后形成的廢屑。此監(jiān)控機箱底座模具其工作原理是:由上模向下運動,外導塞212先和外導柱213接觸,上下監(jiān)控機箱底座模具先導正,上模繼續(xù)向下運動,上脫板28和下脫板210接觸,由于上模彈力比下模彈力大,故上模形態(tài)不變,繼續(xù)往下運動,下脫板210在上模的壓力下也向下運動,當下脫板210和下夾板29貼合的時候,下沖頭217就會露出下脫板210的表面,這樣就形成了凸包;而上模在壓力機的推動下,繼續(xù)往下壓,此時上脫板28開始受力往上頂,頂桿214開始受力往上頂上出擊板25往上走,橡膠彈簧215受力變形,當止擋板27運動到和上夾板26貼合時,固定在上夾板26上的上沖頭216就會露出來進行沖孔和抽芽,沖孔廢料由通孔連接外部的高速吸氣管吸走;氣裝置利用空氣將廢料吸走,閉模完成,開模的時候,上模開始往上升,下模在上模的壓力下不動,橡膠彈簧215開始往下彈,上出擊板25受力推動頂桿214向下頂止擋板27往下,固定在上夾板26上的上沖頭216就會進入到上脫板28里面,此時上模繼續(xù)往上升,下模的壓力就變小,下脫板210在下彈簧的推力下,開始往上升,下沖頭217開始進入下脫板210里面,從而完成下模的脫料回程。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監(jiān)控箱底座的生產(chǎn)工藝,其特征在于:首先將料板放入沖床中沖壓,表面形成凸包、抽芽、沖孔后將沖料板進行折彎形成箱形,將箱形的料板放入沖洗裝置內(nèi)進行脫脂除塵沖洗,沖洗后放入烘干系統(tǒng)進行烘干,再依次進行絲印、烘干,最后裝配成箱。
2.按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生產(chǎn)工藝中的沖洗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沖洗裝置、第一預脫脂槽(I)、第二預脫脂槽(2)、第一純凈水槽(3)、第二純凈水槽(4),所述的沖洗裝置分為第一沖洗部(5)、第二沖洗部(6)、第三沖洗部(7)、第四沖洗部(8),第一沖洗部(5)與第一預脫脂槽(I)循環(huán)連接、第二沖洗部(6)與第二預脫脂槽(2)單向連接、第三沖洗部(7)與第一純凈水槽(3)循環(huán)連接、第四沖洗部(8)與第二純凈水槽(4)單向連接;第二沖洗部(6)分出一條回水線與第一預脫脂槽(I)相連;第四沖洗部(8)分出一條回水線與第一純凈水槽(3)相連。
3.按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生產(chǎn)工藝中的烘干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生物燃燒機(11)、水烘干腔(12)以及絲印烘干腔(13),所述的水烘干腔(12)以及絲印烘干腔(13)內(nèi)部均設有熱輸送管(1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燃燒機(11)的熱風輸出端(15)分別與水烘干腔(12)以及絲印烘干腔(13)的熱輸送管(14)連通;所述的熱風輸出端(15)與水烘干腔(12)的熱輸送管(14)之間以及熱風輸出端(15)與絲印烘干腔(13)的熱輸送管(14)之間均設置有調(diào)節(jié)閥(16)。
4.一種監(jiān)控機箱底座模具,其包括上、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模包括上模座(21)、位于上模座(21)上方的上托板(23),上托板(23)與上模座(21)之間設置有上墊腳(24);上模座(21)下方固定有上夾板(26),上夾板(26)的下方設有止擋板(27),止擋板(27)下方固定有上脫板(28);上模座(21)上設有上出擊板(25),上出擊板(25)與上托板(23 )之間設有橡膠彈簧(215),止擋板(27 )與上出擊板(25 )之間連接有頂桿(214 ),頂桿(214)呈滑動式穿過上夾板(26)和上模座(21);上夾板(26)上設置有上沖頭(216),止擋板(27)以及上脫板(28)開設有上沖頭通道;下模座(22)上方固定有下夾板(29),下夾板(29)的上方設有下脫板(210),下脫板(210)與下模座(22)之間設有彈簧,彈簧穿透下夾板(29),下夾板(29)上固定有下沖頭(217),下脫板(210)上開設有下沖頭通道。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監(jiān)控箱底座的生產(chǎn)工藝及其模具,其工藝過程是首先將料板放入沖床中沖壓,表面形成凸包、抽芽、沖孔后將沖料板進行折彎形成箱形,將箱形的料板放入沖洗裝置內(nèi)進行沖洗脫脂除塵沖洗,沖洗后放入烘干系統(tǒng)進行烘干,再依次進行絲印、烘干,最后裝配成箱;該工藝具有清洗效果好、沖壓效率高等。
文檔編號B21D35/00GK103084470SQ20131003425
公開日2013年5月8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30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3年1月30日
發(fā)明者李忠紅 申請人:杭州吉眾機電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