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卡壓式管件的環壓模具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卡壓式管件的環壓模具,屬于機械【技術領域】。它解決了現有的環壓模具對管件壓接效果不好的問題。本環壓模具,包括一個呈圓弧形的定模和兩個呈圓弧形的動模,兩個動模的內端分別鉸接在上述定模的兩端處,兩個動模的外端能扣合在一起且當其扣合后定模、動模內側形成呈環形的用于卡壓管件外側的卡壓環,卡壓環上具有若干均布的卡壓部,當本模具扣合后上述卡壓部與管件能由線接觸或局部面接觸轉變為卡壓部完全擠壓在管件外側。在壓接管件時,卡壓部與管件的接觸能由線接觸或局部面接觸轉變為卡壓部完全擠壓在管件外側,因此,剛開始壓接時,卡接部對管件的壓強較大,最后完全貼靠擠壓在管件外側,使管件的壓接效果較好。
【專利說明】一種卡壓式管件的環壓模具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于機械【技術領域】,涉及一種環壓模具,特別是一種卡壓式管件的環壓模具。
【背景技術】
[0002]近幾年,卡壓式管件在國內的眾多醫療機構和星級酒店工程被率先使用,大量的工程安裝和反復的試驗結果表明,卡壓式管件的安裝中的壓接環節尤為重要。壓接模具是否能壓接到位、模具是否會因磨損而變形等因素直接影響卡壓式管件的密封性能和抗拉拔性能。管件壓接不到位,管件容易發生泄漏。因此,卡壓式管件的壓接模具是保證卡壓式管道質量的重要條件之一。
[0003]中國發明專利申請(申請號:200910157251.X ;申請公布號:CN101943294A)公開了一種卡壓式管件環壓模具,包括多個擠壓模和銷軸,擠壓模由銷軸互相鉸接,其由一個擠壓定模組和兩個相同的擠壓動模組構成,在擠壓定模組兩端有連接塊和銷軸相互鉸接擠壓動模組構成同心等徑的環形套,擠壓定模組合兩個相同的擠壓動模組均勻分布在環形套上各占圓周的120° ,擠壓定模組由定模、定模壓縮片、定位銷、連接塊和銷軸構成,定模壓縮片裝配在定模的內環由定位銷連接在一起,定模兩端裝配連接塊由銷軸鉸接在一起,擠壓動模組由動模、動模壓縮片、定位銷、復位彈簧、銷軸構成,動模壓縮片和復位彈簧裝配在動模的內環上由定位銷定位,動模的一端與加壓定模組的連接塊由銷軸鉸接在一起。
[0004]但在該模具中,一個定模組和兩個動模組構成同心等徑的環形套,在卡壓管件時,一開始便與管件整個圓周相接觸。在壓力一定的情況下,接觸面積越大,壓強越小。因此,在上述模具中,模具與管件之間剛開始接觸的壓強較小,容易產生管件壓接不到位的問題,這就影響了管件的壓接效果。
【發明內容】
[0005]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現有的技術存在上述問題,提出了一種壓接效果較好的卡壓式管件的環壓模具。
[0006]本發明的目的可通過下列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卡壓式管件的環壓模具,包括一個呈圓弧形的定模和兩個呈圓弧形的動模,所述兩個動模的內端分別鉸接在上述定模的兩端處,上述兩個動模的外端能扣合在一起且當其扣合后上述定模、動模內側形成呈環形的用于卡壓管件外側的卡壓環,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壓環上具有若干均布的卡壓部,當本模具扣合后上述卡壓部與管件能由線接觸或局部面接觸轉變為卡壓部完全擠壓在管件外側。
[0007]對管件壓接時,將待壓接的管件放入定模和兩個動模之間,然后使用液壓鉗口將兩個動模的另一端相扣合。在此過程中,卡壓環上的卡壓部對管件的外壁進行卡壓。由于卡壓部與管件剛開始是線接觸或局部面接觸,卡壓部與管件之間的壓強較大,能夠使管件上被卡壓的部位變形,最后卡壓部完全包覆擠壓在管件的外側。因此,管件的壓接較到位,壓接效果較好。作為一種選擇方案,卡壓部所組成的形狀介于三角形和圓形之間。壓接完成后,管件上受壓部位的形狀與卡壓部所組成的形狀相同。
[0008]卡壓部與管件線接觸或局部面接觸的意思是,壓接管件時,卡壓部上靠近管件的一側面未完全貼靠擠壓在管件外表面。卡壓部所組成的形狀不是與管件外表面完全一樣的圓形。
[0009]所述的定模和兩個動模上均具有一個呈圓弧形的卡壓部。在定模和兩個動模上均設置卡壓部,使得當管件在被卡壓時,受力較為均勻,從而使管件的壓接效果較好。
[0010]上述卡壓部的弧長和弧形度數均相同。設置這樣的結構,使管件在卡壓時其外側受力較為均勻,從而使管件的壓接效果較好。
[0011]所述卡壓部的弧形度數為100度一 130度。
[0012]上述定模上的卡壓部與定模為一體式結構。一體式結構的意思是,卡壓部是定模的一部分。將定模做成一體式,使其結構較為簡單。
[0013]當本模具扣合后三個卡壓部形成具有三個連接點的環形卡壓環,所述卡壓部的弧形邊沿均位于以上述三個連接點形成的正圓形的內側或外側。在這樣的結構中,卡壓部所組成的形狀介于三角形和圓形之間。因此,當模具扣合后,卡壓部與待壓管件之間的接觸由線接觸或局部面接觸轉變為卡壓部完全擠壓抵靠在管件外側。
[0014]所述動模包括模體和扣合件,上述模體鉸接在定模端部,所述扣合件呈圓弧形,所述模體上具有呈圓弧形的導向槽,上述的扣合件內側位于導向槽處且扣合件能沿著導向槽的弧形軌跡移動,上述的卡壓部位于扣合件外側。扣合件的外側指的是扣合件上遠離模體的一側。卡壓部與扣合件為一體式結構。模具處于正常狀態時,扣合件上遠離定模的一端凸出于動模的模體,在扣合模具的過程中,兩個扣合件上的凸出部分相互抵靠并擠壓,使得兩個扣合件在導向槽中沿著弧形軌跡移動。設置扣合件能在導向槽中移動,使得在壓接管件時,卡壓部與管件之間的擠壓具有一定的緩沖過程,從而使管件的壓接效果更好。
[0015]作為另外一種方案,上述的動模為一體式結構,上述卡壓部位于動模內側。在這種方案中,動模的結構較為簡單,裝配方便。
[0016]所述扣合件內側與模體之間具有能使扣合件相對于模體移動后復位的復位結構。壓接完成后,取下液壓鉗口,兩個動模相分離,兩個扣合件的凸出部分也不再相互抵靠,在復位結構的作用下,扣合件復位,再次凸出動模的模體。這樣的結構,使得在再次使用本模具時較為方便。
[0017]所述的復位結構包括彈簧、扣合件上凹入的限位槽和模體上凸出的限位銷,彈簧的兩端分別頂壓在限位槽端部和限位銷上。在使用本模具的過程中,扣合件在導向槽中移動,限位槽的端部擠壓彈簧,彈簧壓縮。松開模具時,在彈簧彈力的作用下,彈簧推動限位槽的端部,從而使扣合件復位。此后,本模具對其它管件可進行下一次壓接。
[0018]所述限位槽內具有圓珠,圓珠被頂壓在彈簧與限位槽端部之間。限位槽內靠近圓珠的一端的形狀與圓珠形狀相匹配。在彈簧和限位槽端部之間設置圓珠,圓珠與限位槽之間的接觸面積較大,從而使彈簧在抵靠推動卡扣件時更為穩定。
[0019]所述的復位結構包括彈簧、模體上凹入的限位槽和扣合件上凸出的限位銷,彈簧的兩端分別頂壓在限位槽端部和限位銷上。在使用本模具的過程中,扣合件在導向槽中移動,限位銷擠壓彈簧,彈簧壓縮。松開模具時,在彈簧彈力的作用下,彈簧推動限位銷,從而使扣合件復位。此后,本模具對其它管件可進行下一次壓接。[0020]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模具在壓接管件時,卡壓部與管件的接觸能由線接觸或局部面接觸轉變為卡壓部完全擠壓在管件外側,因此,剛開始壓接時,卡接部對管件的壓強較大,最后完全貼靠擠壓在管件外側,使管件上受擠壓部位的形狀與卡壓部所組成的形狀一樣。這樣的結構,使管件的壓接效果較好。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1]圖1是本環壓模具在使用時的示意圖;
[0022]圖2是本環壓模具的正視圖;
[0023]圖3是本環壓模具的爆炸結構示意圖;
[0024]圖4是本環壓模具中動模的模體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25]圖5是本環壓模具的剖視圖;
[0026]圖6是圖2中A-A線的剖視圖。
[0027]圖中,1、定模;2、動模;2a、模體;2al、導向槽;2b、扣合件;2bl、限位槽;3、液壓鉗口 ;4、待接管件;5、卡壓部;6、彈簧;7、限位銷;8、圓珠;9、鉸接柱;10、卡壓柱。
【具體實施方式】
[0028]如圖1至圖2所示,本卡壓式管件的環壓模具,包括一個呈圓弧形的定模I和兩個呈圓弧形的動模2。定模I和動模2的兩端均具有通孔。定模I的兩個通孔上均設有鉸接柱9,兩個動模2的一端的通孔分別穿過兩個鉸接柱9,這樣,兩個動模2鉸接在定模I的兩端。兩個動模2的另外一端均固連有卡壓柱10,當壓接管件時,液壓鉗口 3作用在兩個動模2上的兩個卡壓柱10上,兩個動模2通過液壓鉗口 3扣合,對管件進行壓接。
[0029]兩個動模2的外端能扣合在一起且當其扣合后定模1、動模2內側形成呈環形的用于卡壓管件外側的卡壓環,卡壓環上具有三個均布的卡壓部5。當本模具扣合后卡壓部5與管件能由線接觸或局部面接觸轉變為卡壓部5完全擠壓在管件外側。
[0030]定模I和兩個動模2上均具有一個呈圓弧形的卡壓部5。在定模I和兩個動模2上均設置卡壓部5,使得當管件在被卡壓時,受力較為均勻,從而使管件的壓接效果較好。
[0031]卡壓部5的弧長和弧形度數均相同。卡壓部5的弧形度數為120度。設置這樣的結構,使管件在卡壓時其外側受力較為均勻,從而使管件的壓接效果較好。
[0032]定模I上的卡壓部5與定模I為一體式結構,卡壓部5位于定模I內側。定模I為一體式結構的意思是,卡壓部5是定模I的一部分。將定模I做成一體式,使其結構較為簡單。
[0033]當本模具扣合后三個卡壓部5形成具有三個連接點的環形卡壓環,所述卡壓部的弧形邊沿均位于以上述三個連接點形成的正圓形的內側。在這樣的結構中,卡壓部5所組成的形狀介于三角形和圓形之間。因此,當模具扣合后,卡壓部5與待壓管件之間的接觸由線接觸或局部面接觸轉變為卡壓部5完全擠壓抵靠在管件外側。
[0034]動模2包括模體2a和扣合件2b,模體2a和扣合件2b均呈圓弧狀。模體2a的一端鉸接在定模I端部。如圖3所示,模體2a上具有兩個呈圓弧形且平行設置的導向槽2al。作為一種方式,模體2a由三個形狀相同呈圓弧形片狀的瓣體組成,相鄰兩個瓣體之間間隔一端間距,相鄰兩個瓣體之間形成導向槽2al。[0035]扣合件2b內側位于導向槽2al處且扣合件2b能沿著導向槽2al的弧形軌跡移動,卡壓部5位于扣合件2b外側。扣合件2b的外側指的是扣合件2b上遠離模體2a的一側。卡壓部5與扣合件2b為一體式結構。
[0036]模具處于正常狀態時,扣合件2b上遠離定模I的一端凸出于動模2的模體2a,在扣合模具的過程中,兩個扣合件2b上的凸出部分相互抵靠并擠壓,使得兩個扣合件2b在導向槽2al中沿著弧形軌跡移動。設置扣合件2b能在導向槽2al中移動,使得在壓接管件時,卡壓部5與管件之間的擠壓具有一定的緩沖過程,從而使管件的壓接效果更好。
[0037]作為另外一種方案,動模為一體式結構,卡壓部位于動模內側。在這種方案中,動模的結構較為簡單,裝配方便。
[0038]如圖3至圖5所示,扣合件2b內側與模體2a之間具有能使扣合件2b相對于模體2a移動后復位的復位結構。
[0039]復位結構包括彈簧6、扣合件2b上凹入的限位槽2bI和模體2a上凸出的限位銷7,彈簧6的兩端分別頂壓在限位槽2bl端部和限位銷7上。扣合件2b的內側具有凸出的呈片狀的凸體,限位槽2bl呈圓弧狀且設置在扣合件2b的凸體上。限位槽2bl與模體2a同心設置。作為另一種方案,限位銷7穿設在模體2a內部。
[0040]限位槽2bl內具有圓珠8,圓珠8被頂壓在彈簧6與限位槽2bl端部之間。限位槽2bI內靠近圓珠8的一端的形狀可設置成與圓珠8形狀相匹配。在彈簧6和限位槽2bl端部之間設置圓珠8,圓珠8與限位槽2bl之間的接觸面積較大,從而使彈簧6在抵靠推動卡扣件時更為穩定。
[0041]在使用本模具的過程中,扣合件2b在導向槽2al中移動,限位槽2bl的端部擠壓彈簧6,彈簧6壓縮。松開模具時,在彈簧6彈力的作用下,彈簧6推動圓柱繼而推動限位槽2bI的端部,從而使扣合件2b復位。此后,本模具對其它管件可進行下一次壓接。壓接完成后,兩個動模2相分離,兩個扣合件2b的凸出部分也不再相互抵靠,在復位結構的作用下,扣合件2b復位,再次凸出動模2的模體2a。這樣的結構,使得在再次使用本模具時較為方便。
[0042]作為另一種方案,復位結構包括彈簧、模體上凹入的限位槽和扣合件上凸出的限位銷,彈簧的兩端分別頂壓在限位槽端部和限位銷上。在使用本模具的過程中,扣合件在導向槽中移動,限位銷擠壓彈簧,彈簧壓縮。松開模具時,在彈簧彈力的作用下,彈簧推動限位銷,從而使扣合件復位。此后,本模具對其它管件可進行下一次壓接。在此方案中,彈簧和限位槽端部也可設有圓珠。
[0043]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模具在壓接管件時,卡壓部5與管件的接觸能由線接觸或局部面接觸轉變為卡壓部5完全擠壓在管件外側,因此,剛開始壓接時,卡接部對管件的壓強較大,最后完全貼靠擠壓在管件外側,使管件上受擠壓部位的形狀與卡壓部5所組成的形狀一樣。這樣的結構,使管件的壓接效果較好。
[0044]如圖6所示,對待接管件4壓接時,將待接管件4放入定模I和兩個動模2之間,然后使用工具將兩個動模2的另一端相靠近。在此過程中,卡壓環上的卡壓部5對管件的外壁進行卡壓。由于卡壓部5與管件剛開始是線接觸或局部面接觸,卡壓部5與管件之間的壓強較大,能夠使管件上被卡壓的部位變形,最后卡壓部5完全包覆擠壓在管件的外側。因此,管件的壓接較到位,壓接效果較好。作為一種選擇方案,卡壓部5所組成的形狀介于三角形和圓形之間。壓接完成后,管件上受壓部位的形狀與卡壓部5所組成的形狀相同。
[0045]卡壓部5與管件線接觸或局部面接觸的意思是,壓接管件時,卡壓部5上靠近管件的一側面未完全貼靠擠壓在管件外表面。卡壓部5所組成的形狀不是與管件外表面完全一樣的圓形。
【權利要求】
1.一種卡壓式管件的環壓模具,包括一個呈圓弧形的定模(I)和兩個呈圓弧形的動模(2),所述兩個動模(2)的內端分別鉸接在上述定模(I)的兩端處,上述兩個動模(2)的外端能扣合在一起且當其扣合后上述定模(I)、動模(2)內側形成呈環形的用于卡壓管件外側的卡壓環,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壓環上具有若干均布的卡壓部(5),當本模具扣合后上述卡壓部(5)與管件能由線接觸或局部面接觸轉變為卡壓部(5)完全擠壓在管件外側。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卡壓式管件的環壓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模(I)和兩個動模(2)上均具有一個呈圓弧形的卡壓部(5)。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卡壓式管件的環壓模具,其特征在于,上述卡壓部(5)的弧長和弧形度數均相同。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卡壓式管件的環壓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壓部(5)的弧形度數為100度一 130度。
5.根據權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卡壓式管件的環壓模具,其特征在于,上述定模上的卡壓部(5)與定模(I)為一體式結構。
6.根據權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卡壓式管件的環壓模具,其特征在于,當本模具扣合后三個卡壓部(5)形成具有三個連接點的環形卡壓環,所述卡壓部(5)的弧形邊沿均位于以上述三個連接點形成的正圓形的內側。
7.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卡壓式管件的環壓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動模(2)包括模體(2a)和扣合件(2b),上述模體(2a)鉸接在定模(I)端部,所述扣合件(2b)呈圓弧形,所述模體(2a)上具有呈圓弧形的導向槽(2al),上述的扣合件(2b)內側位于導向槽(2al)處且扣合件(2b)能沿著導向槽(2al)的弧形軌跡移動,上述的卡壓部(5)位于扣合件(2b)外側。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卡壓式管件的環壓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扣合件(2b)內側與模體(2a)之間具有能使扣合件(2b)相對于模體(2a)移動后復位的復位結構。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卡壓式管件的環壓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復位結構包括彈簧(6)、扣合件(2b)上凹入的限位槽(2bl)和模體(2a)上凸出的限位銷(7),彈簧(6)的兩端分別頂壓在限位槽(2bl)端部和限位銷上(7)。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卡壓式管件的環壓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2bl)內具有圓珠(8),圓珠(8)被頂壓在彈簧(6)與限位槽(2bl)端部之間。
【文檔編號】B21D39/04GK103521623SQ201310524363
【公開日】2014年1月22日 申請日期:2013年10月29日 優先權日:2013年10月29日
【發明者】張銀根, 何挺偉 申請人:臺州巨力工具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