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雙軌道自動切筋成型機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3027768閱讀:312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雙軌道自動切筋成型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成型機,尤其涉及一種雙軌道自動切筋成型機。
背景技術
傳統二極管生產中材料成型一般米用小噸位半自動壓機,氣缸或液壓系統作為動力頭,人工操作,一次擺放一條,手指需要伸入切筋模具內部操作,有一定危險性,效率比較低,產能不高,每人操作一臺機器,需要大量人工;同時人工操作容易出現模具壓傷手指的危險。

實用新型內容針對現有技術二極管材料成型效率低,勞動強度大,操作時手指需要接觸模具內部,產品品質受人工影響比較大,穩定性差的缺陷,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雙軌道自動切筋成型機,產能大大提高。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雙軌道自動切筋成型機,包括工作臺底板、工作臺立柱、工作臺上板、曲臂增力裝置、雙軌道裝置、雙軌道固定板、送料齒、模具上模板和模具下模板,曲臂增力裝置的下端固定位于工作臺上板上,工作臺上板分別與4根工作臺立柱豎直連接以螺絲固定,4根工作臺立柱與工作臺底板垂直固定,工作臺上板與工作臺底板平行,雙軌道固定板固定位于工作臺底板的左端,雙軌道裝置位于雙軌道固定板上,送料齒鎖在工作臺底板上以螺絲連接,模具下模板位于工作臺底板上以螺絲連接,模具上模板位于模具下模板的上部,模具上模板和沖頭立柱以螺紋連接。優選地,所述曲·臂增力裝置包括下底板、沖頭立柱、沖頭板、曲臂、立柱、上底板、同步帶、馬達固定板、馬達、滾珠螺母和滾珠絲桿,滾珠絲桿位于曲臂增力裝置的中部豎直放置,上端通過滾動軸承和軸承座與上底板連接,兩組曲臂對稱分布于滾珠絲桿的兩側,沖頭板和兩組曲臂通過軸銷滑動連接,上底板與下底板通過4根立柱固定成一個整體,沖頭立柱的上端螺絲固定位于沖頭板上,下端螺紋部分用于連接模具上模板,馬達固定位于上底板的一側通過同步帶與滾珠絲桿的上端連接,馬達鎖在馬達固定板上,滾珠螺母與鉸鏈動連板的另一端通過軸銷滑動連接。優選地,所述曲臂包括鉸鏈下連板、鉸鏈中板、鉸鏈動連板、鉸鏈立柱,鉸鏈動連板的一端與鉸鏈中板的一個角通過軸銷滑動連接,鉸鏈動連板的另一端與滾珠螺母通過軸銷滑動連接,鉸鏈下連板的一端與鉸鏈中板的另一個角通過軸銷滑動連接,鉸鏈下連板的另一端與沖頭板通過軸銷滑動連接,鉸鏈中板的第三個角與鉸鏈立柱的一端通過軸銷滑動連接,鉸鏈立柱以螺絲固定位于上底板上。優選地,所述鉸鏈中板上設有三個連接孔,三個連接孔連接形成不等邊的鈍角三角形,使得鉸鏈立柱與鉸鏈動連板的孔距要大于鉸鏈立柱與鉸鏈下連板的孔距,以實現增力。[0009]優選地,所述鉸鏈中板的形狀為三角形。優選地,所述雙軌道裝置包括前軌道、后軌道、料倉右側板、料倉左側板、后料盒、推料桿、推料氣缸、推料氣缸固定板、前料盒和中心隔板,前軌道和后軌道與料倉右側板和料倉左側板以90°角度安裝位于工作臺板上,前料盒和后料盒分別位于料倉左側板和料倉右側板的中部,分別位于中心隔板的兩側,推料氣缸通過推料氣缸固定板固定位于工作臺板上,推料氣缸的軸端部螺絲固定推料桿。優選地,所述推料桿是一個U型的扁平鋼板,U型開口分別對著前料盒和后料盒的方向,高度剛好處在前料盒或后料盒的最上一個縫隙位置。本實用新型同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和有益效果:1、由于采用了雙軌道裝置,本實用新型的產能比傳統工藝提高數倍;一個人可以同時管理多臺機器,人工成本大大降低,產能提高數倍,采用曲臂增力裝置提高了沖切速度,對加工零件做精確控制,提高了產品品質,大大增強企業的產品競爭力。2、本實用新型采用曲臂增力裝置和雙軌道裝置,精密控制,同時送料,同時自動切筋和成型。
圖1是雙軌道自動切筋成型機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曲臂增力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雙軌道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前料盒的主視圖。圖5是前料盒的左視圖。圖6是前料盒的俯視圖。其中:1為工作臺底板,2為工作臺立柱,3為工作臺上板,4為曲臂增力裝置,5為雙軌道裝置,6為雙軌道固定板,7為送料齒,8為模具上模板,9為模具下模板,401為下底板,402為沖頭立柱,403為沖頭板,404為鉸鏈下連板,405為鉸鏈中板,406為鉸鏈動連板,407為鉸鏈立柱,408為立柱,409為上底板,410為同步帶,411為馬達固定板,412為馬達,413為滾珠螺母,414為滾珠絲桿,501為前軌道,502為后軌道,503為料倉右側板,504為料倉左側板,505為后料盒,506為推料桿,507為推料氣缸,508為推料氣缸固定板,509為前料盒,510為中心隔板。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所示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實施例如圖1所示,圖1是雙軌道自動切筋成型機的結構示意圖。一種雙軌道自動切筋成型機,包括工作臺底板1、工作臺立柱2、工作臺上板3、曲臂增力裝置4、雙軌道裝置5、雙軌道固定板6、送料齒7、模具上模板8和模具下模板9,曲臂增力裝置4的下端固定位于工作臺上板3上,工作臺上板3分別與4根工作臺立柱2豎直連接以螺絲固定,4根工作臺立柱2與工作臺底板I垂直固定,工作臺上板3與工作臺底板I平行,雙軌道固定板6固定位于工作臺底板I的左端,雙軌道裝置5位于雙軌道固定板6上,送料齒7鎖在工作臺底板I上以螺絲連接,模具下模板9位于工作臺底板I上以螺絲連接,模具上模板8位于模具下模板9的上部,模具上模板8和沖頭立柱402以螺紋連接。如圖2所示,圖2是曲臂增力裝置的結構示意圖。曲臂增力裝置4包括下底板401、沖頭立柱402、沖頭板403、曲臂、立柱408、上底板409、同步帶410、馬達固定板411、馬達412、滾珠螺母413和滾珠絲桿414,滾珠絲桿414位于曲臂增力裝置4的中部豎直放置,上端通過滾動軸承和軸承座與上底板409連接,兩組曲臂對稱分布于滾珠絲桿414的兩側,沖頭板403和兩組曲臂通過軸銷滑動連接,上底板409與下底板401通過4根立柱408固定成一個整體,沖頭立柱402的上端螺絲固定位于沖頭板403上,下端螺紋部分用于連接模具上模板8,馬達412固定位于上底板409的一側通過同步帶410與滾珠絲桿414的上端連接,馬達412鎖在馬達固定板411上,滾珠螺母413與鉸鏈動連板406的另一端通過軸銷滑動連接。曲臂包括鉸鏈下連板404、鉸鏈中板405、鉸鏈動連板406、鉸鏈立柱407,鉸鏈動連板406的一端與鉸鏈中板405的一個角通過軸銷滑動連接,鉸鏈動連板406的另一端與滾珠螺母413通過軸銷滑動連接,鉸鏈下連板404的一端與鉸鏈中板405的另一個角通過軸銷滑動連接,鉸鏈下連板404的另一端與沖頭板403通過軸銷滑動連接,鉸鏈中板405的第三個角與鉸鏈立柱407的一端通過軸銷滑動連接,鉸鏈立柱407以螺絲固定位于上底板409上。鉸鏈中板405上設有三個連接孔,三個連接孔連接形成不等邊的鈍角三角形,使得鉸鏈立柱407與鉸鏈動連板406的孔距要大于鉸鏈立柱407與鉸鏈下連板404的孔距,以實現增力。鉸鏈中板4 05的形狀為三角形。如圖3所示,圖3是雙軌道裝置的結構示意圖。雙軌道裝置5包括前軌道501、后軌道502、料倉右側板503、料倉左側板504、后料盒505、推料桿506、推料氣缸507、推料氣缸固定板508、前料盒509和中心隔板510,前軌道501和后軌道502與料倉右側板503和料倉左側板504以90°角度安裝位于工作臺板上,前料盒509和后料盒505分別位于料倉左側板504和料倉右側板503的中部,分別位于中心隔板510的兩側,推料氣缸507通過推料氣缸固定板508固定位于工作臺板上,推料氣缸507的軸端部螺絲固定推料桿506。前料盒509的結構圖4 6所示,圖4是前料盒的主視圖,圖5是前料盒的左視圖,圖6是前料盒的俯視圖。前料盒509和后料盒505的形狀結構相同。推料桿506是一個U型的扁平鋼板,U型開口分別對著前料盒509和后料盒505的方向,高度剛好處在前料盒509或后料盒505的最上一個縫隙位置。動作流程:需要沖切的框架放入前料盒509內或后料盒505,前料盒509或后料盒505分別放在(圖3)中心隔板510的兩側,推料氣缸507帶動推料桿506同時推出兩片框架到前軌道501、后軌道502上(圖3部分),送料齒7同時拉住兩片框架送入模具,曲臂增力裝置4 (圖2)動作,馬達412旋轉,同步帶410帶動滾珠絲桿414旋轉,滾珠螺母413向下運動,通過鉸鏈動連板406推動鉸鏈中板405以鉸鏈立柱407為圓心做向下的旋轉運動,推動鉸鏈下連板404上端向外旋轉,曲臂張開,推動沖頭板403向下移動(圖2部分),達到模具上模板8下壓的效果;馬達412反向旋轉,曲臂收縮,沖頭板403拉起,沖頭立柱402上升,模具上模板8拉起打開,完成開模的動作,模具打開,等待再次送料(圖1)。[0033]上述的對實施例的描述是為 便于該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能理解和使用本實用新型。熟悉本領域技術的人員顯然可以容易地對這些實施例做出各種修改,并把在此說明的一般原理應用到其他實施例中而不必經過創造性的勞動。因此,本實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實施例,本領域技術人員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揭示,不脫離本實用新型范疇所做出的改進和修改都應該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雙軌道自動切筋成型機,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臺底板(I)、工作臺立柱(2)、工作臺上板(3)、曲臂增力裝置(4)、雙軌道裝置(5)、雙軌道固定板(6)、送料齒(7)、模具上模板(8)和模具下模板(9),曲臂增力裝置(4)的下端固定位于工作臺上板(3)上,工作臺上板(3)分別與4根工作臺立柱(2)豎直連接以螺絲固定,4根工作臺立柱(2)與工作臺底板(I)垂直固定,工作臺上板(3)與工作臺底板(I)平行,雙軌道固定板(6)固定位于工作臺底板(I)的左端,雙軌道裝置(5 )位于雙軌道固定板(6 )上,送料齒(7 )鎖在工作臺底板(I)上以螺絲連接,模具下模板(9)位于工作臺底板(I)上以螺絲連接,模具上模板(8)位于模具下模板(9)的上部,模具上模板(8)和沖頭立柱(402)以螺紋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軌道自動切筋成型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曲臂增力裝置(4)包括下底板(401)、沖頭立柱(402)、沖頭板(403)、曲臂、立柱(408)、上底板(409)、同步帶(410)、馬達固定板(411)、馬達(412)、滾珠螺母(413)和滾珠絲桿(414),滾珠絲桿(414)位于曲臂增力裝置(4)的中部豎直放置,上端通過滾動軸承和軸承座與上底板(409)連接,兩組曲臂對稱分布于滾珠絲桿(414)的兩側,沖頭板(403)和兩組曲臂通過軸銷滑動連接,上底板(409 )與下底板(401)通過4根立柱(408 )固定成一個整體,沖頭立柱(402 )的上端螺絲固定位于沖頭板(403)上,下端螺紋部分用于連接模具上模板(8),馬達(412)固定位于上底板(409)的一側通過同步帶(410)與滾珠絲桿(414)的上端連接,馬達(412)鎖在馬達固定板(411)上,滾珠螺母(413)與鉸鏈動連板(406)的另一端通過軸銷滑動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雙軌道自動切筋成型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曲臂包括鉸鏈下連板(404 )、鉸鏈中板(405 )、鉸鏈動連板(406 )、鉸鏈立柱(407 ),鉸鏈動連板(406 )的一端與鉸鏈中板( 405)的一個角通過軸銷滑動連接,鉸鏈動連板(406)的另一端與滾珠螺母(413)通過軸銷滑動連接,鉸鏈下連板(404)的一端與鉸鏈中板(405)的另一個角通過軸銷滑動連接,鉸鏈下連板(404)的另一端與沖頭板(403)通過軸銷滑動連接,鉸鏈中板(405)的第三個角與鉸鏈立柱(407)的一端通過軸銷滑動連接,鉸鏈立柱(407)以螺絲固定位于上底板(409)上。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雙軌道自動切筋成型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鉸鏈中板(405)上設有三個連接孔,三個連接孔連接形成不等邊的鈍角三角形,使得鉸鏈立柱(407)與鉸鏈動連板(406)的孔距大于鉸鏈立柱(407)與鉸鏈下連板(404)的孔距,以實現增力。
5.根據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雙軌道自動切筋成型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鉸鏈中板(405)的形狀為三角形。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軌道自動切筋成型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雙軌道裝置(5)包括前軌道(501)、后軌道(502 )、料倉右側板(503 )、料倉左側板(504 )、后料盒(505 )、推料桿(506)、推料氣缸(507)、推料氣缸固定板(508)、前料盒(509)和中心隔板(510),前軌道(501)和后軌道(502)與料倉右側板(503)和料倉左側板(504)以90°角度安裝位于工作臺板上,前料盒(509 )和后料盒(505 )分別位于料倉左側板(504)和料倉右側板(503 )的中部,分別位于中心隔板(510)的兩側,推料氣缸(507)通過推料氣缸固定板(508)固定位于工作臺板上,推料氣缸(507 )的軸端部螺絲固定推料桿(506 )。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雙軌道自動切筋成型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料桿(506)是一個U型的扁平鋼板。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雙軌道自動切筋成型機,包括工作臺底板、工作臺立柱、工作臺上板、曲臂增力裝置、雙軌道裝置、雙軌道固定板、送料齒、模具上模板和模具下模板,曲臂增力裝置的下端固定位于工作臺上板上,工作臺上板分別與4根工作臺立柱豎直連接以螺絲固定,4根工作臺立柱與工作臺底板垂直固定,工作臺上板與工作臺底板平行,雙軌道固定板固定位于工作臺底板的左端,雙軌道裝置位于雙軌道固定板上,送料齒鎖在工作臺底板上以螺絲連接,模具下模板位于工作臺底板上以螺絲連接,模具上模板位于模具下模板的上部,模具上模板和沖頭立柱以螺紋連接。本實用新型采用曲臂增力裝置和雙軌道裝置,精密控制,同時送料,同時自動切筋和成型。
文檔編號B21D28/20GK203124521SQ20132009014
公開日2013年8月14日 申請日期2013年2月27日 優先權日2013年2月27日
發明者劉哲 申請人:上海裁成精密機械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班戈县| 利辛县| 蛟河市| 元谋县| 西林县| 湖口县| 镇宁| 横山县| 田林县| 方正县| 阳高县| 尼木县| 浦城县| 唐海县| 南华县| 花莲县| 宁津县| 紫云| 平遥县| 深圳市| 出国| 淄博市| 新乡县| 黎平县| 清水河县| 安化县| 澳门| 抚宁县| 青川县| 塔城市| 锡林浩特市| 平塘县| 天等县| 龙井市| 梧州市| 陇川县| 库尔勒市| 四子王旗| 海林市| 芜湖县| 林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