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用于加工鋼板樁樁孔的數控車床用刀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加工刀具,具體屬于一種加工鋼板樁樁孔的數控車床用刀具。
背景技術:
由于在目前的加工鋼板樁樁孔的數控車床用刀具,其分別為左刀桿及與左刀桿連接的左刀頭、右刀桿及與右刀桿連接的右刀頭形式,每當加工樁孔的左側時,則使用左側刀具進行加工;當加工樁孔的右側時,則使用右側刀具進行加工。由于其加工刀具為獨立形式,加工鋼板樁樁孔需要多次更換刀具,在加工鋼板樁的樁孔時,會導致對稱形狀難以保證,尤其孔型較深及較窄時,無論用哪種刀具都無法車削,因為車刀刀桿行程不夠,同時尾座太寬,與孔型產生干涉,使孔型精度及深度難以實現,故難以滿足用戶要求,導致生產成本加大,生產效率低下的問題,并且加工人員的勞動強度較大,操作繁雜。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加工鋼板樁樁孔型對稱性好,樁孔的精確度高,樁孔達到設定深度,不用更換刀具的用于加工鋼板樁樁孔的數控車床用刀具。實現上述目的的技術措施:用于加工鋼板樁樁孔的數控車床用刀具,其由左刀桿、與左刀桿連接的左刀頭、右刀桿、與右刀桿連接的右刀頭組成,其在于:將左刀桿及與左刀桿連接的左刀頭和右刀桿及與右刀桿連接的右刀頭連接為一個整體,在連接后的左刀桿及右刀桿尾端連接一個連接塊,在連接塊的下端設有連接槽。其特征在于:連接塊與連接后的左刀桿及右刀桿尾端為平滑過渡狀;刀頭的直徑大于刀桿上端截面1.5^3毫米。本實用新型的特點在于:所加工鋼板樁樁孔對稱性好,精確度高,能滿足樁孔深度的要求,不用更換刀具,加工簡單,孔型成型率高,勞動強度小,加工作業率得到提高。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中:I一左刀桿,2—左刀頭,3—右刀桿,4一右刀頭,5—連接塊,6—連接槽。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做進一步描述:用于加工鋼板樁樁孔的數控車床用刀具,其由左刀桿1、與左刀桿I連接的左刀頭
2、右刀桿3、與右刀桿3連接的右刀頭4組成。其將左刀桿I及與左刀桿I連接的左刀頭2和右刀桿3及與右刀桿3連接的右刀頭4采用整體加工連接為一個整體;在左刀桿I及右刀桿3連接為一個整體后的尾端采用焊接或整體加工連接一個連接塊5,并使連接塊5與連接后的左刀桿I及右刀桿3尾端為平滑過渡狀;在連接塊5的下端加工連接槽6。 左刀頭2與右刀頭4連接后的截面大于左刀桿I與右刀桿3連接后的上端截面尺寸1.5毫米或2毫米或3毫米。使用時,將車床的刀排插入連接塊5下端加工的連接槽6內,使用過程中刀頭無需更換,只調整刀具面即可。本實施例僅為例舉,并非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限制。
權利要求1.用于加工鋼板樁樁孔的數控車床用刀具,其由左刀桿、與左刀桿連接的左刀頭、右刀桿、與右刀桿連接的右刀頭組成,其特征在于:將左刀桿及與左刀桿連接的左刀頭和右刀桿及與右刀桿連接的右刀頭連接為一個整體,在連接后的左刀桿及右刀桿尾端連接一個連接塊,在連接塊的下端設有連接槽。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加工鋼板樁樁孔的數控車床用刀具,其特征在于:連接塊與連接后的左刀桿及右刀桿尾端為平滑過渡狀;刀頭的直徑大于刀桿上端截面1.5^3毫 米。
專利摘要用于加工鋼板樁樁孔的數控車床用刀具,其由左刀桿、與左刀桿連接的左刀頭、右刀桿、與右刀桿連接的右刀頭組成。將左刀桿及與左刀桿連接的左刀頭和右刀桿及與右刀桿連接的右刀頭連接為一個整體,在連接后的左刀桿及右刀桿尾端連接一個連接塊,在連接塊的下端設有連接槽。本實用新型所加工鋼板樁樁孔對稱性好,精確度高,能滿足樁孔深度的要求,不用更換刀具,加工簡單,孔型成型率高,勞動強度小,加工作業率得到提高。
文檔編號B23B27/00GK203140807SQ20132012185
公開日2013年8月21日 申請日期2013年3月18日 優先權日2013年3月18日
發明者王彬, 董茂松, 王勇, 周意平, 段文, 何佳禮, 劉衛永, 陳銘 申請人:武漢鋼鐵(集團)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