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射片的成型裝配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反射片的成型裝配機,包括機架、料盒、電控盒及受電控盒控制的送料機構、提升機構、吸附機構、平移機構和支承回傳機構;送料機構設置在機架的底層,用于在水平方向上傳送裝有反射片的料盒;提升機構與送料機構對接,用于在豎直方向上提升送料機構傳送來的料盒;吸附機構連接于平移機構,用于吸附提升機構提升的料盒中的反射片,平移機構驅動吸附機構作前后上下四個方向的往返運動;支承回傳機構設置在送料機構的上方,用于支承提升機構傳送來的料盒并將空置的料盒傳送至機架的后端的料盒回收口。由自動化的機械設備取代人工進行反射片的安裝,提高了反射片的裝配效率和裝配質量,同時節約了生產成本。
【專利說明】反射片的成型裝配機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生產線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反射片的成型裝配機。
【背景技術】
[0002]現有的液晶背光模組主要包括背板、導光板、反射片、光學膜片?,F有技術中液晶背光模組的反射片都是通過人工方式實現安裝定型的,先平放背板,再將反射片固定于背板上。其中,人工方式實現上述液晶背光模組的組裝,需要耗費較多人力,也耗費較多時間。此外,裝配人員之間的個體差異還會降低液晶背光模組裝配工藝的一致性,不利于提高液晶背光模組的裝配質量。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反射片的成型裝配機,旨在提高反射片的裝配效率和裝配質量,同時節約生產成本。
[0004]為達以上目的,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反射片的成型裝配機,包括機架、料盒、電控盒及受所述電控盒控制的送料機構、提升機構、吸附機構、平移機構和支承回傳機構;所述送料機構設置在所述機架的底層,用于在水平方向上傳送裝有反射片的所述料盒;所述提升機構與所述送料機構對接,用于在豎直方向上提升所述送料機構傳送來的料盒;所述吸附機構連接于所述平移機構,用于吸附所述提升機構提升的所述料盒中的反射片,所述平移機構驅動所述吸附機構作前后上下四個方向的往返運動;所述支承回傳機構設置在所述送料機構的上方,用于支承所述提升機構傳送來的料盒并將空置的料盒傳送至所述機架的后端的料盒回收口。
[0005]優選地,所述送料機構包括驅動裝置、傳送裝置以及相對設置于所述傳送裝置的兩側的導向裝置,所述驅動裝置和所述傳送裝置均固定在所述機架上,所述驅動裝置驅動所述傳送裝置在水平方向上傳送所述料盒。
[0006]優選地,所述驅動裝置包括送料電機和皮帶,所述送料電機與所述機架固定連接;所述傳送裝置包括傳送皮帶、皮帶驅動輪、皮帶從動輪和動力軸,所述皮帶驅動輪和所述皮帶從動輪分別通過支承座安裝在所述機架的前后兩端,所述動力軸依次穿過各個所述皮帶驅動輪的軸心并與各個所述皮帶驅動輪固定連接,所述傳送皮帶分別套裝在正對的皮帶驅動輪和皮帶從動輪上,所述動力軸通過所述鏈條與所述送料電機的輸出軸驅動連接。
[0007]優選地,所述送料機構還包括分別設置在所述傳送裝置的前后方的傳感器,用于檢測所述傳送裝置上的所述料盒,以控制所述送料電機的啟停。
[0008]優選地,所述提升機構包括升降電機、同步帶、帶輪、驅動軸、豎直設置的導向桿、水平設置的升降板,所述升降電機固定在所述機架上,所述升降電機通過所述驅動軸、帶輪與同步帶驅動連接,所述導向桿相對設置于各根所述同步帶的兩側且與所述機架固定連接,所述升降板與所述同步帶固定連接,所述升降板通過與所述導向桿適配的滑塊與所述導向桿滑動連接。[0009]優選地,所述提升機構還包括設置在所述提升機構上方和下方的傳感器,用于檢測所述升降板上所述料盒的位置,以控制所述升降電機的啟停。
[0010]優選地,所述吸附機構包括非接觸式真空吸盤、上仿型模和連接板,所述上仿型模為設置在所述非接觸式真空吸盤四周側的板狀結構,所述非接觸式真空吸盤通過若干可彈性壓縮的連接柱與所述連接板連接,所述連接板通過浮動接頭與所述平移機構的執行端活動連接。
[0011 ] 優選地,所述平移機構包括水平設置的X軸機械手和豎直設置的Y軸機械手,所述X軸機械手與所述機架固定連接,所述Y軸機械手與所述X軸機械手的連接端固定連接。
[0012]優選地,所述支承回傳機構包括基座、支承件、無桿氣缸、導軌、流利條、傳感器及阻擋器,所述基座通過與所述導軌適配的滑塊滑動安裝于所述導軌上,所述支承件與所述基座固定連接,所述無桿氣缸的兩端分別固定于所述機架上,所述基座與所述無桿氣缸的滑塊固定連接,所述流利條至少為兩條且分別相對設置于所述基座的兩側,所述傳感器和所述阻擋器均固定在所述機架上且位于所述支承回傳機構的后方。
[0013]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種反射片的成型裝配機,由自動化的機械設備取代人工進行液晶背光模組的反射片的安裝,解決了大幅面反射片的安裝操作復雜、困難的問題,大大降低了裝配人員的勞動強度,提高了反射片的裝配效率和裝配質量,同時節約了生產成本。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4]圖1是本實用新型反射片的成型裝配機較佳實施例應用在生產線上的結構示意圖;
[0015]圖2是圖1的正視圖;
[0016]圖3是圖1的俯視圖;
[0017]圖4是圖1中成型裝配機的送料機構較佳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18]圖5是圖1中成型裝配機的提升機構較佳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6是圖1中成型裝配機的吸附機構較佳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20]圖7是圖1中成型裝配機的平移機構較佳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21]圖8是圖1中成型裝配機的支承回傳機構較佳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22]本實用新型目的的實現、功能特點及優點將結合實施例,參照附圖做進一步說明。
【具體實施方式】
[0023]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0024]參照圖1、圖2和圖3,本實施例所提供的反射片的成型裝配機,包括機架200、料盒210、電控盒220及受電控盒220控制的送料機構300、提升機構400、吸附機構500、平移機構600和支承回傳機構700。送料機構300設置在機架200的底層,用于在水平方向上傳送裝有反射片230的料盒210 ;提升機構400與送料機構300對接,用于在豎直方向上提升送料機構300傳送來的料盒210 ;吸附機構500連接于平移機構600,用于吸附提升機構400提升的料盒210中的反射片230,平移機構600驅動吸附機構500作前后上下四個方向的往返運動,以將吸附的反射片230平移至生產線100上安裝反射片230的工位并完成反射片230的安裝;支承回傳機構700設置在送料機構300的上方,用于支承提升機構400傳送來的料盒210并將空置的料盒210傳送至機架200的后端的料盒回收口。
[0025]本實施例的成型裝配機的具體工作步驟為:
[0026]預先將待裝配的反射片230放入料盒210中,并將裝有反射片230的料盒210放置到送料機構300上,送料機構300啟動以將裝有反射片230的料盒210傳送至提升機構400的提升工位后停止工作;然后,提升機構400將位于提升工位的料盒210提升至預設的位置;此時,支承回傳機構700伸出以將料盒210托住后,提升機構400復位至初始位置;緊接著,平移機構600驅動吸附機構500移動至支承回傳機構700上料盒210的位置,吸附機構500將料盒210中的反射片230吸起并一直保持吸附狀態;再接著,支承回傳機構700帶動空置的料盒210復位至初始位置;同時,平移機構600驅動吸附機構500平移至生產線100上背光模組的組裝工位后,平移機構600驅動吸附機構500向下平移以將反射片230壓裝在背光模組的背板上,然后吸附機構500斷開真空以松開反射片230并向上平移;最后,平移機構600復位至初始位置,完成反射片230的一套組裝流程。
[0027]機架200采用方通焊接拼接而成,從而保證機架200具有較高的強度和耐用性。料盒210為框架結構,具有與反射片230的形狀及尺寸適配的用于容置反射片230的容置空間。
[0028]具體地,參見圖4,送料機構300包括驅動裝置(圖中未標號)、傳送裝置(圖中未標號)以及相對設置于傳送裝置的兩側的導向裝置310,驅動裝置和傳送裝置均固定在機架200上,驅動裝置可以為電機傳動裝置或氣動傳動裝置,導向裝置310用于對傳送裝置上的料盒210進行位置的導正,使料盒210準確無誤地傳送至提升機構400的提升工位,保證提升機構400在無人值守的情況下自動將料盒210提升至下一工位,驅動裝置驅動傳送裝置在水平方向上傳送料盒210。
[0029]進一步地,導向裝置310可以是皮帶線、流利條或其他任意具有直線導向功能的結構。作為一種優選方式,本實施例以流利條為例進行示例說明,流利條分別相對設置在傳送裝置的兩側且平行于傳送裝置的傳送方向,兩側流利條之間的寬度稍大于料盒210的寬度,流利條的長度可根據料盒210的長度和傳送距離確定,保證料盒210順暢且無偏移地隨傳送裝置的傳送件傳送至預定的位置。
[0030]進一步地,驅動裝置優選為電機傳動裝置,包括送料電機320和皮帶330,送料電機320與機架200固定連接。傳送裝置包括傳送皮帶340、皮帶驅動輪(圖中未示出)、皮帶從動輪(圖中未示出)和動力軸350,本實施例以三條等距并排在機架200上的傳送皮帶340為例,傳送皮帶340還可以是一條或多條,然而,采用一條傳送皮帶340時,傳送皮帶應具有較大承載幅面,可以平穩地傳送料盒210。皮帶驅動輪和皮帶從動輪分別通過支承座安裝在機架200的前后兩端,需要強調的是,皮帶從動輪的支承座360設有調節皮帶從動輪相對皮帶驅動輪距離的調節裝置,既方便傳送皮帶340的安裝,又可以調節傳送皮帶340的松緊程度,本實施例中,支承座360上安裝皮帶從動輪的軸孔為長腰型孔,支承座360上還設有鎖定皮帶從動輪位置的螺釘鎖定結構。動力軸350依次穿過各個皮帶驅動輪的軸心并與各個皮帶驅動輪固定連接,因此,通過一套驅動裝置即可同時驅動各條傳送皮帶340傳送料盒210。傳送皮帶340分別套裝在正對的皮帶驅動輪和皮帶從動輪上,動力軸350通過皮帶330與送料電機320的輸出軸驅動連接。[0031]進一步地,為了提高本實施例中反射片的成型裝配機的自動化程度,送料機構300還包括分別設置在傳送裝置的前后方的傳感器(圖中未示出),該傳感器可以是電容電感接近開關或紅外接近開關,用于檢測傳送裝置上是否有料盒210放入傳送裝置及料盒210是否傳送至預設的位置,從而控制送料電機320的啟停。送料機構300的工作原理為:當位于傳送裝置的后方(即料盒210的放入口)的傳感器檢測到有料盒210放入傳送裝置的傳送初始位置時,電控盒220控制送料電機320啟動,從而驅動傳送裝置帶動料盒210平移至下一工位,在料盒210傳送的過程中,導向裝置310對料盒210進行位置的導正;當位于傳送裝置的前方的傳感器檢測到料盒210傳送至預設的位置(即提升機構400的提升工位)時,電控盒220控制送料電機320停止。至此,送料機構300完成送料環節的工作。
[0032]參見圖5,本實施例中,提升機構400包括升降電機410、同步帶420、帶輪421、驅動軸422、豎直設置的導向桿430、水平設置的升降板440,升降板440的橫截面呈L形設置,包括一連接部441和承載部442,其中提升機構400兩側的承載部442分別承載料盒210的兩側部以在豎直方向提升料盒210。升降電機410固定在機架200上,升降電機410通過皮帶與驅動軸422驅動連接,帶輪421分別與驅動軸422固定連接且分別位于驅動軸422的兩端,同步帶420套裝在帶輪421上。本實施例以分別在提升機構400的兩側設置兩根導向桿430為例,導向桿430還可以為更多,導向桿430相對設置于各根同步帶420的兩側且與機架200固定連接。升降板440的連接部441與同步帶420固定連接且保證兩側的升降板440位于同一高度,升降板440的連接部441通過與導向桿430適配的滑塊與導向桿430滑動連接,從而保證升降板440上下平移運動過程中保持一致的運動方向。
[0033]此外,提升機構400還包括設置在提升機構400上方和下方的傳感器(圖中未示出),該傳感器可以是非接觸式的電容電感接近開關或紅外接近開關,還可以是接觸式的行程開關,本實施例優選接觸式的行程開關作為控制升降板440位置的傳感器,行程開關分別設置在升降板440預設的上限位和下限位。提升機構400的工作原理為:提升機構400在提升料盒210之前,升降板440位于預設的下限位(即提升機構400的提升工位),當料盒210傳送至提升工位時,電控盒220控制升降電機410啟動,升降板440承載著料盒210向上運動;當升降板440運動至預設的上限位且觸發傳感器時,電控盒220控制升降電機410停止;當料盒210被支承回傳機構700托住后,升降板440復位至預設的下限位,當升降板440觸發位于預設的下限位的傳感器時,電控盒220控制升降電機410停止。至此,升降機構400完成提升料盒210的工作。
[0034]參見圖6和圖7,本實施例中,吸附機構500包括非接觸式真空吸盤510、上仿型模520和連接板530,上仿型模520為設置在非接觸式真空吸盤510四周側的板狀結構,非接觸式真空吸盤510通過若干可彈性壓縮的連接柱540與連接板550連接,本實施例以分別設置在連接板550的四個邊角的四個連接柱540為例,在其他實施方式中,連接柱540的數量和排布方式可根據反射片230的大小作相應設置,以保證平穩地將反射片230壓裝在背光模組的背板上。本實施例所提及的可彈性伸縮的連接柱540可以是氣彈簧或其他具有彈性壓縮的結構,因此,在安裝反射片230時,可避免反射片230與背光模組的背板產生硬性沖擊,同時可以保持一定范圍內的壓持力,以使反射片230在上仿型模520的作用下壓制成型。連接板530通過浮動接頭560與平移機構600的執行端621活動連接,使得吸附機構500與生產線100上的背光模組的背板略有定位誤差時,吸附機構500具有自動微調功能,以實現柔性裝配。
[0035]參見圖7,本實施例中,平移機構600包括水平設置的X軸機械手610和豎直設置的Y軸機械手620,X軸機械手610與機架200固定連接,Y軸機械手620與X軸機械手610的連接端611固定連接。其中,X軸機械手610驅動吸附機構500在水平方向的運動,即沿著機架200的前后端連線方向往復平移,Y軸機械手620驅動吸附機構500在豎直方向的運動,依靠X軸機械手610和Y軸機械手620兩個方向的運動,以實現吸附機構500上的反射片230與背光模組的背板的粗略定位,由于背板的四周為斜面,因此反射片230在下壓的過程中可通過吸附機構500與Y軸機械手620之間的活動連接實現自動定位,具有柔性裝配的特點,從而完成反射片230的成型裝配。
[0036]參見圖8,本實施例中,支承回傳機構700包括基座710、支承件720、無桿氣缸730、導軌740、流利條750、傳感器760及阻擋器770,基座710為鋁材方板,其上開設有若干用于安裝固定的通孔,基座710通過與導軌740適配的滑塊滑動安裝于導軌740上。支承件720與基座710固定連接,本實施例以分布在基板710兩側的兩個支承件720為例,在其他實施方式中,支承件720還可以為多個。為了防止支承回傳機構700在帶動空置的料盒210回到初始位置的過程中,料盒210從支承件720上滑落,支承件720的前端還設有限位板721。無桿氣缸730的兩端分別固定于機架200上,基座710與無桿氣缸730的滑塊固定連接。流利條750至少為兩條且分別相對設置于基座710的兩側,兩側的流利條750的滑動平面略高于支承件720的支承面,以使料盒210在流利條750上滑動至料盒回收處。傳感器760器和阻擋器770均固定在機架200上且位于支承回傳機構700的后方,傳感器760用于檢測料盒210是否滑動至料盒回收處,當料盒210到位后,觸發傳感器760,電控盒220控制無桿氣缸730停止工作。料盒210在退回料盒回收處時,具有較大的慣性,設置在支承回傳機構700的后方的阻擋器770可以抵擋住料盒210的沖擊,同時使料盒210平緩地停下來。
[0037]支承回傳機構700的工作原理為:當提升機構400將位于提升工位的料盒210提升至預設的位置時,電控盒220控制無桿氣缸730伸出以驅動支承件720伸出以將料盒210托住;待平移機構600驅動吸附機構500將料盒210中的反射片230吸起并移開后,電控盒220控制無桿氣缸730縮回以驅動支承件720帶動空置的料盒210復位至初始位置。至此,支承回傳機構700完成承托和回收料盒210的工作。
[0038]上述反射片的成型裝配機,由自動化的機械設備取代人工進行液晶背光模組的反射片的安裝,解決了大幅面反射片的安裝操作復雜、困難的問題,大大降低了裝配人員的勞動強度,提高了反射片的裝配效率和裝配質量,同時節約了生產成本。
[0039]應當理解的是,以上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不能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反射片的成型裝配機,其特征在于,包括機架、料盒、電控盒及受所述電控盒控制的送料機構、提升機構、吸附機構、平移機構和支承回傳機構;所述送料機構設置在所述機架的底層,用于在水平方向上傳送裝有反射片的所述料盒;所述提升機構與所述送料機構對接,用于在豎直方向上提升所述送料機構傳送來的料盒;所述吸附機構連接于所述平移機構,用于吸附所述提升機構提升的所述料盒中的反射片,所述平移機構驅動所述吸附機構作前后上下四個方向的往返運動;所述支承回傳機構設置在所述送料機構的上方,用于支承所述提升機構傳送來的料盒并將空置的料盒傳送至所述機架的后端的料盒回收口。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片的成型裝配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機構包括驅動裝置、傳送裝置以及相對設置于所述傳送裝置的兩側的導向裝置,所述驅動裝置和所述傳送裝置均固定在所述機架上,所述驅動裝置驅動所述傳送裝置在水平方向上傳送所述料盒。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反射片的成型裝配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裝置包括送料電機和皮帶,所述送料電機與所述機架固定連接;所述傳送裝置包括傳送皮帶、皮帶驅動輪、皮帶從動輪和動力軸,所述皮帶驅動輪和所述皮帶從動輪分別通過支承座安裝在所述機架的前后兩端,所述動力軸依次穿過各個所述皮帶驅動輪的軸心并與各個所述皮帶驅動輪固定連接,所述傳送皮帶分別套裝在正對的皮帶驅動輪和皮帶從動輪上,所述動力軸通過所述皮帶與所述送料電機的輸出軸驅動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反射片的成型裝配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機構還包括分別設置在所述傳送裝置的前后方的傳感器,用于檢測所述傳送裝置上的所述料盒,以控制所述送料電機的啟停。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片的成型裝配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機構包括升降電機、同步帶、帶輪、驅動軸、豎直設置的導向桿、水平設置的升降板,所述升降電機固定在所述機架上,所述升降電機通過所述驅動軸、帶輪與同步帶驅動連接,所述導向桿相對設置于各根所述同步帶的兩側且與所述機架固定連接,所述升降板與所述同步帶固定連接,所述升降板通過與所述導向桿適配的滑塊與所述導向桿滑動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反射片的成型裝配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機構還包括設置在所述提升機構上方和下方的傳感器,用于檢測所述升降板上所述料盒的位置,以控制所述升降電機的啟停。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片的成型裝配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機構包括非接觸式真空吸盤、上仿型模和連接板,所述上仿型模為設置在所述非接觸式真空吸盤四周側的板狀結構,所述非接觸式真空吸盤通過若干可彈性壓縮的連接柱與所述連接板連接,所述連接板通過浮動接頭與所述平移機構的執行端活動連接。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片的成型裝配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移機構包括水平設置的X軸機械手和豎直設置的Y軸機械手,所述X軸機械手與所述機架固定連接,所述Y軸機械手與所述X軸機械手的連接端固定連接。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片的成型裝配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回傳機構包括基座、支承件、無桿氣缸、導軌、流利條、傳感器及阻擋器,所述基座通過與所述導軌適配的滑塊滑動安裝于所述導軌上,所述支承件與所述基座固定連接,所述無桿氣缸的兩端分別固定于所述機架上,所述基座與所述無桿氣缸的滑塊固定連接,所述流利條至少為兩條且分別相對設置于所述基座的兩側,所述傳感器和所述阻擋器均固定在所述機架上且位于所述支承回 傳機構的后方。
【文檔編號】B23P19/02GK203509491SQ201320497796
【公開日】2014年4月2日 申請日期:2013年8月14日 優先權日:2013年8月14日
【發明者】黃凱華, 胡凌飛, 周亮, 董國銘, 劉勇 申請人:Tcl王牌電器(惠州)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