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保護短應力線軋機張力柱軸面的密封套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保護短應力線軋機張力柱軸面的密封套,密封套是用丁腈發泡橡膠制成一件厚壁筒狀,內徑與張力柱軸徑相同,外徑是內徑兩倍,外徑表面上等分設有三道半圓環狀凹槽,內徑表面上設有兩道矩形環狀凹槽,內徑的凹槽位置分別設在外徑的兩道凹槽之間中心對應位置,密封套的高度與軋機在最大輥縫狀態下張力柱裸露的最大高度相同。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防止軋輥冷卻水對張力柱裸露軸面的沖刷,避免了軋輥的冷卻水及鍍層脫落物進入銅螺母內產生研死現象,對安全生產起了積極作用。
【專利說明】一種保護短應力線軋機張力柱軸面的密封套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軋鋼廠棒、線材軋機的張力柱軸面保護裝置,具體是一種保護短應力線軋機張力柱軸面的密封套。
【背景技術】
[0002]短應力線軋機目前是棒、線材軋機的主選機型,由于該種軋機的應力線短、剛性好、軋件的尺寸精度高、軋輥軸承壽命長、換輥時間短、孔型和導衛在軋輥間進行預調整、在線調整少等優點被廣泛應用。張力柱的兩端有梯形螺紋,安裝在短應力線軋機張力拉桿裝配中,張力拉桿裝置是用四根張力柱把軸承座,壓下裝置聯為一體,沿張力柱形成環形短應力線,具有很高的剛度,保證軋制時軋機具有較小的彈性值。當需調整輥縫時,壓下裝置帶動張力柱旋轉,由于軸承座中的銅螺母是固定不旋轉的,這樣就帶動了軸承座沿著張力柱軸向方向往復運動,達到調整輥縫的目的。但軋機上線使用一段時間后,普遍發生輥縫無法調節,軋機無法使用的問題。將軋機解體后發現是由于軸承座內的銅螺母與張力柱之間的梯形螺紋咬死,無法旋轉造成的軋機輥縫無法調節。經過分析認為由于長時間的軋輥冷卻水對張力柱裸露軸面的沖刷,造成軸面鍍鉻層的脫落,在軋機調整輥縫時,由于軸承座沿張力柱軸向方向移動,將軸承座的密封刮壞,使軋輥的冷卻水及鍍層脫落物進入銅螺母內,產生研死現象。所以對張力柱裸露軸面的保護是一項課題。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設計一種專用的保護短應力線軋機張力柱軸面的裝置,防止軋輥冷卻水對張力柱裸露軸面的沖刷,即一種保護短應力線軋機張力柱軸面的密封套。
[0004]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利用丁腈發泡橡膠的重復壓縮后能恢復原有形狀的特性,設計一種裸露軸面的密封套,套在張力柱的軸承座與支撐臂之間的裸露表面上,把裸露表面密封。密封套是用丁腈發泡橡膠制成一件厚壁筒狀,內徑與張力柱軸徑相同,外徑是內徑兩倍,外徑表面上等分設有三道半圓環狀凹槽,內徑表面上設有兩道矩形環狀凹槽,內徑的凹槽位置分別設在外徑的兩道凹槽之間中心對應位置,密封套的高度與軋機在最大輥縫狀態下張力柱裸露的最大高度相同。密封套內徑和外徑的凹槽設計目的是保證密封套在壓縮時,丁腈發泡橡膠有足夠的變形空間,保證軋機在最小輥縫時有足夠的壓縮量。
[0005]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防止軋輥冷卻水對張力柱裸露軸面的沖刷,避免了軋輥的冷卻水及鍍層脫落物進入銅螺母內產生研死現象,對安全生產起了積極作用。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6]圖1為本實用新型安裝位置示意圖。
[0007]圖2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0008]圖中,L密封套、2.張力柱、3.凹槽、4.凹槽。【具體實施方式】
[0009]密封套(I)是用丁腈發泡橡膠制成一件厚壁筒狀,內徑與張力柱(2)軸徑相同,外徑是內徑兩倍,外徑表面上等分設有三道半圓環狀凹槽(3),內徑表面上設有兩道矩形環狀凹槽(4),內徑的凹槽(4)位置分別設在外徑的兩道凹槽(3)之間中心對應位置,密封套
(I)的長度與軋機在最大輥縫狀態下張力柱(2)裸露的最大高度相同。
【權利要求】
1.一種保護短應力線軋機張力柱軸面的密封套,其特征在于:密封套(I)是用丁腈發泡橡膠制成一件厚壁筒狀,內徑與張力柱(2)軸徑相同,外徑是內徑兩倍,外徑表面上等分設有三道半圓環狀凹槽(3),內徑表面上設有兩道矩形環狀凹槽(4),內徑的凹槽(4)位置分別設在外徑的兩道凹槽(3)之間中心對應位置,密封套(I)的長度與軋機在最大輥縫狀態下張力柱(2)裸露的最大高度相同。
【文檔編號】B21B33/00GK203621106SQ201320732337
【公開日】2014年6月4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11日 優先權日:2013年11月11日
【發明者】徐利騫, 李力偉, 徐雷 申請人:通化鋼鐵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