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筋拉直裝置夾持機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鋼筋拉直裝置夾持機構,該夾持機構,包括動力缸、傳動桿、左夾緊塊和右夾緊塊,傳動桿沿垂直于鋼筋的長度方向進行設置,動力缸的活塞桿連接到傳動桿的中部,左夾緊塊和右夾緊塊分別連接到傳動桿的左端部和右端部,左夾緊塊的右側面與右夾緊塊的左側面相對且均平行于鋼筋的長度方向,左夾緊塊的右側面與右夾緊塊的左側面之間形成鋼筋夾持區域;左夾緊塊的左側方向上設置一個左側斜向導塊,右夾緊塊的右側方向上設置一個右側斜向導塊,左側斜向導塊和右側斜向導塊的間距沿鋼筋的長度方向呈線性增加或線性減小變化,左夾緊塊和右夾緊塊分別沿左側斜向導塊和右側斜向導塊同步運動。本實用新型能夠對鋼筋形成有效夾持。
【專利說明】立直裝置夾持機構,能夠對鋼筋形成有效夾下技術方案:
專動桿、左夾緊塊和右夾緊塊,動力缸、傳動[,傳動桿沿垂直于鋼筋的長度方向進行設緊塊和右夾緊塊分別連接到傳動桿的左端三側面相對且均平行于鋼筋的長度方向,左因筋夾持區域;左夾緊塊的左側方向上設置[一個右側斜向導塊,左側斜向導塊和右側獲線性減小變化,左夾緊塊和右夾緊塊分別工缸。
緊塊的左側面上均設置有摩擦增強部。
7—傾斜平面,右側斜向導塊的左側面為一表面之間形成與右上限位導塊適配的右上限位導軌,右側斜向導軌的左側面和右側下方壓板的上表面之間形成與右下限位導塊適配的右下限位導軌。
[0011]進一步,所述左側斜向導塊的前側面和右側斜向導塊的前側面之間通過第一連接板連接固定;左側上方壓板的前側面和右側上方壓板的前側面之間通過第二連接板連接固定;左側下方壓板的前側面和右側下方壓板的前側面之間通過第三連接板連接固定;左側斜向導軌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別與左側上方壓板的下表面、以及左側下方壓板的上表面連接固定;右側斜向導軌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別與右側上方壓板的下表面、以及右側下方壓板的上表面連接固定。
[0012]進一步,在左側上方壓板、左側斜向導軌、左側下方壓板、右側上方壓板、右側斜向導軌和右側下方壓板的后方設置一個固定板,左側上方壓板、左側斜向導軌、左側下方壓板、右側上方壓板、右側斜向導軌和右側下方壓板的后側面分別連接到固定板上。
[0013]進一步,所述固定板的中部上開設有V形槽,鋼筋從V形槽底部穿過。
[0014]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
[0015]本實用新型中,動力缸帶動左夾緊塊和右夾緊塊分別沿左側斜向導塊和右側斜向導塊同步運動,由于左側斜向導塊和右側斜向導塊的間距沿鋼筋的長度方向呈線性增加或線性減小變化,左夾緊塊和右夾緊塊在沿鋼筋的長度方向運動過程中,鋼筋夾持區域的寬度增大或減小,左夾緊塊和右夾緊塊對鋼筋執行松開或夾持動作;在鋼筋夾持區域,鋼筋與左夾緊塊、右夾緊塊的接觸面積大,加上摩擦增強部的設置,使得左夾緊塊和右夾緊塊對鋼筋的夾持力顯著增強,方便后續鋼筋拉直裝置對鋼筋進行拉直操作。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6]圖1為本實用新型中夾持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0017]圖2為圖1中夾持機構安裝在機架體上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8]下面結合附圖以及【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0019]結合圖1、圖2所示,鋼筋拉直裝置夾持機構,設置在鋼筋拉直裝置的一個端部,用于對鋼筋進行夾持固定。鋼筋拉直裝置夾持機構,包括動力缸101、傳動桿102、左夾緊塊103和右夾緊塊104。以設置動力缸的一端作為前端,則動力缸、傳動桿、左夾緊塊和右夾緊塊由前方向后方順序設置。傳動桿沿垂直于鋼筋的長度方向進行設置,動力缸的活塞桿連接到傳動桿的中部,左夾緊塊和右夾緊塊分別連接到傳動桿的左端部和右端部。動力缸,包括液壓缸、或氣壓缸,用于拉動傳動桿進而拉動左夾緊塊和右夾緊塊沿鋼筋的長度方向做直線運動。左夾緊塊103的右側面與右夾緊塊104的左側面相對且均平行于鋼筋的長度方向,左夾緊塊的右側面與右夾緊塊的左側面之間形成鋼筋夾持區域105,用于放置待夾持鋼筋。為了進一步增強左夾緊塊和右夾緊塊的夾持效果,在左夾緊塊的右側面和右夾緊塊的左側面上均設置有摩擦增強部106。優選地,該摩擦增強部,可以設計為凹凸相間的條形溝槽結構形式、或凹凸相間的波浪紋溝槽結構形式、或設計為由許多摩擦凸部組成的結構形
zpf*坐坐工、O
[0020]左夾緊塊的左側方向上設置一個左側斜向導塊107,右夾緊塊的右側方向上設置側上方壓板的下表面之間形成與左上限位面和左側下方壓板的上表面之間形成與左3側上部設置一個右上限位導塊115,右夾側斜向導軌的左側面和右側上方壓板的下I軌,右側斜向導軌的左側面和右側下方壓:限位導軌。左上限位導軌、左下限位導軌、上限位導塊、左下限位導塊、右上限位導塊右夾緊塊的運動方向性。
塊的前側面之間通過第一連接板117連接的前側面之間通過第二連接板118連接固0則面之間通過第三連接板119連接固定;0連接固定,左側斜向導軌的下表面與左側二表面與右側上方壓板的下表面連接固定,3連接固定。
下方壓板、右側上方壓板、右側斜向導軌和1:方壓板、左側斜向導軌、左側下方壓板、右
【權利要求】
1.鋼筋拉直裝置夾持機構,其特征在于,包括動力缸、傳動桿、左夾緊塊和右夾緊塊,動力缸、傳動桿、左夾緊塊和右夾緊塊由前方向后方順序設置,傳動桿沿垂直于鋼筋的長度方向進行設置,動力缸的活塞桿連接到傳動桿的中部,左夾緊塊和右夾緊塊分別連接到傳動桿的左端部和右端部,左夾緊塊的右側面與右夾緊塊的左側面相對且均平行于鋼筋的長度方向,左夾緊塊的右側面與右夾緊塊的左側面之間形成鋼筋夾持區域;左夾緊塊的左側方向上設置一個左側斜向導塊,右夾緊塊的右側方向上設置一個右側斜向導塊,左側斜向導塊和右側斜向導塊的間距沿鋼筋的長度方向呈線性增加或線性減小變化,左夾緊塊和右夾緊塊分別沿左側斜向導塊和右側斜向導塊同步運動。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鋼筋拉直裝置夾持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動力缸包括液壓缸、或氣壓缸。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鋼筋拉直裝置夾持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夾緊塊的右側面和右夾緊塊的左側面上均設置有摩擦增強部。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鋼筋拉直裝置夾持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側斜向導塊的右側面為一傾斜平面,右側斜向導塊的左側面為一傾斜平面,左側斜向導塊的右側面和右側斜向導塊的左側面的間距沿鋼筋的長度方向呈線性增加或線性減小變化;左夾緊塊的左側面傾斜方向與左側斜向導塊的右側面傾斜方向一致,右夾緊塊的右側面傾斜方向與右側斜向導塊的左側面傾斜方向一致。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鋼筋拉直裝置夾持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夾緊塊和左側斜向導塊的上方設置一個左側上方壓板,左夾緊塊和左側斜向導塊的下方設置一個左側下方壓板;所述右夾緊塊和右側斜向導塊的上方設置一個右側上方壓板,右夾緊塊和右側斜向導塊的下方設置一個右側下方壓板。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鋼筋拉直裝置夾持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夾緊塊的左側上部設置一個左上限位導塊`,左夾緊塊的左側下部設置一個左下限位導塊,左側斜向導軌的右側面和左側上方壓板的下表面之間形成與左上限位導塊適配的左上限位導軌,左側斜向導軌的右側面和左側下方壓板的上表面之間形成與左下限位導塊適配的左下限位導軌;所述右夾緊塊的右側上部設置一個右上限位導塊,右夾緊塊的右側下部設置一個右下限位導塊,右側斜向導軌的左側面和右側上方壓板的下表面之間形成與右上限位導塊適配的右上限位導軌,右側斜向導軌的左側面和右側下方壓板的上表面之間形成與右下限位導塊適配的右下限位導軌。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鋼筋拉直裝置夾持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側斜向導塊的前側面和右側斜向導塊的前側面之間通過第一連接板連接固定;左側上方壓板的前側面和右側上方壓板的前側面之間通過第二連接板連接固定;左側下方壓板的前側面和右側下方壓板的前側面之間通過第三連接板連接固定;左側斜向導軌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別與左側上方壓板的下表面、以及左側下方壓板的上表面連接固定;右側斜向導軌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別與右側上方壓板的下表面、以及右側下方壓板的上表面連接固定。
8.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鋼筋拉直裝置夾持機構,其特征在于,在左側上方壓板、左側斜向導軌、左側下方壓板、右側上方壓板、右側斜向導軌和右側下方壓板的后方設置一個固定板,左側上方壓板、左側斜向導軌、左側下方壓板、右側上方壓板、右側斜向導軌和右側下方壓板的后側面分別連接到固定板上。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鋼筋拉直裝置夾持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的中部上開設有V形槽,鋼筋從V形槽`底部穿過。
【文檔編號】B21F1/02GK203621335SQ201320796712
【公開日】2014年6月4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5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5日
【發明者】王傳波, 隋耀文, 田斌, 王風民, 鄧國威 申請人:青島昊河水泥制品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