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一種寬度可調節的翻邊凸模結構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3107163閱讀:288來源:國知局
一種寬度可調節的翻邊凸模結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寬度可調節的翻邊凸模結構,其翻邊凸模包括第一和第二翻邊凸模,二者分別設置有第一和第二導滑斜面,第一和第二翻邊凸模分別與第一和第二安裝槽通過第一和第二導滑斜面滑動配合連接;第一和第二導滑斜面使第一和第二翻邊凸模向上運動時在翻邊凸模的寬度方向上相向運動;第一和第二頂起器分別向上頂起第一和第二翻邊凸模;第一和第二下死點限位部分別限制第一和第二翻邊凸模的運動下限;第一和第二上死點限位部分別限制第一和第二翻邊凸模的運動上限。本實用新型的翻邊凸模在下料位置時具有小于翻邊間間距的寬度,使浮料銷只需將板料表面抬起至高出翻邊凸模的上表面的位置即可,進而增加板料移送的穩定性及降低生產成本。
【專利說明】一種寬度可調節的翻邊凸模結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具有翻邊工序的級進模具領域,尤其涉及級進模具中使用的翻邊凸模結構。
【背景技術】
[0002]如圖1和圖2所示,現有的級進模具的翻邊工位包括浮料銷I'、彈簧2'、翻邊凹模4'、翻邊凸模5'、壓料板6'、固定板7'和墊板8',其中,翻邊凸模5'通過螺釘10'固定在固定板7'內,固定板7'和墊板8'固定在級進模具的下模板9'上面,浮料銷I'安裝在固定板7'內,彈簧2,安裝于浮料銷I'與下模板9'之間。在級進模具通過自動送料機向翻邊工位移送板料3'時,浮料銷I'會在彈簧2'的作用下將板料3'頂起來,以避免板料3'與翻邊凸模5'之間發生干涉,在板料3'到達翻邊工位時,壓料板6'在上模座下行時壓住板料3',此時,彈簧2'被壓縮,使板料3'與翻邊凸模5'的上表面緊貼;隨著上模座的繼續下行,翻邊凹模4'配合翻邊凸模5'對板料3'進行翻邊;翻邊結束之后,隨著上模座的上行,壓料板6'釋放板料3',因此,浮料銷I'會在彈簧2,的作用下再將板料3'重新抬起來,為了使完成翻邊后的板料3'不與翻邊凸模5'的上表面發生干涉,浮料銷P需要將板料3'抬起至翻邊的下沿高出翻邊凸模5'的上表面的高度。對于該種翻邊工位的結構,如果板料的翻邊比較長,則浮料銷I,就需要將板料3'抬起一個比較高的高度,這樣板料在移送時就會顯得不穩定,影響精度;另外,如果要將板料3'抬得比較高,就需要配置較長的浮料銷I,和彈簧2',相應地,用于容納浮料銷I'和彈簧2'的固定板I'和墊板8'的高度也需要增高,從而增加模具的成本。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為了解決現有級進模具的翻邊工位存在的以上缺陷,提供一種寬度可調節的翻邊凸模結構。
[0004]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寬度可調節的翻邊凸模結構,包括:
[0005]固定板,具有兩個在第一方向上相對設置的第一安裝槽和第二安裝槽;
[0006]翻邊凸模,包括第一翻邊凸模和第二翻邊凸模,所述第一翻邊凸模的翻邊側面和第二翻邊凸模的翻邊側面分別成為所述翻邊凸模的第一翻邊側面和第二翻邊側面,所述第一翻邊側面和第二翻邊側面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對設置;所述第一翻邊凸模設置有第一導滑斜面,所述第一翻邊凸模與所述第一安裝槽沿所述第一導滑斜面的導滑方向滑動配合連接;所述第二翻邊凸模設置有第二導滑斜面,所述第二翻邊凸模與所述第二安裝槽沿所述第二導滑斜面的導滑方向滑動配合連接;所述第一導滑斜面和第二導滑斜面的傾斜方向使得所述第一翻邊凸模和第二翻邊凸模向上運動時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向運動;
[0007]第一頂起器,用于向上頂起所述第一翻邊凸模;
[0008]第二頂起器,用于向上頂起所述第二翻邊凸模;[0009]第一下死點限位部,用于限制所述第一翻邊凸模的運動下限,所述第一翻邊凸模的運動下限對應所述翻邊凸模的翻邊位置;
[0010]第二下死點限位部,用于限制所述第二翻邊凸模的運動下限,所述第二翻邊凸模的運動下限對應所述翻邊凸模的翻邊位置;
[0011]第一上死點限位部,用于限制所述第一翻邊凸模的運動上限,所述第一翻邊凸模的運動上限對應所述翻邊凸模的下料位置;以及,
[0012]第二上死點限位部,用于限制所述第二翻邊凸模的運動上限,所述第二翻邊凸模的運動上限對應所述翻邊凸模的下料位置。
[0013]優選的是,所述第一翻邊凸模設置有第一斜凸緣,所述第一斜凸緣的兩個斜面形成所述第一導滑斜面,所述第一翻邊凸模的第一斜凸緣與第一安裝槽內設置的第一斜凹槽滑動配合連接。
[0014]優選的是,所述第一翻邊凸模在與所述第一翻邊側面相鄰接的兩個側面上分別設
置有所述第一斜凸緣。
[0015]優選的是,所述第一安裝槽的槽底為所述第一下死點限位部,所述第二安裝槽的槽底為所述第二下死點限位部。
[0016]優選的是,所述第一頂起器包括第一頂塊和第一頂起彈性件,所述第一頂塊與下模座的墊板沿豎直方向滑動配合連接,所述第一頂塊的頂面與所述第一翻邊凸模的底面相接觸,所述第一頂起彈性件安裝于所述第一頂塊與下模板之間。
[0017]優選的是,所述翻邊凸模結構還包括定位塊,所述定位塊固定安裝于所述固定板內設置的中間安裝槽內,所述中間安裝槽在第一方向上與所述第一安裝槽和第二安裝槽相通,所述定位塊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對的第一側面和第二側面分別作為所述第一上死點限位部和第二上死點限位部;
[0018]所述第一翻邊凸模的內側面上設置有與所述第一側面配合定位的第一凸塊,所述第一翻邊凸模的內側面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與所述第一翻邊側面相對;所述第二翻邊凸模的內側面上設置有與所述第二側面配合定位的第二凸塊,所述第二翻邊凸模的內側面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與所述第二翻邊側面相對。
[0019]優選的是,所述定位塊的第一側面和第二側面上分別設置有第一定位槽和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一定位槽的槽底和第二定位槽的槽底分別作為所述第一上死點限位部和第二上死點限位部,使所述第一凸塊和第二凸塊分別與所述第一定位槽的槽底和第二定位槽的槽底配合定位。
[0020]優選的是,所述定位塊設置有沿豎直方向延伸的沉頭孔,所述沉頭孔的下段具有用于與拆卸螺釘配合的內螺紋,所述定位塊通過使安裝螺釘穿過所述沉頭孔并攻入所述墊板中而固定安裝于所述固定板內設置的中間安裝槽內,其中,所述沉頭孔的下段的內螺紋的小徑大于所述安裝螺釘的外螺紋的大徑。
[0021]優選的是,所述定位塊的側面上設置有定位凸緣,所述定位凸緣與所述中間安裝槽的內壁上設置的定位凹槽適配安裝。
[0022]優選的是,所述第一安裝槽、第一翻邊凸模、第一頂起器、第一下死點限位部和第一上死點限位部構成第一翻邊凸模結構,所述第二安裝槽、第二翻邊凸模、第二頂起器、第二下死點限位部和第二上死點限位部構成第二翻邊凸模結構,所述第一翻邊凸模結構和第二翻邊凸模結構關于與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中截面鏡像對稱。
[0023]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本實用新型的翻邊凸模結構采用分體式翻邊凸模,包括第一翻邊凸模和第二翻邊凸模,二者在壓料板隨上模座下行壓緊板料時向下并背向運動到達下死點,此時翻邊凸模的第一翻邊側面與第二翻邊側面的位置恰好滿足翻邊的要求;在完成翻邊后,二者在壓料板隨上模座上行釋放板料后,在頂塊的作用下向上并相向運動,進而使翻邊凸模的第一翻邊側面和第二翻邊側面之間的間距(即翻邊凸模的寬度)變窄,使板料的翻邊與翻邊凸模的第一翻邊側面和第二翻邊側面之間留出送料間隙,這樣,級進模具的浮料銷只需將板料的表面抬起至高出翻邊凸模的上表面的位置即可,而無需將板料的翻邊的下沿抬起至高出翻邊凸模的上表面的位置。因此,采用本實用新型的翻邊凸模結構可使板料在移送時更加穩定,也可使模具具有較低的成本,該有益效果對于翻邊較長的工況體現的尤為明顯。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4]圖1為現有級進模具的翻邊工位的結構示意圖;
[0025]圖2為圖1所示翻邊凸模的A-A向的縱截面結構示意圖;
[0026]圖3為根據本實用新型所述寬度可調節的翻邊凸模結構的一種實施方式的結構本意圖;
[0027]圖4為圖3所示翻邊凸模結構的B-B向的橫截面結構示意圖;
[0028]圖5為圖3中第一翻邊凸模的俯視示意圖;
[0029]圖6為圖3中定位塊的縱向剖視示意圖;
[0030]圖7為圖3中定位塊的俯視示意圖。
`[0031]附圖標號:
[0032]r -浮料銷;2'彈簧;_
[0033]3'、3_板料;4'-翻邊凹模;
[0034]5'、5_翻邊凸模; 6'-壓料板;
[0035]7'、7_ 固定板;8,、8_ 墊板;
[0036]9'、9-下模座;10'-螺釘;
[0037]51-第一翻邊凸模; 52-第二翻邊凸模;
[0038]511-第一斜凸緣;512-第一凸塊;
[0039]522-第二凸塊;12-定位塊;
[0040]121-第一定位槽;122-第二定位槽;
[0041]123-定位凸緣;124-沉頭孔;
[0042]124a-沉頭孔的下段;131、132_螺塞;
[0043]71-第一安裝槽;72-第二安裝槽;
[0044]61-第一頂塊;62-第二頂塊;
[0045]21-第一頂起彈性件;22-第二頂起彈性件。
【具體實施方式】
[0046]下面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所述實施例的示例在附圖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終相同或類似的標號表示相同或類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類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過參考附圖描述的實施例是示例性的,僅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而不能解釋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0047]如圖3至圖7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寬度可調節(該寬度指翻邊凸模的第一翻邊側面與第二翻邊側面之間的距離)的翻邊凸模結構包括固定板7、翻邊凸模5、第一頂塊器、第二頂起器、第一下死點限位部、第二下死點限位部、第一上死點限位部和第二上死點限位部。如圖4所示,該固定板7具有兩個在第一方向上相對設置的第一安裝槽71和第二安裝槽72,其中的第一方向即為上述寬度的延伸方向。如圖3至圖5所示,該翻邊凸模5包括第一翻邊凸模51和第二翻邊凸模52,第一翻邊凸模51的翻邊側面和第二翻邊凸模52的翻邊側面分別成為翻邊凸模5的第一翻邊側面和第二翻邊側面,該翻邊側面即為與翻邊凹模配合完成翻邊的側面,該第一翻邊側面和第二翻邊側面在第一方向上相對設置;該第一翻邊凸模51設置有第一導滑斜面,第一翻邊凸模51與第一安裝槽71沿第一導滑斜面的導滑方向滑動配合連接;同理,第二翻邊凸模52設置有第二導滑斜面,第二翻邊凸模52與第二安裝槽72沿第二導滑斜面的導滑方向滑動配合連接,在此,第一導滑斜面和第二導滑斜面的傾斜方向要使第一翻邊凸模51和第二翻邊凸模52向上運動時在第一方向上相向運動,即使翻邊凸模的寬度變窄。該第一頂起器用于向上頂起該第一翻邊凸模51,其可包括第一頂塊61和例如是彈簧的第一頂起彈性件21,第一頂塊61與下模座9的墊板8沿豎直方向滑動配合連接,第一頂塊61的頂面穿過第一安裝槽71的槽底與第一翻邊凸模51的底面相接觸,第一頂起彈性件21安裝于第一頂塊61與下模板9之間,當然也可將氮氣缸作為該第一頂起器,但該種方案會增加模具的成本;同理,該第二頂起器用于向上頂起該第二翻邊凸模52,其可包括第二頂塊62和例如是彈簧的第二頂起彈性件22,該第二頂塊62與墊板8沿豎直方向滑動配合連接,第二頂塊62的頂面穿過第二安裝槽2的槽底與第二翻邊凸模52的底面相接觸,第二頂起彈性件22安裝于第二頂塊62與下模板9之間,以上第一和第二頂起彈性件可分別通過螺塞131、132封堵在下模座9內。該第一下死點限位部用于限制所述第一翻邊凸模51的運動下限,第一翻邊凸模51的運動下限對應翻邊凸模5的翻邊位置;同理,第二下死點限位部用于限制第二翻邊凸模52的運動下限,第二翻邊凸模52的運動下限對應翻邊凸模5的翻邊位置。該第一上死點限位部用于限制第一翻邊凸模51的運動上限,第一翻邊凸模51的運動上限對應翻邊凸模5的下料位置,該下料位置即為需要對板料進行移送的位置;同理,該第二上死點限位部用于限制第二翻邊凸模52的運動上限,第二翻邊凸模52的運動上限對應翻邊凸模5的下料位置。
[0048]本實用新型的翻邊凸模結構的動作原理為:在級進模具的自動送料機將板料3向翻邊工位移送時,由級進模具的浮料銷將板料頂起至高出翻邊凸模5的上表面的位置,此時,第一翻邊凸模51和第二翻邊凸模52分別在第一頂起彈性件21和第二頂起彈性件22的作用下位于運動上限,即此時的翻邊凸模5位于下料位置;當板料3被移送至翻邊工位時,翻邊工位的壓料板在上模座下行時將板料3壓緊,在該過程中,壓料板的下壓動作克服第一頂起器和第二頂起器的彈性力將第一翻邊凸模51和第二翻邊凸模52下壓至運動下限,以使翻邊凸模5到達翻邊位置,這也意味著第一翻邊凸模51和第二翻邊凸模52在位于運動下限時的尺寸要滿足與翻邊凹模配合對板料3進行翻邊的要求,隨著上模座的繼續下行即可完成對板料3的翻邊。在完成翻邊后,壓料板將隨上模座的上行逐漸釋放板料3,此時,第一翻邊凸模51和第二翻邊凸模52便可分別在第一頂起器和第二頂起器的作用下上升至運動上限,板料3便在浮料銷的作用下被向上抬起,在此,由于翻邊凸模5的第一翻邊側面和第二翻邊側面在下料位置已與板料兩側的翻邊之間留有間隙,因此,浮料銷的設計只需將板料3的表面抬起至高于翻邊凸模5位于下料位置時的上表面即可。在實際使用中,第一上死點限位部和第二上死點限位部的設計只需使第一翻邊側面和第二翻邊側面分別與對應側的翻邊間留有2?3mm的間隙即可,這說明如果將第一導滑斜面和第二導滑斜面相對豎直方向的傾斜角度設計的較小,通常小于等于30度,只需使翻邊凸模5整體向上運動很小的高度即可,這對浮料銷及下模座的設計的影響相對需要將板料的翻邊的下沿抬起至高出翻邊凸模的上表面的位置而言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尤其對于翻邊較長的情況。
[0049]為了保證第一翻邊凸模51在第一安裝槽71內滑動的準直性,如圖5所示,該第一翻邊凸模51設置有第一斜凸緣511,該第一斜凸緣511的兩個斜面形成上述第一導滑斜面,第一翻邊凸模51的第一斜凸緣511與第一安裝槽71內設置的第一斜凹槽滑動配合連接。在此,為了保證受力的均衡性,該第一翻邊凸模51可在與第一翻邊側面相鄰接的兩個側面上分別設置該第一斜凸緣511。在此,第一安裝槽71也可通過設置與第一導滑斜面配合的斜面實現上述運動關系,或者第一安裝槽71通過設置一固定不動的導滑塊與第一導滑斜面配合(具體為導滑塊的一條棱與第一導滑斜面配合)實現上述運動關系,但這些方案中,第一翻邊凸模51的運動方向性的精度相對較差。
[0050]同理,該第二翻邊凸模52設置有第二斜凸緣,第二斜凸緣的兩個斜面形成上述第二導滑斜面,第二翻邊凸模52的第二斜凸緣與第二安裝槽72內設置的第二斜凹槽滑動配合連接。第二翻邊凸模52可在與第二翻邊側面相鄰接的兩個側面上分別設置該第二斜凸緣。
[0051]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翻邊凸模結構更加簡單,可將第一安裝槽71的槽底作為上述第一下死點限位部。同理,可將第二安裝槽72的槽底作為上述第二下死點限位部。
[0052]為了便于安裝和拆卸第一翻邊凸模51和第二翻邊凸模52,本實用新型的翻邊凸模結構設計了定位塊12,如圖4、圖6和圖7所示,定位塊12固定安裝于固定板7內設置的中間安裝槽內,該中間安裝槽在第一方向上與第一安裝槽71和第二安裝槽72相通,該定位塊12的在第一方向上相對的第一側面和第二側面分別作為上述第一上死點限位部和第二上死點限位部;相對應的,第一翻邊凸模51的內側面上設置有與第一側面配合定位的第一凸塊512,其中,第一翻邊凸模的內側面在第一方向上與第一翻邊側面相對;第二翻邊凸模52的內側面上設置有與第二側面配合定位的第二凸塊522,第二翻邊凸模52的內側面在第一方向上與第二翻邊側面相對。對于該種結構,該第一翻邊凸模51和第二翻邊凸模52在到達翻邊凸模5的下料位置時,二者的內側面可分別與第一安裝槽71和第二安裝槽72的內壁之間留有拆卸間隙,這樣,在將定位塊12拆卸下來后,即可將第一翻邊凸模51和第二翻邊凸模52從固定板7中拆卸出來。如果不設置定位塊12,而是直接將第一安裝槽71和第二安裝槽72的內壁作為第一上死點限位部和第二上死點限位部,如需要拆卸第一翻邊凸模51和第二翻邊凸模52,則需要進行破壞性拆卸。
[0053]為了便于更好的定位,本實施例在定位塊12的第一側面和第二側面上分別設置第一定位槽121和第二定位槽122,并將該第一定位槽和第二定位槽的槽底作為第一上死點限位部和第二上死點限位部,當第一凸塊512和第二凸塊522分別與第一定位槽121的槽底和第二定位槽122的槽底相抵時,該第一翻邊凸模51和第二翻邊凸模52即到達運動上限。
[0054]為了便于將定位塊12固定安裝于固定板7的中間安裝槽內,及便于將定位塊12從固定板7的中間安裝槽內拆卸出來,如圖6和圖7所示,可在定位塊12中設置沿豎直方向延伸的沉頭孔124,該沉頭孔124的下段124a具有與拆卸螺釘(圖中未示出)配合的內螺紋,安裝時,安裝螺釘(圖中未示出)穿過沉頭孔124并攻入墊板8中,以將定位塊12固定安裝于固定板7內,在拆卸時,將安裝螺釘從墊板8中旋出,并將拆卸螺釘旋入沉頭孔124中,使其與下段124a螺紋配合,此時向上用力即可從中間安裝槽中拔出該定位塊12,在此,為了保證拆卸螺釘和安裝螺釘能夠通過沉頭孔起到相應的作用,該下段124a的內螺紋的小徑應該大于安裝螺釘的外螺紋的大徑。
[0055]為了防止定位塊12在中間定位槽內轉動,如圖4和圖7所示,可在定位塊12的側面上設置定位凸緣123,該定位凸緣123與中間安裝槽的內壁上設置的定位凹槽適配安裝,在本實施例中為過渡配合安裝。
[0056]以上的第一安裝槽71、第一翻邊凸模51、第一頂起器、第一下死點限位部和第一上死點限位部構成第一翻邊凸模結構,以上的第二安裝槽72、第二翻邊凸模52、第二頂起器、第二下死點限位部和第二上死點限位部構成第二翻邊凸模結構,為了便于設計,該第一翻邊凸模結構和第二翻邊凸模結構可關于與上述第一方向垂直的中截面鏡像對稱。在此,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清楚,為了滿足以上動作關系,并不一定要求第一翻邊凸模結構與第二翻邊凸模結構具有完全相同的結構設計,而且,在第一翻邊凸模結構和第二翻邊凸模結構采用相同的結構的情況下,并不一定要求二者之間關于與上述第一方向垂直的中截面鏡像對稱。
[0057]以上依據圖式所示的實施例詳細說明了本實用新型的構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但本實用新型不以圖面所示限定實施范圍,凡是依照本實用新型的構想所作的改變,或修改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仍未超出說明書與圖示所涵蓋的精神時,均應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寬度可調節的翻邊凸模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板,具有兩個在第一方向上相對設置的第一安裝槽和第二安裝槽; 翻邊凸模,包括第一翻邊凸模和第二翻邊凸模,所述第一翻邊凸模的翻邊側面和第二翻邊凸模的翻邊側面分別成為所述翻邊凸模的第一翻邊側面和第二翻邊側面,所述第一翻邊側面和第二翻邊側面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對設置;所述第一翻邊凸模設置有第一導滑斜面,所述第一翻邊凸模與所述第一安裝槽沿所述第一導滑斜面的導滑方向滑動配合連接;所述第二翻邊凸模設置有第二導滑斜面,所述第二翻邊凸模與所述第二安裝槽沿所述第二導滑斜面的導滑方向滑動配合連接;所述第一導滑斜面和第二導滑斜面的傾斜方向使得所述第一翻邊凸模和第二翻邊凸模向上運動時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向運動; 第一頂起器,用于向上頂起所述第一翻邊凸模; 第二頂起器,用于向上頂起所述第二翻邊凸模; 第一下死點限位部,用于限制所述第一翻邊凸模的運動下限,所述第一翻邊凸模的運動下限對應所述翻邊凸模的翻邊位置; 第二下死點限位部,用于限制所述第二翻邊凸模的運動下限,所述第二翻邊凸模的運動下限對應所述翻邊凸模的翻邊位置; 第一上死點限位部,用于限制所述第一翻邊凸模的運動上限,所述第一翻邊凸模的運動上限對應所述翻邊凸模的下料位置;以及, 第二上死點限位部,用于限制所述第二翻邊凸模的運動上限,所述第二翻邊凸模的運動上限對應所述翻邊凸模的下料位置。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寬度可調節的翻邊凸模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翻邊凸模設置有第一斜凸緣,所述第一斜凸緣的兩個斜面形成所述第一導滑斜面,所述第一翻邊凸模的第一斜凸緣與第一安裝槽內設置的第一斜凹槽滑動配合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寬度可調節的翻邊凸模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翻邊凸模在與所述第一翻邊側面相鄰接的兩個側面上分別設置有所述第一斜凸緣。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寬度可調節的翻邊凸模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裝槽的槽底為所述第一下死點限位部,所述第二安裝槽的槽底為所述第二下死點限位部。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寬度可調節的翻邊凸模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頂起器包括第一頂塊和第一頂起彈性件,所述第一頂塊與下模座的墊板沿豎直方向滑動配合連接,所述第一頂塊的頂面與所述第一翻邊凸模的底面相接觸,所述第一頂起彈性件安裝于所述第一頂塊與下模板之間。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寬度可調節的翻邊凸模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翻邊凸模結構還包括定位塊,所述定位塊固定安裝于所述固定板內設置的中間安裝槽內,所述中間安裝槽在第一方向上與所述第一安裝槽和第二安裝槽相通,所述定位塊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對的第一側面和第二側面分別作為所述第一上死點限位部和第二上死點限位部; 所述第一翻邊凸模的內側面上設置有與所述第一側面配合定位的第一凸塊,所述第一翻邊凸模的內側面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與所述第一翻邊側面相對;所述第二翻邊凸模的內側面上設置有與所述第二側面配合定位的第二凸塊,所述第二翻邊凸模的內側面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與所述第二翻邊側面相對。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寬度可調節的翻邊凸模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塊的第一側面和第二側面上分別設置有第一定位槽和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一定位槽的槽底和第二定位槽的槽底分別作為所述第一上死點限位部和第二上死點限位部,使所述第一凸塊和第二凸塊分別與所述第一定位槽的槽底和第二定位槽的槽底配合定位。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寬度可調節的翻邊凸模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塊設置有沿豎直方向延伸的沉頭孔,所述沉頭孔的下段具有用于與拆卸螺釘配合的內螺紋,所述定位塊通過使安裝螺釘穿過所述沉頭孔并攻入下模座的墊板中而固定安裝于所述固定板內設置的中間安裝槽內,其中,所述沉頭孔的下段的內螺紋的小徑大于所述安裝螺釘的外螺紋的大徑。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寬度可調節的翻邊凸模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塊的側面上設置有定位凸緣,所述定位凸緣與所述中間安裝槽的內壁上設置的定位凹槽適配安裝。
10.根據權利要求1至9中任一項所述的寬度可調節的翻邊凸模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裝槽、第一翻邊凸模、第一頂起器、第一下死點限位部和第一上死點限位部構成第一翻邊凸模結構,所述第二安裝槽、第二翻邊凸模、第二頂起器、第二下死點限位部和第二上死點限位部構成第二翻邊凸模結構,所述第一翻邊凸模結構和第二翻邊凸模結構關于與所述第一 方向垂直的中截面鏡像對稱。
【文檔編號】B21D37/10GK203599383SQ201320807739
【公開日】2014年5月21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10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10日
【發明者】賴榮勝, 趙鴻鵠, 王震, 丁文軍, 楊杰 申請人:安徽江淮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柏乡县| 汪清县| 汤阴县| 云安县| 沁源县| 托克逊县| 汉沽区| 洛阳市| 山阳县| 临西县| 陕西省| 临潭县| 龙州县| 兰考县| 阿勒泰市| 偏关县| 府谷县| 隆回县| 海淀区| 大洼县| 响水县| 遂平县| 阿合奇县| 营山县| 华安县| 德格县| 车险| 洞头县| 太保市| 武定县| 五家渠市| 茌平县| 安仁县| 当雄县| 日喀则市| 阿拉善右旗| 南涧| 健康| 五峰| 永登县| 南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