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翼子板沖壓模具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汽車翼子板沖壓模具,包括上模座、下模座、設在上模座上的上模成型塊和設在下模座上的下模成型塊,還包括設在所述下模座上的兩個相配合用于側整形的整形鑲塊以及分別與一個整形鑲塊連接且用于驅動整形鑲塊移動的兩個斜楔機構。本發明的汽車翼子板沖壓模具,通過在下模座上設置兩個相配合的整形鑲塊,用于對翼子板進行側整形,并與上模成型塊和下模成型塊配合完成翼子板的沖壓成型,成型效果好,加工效率高。
【專利說明】汽車翼子板沖壓模具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于模具【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本發明涉及一種汽車翼子板沖壓模具。
【背景技術】
[0002]隨著轎車工業的迅猛發展,特別是家用小型汽車市場擴大的迫切需要,各大主機廠要求提聞廣品的生廣效率。
[0003]汽車上的翼子板,是用于遮蓋車輪的車身外板,因舊式車身該部件形狀及位置似鳥翼而得名,翼子板安裝裝配位置又分為前翼子板和后翼子板,前翼子板安裝在前輪處,后翼子板安裝在后輪處。
[0004]目前,汽車翼子板是通過在沖壓模具上進行沖壓加工制成的。但是現有的沖壓模具不能用于完成汽車翼子板的諸如側修邊、側翻邊、側整形等工作,或者沖壓成型效果差,或者效率低下,沖壓模具的使用受限。
【發明內容】
[0005]本發明提供一種汽車翼子板沖壓模具,目的是實現翼子板的沖壓成型。
[0006]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取的技術方案為:汽車翼子板沖壓模具,包括上模座、下模座、設在上模座上的上模成型塊和設在下模座上的下模成型塊,還包括設在所述下模座上的兩個相配合用于側整形的整形鑲塊以及分別與一個整形鑲塊連接且用于驅動整形鑲塊移動的兩個斜楔機構。
[0007]所述整形鑲塊包括位于所述下模成型塊下方的內整形鑲塊和位于內整形鑲塊一側的外整形鑲塊,內整形鑲塊和外整形鑲塊的運動方向之間的夾角為鈍角。
[0008]所述內整形鑲塊上與所述外整形鑲塊相對的側面為內整形面,外整形鑲塊的側面為與內整形面配合的外整形面,內整形鑲塊的上表面為與所述下模成型塊的上表面相拼合的成型面。
[0009]所述內整形鑲塊連接的內斜楔機構包括豎直設在所述上模座上的內斜楔下壓滑塊和水平設在所述下模座上且由內斜楔下壓滑塊驅動沿水平方向移動的內斜楔滑塊,所述內整形鑲塊與內斜楔滑塊伸入所述下模成型塊下方的部位連接。
[0010]所述下模座上設有與所述內斜楔滑塊連接且用于內斜楔滑塊回位的氣缸。
[0011]所述氣缸和所述內斜楔下壓滑塊與所述下模成型塊的弧形側面的圓心位于下模成型塊的同一側。
[0012]所述外整形鑲塊連接的外斜楔機構包括豎直設在所述上模座上的外斜楔下壓滑塊和水平設在所述下模座上且由外斜楔下壓滑塊驅動沿水平方向移動的外斜楔滑塊,外整形鑲塊與外斜楔滑塊連接。
[0013]所述外整形鑲塊上設有與所述上模成型塊接觸用于外整形鑲塊回位的回位彈簧。
[0014]本汽車翼子板沖壓模具還包括用于在工件側部沖孔的側沖頭和驅動側沖頭移動的沖孔斜楔機構,該沖孔斜楔機構包括豎直設在所述上模座上的沖孔下壓滑塊和水平設在所述下模座上且由沖孔下壓滑塊驅動沿水平方向移動的沖孔斜楔滑塊,側沖頭與沖孔斜楔滑塊連接。
[0015]所述上模成型塊通過卸料螺釘與所述上模座滑動連接,在上模座與上模成型塊之間還設有氮氣彈簧。
[0016]本發明的汽車翼子板沖壓模具,通過在下模座上設置兩個相配合的整形鑲塊,用于對翼子板進行側整形,并與上模成型塊和下模成型塊配合完成翼子板的沖壓成型,成型效果好,加工效率高。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7]本說明書包括以下附圖,所示內容分別是:
[0018]圖1是汽車翼子板沖壓模具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2是在去除上模座后的模具結構示意圖;
[0020]圖3是在去除上模座后的模具的俯視圖;
[0021]圖4是長槽與側銷配合處的結構示意圖;
[0022]圖5是上模成型塊、下模成型塊與上沖頭配合處的結構示意圖;
[0023]圖6是在去除上模座、氮氣彈簧、卸料螺釘、上模成型塊以及上沖頭后的模具結構示意圖;
[0024]圖7是下模成型塊的結構示意圖;
[0025]圖8是下模成型塊的底面結構示意圖;
[0026]圖9是下模成型塊與外斜楔機構和內斜楔機構的裝配圖;
[0027]圖10是內斜楔機構與內整形鑲塊的裝配圖;
[0028]圖11是內整形鑲塊的結構示意圖;
[0029]圖12是外斜楔機構與外整形鑲塊的裝配圖;
[0030]圖13是外整形鑲塊的結構示意圖;
[0031]圖14是第一側沖孔與第一沖孔斜楔機構的裝配圖;
[0032]圖15是第二側沖孔與第二沖孔斜楔機構的裝配圖;
[0033]圖16是沖壓成型后的翼子板的結構示意圖;
[0034]圖中標記為:
[0035]1、上模座;2、下模座;3、上模成型塊;31、前保安裝部上成型塊;4、下模成型塊;41、弧形側面;42、下模塊本體;43、第一側沖孔成型塊;44、下模支撐塊;45、前保安裝部下成型塊;46、墊塊;47、第二側沖孔成型塊;5、側銷;6、長槽;7、內整形鑲塊;71、內整形面;
8、內斜楔機構;81、內斜楔下壓滑塊;82、內斜楔滑塊;9、外斜楔機構;91、外斜楔下壓滑塊;92、外斜楔滑塊;10、外整形鑲塊;101、外整形面;11、氣缸;12、回位彈簧;13、第一側沖頭;14、第一沖孔斜楔機構;141、第一沖孔下壓滑塊;142、第一沖孔斜楔滑塊;143、第一導滑座;15、第二側沖頭;16、第二沖孔斜楔機構;161、第二沖孔下壓滑塊;162、第二沖孔斜楔滑塊;163、第二導滑座;17、上沖頭;18、后端安裝部成型塊;19、氮氣彈簧;20、卸料螺釘;21、車輪拱形部;22、前保安裝部;23、后端安裝部;24、上連接部。
【具體實施方式】[0036]下面對照附圖,通過對實施例的描述,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目的是幫助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對本發明的構思、技術方案有更完整、準確和深入的理解,并有助于其實施。
[0037]如圖1至圖15所示,本發明一種汽車翼子板沖壓模具,包括上模座1、下模座2、設在上模座I上的上模成型塊3和設在下模座2上的下模成型塊4,還包括設在下模座2上的兩個相配合用于側整形的整形鑲塊以及分別與一個整形鑲塊連接且用于驅動整形鑲塊移動的兩個斜楔機構。
[0038]具體地說,如圖16所示為采用本沖壓模具沖壓的翼子板的結構示意圖;翼子板在長度方向上的一側一般都具有用于容納汽車車輪的形狀為弧形的車輪拱形部21,相應在車輪拱形部21處具有一個用于在車身上進行固定的安裝孔。翼子板的前端為與汽車前保險杠連接的前保安裝部22,后端為與汽車車身側圍連接的后端安裝部23,相應在前保安裝部22和后端安裝部23上要設置安裝孔。翼子板上的與車輪拱形部21相對的另一側設置的為用于與車身連接的上連接部24,該上連接部24為由兩個整形鑲塊相配合成型出的翻邊。
[0039]本沖壓模具的上模座I上設有一個上模成型塊3,下模座2上設有一個下模成型塊4,所以一次可以沖壓出一個翼子板。在上模座I內設有用于容納上模成型塊3的凹槽,上模成型塊3是通過多個卸料螺釘20與上模座I滑動連接,在上模座I與上模成型塊3之間還設有多個氮氣彈簧19。如圖2和圖3所示,氮氣彈簧19沿著上模成型塊3的邊緣走向進行布置,在本實施例中,上模成型上的氮氣彈簧19共設有7個,上模成型塊3上的卸料螺釘20設有3個,3個卸料螺釘20分別位于靠近上模成型塊3三個端部位置處,呈三角形布置,確保可以在沖壓完成后使上模成型塊3穩定的回位。
[0040]如圖2至圖4所示,在上模座I上還設有嵌入上模成型塊3的側面設置的長槽6中的三個側銷5,三個側銷5呈三角形布置,上模成型塊3上的長槽6為沿豎直方向延伸的凹槽。三個側銷5分布在三個不同位置處,各側銷5且為沿水平方向朝向下模成型塊4方向伸出,各側銷5的一端固定在上模座I上,另一端分別插入下模成型塊4側面的長槽6中,但在通常狀態時側銷5不與長槽6的內壁接觸,此三個側銷5作為安全側銷,當卸料螺栓帶動上模成型塊3向上運動時,此側銷5可以起安全保護作用。
[0041]下模成型塊4上與翼子板的車輪拱形部21對應的成型面為豎直的一個弧形側面41,用于成型出弧形的車輪拱形部21。整形鑲塊包括位于下模成型塊4下方的內整形鑲塊7和位于內整形鑲塊7 —側的外整形鑲塊10,內整形鑲塊7和外整形鑲塊10的運動方向之間的夾角為鈍角。內整形鑲塊7上與外整形鑲塊10相對的側面為內整形面71,外整形鑲塊10的側面為與內整形面71配合的外整形面101,內整形鑲塊7的上表面具有與下模成型塊4的上表面相拼合的成型面,在內整形鑲塊7在水平方向移動至終點位置時,內整形鑲塊7與下模成型塊4拼接,此時內整形鑲塊7的上表面上與內整形面71相鄰部分的成型面與下模成型塊4的上表面拼合。
[0042]下模成型塊4是架設在下模座2上,下模成型塊4的底面與下模座2的頂面為用于內整形鑲塊7運動的空間,內整形鑲塊7是在下模成型塊4的下方空間直線移動,與內整形鑲塊7連接的內斜楔機構8包括豎直設在上模座I上的內斜楔下壓滑塊81和水平設在下模座2上且由內斜楔下壓滑塊81驅動沿水平方向移動的內斜楔滑塊82,內整形鑲塊7與內斜楔滑塊82伸入下模成型塊4下方的部位連接。內斜楔滑塊82和內斜楔下壓滑塊81上設有相配合的斜面,在沖壓時,上模座I帶動內楔下壓滑塊同步向下移動,在內斜楔下壓滑塊81的斜面與內斜楔滑塊82的斜面接觸時,即可推動內斜楔滑塊82在下模座2上直線移動,從而帶動內整形鑲塊7朝向工件處移動。如圖所示,內斜楔下壓滑塊81與下模成型塊4的弧形側面41的圓心位于下模成型塊4的同一側,內整形鑲塊7的移動方向位于下模成型塊4的弧形側面41的徑向方向上,與沖壓完成的翼子板的上連接部24的長度方向的角度為鈍角。
[0043]外整形鑲塊10在水平面內的移動方向與沖壓完成的翼子板的上連接部24的長度方向相垂直,與外整形鑲塊10連接的外斜楔機構9包括豎直設在上模座I上的外斜楔下壓滑塊91和水平設在下模座2上且由外斜楔下壓滑塊91驅動沿水平方向移動的外斜楔滑塊92,外整形鑲塊10與外斜楔滑塊92連接。外整形鑲塊10和外斜楔機構9都位于下模成型塊4的同一側,外斜楔滑塊92和外斜楔下壓滑塊91上設有相配合的斜面,在沖壓時,上模座I帶動外楔下壓滑塊同步向下移動,在外斜楔下壓滑塊91的斜面與外斜楔滑塊92的斜面接觸時,即可推動外斜楔滑塊92在下模座2上直線移動,從而帶動外整形鑲塊10朝向工件處移動,與內整形鑲塊7配合對工件進行側整形。
[0044]在下模座2上還設有與內斜楔滑塊82連接且用于內斜楔滑塊82回位的氣缸11,該氣缸11為沿水平方向安裝在下模座2上且位于內斜楔滑塊82的一端,氣缸11的活塞桿伸出與內斜楔滑塊82的端部中心處連接,氣缸11的軸向與內斜楔滑塊82的移動方向位于同一直線上。在沖壓完成后,上模座I向上移動帶動內斜楔下壓滑塊81與內斜楔滑塊82分離,此時氣缸11通過活塞桿的收縮拉動內斜楔滑塊82回位,從而帶動內整形鑲塊7回位,移動至下模成型塊4的下方空間中。
[0045]外整形鑲塊10上設有可與上模成型塊3接觸且用于外整形鑲塊10回位的回位彈簧12,該回位彈簧12為水平設置,其一端與外整形鑲塊10固定連接,另一端可與上模成型塊3的側面接觸,在沖壓完成后,上模座I向上移動帶動外斜楔下壓滑塊91與外斜楔滑塊92分離,上模成型塊3還未向上移動,此時夾在上模成型塊3與外整形鑲塊10之間的回位彈簧12可以推動外整形鑲塊10反向移動進行回位,外整形鑲塊10同時推動外斜楔滑塊92反向移動進行回位。
[0046]上模成型塊3的前端設有用于沖壓出翼子板上的前保安裝部22的前保安裝部上成型塊31,下模成型塊4包括下模塊本體42、前保安裝部下成型塊45、第一側沖孔成型塊43、下模支撐塊44、墊塊46和第二側沖孔成型塊47。前保安裝部下成型塊45是與下模塊本體42的前端連接,前保安裝部下成型塊45是位于前保安裝部上成型塊31的正下方,前保安裝部下成型塊45與前保安裝部上成型塊31相配合,一方面用于翼子板前保安裝部22的沖壓成型,另一方面在前保安裝部下成型塊45與前保安裝部上成型塊31上設有讓沖頭穿過的通孔。下模塊本體42上設有用于容納第一側沖孔成型塊43的容納槽,該第一側沖孔成型塊43固定安裝在容納槽中,容納槽是從弧形側面41上朝向下模塊本體42內部凹入形成的凹槽,容納槽的位置大致位于弧形側面41的中間位置處、第一側沖孔成型塊43是用于在翼子板的車輪拱形部21上沖出安裝孔,第二側沖孔成型塊47是用于在翼子板的后端安裝部23上沖出安裝孔,第二側沖孔成型塊47與下模塊本體42不直接連接,第二側沖孔成型塊47是固定在下模座2上,在下模塊本體42與第二側沖孔成型塊47之間還設有一個后端安裝部成型塊18,后端安裝部成型塊18是固定在下模座2上,在沖壓時,下模塊本體42的上表面、第一側沖孔成型塊43的上表面、第二側沖孔成型塊47的上表面、后端安裝部成型塊18的上表面與前保安裝部下成型塊45的上表面拼合形成完整的成型面,與上模成型塊3相配合對工件進行沖壓成型。
[0047]在本實施例中,前保安裝部成型塊是與下模塊本體42為一體鑄造成型,后端安裝部成型塊18是與上模座I為一體鑄造成型,第二側沖孔成型塊47是通過螺栓固定安裝在上模座I上,第二側沖孔成型塊47、后端安裝部成型塊18與下模塊本體42的后端位于同一直線上。另外,在下模塊本體42的一端位于前保安裝部下成型塊45的底面設有一個墊塊46,該墊塊46的面積比前保安裝部下成型塊45的面積大,在下模塊本體42的另一端的底面也設有一個墊塊46,該墊塊46與后端安裝部成型塊18的位置相鄰,這兩個墊塊46同樣是與下模塊本體42和前保安裝部下成型塊45為一體鑄造成型,下模座2成型塊即通過這兩個墊塊46與下模座2上設置的支撐座固定連接。
[0048]如圖2至圖5所示,在上模座I上對應前保安裝部上成型塊31的位置設有7個下沖頭,相應的在前保安裝部上成型塊31和前保安裝部下成型塊45上設有7個讓上沖頭17穿過的通孔,在沖壓時,上模座I帶動上沖頭17下壓,上沖頭17的下端從前保安裝部上成型塊31的通孔伸出后,穿過工件再插入前保安裝部下成型塊45的通孔中,從而在翼子板的前保安裝部上沖出7個安裝孔,沖孔后的廢料經通孔掉落到下模成型塊4的下方。
[0049]本汽車翼子板沖壓模具還包括用于在工件側部沖孔的側沖頭和驅動側沖頭移動的沖孔斜楔機構,對應第一側沖孔成型塊43和第二側沖孔成型塊47,側沖頭和沖孔斜楔機構各設有兩個。
[0050]如圖14所示,與第一側沖孔成型塊43配合的側沖頭為第一側沖頭13,沖孔斜楔機構為第一沖孔斜楔機構14,第一側沖頭13和第一沖孔斜楔機構14是位于第一側沖孔成型塊43的一側。該第一沖孔斜楔機構14包括豎直設在上模座I上的第一沖孔下壓滑塊141和水平設在下模座2上且由第一沖孔下壓滑塊141驅動沿水平方向移動的第一沖孔斜楔滑塊142,第一側沖頭13與第一沖孔斜楔滑塊142連接。由于第一側沖孔成型塊43是設在下模塊本體42的弧形側面41位置處,為了便于布置第一沖孔斜楔機構14,如圖7所示,下模塊本體42的弧形側面41上還設有一個沿水平方向在內斜楔滑塊82的上方延伸的下模支撐塊44,該下模支撐塊44的形狀為由三個長形板連接形成的矩形框結構,在下模座2上位于下面支撐塊的下方設有一個支撐座,下模支撐塊44通過螺栓固定在該支撐座上。如圖10所示,在內斜楔滑塊82上位于下模支撐塊44下方的部位也設有一個沿豎直方向貫穿的凹槽,與下模支撐塊44連接的支撐座位于該凹槽中。第一沖孔斜楔滑塊142是安裝在一個第一導滑座143上,該第一導滑座143的位置是位于下模支撐塊44的內部,在下模座2上也設有一個用于安裝第一導滑座143的支撐座,第一沖孔斜楔滑塊142與該第一導滑座143滑動連接,相應在第一導滑座143上設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滑槽,第一側沖頭13是固定安裝在第一沖孔斜楔滑塊142的朝向第一側沖孔成型塊43的端面上,且為沿水平方向設置朝向第一側沖孔成型塊43伸出。第一沖孔斜楔滑塊142和第一沖孔下壓滑塊141上設有相配合的斜面,在沖壓時,上模座I帶動第一沖孔下壓滑塊141同步向下移動,在第一沖孔下壓滑塊141的斜面與第一沖孔斜楔滑塊142的斜面接觸時,即可推動第一沖孔斜楔滑塊142在第一導滑座143上直線移動,從而帶動第一側沖頭13朝向第一側沖孔成型塊43處移動,第一側沖頭13穿過工件再插入第一側沖孔成型塊43的通孔中,從而在翼子板的車輪拱形部21上沖出一個安裝孔,沖孔后的廢料經通孔和第一側沖孔成型塊43、下模塊本體42內設置的落料通道掉落到下模成型塊4的下方。
[0051]如圖15所示,與第二側沖孔成型塊47配合的側沖頭為第二側沖頭15,沖孔斜楔機構為第二沖孔斜楔機構16,第二側沖頭15和第二沖孔斜楔機構16是位于第二側沖孔成型塊47的一側。該第二沖孔斜楔機構16包括豎直設在上模座I上的第二沖孔下壓滑塊161和水平設在下模座2上且由第二沖孔下壓滑塊161驅動沿水平方向移動的第二沖孔斜楔滑塊162,第二側沖頭15與第二沖孔斜楔滑塊162連接。第二沖孔斜楔滑塊162是安裝在一個第二導滑座163上,在下模座2上也設有一個用于安裝第二導滑座163的支撐座,第二沖孔斜楔滑塊162與該第二導滑座163滑動連接,相應在第二導滑座163上設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滑槽,第二側沖頭15是固定安裝在第二沖孔斜楔滑塊162的朝向第二側沖孔成型塊47的端面上,且為沿水平方向設置朝向第二側沖孔成型塊47伸出。第二沖孔斜楔滑塊162和第二沖孔下壓滑塊161上設有相配合的斜面,在沖壓時,上模座I帶動第二沖孔下壓滑塊161同步向下移動,在第二沖孔下壓滑塊161的斜面與第二沖孔斜楔滑塊162的斜面接觸時,即可推動第二沖孔斜楔滑塊162在第二導滑座163上直線移動,從而帶動第二側沖頭15朝向第二側沖孔成型塊47處移動,第二側沖頭15穿過工件再插入第二側沖孔成型塊47的通孔中,從而在翼子板的后端安裝部23的翻邊上沖出一個安裝孔,沖孔后的廢料經通孔和第二側沖孔成型塊47側面設置的落料通道掉落到第二側沖孔成型塊47的下方,該落料通道為豎直設在第二側沖孔成型塊47的與后端安裝部成型塊18接觸的側面上。
[0052]本沖壓模具的下模成型塊4由上述幾個部件形成,一方面便于加工制作,另一方便可以確保翼子板成型效果好。
[0053]以上結合附圖對本發明進行了示例性描述。顯然,本發明具體實現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是采用了本發明的方法構思和技術方案進行的各種非實質性的改進;或未經改進,將本發明的上述構思和技術方案直接應用于其它場合的,均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汽車翼子板沖壓模具,包括上模座、下模座、設在上模座上的上模成型塊和設在下模座上的下模成型塊,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設在所述下模座上的兩個相配合用于側整形的整形鑲塊以及分別與一個整形鑲塊連接且用于驅動整形鑲塊移動的兩個斜楔機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翼子板沖壓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整形鑲塊包括位于所述下模成型塊下方的內整形鑲塊和位于內整形鑲塊一側的外整形鑲塊,內整形鑲塊和外整形鑲塊的運動方向之間的夾角為鈍角。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汽車翼子板沖壓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內整形鑲塊上與所述外整形鑲塊相對的側面為內整形面,外整形鑲塊的側面為與內整形面配合的外整形面,內整形鑲塊的上表面為與所述下模成型塊的上表面相拼合的成型面。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汽車翼子板沖壓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內整形鑲塊連接的內斜楔機構包括豎直設在所述上模座上的內斜楔下壓滑塊和水平設在所述下模座上且由內斜楔下壓滑塊驅動沿水平方向移動的內斜楔滑塊,所述內整形鑲塊與內斜楔滑塊伸入所述下模成型塊下方的部位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汽車翼子板沖壓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座上設有與所述內斜楔滑塊連接且用于內斜楔滑塊回位的氣缸。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汽車翼子板沖壓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氣缸和所述內斜楔下壓滑塊與所述下模成型塊的弧形側面的圓心位于下模成型塊的同一側。
7.根據權利要求3或4或5或6所述的汽車翼子板沖壓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整形鑲塊連接的外斜楔機構包括豎直設在所述上模座上的外斜楔下壓滑塊和水平設在所述下模座上且由外斜楔下壓滑塊驅動沿水平方向移動的外斜楔滑塊,外整形鑲塊與外斜楔滑塊連接。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汽車翼子板沖壓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整形鑲塊上設有與所述上模成型塊接觸用于外整形鑲塊回位的回位彈簧。
9.根據權利要求1至8任一所述的汽車翼子板沖壓模具,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用于在工件側部沖孔的側沖頭和驅動側沖頭移動的沖孔斜楔機構,該沖孔斜楔機構包括豎直設在所述上模座上的沖孔下壓滑塊和水平設在所述下模座上且由沖孔下壓滑塊驅動沿水平方向移動的沖孔斜楔滑塊,側沖頭與沖孔斜楔滑塊連接。
10.根據權利要求1至9任一所述的汽車翼子板沖壓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成型塊通過卸料螺釘與所述上模座滑動連接,在上模座與上模成型塊之間還設有氮氣彈簧。
【文檔編號】B21D37/10GK103949547SQ201410190429
【公開日】2014年7月30日 申請日期:2014年5月7日 優先權日:2014年5月7日
【發明者】駱陳 申請人:蕪湖福祥模具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