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鋼管液壓冷拔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于金屬冶金行業用于鋼管冷拔加工的設備,特別是涉及一種鋼管液壓冷拔機。包括一個機架、固定在機架上的一油缸和兩組冷拔機構,其中兩組冷波機構左右對稱,相當于將兩臺鋼管液壓冷拔機合二為一,共用一個油缸。這樣一來,在經過拉拔過程中,往復活動,使得在原來油缸的另一頭的機構可以馬上對另一支鋼管進行拉拔加工,無需使活塞歸位,因此設備不存在空轉時間,實現連續冷拔,提高冷拔效率,并且降低了能耗。
【專利說明】一種鋼管液壓冷拔機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金屬冶金行業用于鋼管冷拔加工的設備,特別是涉及一種鋼管液壓冷拔設備。
【背景技術】
[0002]鋼管冷拔加工的過程是將鋼管通過內、外模具,經過幾次加工過程把鋼管拔制成相應的規格。原有液壓冷拔機包括機架、油缸、活動桿、工作鉗、第一拉模座和定位芯桿,數量均為單個,油缸固定在機架上,油缸內設有一可軸向活塞,活動桿一端連接在活塞一側;工作鉗、拉模座和定位芯桿均處在油缸一側,工作鉗固定連接在活動桿伸出端,拉模座處在工作鉗和定位芯桿之間,第一拉模座上設有模孔,定位芯桿穿在鋼管內側,工作鉗夾持鋼管穿過第一拉模座上的模孔。拉動鋼管時,鋼管在定位芯桿定位下軸向穿過模塊,進行冷拔。在經過一次拉拔后,需將油缸中的活塞恢復到頂端的位置,才能進行下一次拉拔,并且為了節約活塞歸位的空轉時間需要電機提供更大的動力,這部分動力消耗的電力比一次拉拔更大。可見,現有的鋼管液壓冷拔機沒有合理地利用空轉時間,能耗過大。
[0003]另外,使用過程中還發現,現有的鋼管液壓冷拔機在送鋼管時,還存在定位芯桿和鋼管內側松配合時,鋼管易發生軸向偏移的情況。
實用新型內容
[0004]為了解決上述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發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合理,不存在空轉時間,單位鋼管拉拔能耗低的鋼管液壓冷拔機。
[0005]為了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術方案:
[0006]一種鋼管液壓冷拔機,包括機架、固定在機架上的一油缸、第一活動桿、用于夾持并帶動鋼管活動的第一工作鉗、第一拉模座以及第一定位芯桿,油缸內設有一可軸向活塞,所述第一活動桿一端連接在活塞一端;所述第一工作鉗、第一拉模座和第一定位芯桿均處在油缸一側,第一工作鉗固定連接在第一活動桿伸出端,第一拉模座處在第一工作鉗和第一定位芯桿之間,第一拉模座上設有模孔,第一定位芯桿穿在鋼管內側,第一工作鉗夾持所述鋼管穿過所述第一拉模座上的模孔;其特征在于:還包括連接在所述活塞另一端的第二活動桿,以及處在油缸另一側的第二工作鉗、第二拉模座和第二定位芯桿;所述第一活動桿和第二活動桿共用一個油缸,所述第二工作鉗、第二拉模座和第二定位芯桿分別與所述第一工作鉗、第一拉模座、第一定位芯桿左右對稱;所述活塞周側兩端均設有密封圈,介于活塞周側兩端的周側中部設有環形耐磨帶。
[0007]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0008]本實用新型通過以原油缸為中心,對稱設置一套新的鋼管液壓冷拔機構,即相當于將兩臺鋼管液壓冷拔機合二為一,共用一個油缸,這樣一來,在經過一次拉拔后,在油缸的另一頭可以馬上對另一支鋼管進行拉拔加工,無需使活塞歸位,因此設備不存在空轉時間,從而提高了生產效率,并且降低了能耗。
[0009]作為本發明的一種改進,在上述基礎上本發明的第一定位芯桿和第二定位芯桿上方分別設有一組用于鋼管軸向定位的定位機構;所述定位機構包括處在第一、第二定位芯桿上方的定位機架、多組輸出端朝下的氣缸和連接在多組氣缸輸出端的防偏移滾輪,所述防偏移滾輪由對稱的兩個圓錐臺形半部對接成一體而構成,以使鋼管處在第一、第二定位芯桿和防偏移滾輪之間。
[0010]本實用新型通過上述定位機構,即使定位芯桿和鋼管內側松配合,也可以通過定位機構上的防偏移滾輪壓住鋼管,使其定位合理,不易軸向偏離。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1]圖1: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12]圖2:圖1中A處的局部放大圖。
[0013]圖3:實施例中防偏移滾輪與鋼管配合的結構示意圖。
[0014]圖中:1-機架,2-油缸,20-活塞,201-密封圈,202-環形耐磨帶,3-第一活動桿,4-第一工作鉗,5-第一拉模座,50-鋼管,51-模孔,6-第一定位芯桿,8-第二活動桿,9-第二工作鉗,10-第二拉模座,11-第二定位芯桿;
[0015]7-定位機構,70-定位機架、71-氣缸,72-防偏移滾輪,72a_左側的圓錐臺形半部,72b-右側的圓錐臺形半部。
【具體實施方式】
[0016]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描述。
[0017]如圖1所示的一種鋼管液壓冷拔機,該鋼管液壓冷拔機包括一個機架和一個油缸2,油缸2固定在機架I中部,其由一個油缸2來回帶動兩組對稱的冷拔機構,即該鋼管液壓冷拔機具體還包括處在油缸2右側的第一活動桿3、用于夾持并帶動鋼管50活動的第一工作鉗4、第一拉模座5、第一定位芯桿6以及處在油缸2左側的第二活動桿8、用于夾持并帶動鋼管50活動的的第二工作鉗9、第二拉模座10和第二定位芯桿11。其中:
[0018]油缸2內設有一可軸向活塞20,第一活動桿3左端連接在活塞2的右端,在相反端,第二活動桿8右端連接在活塞2的左端。如圖2所示,活塞2周側的兩端均設有密封圈201,介于活塞2周側兩端的周側中部設有環形耐磨帶202,密封圈201兩側密封以及中部設耐磨帶,使其具有更好的耐磨和油封效果,也是油缸2內活塞20雙向做功所必須的。上述第一拉模座5處在第一工作鉗4和第一定位芯桿6之間,第一拉模座5上設有模孔51,第一定位芯桿6穿在鋼管50內側,第一工作鉗4夾持鋼管50穿過上述第一拉模座5上的模孔51。同樣地,在相反一側,第二拉模座10也處在第二工作鉗9和第二定位芯桿11之間,第二拉模座10上也設有模孔51,第二定位芯桿11穿在第二根加工鋼管50的內側。第一活動桿3和第二活動桿8共用一個油缸2,當右側拉拔機構復位時,第二工作鉗9夾持該鋼管50穿過第二拉模座10上的模孔51。
[0019]使用時,上述油缸2為中心,對稱設置一兩組冷拔機構,即相當于將兩臺鋼管液壓冷拔機合二為一,共用一個油缸2。這樣一來,在經過拉拔過程中,往復活動,使得在原來油缸2的另一頭的機構可以馬上對另一支鋼管50進行拉拔加工,無需使活塞歸位,因此設備不存在空轉時間,實現連續冷拔,提高冷拔效率,并且降低了能耗。
[0020]本實用的定位芯桿包括第一定位芯桿6和第二定位芯桿11兩根,在定位芯桿和鋼管50內側松配合時,為了更好地針對要加工的鋼管50進行軸向定位,防止其偏移軸向行走。如圖1和圖3所示,在上述基礎上,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定位芯桿6和第二定位芯桿11上方分別設有一組用于鋼管50軸向定位的定位機構7。定位機構7包括處在第一、第二定位芯桿6、11上方的定位機架70、多組輸出端朝下的氣缸71和多組防偏移滾輪72,防偏移滾輪72分別滾動安裝在多組氣缸71輸出端。其中的防偏移滾輪72軸向和定位芯桿的軸向方向垂直,防偏移滾輪72由對稱的兩個圓錐臺形半部72a、72b對接成一體而構成,氣缸71輸出時,多組防偏移滾輪72壓在鋼管60上方,鋼管50處在定位芯桿和防偏移滾輪72之間,其左側的圓錐臺形半部72a和右側的圓錐臺形半部72b分別與鋼管60上部的弧形壁面點接觸,多組防偏移滾輪72即可控制其偏離軸向行走。
【權利要求】
1.一種鋼管液壓冷拔機,包括機架、固定在機架上的一油缸、第一活動桿、用于夾持并帶動鋼管活動的第一工作鉗、第一拉模座以及第一定位芯桿,油缸內設有一可軸向活塞,所述第一活動桿一端連接在活塞一端;所述第一工作鉗、第一拉模座和第一定位芯桿均處在油缸一側,第一工作鉗固定連接在第一活動桿伸出端,第一拉模座處在第一工作鉗和第一定位芯桿之間,第一拉模座上設有模孔,第一定位芯桿穿在鋼管內側,第一工作鉗夾持所述鋼管穿過所述第一拉模座上的模孔;其特征在于:還包括連接在所述活塞另一端的第二活動桿,以及處在油缸另一側的第二工作鉗、第二拉模座和第二定位芯桿;所述第一活動桿和第二活動桿共用一個油缸,所述第二工作鉗、第二拉模座和第二定位芯桿分別與所述第一工作鉗、第一拉模座、第一定位芯桿左右對稱;所述活塞周側兩端均設有密封圈,介于活塞周側兩端的周側中部設有環形耐磨帶。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鋼管液壓冷拔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芯桿和第二定位芯桿上方分別設有一組用于鋼管軸向定位的定位機構;所述定位機構包括處在第一、第二定位芯桿上方的定位機架、多組輸出端朝下的氣缸和連接在多組氣缸輸出端的防偏移滾輪,所述防偏移滾輪由對稱的兩個圓錐臺形半部對接成一體而構成,以使鋼管分別處在第一、第二定位芯桿和防偏移滾輪之間。
【文檔編號】B21C1/24GK204135088SQ201420532415
【公開日】2015年2月4日 申請日期:2014年9月16日 優先權日:2014年9月16日
【發明者】郭玉燕 申請人:浙江益大特鋼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