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封頭疏水孔深孔鉆領域,尤其涉及遠距離斜孔的深孔鉆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連接包扎體和導向套的導向過渡套。
背景技術:
目前,蒸汽發生器類設備的水室封頭人孔及各接管嘴處均設有疏水管,輸水管孔的加工在核電設備制造和生產中應用較為廣泛,同時隨著核電技術的快速發展,蒸汽發生器設備的制造技術正逐漸被廣泛使用。但在以往蒸汽發生器的制造過程中,因人孔及接管嘴結構尺寸的影響,加工疏水孔時若采用鏜銑床加工方法,其加工過程復雜,精度也難以保證,故采用深孔鉆加工的方法。
但是,在深孔鉆床加工遠距離結構,或者,涉及到蒸汽發生器疏水孔斜孔加工時,鑒于人孔及各接管嘴結構尺寸的影響,常用的管板深孔加工時使用的包扎頭長度不夠,無法實現直接加工疏水孔的情況。因此,疏水管孔需備有加長BOZA體,在使用時,需將現有包扎體拆除,更換為加長包扎體。
而加長包扎體屬于深孔鉆設備的一部分,由于其重量略大、外形尺寸也較大,每次更換后,需要進行設備的精度等進行校準檢測,耗時2-3天,極大的影響了生產進度,延長了生產周期,且多次拆卸更換易損壞包扎體。因此,現階段,在進行遠距離深孔加工,尤其是斜孔加工時,需要更換包扎體是至今為止仍是難度較大的工藝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上述問題,本發明人進行了銳意研究,設計出一種導向過渡套,所述導向過渡套用于連接包扎體與導向套,這樣,在進行深孔鉆尤其是遠距離深孔鉆時,在包扎體與導向套之間安裝導向過渡套即可實現遠距離深孔鉆,而不需要更換加長包扎體,從而完成本發明。
具體來說,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連接包扎體與導向套的導向過渡套,具體體現在以下方面:
(1)一種用于連接包扎體與導向套的導向過渡套,其中,所述導向過渡套呈筒狀,其包括包扎體連接端1和導向套連接端2,在包扎體連接端1和導向套連接端2之間為連接臂3,其中,
在包扎體連接端1上設置有兩個徑向對稱的限位凸起11,所述限位凸起11嵌入與之配合的包扎體,用于在徑向方向對導向過渡套和包扎體進行限位;
在導向套連接端2上開設有圓柱形凹槽21,所述導向套嵌入所述圓柱形凹槽21內,與導向過渡套連接。
(2)根據上述(1)所述的導向過渡套,其中,
在軸向方向上,所述限位凸起11呈梯形;
在徑向方向上,所述限位凸起11呈與連接臂3同軸的圓弧形。
(3)根據上述(1)或(2)所述的導向過渡套,其中,在導向套連接端2的外壁上開設有多個螺紋盲孔22,用于與導向套進行連接固定。
(4)根據上述(1)至(3)之一所述的導向過渡套,其中,
所述螺紋盲孔22的軸向中心線與導向套連接端2的軸向中心線平行;和/或
所述螺紋盲孔22沿徑向方向對稱設置。
(5)根據上述(1)至(4)之一所述的導向過渡套,其中,在包扎體連接端1與連接臂3相交的位置上設置有環狀凸起12,其中,在環狀凸起12上、與螺紋盲孔22對應的位置上開設有多個沉頭通孔121。
(6)根據上述(1)至(5)之一所述的導向過渡套,其中,
所述沉頭通孔121的軸向中心線與包扎體連接端1的軸向中心線平行;和/或
所述沉頭通孔121沿徑向方向對稱設置。
(7)根據上述(1)至(6)之一所述的導向過渡套,其中,在環狀凸起12上還設置有多個螺紋通孔122,優選設置有2~6個,更優選設置有2個。
(8)根據上述(1)至(7)之一所述的導向過渡套,其中,
所述螺紋通孔122的軸向中心線與包扎體連接端1的軸向中心線平行;和/或
所述螺紋通孔122沿徑向方向對稱設置。
(9)根據上述(1)至(8)之一所述的導向過渡套,其中,
所述包扎體連接端1、導向套連接端2和連接臂3的中心軸線重合。
(10)根據上述(1)至(9)之一所述的導向過渡套,其中,
所述包扎體連接端1的外徑大于等于連接臂3的外徑,且包扎體連接端1和連接臂3的外徑均小于導向套連接端2的外徑;和/或
沿導向套連接端2到連接臂3的方向,所述導向套連接端2和連接臂3的連接處為外徑逐漸變小的筒體;和/或
所述導向套連接端2的內徑大于連接臂3的內徑;和/或
沿連接臂3到限位凸起11到的方向,所述包扎體連接端1的 內徑逐漸增大。
附圖說明
圖1示出本發明所述導向過渡套的結構示意圖;
圖2示出圖1中A-A向的截面示意圖;
圖3示出圖1中B-B向的截面示意圖;
圖4示出圖1中C-C向的截面示意圖;
圖5示出圖3和圖4中D-D向的截面示意圖。
附圖標號說明:
1-包扎體連接端;
11-限位凸起;
12-環狀凸起;
121-沉頭通孔;
122-螺紋通孔;
2-導向套連接端;
21-圓柱形凹槽;
22-螺紋盲孔;
3-連接臂。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詳細說明。通過這些說明,本發明的特點和優點將變得更為清楚明確。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用于連接包扎體與導向套的導向過渡套,如圖1所示,所述導向過渡套呈筒體狀,其包括包扎體連接端1和導向套連接端2,在包扎體連接端1和導向套連接端2之間為連接臂3。
其中,所述包扎體連接端1用于與包扎體進行配合連接,所述導向套連接端2用于與導向套進行配合連接,所述連接臂3起支撐及加長的作用。
根據本發明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導向過渡套可根據實際工況需要,內徑略大于BTA鉆頭,保證鉆頭順利通過,并在確保連接臂3的剛性和強度基礎上選擇合理的長度(可根據需要加長)。
根據本發明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如圖1所示,所述包扎體連接端1、導向套連接端2和連接臂3的中心軸線重合,即為筒體的中線軸線。
其中,本發明以筒體的中心軸線為基準,所述周向(徑向)方向和軸向方向均是以筒體的中心軸線而言。
根據本發明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如圖1和圖2所示,在包扎體連接端1上設置有兩個徑向對稱的限位凸起11,所述限位凸起11嵌入與之配合的包扎體,用于在徑向方向對導向過渡套和包扎體進行限位。
其中,在包扎體與導向套相連的一端內設置有卡槽,所述卡槽與限位凸起11正好能夠配合拼接成圓筒狀,即,限位凸起11卡入包扎體的卡槽內,這樣,不僅實現了導向過渡套與包扎體的連接,而且,在徑向方向上,限制了導向過渡套與包扎體之間的轉動,起到了徑向限位的作用。
在進一步優選的實施方式中,在軸向方向上,所述限位凸起11呈梯形。
在更進一步優選的實施方式中,在徑向方向上,所述限位凸起11呈與連接臂3同軸的圓弧形。
其中,限位凸起11主要起徑向限位作用,其形狀的設計與包扎頭內卡槽的形狀配合。
根據本發明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如圖1~3所示,在導向套連接端2的端面上開設有多個螺紋盲孔22,用于與導向套進行連接固定。
其中,在現有技術中,導向套直接與包扎體連接,在其連接處,在導向套上設置有多個沉頭通孔,而在包扎體上設置有與導向套上的沉頭通孔對應的螺紋盲孔。而在本發明中,在與導向套連接的一端設置有螺紋盲孔,其可以直接與導向套上的沉頭通孔配合,進行導向過渡套與導向套的固定連接。因此,螺紋盲孔的位置和數量是根據導向套上沉頭通孔的位置和數量設定。
在進一步優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螺紋盲孔22的軸向中心線與導向套連接端2的軸向中心線平行。
在更進一步優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螺紋盲孔22沿徑向方向對稱設置。
根據本發明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如圖1所示,在包扎體連接端1與連接臂3相交的位置上設置有環狀凸起12。
其中,包扎體與導向過渡套連接的一端類似于導向套連接端的形狀,其具有圓柱形凹槽,在使用時,環狀凸起12一側的包扎體連接端1嵌入包扎體的圓柱形凹槽內,使得環狀凸起12正好落于包扎體的圓柱形端面上。
根據本發明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如圖4和圖5所示,在環狀凸起12上、與螺紋盲孔22對應的位置上開設有多個沉頭通孔121。
其中,在現有技術中,包扎體直接與導向套連接,在其連接處,在包扎體的圓柱形端面上設置有多個螺紋盲孔,而在導向套上設置有多個于螺紋盲孔對應的沉頭通孔。而在本發明中,在與包扎體連接的一端設置有沉頭通孔,其可以直接與包扎體 上的螺紋盲孔配合,進行導向過渡套與包扎體的固定連接。因此,沉頭通孔的位置和數量是根據包扎體上螺紋盲孔的位置和數量設定。
在進一步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沉頭通孔121的軸向中心線與包扎體連接端1的軸向中心線平行。
在更進一步優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沉頭通孔121沿徑向方向對稱設置。
其中,設置沉頭通孔,這樣,螺母就可以落入沉頭處,不僅美觀,而且,在使用時,螺母不會被碰撞,不會發生轉動,保證了連接強度。
根據本發明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如圖2、圖4和圖5所示,在環狀凸起12上還設置有多個螺紋通孔122,優選為2~6個,更優選為2個。
其中,在包扎體的圓柱形端面上、與螺紋通孔122對應的位置并沒有開設螺紋盲孔,而是圓柱形端面,因此,所述螺紋通孔122并不是用于連接包扎體。
在本發明中,具體地:在工作時(即將導向過渡套置于導向套與包扎體之間進行深孔鉆時),所述螺紋通孔122并不參與工作,其不起任何作用;當工作結束后,需要將過渡導向套拆下,因此,在拆掉沉頭通孔內的螺釘后,由于導向過渡套與包扎體在徑向緊密結合,兩者分離費力大,因此,拆卸的時候,可以利用此螺紋通孔及螺釘,旋轉螺釘將導向過渡套與包扎體之間分離,因此,所述通孔122利用將導向過渡套從包扎體上拆卸掉。
在進一步優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螺紋通孔122的軸向中心線與包扎體連接端1的軸向中心線平行。
在更進一步優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螺紋通孔122沿徑向方 向對稱設置。
其中,所述螺紋通孔122為對稱設置,這樣所述包扎體受力均勻,易于脫離。
根據本發明一種有優選的實施方式,如圖1~2所示,所述包扎體連接端1的外徑大于等于連接臂3的外徑,且包扎體連接端1和連接臂3的外徑均小于導向套連接端2的外徑。
其中,連接臂3的外徑可略小于包扎體連接端1的外徑,以確保沉頭通孔121與螺紋通孔122的加工。
在進一步優選的實施方式中,沿導向套連接端2到連接臂3的方向,所述導向套連接端2和連接臂3的連接處為外徑逐漸變小的筒體,在保證剛性和強度的基礎上盡量減小重量。
其中,在導向套連接端2的端面的正下方(沿軸向方向)設置有環狀凸起12,因此,從導向套連接端2到包扎體連接端1,導向過渡套的外徑需要逐漸變小。
根據本發明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如圖1~2所示,所述導向套連接端2的內徑大于連接臂3的內徑(連接臂3內徑略大于BTA鉆頭外徑,確保BTA鉆頭順利通過即可)。
在進一步優選的實施方式中,沿連接臂3到限位凸起11的方向,所述包扎體連接端1的內徑逐漸增大,保證包扎體端的裝配接管尺寸要求。
其中,在包扎體連接端1的內徑向連接臂3方向,內徑大小為漸變,這樣只是為了在保證筒體的強度的前提下,減輕導向過渡套的重量,輕巧靈便,并節省成本。
根據本發明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導向過渡套采用40Cr中等淬透性調質鋼。
本發明所述導向過渡套屬于工裝,其對深孔鉆設備的精度無影響,在拆卸或安裝完所述導向過渡套后無需對深孔鉆設備 進行校驗檢測;同時,所述導向過渡套與導向套和包扎體通過螺釘與螺紋盲孔的配合進行連接,便于拆卸。
在本發明中,在進行深孔鉆時,所述包扎體為深孔鉆設備機床的一部分,是深孔鉆主軸端部各件的總稱,用于加工起始位置的定位、切削油供給、鉆頭引導,同時提供必要的軸向預緊力進行鉆孔過程的冷卻回路的密封,精度要求高,應盡量避免更換。
本發明所具有的有益效果包括:
(1)本發明所述導向過渡套結構簡單、使用時輕巧靈便;
(2)本發明所述導向過渡套與導向套和包扎體通過螺釘與螺紋盲孔的配合進行連接,便于拆卸;
(3)本發明所述導向過渡套屬于工裝,其對深孔鉆設備的精度無影響,在拆卸或安裝完所述導向過渡套后無需對深孔鉆設備進行校驗檢測;
(4)本發明所述導向過渡套用于深孔鉆(尤其是遠距離深孔鉆時),將其安裝在導向套與包扎體之間,避免了更換加長包扎體。
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上”、“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本發明工作狀態下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發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
以上結合了優選的實施方式對本發明進行了說明,不過這些實施方式僅是范例性的,僅起到說明性的作用。在此基礎上,可以對本發明進行多種替換和改進,這些均落入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