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鐵罐成型裝置。
背景技術:
現今鐵罐須先將金屬板片縫焊成圓形桶,再將該圓形桶以拓方機擴張成一鐵罐,繼之,以壓花機于該鐵罐四面擠壓成型出所需的主肋。
習用壓花機便如本申請人核準在案的第083207417號『制罐用壓花機之改良結構』專利前案所示,其確能達到夾、帶工件與壓花動作的全部自動化作業,而為一具有創造性的設計。然而,該第083207417號專利案于壓花的過程中,其內、外模塊無法于鐵罐鄰近四個角落成型出多條補強肋,故而該鐵罐結構性仍有改善的空間。
鑒于以上的缺點,于是有第097222840號『矩形罐補強肋成形模具結構』專利前案產生,其模具由內側模具及八方向環設的外側模具所構成,然而,由于多了四組內側模及四組外側模,導致整體結構配置更為復雜,故而有模具成本居高不下的缺點,此外,為了同時驅動多了的四組內側模、外側模,其將加劇耗電量,也會增加鐵罐生產成本。
本實用新型的設計人鑒于第097222840號專利前案有模具成本高及生產鐵罐成本高的缺點,乃精心加以研究改良,終開發出本實用新型。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大大降低模具成本以及驅動耗電的鐵罐成型裝置。
基于此,本實用新型主要通過下述技術手段,來實現上述目的。
一種鐵罐成型裝置,其至少包括:一基臺,其具有貫穿上下的主孔及四個環繞主孔的副孔;一主軸,其滑配于主孔中,該主軸頂端保持于基臺上方,且底部在基臺下方有第一錐部;四副軸,其對應滑配于四個副孔中,四副軸及主軸頂端呈一體連動,且副軸底部分別在基臺下方設有第二錐部;四內模塊,四內模塊內面呈矩狀地對合第一錐部四周,且于外面兩側各設有第二定型部;以及四外模塊,四外模塊外面對應抵接四副軸第二錐部,而四外模塊內面兩側則可拆卸地裝設有匹配第二定型部的第四定型部,在主軸驅動四內模塊同步頂抵鐵罐內孔、副軸驅動四外模塊同步頂抵鐵罐四面時,令各第二定型部、第四定型部在鐵罐鄰近四個角落成型出多條補強肋。
進一步,外模塊于內面兩側各凹設有容槽,容槽限位安裝壓條,然后通過螺栓而使壓條呈可拆卸地裝設于外模塊,而壓條則設有匹配第二定型部的第四定型部。
進一步,第四定型部呈凸條狀,而第二定型部呈相匹配的直槽狀。
進一步,內模塊外面設有第一定型部,而外模塊內面則設有與第一定型部匹配的第三定型部,在主軸驅動四內模塊同步頂抵鐵罐內孔、副軸驅動四外模塊同步頂抵鐵罐四面時,使第一定型部、第三定型部于鐵罐四面成型一主肋。
進一步,基臺底部以主孔為中心而水平幅射有四條軌道;四內模塊頂端對應滑配懸吊于四個軌道,且于軌道中安裝有頂推內模塊的第一彈簧,而內模塊內面則設有匹配第一錐部的第三錐部;基臺另固設一將四副軸圍繞于其中的外框,外框在對應四內模塊的位置分別水平滑配一組導桿,導桿內端則固設外模塊,該外模塊外面設有匹配第二錐部的第四錐部,且于外框與導桿之間安裝有動作外模塊的第二彈簧,使第四錐部對合第二錐部即處于第三、四定型部遠離第一、二定型部的位置,但在主軸沿主孔向上移動時,令第一、二錐部促動第三、四錐部,使四內模塊頂抵鐵罐內孔、四外模塊頂抵鐵罐四面。
進一步,四副軸及主軸頂端以連桿固接而呈一體連動。
進一步,四內模塊內面寬度對合主軸第一錐部四周,令二對稱內模塊寬度比另二對稱內模塊寛度長,并令寬度較長內模塊于第二定型部外側分別設有第五定型部;至于相對二寬度較長內模塊的外模塊內面則設有匹配第五定型部的第六定型部,令該第五定型部、第六定型部在鐵罐四個角落各成型出一條角肋。
進一步,外模塊于內面兩側各凹設容槽,容槽安裝至少一壓條,然后通過螺栓而使壓條呈可拆卸地裝設于外模塊,而該壓條則設有匹配第二定型部的第四定型部,還在對應第五定型部的位置設有第六定型部。
本實用新型通過基臺、主軸、副軸、內模塊、外模塊的結構設計,
于一基臺安裝平行的一主軸及四副軸,令主軸及副軸能同步線性動作,用以使主軸驅動四內模塊頂抵鐵罐內孔、副軸驅動四外模塊頂抵鐵罐四面,進而于鐵罐四面成型出所需的主肋,內模塊外面兩側至少設有一第二定型部,而外模塊內面兩側則可拆卸的裝設有匹配第二定型部的第四定型部,用以使各第二定型部、第四定型部能在鐵罐鄰近四個角落分別成型出多條補強肋,以補強鐵罐四個角落的強度。因此精簡了第097222840號專利前案四組內側模及四組外側模設置及動作,故而能大大降低了模具成本以及驅動耗電情形,其確實補強鐵罐四個角落強度。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第三、四定型部遠離第一、二定型部的仰視示意圖。
圖2為圖1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3為圖1的縱向剖面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第三、四定型部對合第一、二定型部的仰視示意圖。
圖5為圖4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6為圖4的縱向剖面示意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成型鐵罐后的鐵罐示意圖。
圖8、圖9為本實用新型第二、四定型部的另一實施例示意圖。
圖10為圖8、圖9在成型鐵罐后的鐵罐示意圖。
圖11、圖12為本實用新型第二、四定型部的又一實施例示意圖。
圖13為圖11、圖12在成型鐵罐后的鐵罐示意圖。
【符號說明】
10基臺 11主孔
12副孔 13軌道
20主軸 21第一錐部
30副軸 31連桿
32第二錐部
40內模塊 41第三錐部
42第一定型部 43第二定型部
44第五定型部 50第一彈簧
60外框 61導桿
70外模塊 71第四錐部
72第三定型部 73容槽
74壓條 741第四定型部
742第六定型部 75螺栓
80第二彈簧 90鐵罐
91內孔 92四面
93主肋 94角落
95補強肋 96角肋。
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看圖1至圖7,本實用新型至少包括:
一基臺10,其具有貫穿上下的主孔11及四個等分環繞主孔11的副孔12,基臺10底部還以主孔11為中心而水平幅射四條軌道13;
一主軸20,其滑配于主孔11中,此主軸20頂端保持于基臺10上方,使之能被曲柄驅動而上下往復運動,而主軸20底部在基臺10下方設有第一錐部21;
四副軸30,其對應滑配于四個副孔12中,四副軸30及主軸20頂端以連桿31固接而呈一體連動,且副軸30底部分別在基臺10下方組設有第二錐部32;
四內模塊40,四內模塊40頂端對應滑配懸吊于四個軌道13,且于軌道13中安裝有能頂推內模塊40的第一彈簧50,使四內模塊40內面能呈矩狀地對合第一錐部21四周,而內模塊40內面則設有匹配第一錐部21的第三錐部41,另,內模塊40外面凸設第一定型部42,還在該內模塊40外面兩側各設有直槽狀的第二定型部43;
一外框60,其頂部固設于基臺10,令外框60恰將四副軸30圍繞于其中,且在對應四內模塊40的位置分別水平滑配一組導桿61;以及
四外模塊70,其對應安裝于四組導桿61內端,該外模塊70外面設有對應抵接第二錐部32的第四錐部71,而外模塊70內面則設有與第一定型部42匹配的第三定型部72,還于該外模塊70內面兩側凹設有容槽73,容槽73能供壓條74限位安裝,然后通過螺栓75而呈可拆卸地裝設于外模塊70,而壓條74則設有匹配第二定型部43的凸條狀第四定型部741,且于外框60與導桿61之間安裝有能動作外模塊70的第二彈簧80,用以使第四錐部71對合第二錐部32,如圖1所示的使第三、四定型部72、741處于遠離第一、二定型部42、43的位置,請配合圖4至圖7觀之,但在主軸20沿主孔11及副軸30沿副孔12向上移動時,令第一錐部21、第二錐部32能促動第三錐部41、第四錐部71,以使四內模塊40同步頂抵鐵罐90內孔91、四外模塊70同步頂抵鐵罐90四面92,令第一定型部42、第三定型部72于鐵罐90四面92成型出所需的主肋93,在此同時,令各第二定型部43、第四定型部741能同步在鐵罐90鄰近四個角落94對稱成型出一條補強肋95。
由上述說明得知本實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優點:
一、本實用新型精簡第097222840號專利前案四組內側模及四組外側模,故而能大大降低模具成本。
二、本實用新型精簡第097222840號專利前案須額外以四組內側模及四組外側模成型補強肋95的動作,故而能大大降低耗電情形。
三、本實用新型通過可拆卸壓條74,使之能通過加工容槽73或者安裝不同厚度墊片,用以彈性調整第四定型部741與第二定型部43的配合精度。
請參看圖8、圖9及圖10,其說明本實用新型第二定型部43、第四定型部741的數量不受限制,只需在鐵罐90鄰近四個角落94兩側同時成型出對稱的補強肋95即屬本實用新型,也就是說鐵罐90可以如圖7所示的呈二條設置,亦可如圖10所示的呈四條設置。
請參看圖11、圖12及圖13,其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可于鐵罐90四個角落94分別成型出一條角肋96,用以增進該角落94的結構強度;其四內模塊40內面寬度對合主軸第一錐部四周,令二對稱內模塊40寬度比另二對稱內模塊40寛度長,并令寬度較長內模塊40于第二定型部43外側分別設有第五定型部44;至于四外模塊70的壓條74則設有匹配第二定型部43的第四定型部741,且令相對寬度較長內模塊的壓條74,其設有匹配第五定型部44的第六定型部742,令第五定型部44、第六定型部742能在鐵罐90四個角落94各成型出一條角肋96。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一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之限定本實用新型實施的范圍,即大凡依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范圍所作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屬本實用新型的范圍。